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恶搞”之风当刹

http://news.sohu.com/s2006/wenmingbanwang/

本报北京8月10日电(记者蔺玉红)“我们应该旗帜鲜明地反对网上‘恶搞’红色经典,反对‘恶搞’优秀的民族传统文化。”在光明日报今天举办的“防止网上‘恶搞’成风专家座谈会”上,中国互联网协会理事长胡启恒院士等众多专家发出这一呼吁。

  中央外宣办网络局副局长彭波提醒全
国的网络媒体,有两条线不能突破:一是社会成员共同遵守的道德底线不能突破;二是法律的红线不能突破。彭波希望网络媒体把防止网上“恶搞”成风作为最近一段工作的重点,采取认真、严肃、切实有效的措施加以整改。胡启恒院士也号召网络企业和广大网民积极行动起来,把防止网上“恶搞”成风作为“文明上网、文明办网”的一项重要内容。

  八一电影制片厂厂长明振江将军介绍了经典影片《闪闪的红星》被“恶搞”的过程。他认为,篡改红色经典影片不仅伤害了原创人员,更伤害了对原著有深厚情感的观众,同时也会误导青少年观众,使他们漠视中国革命历史,甚至会引发许多人以“恶搞”红色经典影片为乐趣,不利于青少年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明振江表示,只有不断地创造出新的文化精品,才能有效地抵制这股风潮。

  国家行政学院科研部主任许耀桐认为,网上“恶搞”是荣辱失范的“败德行为”,它容易造成是非不分、黑白颠倒,是对理想信念、诚实守信、良知善行、劳动创造的颠覆,此风绝不可长。

  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党委书记、常务副院长陆士祯认为,“恶搞”现象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传统教育面临挑战,需要从深刻的文化背景、社会背景、青年成长背景解读“恶搞”。她表示,思想道德教育工作者要帮助青年学会选择,学会正确使用网络,学会珍惜在草根传播形式下的发言权和表达自我的机会、权利。同时,我们的传统文化教育应该以更易被青少年接受的形式出现,特别是要适合网络时代的特点,要与时俱进。

  本报网络信息部主任、光明网负责人张碧涌在发言时说,“恶搞”从本质上说,是拿一些已经成名的作品来开刀,是对一些现有的内容进行重组、拼接、割裂,甚至是颠覆。“恶搞”不等于创新,“恶搞”也不等于幽默。

  中国政法大学知识产权所副所长李祖明认为,当“恶搞”损及民族文化、传统美德时,它危及的已不是某一个人的利益,而是包括“恶搞”者自己在内的所有人的根。他还表示,网上有些“恶搞”作品大量地引用原著,已经不是一种“适当引用”行为,而是对权利人著作权的一种侵犯。

  本报光明网对专家座谈会进行了现场报道,人民网、新华网、中国网等中央重点新闻网站以及新浪、搜狐、网易等主要商业网站都在首页显著位置转发了座谈会内容。众多网友在光明网上发表了留言,网友“日出江花”说:“一个健康的社会需要理想、需要榜样、需要诚信、需要信仰!现在是起来捍卫中华民族核心价值观的时候了!”

  座谈会由本报副总编辑何东平主持,中央政策研究室梁枫博士等参加了会议。
Canon EOS 20D
Tamron AF 17-50mm f/2.8 SP XR Di II LD Aspherical [IF]
Canon EF 70-200mm f/4 USM L
Canon EF 50mm f/1.8 II
Canon Speedlite 580EX
LowePro SlingShot 200AW
Transcend CF 120X 4GB
Share |
Share

団員~~万歳~~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