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光裕:富豪榜首弄得心不静 希望06年不是首富 三联生活周刊

黄光裕:富豪榜首弄得心不静 希望06年不是首富 三联生活周刊


连续两年位居富豪榜之首,低调的黄光裕避免不了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而在最近一段时间内,黄光裕旗下的国美电器开始新闻不断。国美电器一直有“价格杀手”之称,屡屡被指责吞噬厂家的利润。而在最近一段时间之内,国美和厂家之间的关系再度引起人们关注,国美是否果真如传言般压榨厂商利润?

  与此同时,黄光裕的香港上市公司国美电器也似乎显出疲态,最新公布的三季度报告显示,尽管销售收入增长了34%,但是净利润却仅仅增长5.5%,而在过去的4年当中,国美电器的净利润一直以100%的速度增长。国美是否已经渡过了自己的黄金期,黄光裕是否还能再度蝉联首富?

  同时,还有人对国美的实际盈利能力表示质疑,认为早期的国美电器其实并不赚钱,不过依靠国美电器巨大的现金流,黄光裕在房地产领域赚取暴利,然后反过来支持了国美电器发展。

  面对外界的种种传言,黄光裕接受了记者采访。

  三联生活周刊:国美电器的三季度业绩报告中,销售收入增长了34%,但是净利润仅仅增加了5.5%,而在2001~2004年,国美的净利润增长速度都超过100%,你怎么看待这种现象?

  黄光裕:我们今年新开了200多家店,一个店就算150万元的成本,也是好几个亿了。新开店的成本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利润,明年这些店成熟之后,业绩还会上来。另外,这些新开的店很多开在二级城市,我们的业绩整体是增长的,但是二级市场的销售额较低,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单店平均业绩。另外,上市公司的数据只是反映了国美的一部分业绩,不能反映整个集团。

  今年整个行业的竞争非常激烈,如果能够保持住速度,就是不简单的事情。今年整个业界包括我们的竞争对手开这么多店,大家的情况整体有上升,但从单店业绩来讲绝对不会上升,这也是行业的一个发展规律。竞争对手的业绩看来似乎很好,我们在香港上市,审计和监管比内地严格,数据比较真实。

  三联生活周刊:国美和厂家之间的关系一直是大家关注的焦点。外界都认为国美压榨厂家的利润,最近很多人又开始关注国美和厂家之间的一些争执,请问国美和供应商的合作是一种怎样的状态,真像外界传闻的强势压迫还是友好合作?

  黄光裕:如果说厂家的利润下降,那只能说是厂家之间竞争的结果,说明他们自身的竞争力不够,不能把责任推到国美身上。我经常对厂家说,“你们制造舆论导向,我不怕,你们表面上骂骂我不要紧,但是不要真的把矛头对准我,因为你们的对手是同行,不是国美。如果你们找错对手的话,最后失败的一定是自己”。

  其实问题的实质就是渠道商和厂家之间的利益分配。外界觉得国美压榨厂家的利润,其实争吵这个事情毫无意义。厂家和国美都会算自己的一笔账,看看这样的利润分配自己是不是能够接受,如果不能接受,大家也不会互相合作了。如果厂家觉得国美收取的渠道费不好,他们也不会执行了。

  三联生活周刊:国美电器的中期报告中,销售毛利为6.7亿元,但是另外来自供应商缴纳的通道费等收入就高达3.1亿元,这样的数据是不是能够说明供应商通道费对国美的重要性?

  黄光裕:其实我们也可以不要各项进场费,但是厂家必须要保证我的合理毛利率。问题的关键还是一个利润分配的问题。

  三联生活周刊:现在有一些家电厂商开始自建渠道,比如TCL,你对此怎么看?

  黄光裕:日本的松下公司曾经自建过很多渠道,但是最后都失败了。在你的产品不是很丰富的情况下,大部分消费者不会选择这种店。从我们的角度看,厂家自己另外修建销售平台,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合作,道理很简单,就像一个人谈朋友的时候脚踏两只船,必然会对对方留下不好的影响。从长远来看,我觉得还是专业化的渠道商赢面更大。

  三联生活周刊:国美经常会有一些降价促销活动,这种降价成本是国美自己承担还是转移到厂家?

  黄光裕:这要看国美和厂家的合同模式。比如我的对手的店里某件商品的价格比国美便宜,如果是因为他们从厂家拿到了更低的价格,那我必须从厂家拿到同样的价格,然后降价给消费者实惠。当然,国美降价更多时候是厂家之间的竞争,不是商家的问题,之所以商家成了焦点,是因为厂家打架都在卖场。

  三联生活周刊:最近有人对国美提出了一个“类金融”的概念,认为国美延迟支付供应商的款项,长时间拥有巨额浮动现金,在一定程度上具有银行的功能,你对国美的类金融概念怎么看待?国美对供应商的应付账款周转天数为99天,远远高于苏宁的44天,国美电器的中期报告中,利息收入为1980万港元,请问这部分收入是不是来自对供应商延付的应付账款?

  黄光裕:这反映了国美在社会上的信用和运营资金的技术问题。对厂家的应付款期,我占用厂家资金的天数其实只有15天,比其他同行都要短,这也是我们的竞争优势。你可能会觉得奇怪,为什么我们的应付款期会有99天,而且还有1980万港元的利息,我们的利息收入不是占用供应商的资金,这是我们运营资金的技术问题,具体是怎样运作不方便公开,属于商业机密,但肯定是正大光明的操作。

  三联生活周刊:国美开店的战略从“全国第一”转为“各个城市第一”,如果国美为了保持对苏宁、大中等的优势,继续增加门店,在一个城市单店的营业额必然会下降,你如何看待这种矛盾?国美单店的盈亏点大概多少,8000万到1个亿?

