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摄影到视觉疲劳,从年轻到老

也逆流一下,说说视觉疲劳

受一篇帖子的感染,谈谈自己的感受.

这个话题不是新闻,因为早就在心中有了雏形, 俺曾说过" 想出掉所有的器材" ,不过当时还是有些惦记中幅, 现在好了, Fry 的图片让俺很过瘾,虽最终没有上成,YY一下的感觉让俺还是很知足。

大家有没有相似的经历聊聊?


[ 本帖最后由 ieye4u 于 2006-11-22 02:10 编辑 ]
Share |
Share

TOP

没去过很多地方,因为每次去总是失望,所谓看景不如听景。
除非,在看景的过程中发生了不平常的事,后来总结经验,发现一张照片的价值在于那个时空的参与者,这个参与者可以在照片中被拍下来(人文),也可以是拍照者本人(风光)。
无论怎样,当你按动快门的那一刻,一切都成为了过去,留下来的只有机内的影像和脑海中的记忆。
大脑好像一个照相机,在回忆的起初映射的往往是某个场景的局部(比如笑脸),然后才过渡到当时的片断,当心随之悸动的时候也正是主角登场的时候,它可以是物(静物写生),也可以是人(肖像),可以是一缕阳光(日出),也可以是一抹彩霞(黄昏)。

多年后翻看往日的照片,鼠标最后总能在有限的几张上停留数秒(数码),然后接着向下翻看;
胶片则不一样,当拿起照片慢慢品读的时候不仅仅只是观瞧照片上有谁,在哪,什么时候,而是用心去衡量照片的份量(胶片)。也正因为如此,我更喜欢胶片,有人说不能随拍随看,我说,等待的过程是种享受,因为其间你可以用心去感受每张照片的区别,用大脑去想象几天后取到照片之后的惊喜,甚至失望。

人都做梦,我也一样,有的人梦想是五颜六色(彩色),喜欢靓丽的片子(PS后期加饱和);而我的却只有黑,白,灰(黑白),所以我深爱着黑白,深爱着灰阶。

摄影镜头可大致分为50MM,长焦和广角,
长焦的好处在于凝结---凝结瞬间而没有干扰,因为前景与后景都是虚幻的(虚焦),着眼点也只有肉眼可视范围的几分之一,从而突出了参与者。(长焦定义为大于50MM,只要大于50MM就大于单只眼睛看到的范围)。
广角的好处在于聚集---空间时间的聚集,像场的收缩,因为广角可以从2米到无限远都很清晰(景深,超焦距),从而尽可能多的容纳了照片的参与者(广角定义为小于50MM,35MM以上比双眼看到的还要广阔)。


拆开照相机,你会发现它与头有些许相似,遮光罩是棒球帽,滤镜是太阳镜,镜头就是眼睛,机身就是脑壳,里面的五棱镜就是神经传输系统,而最后成像的CCD或者胶片则就是人脑。
我对数码的定义就是:我看到了你,对你大声喊---“我...爱...你"
胶片则是:我看到了你,把对你的爱藏在心中,只求多年后当你翻看我时还能记得,你曾经为我而感动。

写到这里,突然发现,照相机唯一的用处就是 把该好好保存却有可能被忘记的信息记录下来,如果只是这样,我宁可去写日记。该记住的永远都会记住,那些记忆不会随时间的流逝变得枯燥无味,相反,有些会像陈年老酿越存越香。
我明白了为什么很多老者出门最多带一台望远镜,因为他们累了,他们知道再美好的事物总有尽头,留在心中的那段回忆才是永恒;老人们手中无机却心中有图,即使坐在院子里也能乐在其中,这种境界的确让我向往.


                                                                                                                  22-11-06


[ 本帖最后由 ieye4u 于 2006-11-22 02:19 编辑 ]

TOP

好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