献给母亲节--(无关篇)36岁时到美国斯坦福大学留学

一个中国人的硅谷创业史

  他曾在农村插队种田8年,是中国第一批知青大学生;36岁时到美国斯坦福大学留学,历经艰辛,创业之声不渝。他创办的WebEx公司,被投资者誉为“股市明日Yahoo”,是大陆人在硅谷创办的最成功的公司之一。

  美国硅谷,是一个时刻都在制造奇迹的地方,是全世界高科技创业者、投资家的梦想乐园。近20年来,华人在硅谷的地位越来越重要,而且从专于科研开始向自创企业发展。朱敏,一个地地道道的中国大陆人,几经拼搏,创办了WebEx公司,现任公司董事会主席兼首席技术官(CTO)。WebEx公司2000年8月在美国纳斯达克上市,被投资者赞誉为“股市明日Yahoo”。在硅谷,WebEx已经被普遍看作大陆人创办的最成功的硅谷企业,朱敏的故事也成为硅谷新的传奇。

  “当时的留学生可没有几个想到这样的!”

  朱敏的成功少有一夜富贵的神秘色彩,所有的一切都是如此艰辛与曲折。朱敏说:“人生成功的最大乐趣在于经历、享受奋斗的过程。”记者在位于圣荷西市玫瑰园大街(Rose Orchard Way)的WebEx总部采访时,朱敏的妻子向记者介绍说,“他最大的特点就是有一股不达目的绝不罢休的钻劲,永远以奋斗为乐趣。”

  朱敏是浙江宁波人。1966年,他读高中2年级时,“文革”爆发,他到宁波郊区插队,一干就是8年多。在农村,他与一起插队的同学结了婚,并生育了两个儿女。当时插队要种水田,一天大约可挣一元人民币,非常辛苦。1976年,朱敏被调到宁波市内的一个建筑队做了一年的建筑工人。1977年,“文革”结束,恢复高考,朱敏搭上高考“末班车”,顺利考入浙江大学,进入拖拉机机械制造系,毕业后被分配到一家冰箱厂。不久,朱敏考上了浙江大学研究生。1984年,朱敏
以浙江大学管理系第一名的成绩获得公派留学斯坦福大学的机会。留学斯坦福期间,朱敏一个月只有360美元的补助,而学校一个月的住宿费就要355美元,根本不可能住进去,而且几个月后他的孩子、太太就会一起过来。朱敏一下子面临巨
大的经济压力,要挣钱付学费、生活费,还要养家。怎么办?“所以我就在外面找了一个管理公寓的活,房东有16套公寓,他提供给我一套免费的公寓居住作为报偿,而我则负责给他管理另外15套。”谈起这段经历,朱敏不无得意地说:“
当时的留学生可没有几个想到这样的!”

  无论如何都要去试一试

  朱敏在美国17年,经历了求学、工作、创业三步曲,其中闯入IBM电脑公司是他创业生涯的第一次重要转机。来斯坦福的那年夏天,朱敏正为生活费没有着落而伤神,在学校教室走廊的信息栏里发现贴着一张IBM的招聘信息,说是需要如何厉害的电脑工程师。当时朱敏想:“哇!这么好的项目,像做梦一样,我肯定是不行的,以前一点电脑都没学过。”所以对这个招聘启事没有很在意,每天照常上课,在信息栏前走来走去。一晃3个月,整整一个夏季过去了,IBM的招聘条还是原封不动地挂在信息栏上。在经济压力作用之下,朱敏横下心来,决定无论如何都要去试一试。

  “我就去敲教授的门,问这个project(项目)我有没有可能做。教授说:“啊,这个project就是等你来做的。你怎么不早点来?”当时教授这么一说,我是又高兴又吃惊。后来才知道教授这样评价我,原来是功课帮了忙。因为我第一年在斯坦福读书读得很好。人家要读两年的博士课程我一年就学完了,平均成绩在A以上,一半是A+。系里知道我这个中国来的留学生,成绩又这么好,一定知道怎么做这个project。可是他们不知道我那时还真不懂电脑。见了面,那位教授也没问我会不会电脑,就很爽快地说:“好,下星期我们到IBM,你来做研究组长。”当时我真是很兴奋。到了IBM,教授说:“我把斯坦福最聪明的学生带来了。”IBM的人说:“喔!斯坦福的高材生一定没问题。”就这样我开始了IBM电脑的课题研究。”

