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趣闻] 动物的爱情故事

原题:动物也会爱吗?
原作:李京


    尽管现代科学不断提示着人与动物之间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和各种渊源,但人类始终不愿放弃的独占领域就是人类的精神世界,特别是人类的情感世界。情爱是人类所独有的感情活动,而动物的所为仅仅是其本能在起作用。这几乎已成为人类社会的一种长期共识。当众形容某一男人对异性实施性侵犯时,使用率最高的一词就是“兽性大发‘,这其中的潜在含义不言而喻,似乎动物世界中的雄性个体个个都是“强奸犯”,异性之间只有性的索取,而无感情可言。事实证明这完全是一种误解。如果对各种动物进行长期且深入的观察,就会发现人类对动物界存在着许多认识上的误区和盲点。下面一些真实的故事告诉我们,动物在某些方面具有和人类相同的感情世界。
在每年冬天即将来临时,加拿大野鹅会循着一条固定不变的路线,结伴而行,飞向南方。有一年,在这群南飞的鹅群中,有一只不幸者被猎人击中,落到一片灌木丛里。当一位农民发现它时,它已经气息奄奄。农民把这只受重伤的野鹅抱回家,给予缌的治疗,野鹅逐渐恢复了健康。由于暂不能飞行,野鹅只好留在农场越冬,与农民家的几只驯养的母鹅朝夕相处。家鹅中不乏羽光亮丽和身段优美者,但野鹅对它们却提不起兴趣,只是对邻近农场的一只母鹅情有独钟,经常单独跑过去与之玩耍。这与人类对动物是“强奸犯”的认知大相径庭。野鹅并不是对所有的异性发生兴趣,也就是说并非只有性,而且还有它的情感选择。有一次,农民看到它与素养鹅分离时恋恋不舍的样子后大为感动,便花钱将邻家的母鹅买了回来,让这对情侣双栖双宿。从此野公鹅和家母鹅欢天喜地,形影不离。
第二年秋末,野鹅群再一次从天空飞过,鹅群在南行的路上大声鸣叫。野雄鹅无法抗拒野性的呼唤,振翅而飞,加入到一队鹅群中飞走了,把它的家雌鹅伴侣留在地面上。家雌鹅非常伤心,从此拒绝进食,也不随其他的同伴去湖中嬉戏。还不时发出几声哀鸣,显现出郁郁寡欢的神态。三天以年,野雄鹅飞了回来。看来,对雌鹅的那份爱和忠诚比它飞往南方的本能还要强烈。它们在一起过了欢快的一年,并且养了一群小鹅仔。又是一年秋去冬来,不幸降临在雌鹅头上。一辆运货的大卡车驶进农场时,不小心把雌鹅轧死了,野鹅伤心欲绝,趴在雌鹅的尸体上,用它那长长的脖子缠绕着雌鹅,一连好几个小时一动不动,那双圆圆的眼睛里充满了哀伤。几天以后,一群野向南飞行。野雄鹅鸣叫着飞起来,在空中转着农民家绕了三圈后,随着队伍飞走了,再也没有回来。
天鹅是终生一夫一妻的鸟类,它们一旦选择了对方,就会相互忠诚,终生不渝。1987年的一个冬天,一对天鹅从加拿大向南飞行,途经美国底特律歇脚。晚上因寒流突至,河水结冰,母天鹅被冻在冰中无法行动。公天鹅本可独自飞走,但它却没有离开,一直守候着,直到被人们发现。救它的人花了一个月的时间来照料和治疗母鹅,才使它恢复了健康。在母天鹅养病期间,公天鹅就天天守在河边,等待着它的伴侣。当母天鹅终于可以飞翔时,这对天鹅欢乐地翩翩起舞,互相表达爱意,并且结伴南行。
乌鸦对自己的伴侣也十分忠诚。即使是头鸦,也只有一只固定的雌鸦为伴。头鸦的位置在鸦群中相当重要,好比人类社会中的领导一般。头鸦的地位是鸦群中雄鸦们争夺的对象。但当一只头鸦的伴侣死亡时,头鸦就会失去做领导的兴趣,离群索居,几天不吃食物,陷入深深的哀伤之中。这时向它挑战首领位置是最佳时机,因为这只丧偶的头鸦往往不战而败,自动让位。对于乌鸦来说,对伴侣的情感似乎比对权力的追求更加强烈。
在对伴侣的选择上,雌性并不都是像人类想象的那样,仅仅是被动接受,它们有自己的选择权。当一只雄渡鸦遇上自己所喜爱的雌渡鸦时,它会准备一大堆的食物藏起来,等到再次与雌渡鸦相逢时,它会不断发出鼓励雌渡鸦来吃食物的声音,把食物献给心爱的对象。雌渡鸦如果看上了雄渡鸦,会俯身低头,扇动翅膀并吃掉食物。如果不中意,大可置之不理,一走了之。雄渡鸦在没有博得雌渡鸦的欢心之前,断不会“兽性大发”,来个“霸王强上弓”。通常渡鸦会过一年的订婚期,一旦订婚,它们就会双出双入,猎食,筑巢,击退入侵者并且相互梳理羽毛。在这一段时间里,渡鸦可能会变换谈恋爱的对象,寻找更适宜的伴侣。但是,一旦订婚期结束,它们就会成为共同生活的一对夫妻,并长期厮守,白头到老。
不单鸟类有如此丰富的情感世界,哺乳类动物中也不乏其例。在南美洲的热带雨林里,有一种小型猴类动物,因为眼睛特大,像是戴了一副眼镜,故名为“眼镜猴”。这种小猴也是终生一夫一妻制的典范。当一只眼镜猴被人类捕获时,它的伴侣会毫不犹豫地自投罗网,绝不肯独自逃生,颇有些不求同日生,但还应同日死的气概和悲壮。这与人类社会觉的那种爱情生死相依的动人故事有异曲同工之美。
北美的一位猎人在林中设夹捕获了一头母熊。猎人去收获猎物时,被眼前的情景惊呆了,一头公熊搂着被夹的母熊大声哭泣。它们悲痛的样子,令以猎为生的猎人动了恻隐之心。他想鸣枪吓走公熊,以便将母熊走夹中解救出来,但猎人的枪声却不能使公熊放弃它心爱的伴侣,猎人只好走了。几天之后,猎人再次去时,发现夹子上只留下一只熊掌,公熊和母熊都不见了踪影。从此以后,这位猎人永远不再打猎了。
人类对“兽性”的鄙视,实际上是建立在对兽性缺乏了解的基础上。而人类的自我中心主义的观察方式和由此产生的自我优越感,也强化了对“兽性”的偏见。实际上,许多人类社会的“兽行”与其他野兽并无多少关联。在我们了解了动物的感情生活之后,应收敛一点作为人类的盲目和自豪。
保护和尊重地球上的生命,其实也是保护人类本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