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 拼一份工

吴新慧

  一名来自马来西亚的资深金融业人员,最近从一家新加坡银行的上海分行跳槽到科威特国民银行的上海代表处当主管。他看上的是中东国家的银行业进军中国市场给自己的事业发展打开的路。人到中年还换新东家和新环境,这是他给自己的“新挑战”,也是给自己一个再跃进的机会。

  伴随着上海的国际化和繁荣景象而来的各种机会和激烈竞争,让在这里的人和企业都很难安于现状。一让自己的心态和头脑怠惰下来,机会就是别人的。在上海一家外企实习已有九个多月的新加坡大学生刘淑慧说,实际的工作经验和磨练,让她深深体会到什么是人才的竞争,什么是企业的求存。“上海真是一个最适者才能生存的地方。”

  全中国目前大约有10多万名外国留学生,单是在上海就有2万6000多。2000年时,到上海的留学生仅有6500人。《上海商报》报道,来沪的留学生近年还从欧美、日本及韩国等主要生源地,扩大到阿拉伯地区。设在上海的华东理工大学就准备向中国政府申请承接阿拉伯国家化工石油专业的相关培训项目,以争取更多当地来的学生。

  在沪留学生增多增广了,对上海打造成国际金融和国际经济中心所需的多元人才和人脉建立了基础,但也同时给这劳动力市场已很紧张的大都会加剧了竞争。许多在中国的留学生留下来发展他们的事业和开拓未来商机时,已是许多跨国企业的区域总部的上海,经常是他们的优先选择。

  与此同时,上海市教育部门前天发表的“2005年上海高校毕业生就业状况”调查也显示,上海仍是许多沪外高校毕业生就业的首选城市。2005年进沪就业的沪外高校毕业生共2万9000多人,比前年略有增长。在上海高校毕业后继续留在上海工作的非上海人也占67.24%。至于2005年报到就业的上海高校毕业生,去外省市报到就业的仅占12.1%左右。

  即将在今年6月毕业的上海法政学院22岁学生小宋说,他和许多同学现在都很焦虑,深怕就业机会已被一年年涌向上海的外国留学生及其他城市来的高校毕业生抢光。他昨天中午特地和另四名同学到上海人才市场等招聘中心走一趟,“了解一下自己的行情”。

  小宋学的是法律,也懂英文,但对自己能否在毕业后很快找到工作仍没有足够信心。很多其他城市的名校毕业生喜欢到上海来寻职,“人才竞争那么激烈”是让他信心不足的一大因素。而这些兄弟城市来的年轻人都愿意接受较低薪金,也使小宋不得不降低自己对工作待遇的要求和期望。

  “总之能做什么就先做什么。那么多人一起争工作,就不能挑剔。有了工作经验,将来再换更理想的吧。”

  昨天在上海人才市场招聘中心张贴的好几份招聘委托书,用人单位大多要求有一定相关工作经验,对刚毕业的大学生给出的月薪一般并不高,大致都在1000元至1500元人民币(约208至312新元)范围内。

  中国国家发改委及相关部门最近对当前就业形势的分析指出,预计2006年全年城镇需要安排就业的总量约2500万人,但考虑到再就业和农村劳动力转移,新增就业安排只能满足大约1100万人,供大于求的压力将达1400万人。

  无怪乎上星期六上海飘起少见的大雪时,几个人才市场的招聘会仍挤满了人。上海未来两个月还有25场招聘会,但小宋求职的焦虑不减,外地高校毕业生会仍会闻声涌来。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Share |
Sh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