  没有电脑基础,要解决IBM的研究课题并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朱敏面对的难题和压力可想而知。一切都要从头开始,关起门来自己看书研究推敲。“当时真是拼命学。经常遇到不明白的地方,可是却不敢问别人,生怕露出马脚,所以
我就关起门来在家里钻研。幸好我儿子懂电脑,在大学读电脑专业,有时还可以向他请教。就这样,在一年的研究过程中,我是边学边干,最后把IBM的研究课题解决好了。”

  在IBM一年的项目研究让朱敏了解了电脑,做完这个研究后,朱敏就到别的公司做顾问,这成了朱敏人生的第二次转机。朱敏对做顾问一行同样陌生,以前也从未做过。“当时有一个大公司要找一个专家,去哪里找?他们说:“他是很smart(聪明)的人!这家伙是IBM的,又是斯坦福出来的,肯定是expert(专家)。”所以就请我进去。进去以后,我还是拼命地学,完成工作。虽然以前没做过,但是机会来了,就努力抓好。我也很辛苦,这16年来都没能休过假。”

  “接着我到著名的会计公司PriceWaterhouse(普华)做副科技官。再后来到软件设计公司ExpertEdge做副总裁。那时候,我的薪水已经不低,生活也稳定下来了。但到了1991年,我还是决定辞职,自己出来开公司。坦率说,我的内心总是渴望自由,而且这种感觉非常强烈。我不愿意整天被别人管着。”

  网络企业家之路

  朱敏第一次投身创业领域,没有什么经济实力,全凭一腔热忱与过人的勇气胆识,实实在在是白手起家。1991年,在大公司工作的他辞去了令人羡慕的高薪要职,作别安稳的工作环境,和朋友创立了第一家属于自己的公司——FutureLa
bs,一头扎进了迷离而又瞬息万变的网络世界,进行网络技术的研发。当时,美国的经济并不景气,startups(创投公司)远没有后来的神气,创业风潮亦不如今天如火如荼,大陆来的留学生能考虑到自我创业的更是凤毛麟角。然而,没有经济后盾的朱敏却敢为人先,踏入硅谷风险创业。当时对朱敏来说最困难的问题莫过于筹集创业的启动资金,让公司得以生存、运作与发展。“我们筹措资金很不容易。最初只拿到新加坡投资人10万美元的投资,然后千辛万苦才在硅谷一带筹集了大约100万美元。公司创立初期,大家都没有薪水拿,压力很大。从技术开发方面讲,我们是最早开始做多点式资料协同处理软件(mutli-point document collaboration software)的公司之一,这项技术就是今天的网络人际互动交流技术最原始的阶段。当时我们还跑到中国大陆找关系,找人才和合作伙伴。经过3年很艰苦的奋斗,公司的生意总算逐渐好了起来。到1994年,大公司Quarterdeck以1200万美元买走了我们的Future Labs。作为创始人之一的我分到了300万美元。当时觉得这是笔天文数字的财富呀。”

  公司卖掉后,朱敏并没有像一般人那样,一劳永逸,坐享所成,买座别墅去过悠哉游哉怡然自得的生活。他的注意力依然紧紧地锁在网络技术的发展上,同时他敏感地意识到网络人际交流技术市场巨大的潜力。稍做调整后,朱敏向自我挑战,投入巨资再次创业,开发网络互动技术,1996年与朋友在硅谷共同创立了WebEx。4年后,WebEx在纳斯达克上市,市值超过16亿美元,上市也为朱敏带来了上亿身家。目前,WebEx的职员由原来的几十人发展为现在的400多人,客户达1800多家。朱敏在短短几年的创业中,不仅有力地论证了自己当初对网络人际交流技术市场预测的准确,而且用事实证明了自己作为一名成功网络企业家的实力,踏上事业巅峰。