  黄光裕:不会这么高。其实单店的成本不高,房租、水电费、人员培训,在一个城市,其实最大的成本不是单店,是这个城市的总部建设。

  三联生活周刊:你能保证每个单店都在盈亏点之上吗?

  黄光裕:这个不能保证,我们最近就打算关掉10个店,因为选址不当。不过我觉得我们家电连锁店应该更注重整个城市的盈利,而不是单店盈利。

  三联生活周刊:已经有了国美电器,为何还要成立鹏润电器,这两家公司的定位有何异同?如果说鹏润电器定位高端家电,为什么不先在北京、上海开店,而是在沈阳这些城市?

  黄光裕:现在的家电连锁其实是没有差异化的竞争,我们推出鹏润电器,定位高端市场,就是为了尝试差异化竞争。之所以没有在北京、上海等地开店,是因为鹏润电器还是我们的试验品,万一失败,也不会影响太大。

  三联生活周刊:你怎么看待目前国内家电连锁市场的竞争?国美如何保持现有的领先位置?

  黄光裕:现在的竞争还是同质化竞争,各有优势,谁也不能一口吃掉对方。国美的优势在于经验和实力,我们做国美是着眼长远,做一个百年企业,不仅仅是做到上市什么的,我认为国美的领先地位是不可撼动的。

  三联生活周刊:国外的家电连锁巨头百思买(bestbuy)等也要进入中国,国美和国外这些巨头相比呢?

  黄光裕:现在国内的竞争已经非常激烈,而且他们的文化是不是能够适应,也需要再看看。他们实力强大,在中国市场亏一点还能承受,不过我们在国内市场做了这么多年,至少具备了和他们对抗的能力。对Bestbuy这样的巨头,我的思想是,战略上藐视敌人,战术上重视敌人。

  三联生活周刊:最近大中电器和永乐电器也开始展开合作了,国美将来会不会通过收购来做大?

  黄光裕:发展是国美的主线,当然对收购也不排斥,今年我们就收购了一些。大中和永乐的合作,现在去评价还为时过早。这个行业肯定是在发展的同时减少竞争者,自己有一个淘汰机制。

  三联生活周刊:能不能描述一下国美电器和房地产业务之间的资金流动?你有没有利用国美电器的巨大现金流转移至房地产,然后通过房地产的高回报反过来支持国美电器?

  黄光裕:在七八年之前,国美的房地产业务曾经借用过国美电器的资金,但是金额不大,属短期拆借,随着电器和地产业务都发展成熟,现在已经没有这种必要。

  可以从这么几个方面来看,一是国美电器的现金充足,如果我动用了国美电器的钱,国美电器怎么可能产生1900多万元的利息?其次,房地产自身也不需要,我们在房地产的项目不是很多,但是质量都很高。国美第一城我们有10亿信贷额度,但是一分钱都没用。自身运转的资金已经足够了。

  如果我们在房地产和电器业务之间来回拆借,企业自身会不安全,投资者也不喜欢,银行也不会信任。

  三联生活周刊:房地产项目为什么都走低价路线,比如鹏润家园、国美第一城?

  黄光裕:虽然国美在地产上的纯利只有3%~5%,但是投资回报率还是很高的。我们以后的项目比如明天第一城,还会继续压低价格。

  三联生活周刊:今年的住交会上,你被评为“2005年地产风云人物”第一名,你在家电连锁已经做到了第一,今后你在房地产领域有什么目标?

  黄光裕:房地产的目标不会像零售业一样,追求市场份额,主要是做精做深做大,追求品牌建设。

  三联生活周刊:连续两年在富豪榜上排名第一位,今后还能保持首富位置吗?

  黄光裕:第一,是不是首富我还不知道,中国藏龙卧虎啊;第二,我这点资产拿到国际上去比,不值得一提;第三,我的财富值还不是现金。至于能不能保持首富,我希望以后不是首富,因为这种感觉不好,中国人传统还是比较内敛的,我追求的还是企业能做到最好,不是个人做到最好。

  三联生活周刊:富豪榜有没有对你造成困扰?毕竟榜上还是有很多问题富豪落马。

  黄光裕:这倒没有,我的企业是透明的,胡润的算法是他的事情。排在富豪榜首位之后,大家的言论有说好的,也有说不好的,既然出来了,就得承受吧,只是弄得心里不太静。

小样让你飞
Share |
Share

TOP

个人觉得国美和苏宁应该做好进军东欧的准备,等到欧洲的这些大公司把厂子迁过去以后,工人都拿到工资了,有钱消费了,就都开始要买中国的东西了,毕竟中国的这些东西价格便宜量又足,但是在欧洲最后的销售环节都把握在巨头手里,轻易不肯放松的,现在的欧洲大陆只有东欧来说,还是一个空白,不要让saturn,mediamarkt这些占领了以后,咱们再进去,就难了,而且人家让不让你进,还是问题,因为他们也完全可以向国美现在对国内工厂的要求一样,那样的话,国内的工厂可就都跟着人家转了,毕竟人家手里有订单啊,所以要未雨绸缪啊,
另外听说现在的首富好像也不是他了吧,是另外一个澳大利亚的博士,搞光伏产业的,据说德国绝大多数的光服板都是他们供应的,上次回去的时候在他们的展台看过,没有想到现在发展的已经这么快了,呵呵。。。

TOP

不错,有见识,你还是很有前途得小伙子!赞!!!!!!!!!
别人笑我太疯癫,我笑他人看不穿!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