旧上海黑帮"三大亨"的最终结局 都没有善终 ZT

黄金荣、杜月笙、张啸林,是举国皆知的旧上海“三大亨”,随着世道变迁,“三大亨”终于走向了穷途末路。

   枪下毙命的张啸林

  1937年10月下旬,战局恶化,蒋介石度势不敌,准备放弃上海。为防“三大亨”被日伪利用,蒋电告杜月笙,要杜与黄金荣、张啸林离沪南去香港。

  杜月笙约见黄金荣、张啸林,率先表示服从。黄金荣称自己年逾古稀,体弱有病,去港岛路途迢迢经不起颠簸,想留在上海,保证闭门不出,绝不为日本人做事。

  这正给了张啸林独霸上海滩的绝好机会。

  张啸林公开投敌后,立即布置其门徒,软硬兼施威逼各行各业与日本人“共存共荣”,大肆镇压抗日救亡活动,捕杀爱国志士;又以“新亚和平促进会”会长的名义,派人去外地为日军收购粮食、棉花、煤炭、药品,强行压价甚至武装劫夺……

  蒋介石指示军统局长戴笠予以制裁。戴笠于是向潜伏在沪上的军统上海区区长陈恭澍,发出了针对张啸林的锄奸令。

  陈恭澍动用内线,由张啸林的保镖林怀部执行之。

  1940年8月15日《申报》等沪上大小报纸,刊登了张啸林的死讯:昨华格臬路血案,张啸林遭枪杀,凶手即张保镖,定16日下午3时在寓所入殓……

  客死香江的杜月笙

  抗战后,杜月笙将目光定在了上海市市长的职位上。蒋介石既要利用他,又恨他难以驾驭,有心趁着日寇投降接收重建上海的契机,加以抑制,不让他名正言顺重新称霸上海。蒋对内甚至明确训示:对帮会的基本政策是取缔。

  三大战役结束,杜月笙知道蒋家王朝气数已尽,开始谋虑去从。虽然中共方面通过黄炎培等劝他留下,但他自己判断反共20余年,可谓血债累累,所以不敢不走。杜月笙选择了去号称自由港的香港。

  败退台湾的蒋介石,曾派俞鸿钧、洪兰友等赴港游说,杜月笙都是以疾病缠身为由推拒。蒋介石于是采取了“神经战”恐吓他。1951年4月初,在香港的国民党特务传话给杜月笙:中共正欲与港英当局交涉,要把他押回上海,在清算“四一二”政变大会上批斗,同时大陆特工潜入港岛,如交涉不成时,就将他就地处决。

  杜月笙信以为真,因极度恐惧夜难成寝,日坐愁城,患了严重神经衰弱、心脏病。当年7月盛夏,他中风偏瘫,这次他拒绝进医院治疗,8月10日以后,杜月笙进入昏睡状态,水米不进,16日下午咽下了最后一口气。

  终老沪上的黄金荣

  三大战役落幕,黄金荣决意留在上海不走,是心中有底吃了定心丸。

  国民党中央监察委员、首任淞沪警备司令杨虎,是“四一二”反革命政变中屠杀共产党人的具体指挥者,与黄金荣属一丘之貉。抗战期间,杨虎失宠,对蒋介石心怀不满,经周恩来启发开导,转化成了反蒋民主人士,抗战后寓居沪上,与上海地下党保持着密切联系。中共上海局委托杨转达黄金荣:只要不死心塌地跟着反动派,可既往不咎,不予捕办,保证人身自由。

  黄金荣相信了共产党的承诺,笃悠悠照过逍遥生活,又训示徒子徒孙收剑行迹,改恶从善。

  他虽不再像解放前那样逍遥作乐,但也还是过着吃好穿好住好的老板生活。只是毕竟已是耄耋之年,与以前相比落差太大心情不畅;加之家门不幸,媳妇李志清卷了一大笔款资去了香港,终于支撑不住病倒了,于1953年6月22日去世。这年他86岁。临终前他断断续续地说:“我的一生都风扫落叶去了!”
人生如梦 亦真亦幻
苦乐如水 本色自然
Share |
Share

杜月笙给毛主席的信 错装到给蒋介石的信封里 几曾回首

21日下午,身着粉红上衣的杜美如女士与丈夫蒯松茂先生乘机抵达合肥。早就在机场等候的蒯松茂先生从未谋面的四嫂及家人,和远道归来的亲人相拥而泣。在合肥市台办工作人员的陪同下,杜美如夫妇昨日参观了合肥的李鸿章故居和包公祠。昨日,两位老人前去枞阳扫墓。

1949年,年仅19岁的杜美如和她的弟弟杜维善遵父亲之命来到了香港。不久,杜月笙携杜美如的母亲姚玉兰一同来到了香港。过了两年多,杜月笙在香港去世。姚玉兰应宋美龄的邀请带着杜美如姐弟俩去了台湾。1955年,杜美如嫁给了当时的台湾中校飞行员蒯松茂。

1969年,杜美如随夫君去了约旦。在约旦国王侯赛因的建议下,1979年蒯氏夫妇在安曼开了约旦历史上第一家中餐馆。餐馆的生意很好,而且蒯松茂夫妇已经习惯了约旦的生活方式,他们就留了下来。

2001年,杜美如才第一次回到上海。此次陪同蒯先生来到合肥探亲,是杜女士第一次来安徽。

现年77岁的杜美如着装端庄秀丽,神采奕奕,看上去只有50多岁的样子。见到记者在为她拍照,她立刻幽默地说:“你们要为我拍得好看些啊!”

与性格开朗的杜女士相比,蒯先生要含蓄很多。飞行员出身的蒯先生看上去依然腰板笔挺,极富军人的威严。

“回大陆是父亲未了的心愿”

在与杜女士的攀谈中,其父杜月笙是聊得最多的话题。谈到对杜月笙的评价,杜美如说:“不管人们怎么看我父亲,但有一条,他始终是爱国的,没有背叛国家,没有像他的结拜兄弟张啸林那样当汉奸。”

杜月笙对他的儿女寄予很大的希望,但是,他一辈子在混世界、打天下的痛苦经历使他不愿他的任何一个子女走他的老路。杜美如回忆,杜月笙对儿女管教很严。尽管应酬很多,没有多少时间和儿女呆在一起,但杜月笙总时时督促鼓励儿女多读书。

杜月笙在上海腰缠万贯,在香港时疾病缠身,日常生活还要靠朋友接济,1951年去世。杜月笙病情渐重时,周恩来总理托人捎话,请他回大陆。但后来发生了意想不到的事情。杜美如清楚地记得,杜月笙当时准备回上海定居,托《新闻报》总编钱永铭给毛主席写回信。信写好后这位喝醉酒的朋友却装错了信封,把给毛主席的信错装到给蒋介石的信封里了。就这样,共产党没有看到杜月笙的回信,而蒋介石看到杜月笙有回归上海之意后很生气,这件事情留下了千古遗恨,回大陆成了杜月笙未了的心愿。

杜月笙去世后,家人把他的灵柩运到台湾。原以为很快就能安葬于大陆,所以一直没有下葬,但后来回故乡越来越难,就葬在了台湾基隆。转眼已是50来年,把父母安葬于故乡浦东,是杜女士的一大心愿。
人生如梦 亦真亦幻
苦乐如水 本色自然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