  WebEx:向上飞的风筝

  朱敏对硅谷的创业深有体会:硅谷的企业家和高科技公司,都很像一批在空中飘动的风筝。有些风筝的体积比较大,有些比较小;有的正向上飘,有的停在半空中,也有一些已经开始下落了。企业家们的任务,其实就是向上抛出“绳索”,让自己的风筝“挂”上一些向上飘的风筝,从而使自己也能一起向更高处飞。如果能挂上更多向上飞的风筝,特别是设法“挂”住一些向上飞的大风筝,则是最理想不过了!与此同时,还要下狠心,把那些与自己有牵挂但却向下飘落的风筝
的“绳索”砍断,以免减慢自己向上飞的速度。朱敏说,WebEx第一要争取向上飞,然后是加快上升的速度,不能太慢,否则速度更快的其他风筝会砍断你的“绳索”。没有其他选择,硅谷是一个非常典型的弱肉强食、适者生存的世界。

  WebEx(借鉴自Federal Express的简称Fedex)目前已成为全球商用网络视频会议系统的主要提供商,其站点WxbEx.com在1999年度获得了PC Magazine的编辑选择奖。在采访过程中,朱敏娴熟地向记者展示网络人际交流技术。这一技术让人们跨越地理障碍,做到在电脑上同步即时进行信息交流,所以许多startup或全球性大公司都喜欢用WebEx公司所提供的网络人际互动交流技术服务。“比如,start up公司找投资人,找到500或200个创业投资者名单,利用WebEx的技术,start up公司就可以建立一个网上会议,直接向投资人介绍公司的产品为什么比别人好,又好在什么地方。这样在台湾的投资人就不需要飞过来,其中节省了大量的时间和麻烦事。网上介绍后,200个创投公司可能最后剩下10个感兴趣的投资人,这时再飞过来详谈。”朱敏为这项技术付出了多年的心血:第一阶段是开发出一对一的网络互动交流技术,这个阶段用了三四年时间;第二阶段,是建立可供多个网络客户进行沟通的服务器,大约用了两年时间;第三阶段,是建立一个由多个服务器组成的大型网络系统,各地的用户可以通过最近的服务器进入这个大网,这又花费了4年左右。

  高科技带来的高度繁荣造成了硅谷人才的短缺,公司用高薪加股票都不一定能确保工程师留下来安心工作。WebEx从1996年公司初创至今,一直拥有一支稳定又兼具实力的科研队伍。主管公司研发部门的朱敏以什么样的方式留住人才,共同创业?朱敏说:“其实方法很简单,就是利益分享。我们创办WebEx的前18个月,几个founder(创办人)是一分钱不拿的,所以保住30%的公司股权。后来拿到第一轮投资700万美元,我们拿出30%给职员分享。当时公司第一批研发人员是我亲自到大陆招的,招了30多个技术人员,他们当时干得也很苦。30个人之中,15人负责公司科技的研发,另外15个人到外面承包项目赚钱养公司。赚来的钱他们只拿一半,另一半给公司。所以要留住这些职员,公司领导者不仅要把握好公司远景方向,而且还要有很大的激情与热情,让员工感觉到跟着干一定会成功。如今这批职员都还跟着我干。我手下的研发职员大概都拥有5万股股票,如果每天涨2美元,一天就可以进账10万美元。”朱敏透露,WebEx在硅谷有240多名员工,在大陆有150多人,分别在北京、杭州和合肥。杭州是他母校浙江大学的所在地,合肥有中国科技大学,这两个地方的科研水平都很高,能找到很不错的工程技术人员。从薪水方面讲,在国内找人的确要便宜许多。但从生产效率方面讲,国内雇的工程师,大约三四个人才相当于一个硅谷工程师。

  公司上市,朱敏感到肩负的责任和使命更多更大了。他说:“有位非常有名的分析师曾说:“我会跑到市场上跟人们说你这家公司将成为第二个雅虎(I will go to market and tell people that it will be next yahoo)。”听起来我自己也感到相当高兴,可是也感觉自己肩负更多的责任。上市以前,想的仅仅是为公司和雇员赚更多的钱。现在上市了,有这么多人相信你,买你公司的股票,所以现在还要想怎样让公司运作好,确保持股人赚更多钱。”他说:“公司股价高很重要的原因是多年来朋友都来买我的股票,虽然他们不清楚我会做什么,可是他们说:“啊!朱敏做的东西,我要买。”他们跟了我10年,看着我是怎样上来的,很信任我。我有一个台湾好朋友,10年前我太太刚来美国就到他家里做housecleaning(家庭清洁)。他是看着我怎样起来的。他说:“10年朱敏能做到这个样子,不简单!” 所以追着我买公司的股票。

  人生当慢慢成功

  事业大成的朱敏对于成功有一番独到的看法。他认为成功应该是个漫长的、循序渐进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经历不同的事物,感受不同的生活层面,是成功人生的另一种体验。他说:“人生细想的话,还是要慢慢成功。就像杨致远,他
是一个很好的人,也非常的成功。可是他们,也包括我儿子在内,在没有很成熟以前就非常的成功,这会带给他们两个很大的问题,一个是他们没有机会去学习一些很基础的东西。他们成功太快,人们很尊敬他们,他们成功地做了CEO,也只能做CEO,不可能去做一个小的职位,比如公司下面的经理层他们就没有机会去尝试。第二是他们如果要办第2个公司,要超过以前如此大获成功的公司就很难。设想杨致远要办第2个公司超过Yahoo,就有很大的挑战。假如他做个小公司,人们就会笑他,这样做人真的很难。我儿子也有这样的问题,原来的起点太高,生活中要面对的挑战太大,我觉得这是件相当miserable(痛苦)的事情。这样做人真的好苦,没有像小孩子慢慢长大,慢慢犯错误,从中学习慢慢成长这样一个成熟的进程,一下子就来到事业的顶峰,没有机会enjoy(体验享受)这样一个过程,这是很可惜的。”

  朱敏认为成功绝没有什么捷径可言。他说:“我觉得成功是没有什么捷径的。像我以前考托福出国,2万多个单词是一个个地背下来的。在中国念书拿100分,在斯坦福读书拿A和A+,因为习题几千道我也是一道道做完,从不偷懒,所以考试成绩才会好。我不相信有freelunch(免费午餐),可以不劳而获地成功。所以成功一定没有捷径的,是要靠人一点点地努力和付出的。”朱敏认为留学生应该打开思路,创造未来。他说:“以前大陆来的留学生第一个目标就是PHD(博士),为什么?因为拿到PHD就可以找份好工作。其实PHD并不是一个目标,而一般留学生都把它作为一个大目标。拿了一个斯坦福的PHD,听起来很美妙,可是又怎样呢?而我的标准在来美国之后不久就转变了,所以,直到现在我的PHD也没有拿到。虽然我一年能读人家要读两年的课程,但最后还是放弃了。”

  作为成功上市公司的创建者和首席科技官,朱敏仍然沉浸在狂热的工作中。谈起这点,朱敏给我们举了个例子:“当年我们找VC(风险投资)认识了Jack Creshman,他可是许多成功公司的投资人,来我们公司做事,说起来我都不相信。一个英国人,走路都走不动,一拐一拐的,65岁了。哇!说他没钱吗,他肯定有,可是他还在工作。他的创投公司早会每天早上7时开,高层全部都在。他现在还这么狂命地工作绝对是因为enjoy这份工作。所以我觉得人生就像一场竞技赛,最大的挑战就是来自精神智力的挑战,如果没有这个挑战生活就没什么意思了。”

  和太太共创业

  朱敏的太太现任WebEx公司副总裁,原来一直管财务,后来公司要上市,必须交给职业经理人,她转做中国市场。谈起这种“夫妻店”模式,朱敏说:“当时我就犯了个错误。我的儿子很聪明,十三四岁就可以读斯坦福了,到美国之前他
还考上了清华的少年班。我女儿也很聪明。我们3个都念了很好的学校。可是我太太就没有这些机会。因为我当时对她说,为了支持家庭,你要牺牲一些,去做part time(兼职)的工作。这是错误。她当时也应该去念书,有一份不错的工作,心理上能平衡。后来我和儿子的事业都很成功,我感到自己有责任在事业上把太太也带到一个更高的层次,这绝不是钱的问题。我向她保证:“好,我们一起来做这个公司。”虽然夫妻同在一个公司不是很好,但我没有办法,我有责任这样做。现在,Susan(朱敏太太英文名)主管中国市场,负责在中国的分公司,做得相当不错。”

  在经营企业方面,朱敏已经很美国化。但在对待家庭、妻子方面,他又有着很中国化的责任感。这一点,对今天中国的企业家们,或许有深刻的借鉴。
舒服的同时吧,又常常感觉到不自在,这就叫作堕落。

无关的有关

又是一年母亲节
想到家人
更想到自己的现状
看看别人的辉煌
想想自己……
继续坚持着乐观
也许是我能想到的最好的礼物吧
安静,等候。
这世界因爱如此美妙。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