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新闻] 美中军事热线意义甚微

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海军陆战队上将彼得·佩斯(Peter Pace)上月访问北京,他的中国东道主对美国长期提出的、在两国国防组织之间建立用于危机的直接交流连线感兴趣。军事热线尽管不会招致反对,但对克服美中国防组织在应对紧急情况上的持久性差异并没有什么帮助。
! I9 O  O! z3 j. t/ y) H) w4 {- _1 v
    中国政策的显然改变发生在最近几个月两个重要事件之后。2006年10月26日,美国和中国海军几乎在冲绳附近发生直接冲突,当时一艘中国潜艇出人意料地出现在小鹰号五英里之内。
5 q( _/ N; _! B. L1 h; I5 ], O; x+ a# V% o, L+ d# H
    幸运的是,美国海军舰队在那时没有采取可能导致直接交火的反潜艇措施。* N" ~/ V1 H% H/ V( {& t0 I: k* O

" M4 l* O( a. t9 e$ C    另一个事件发生在2007年1月,中国摧毁了一颗自家的卫星。尽管面对来自美国、日本以及其他有太空资产受到反卫星试验威胁的国家的压力,中国政府在两周里拒绝确认这项行动。佩斯在访问期间提出这个问题,但没有得到任何关于此次试验或中国的意图的额外细节。
3 F: u+ j' `, _, \& n
/ Z8 c8 X, p; {% ~人在德国 社区    潜艇事件和反卫星试验都没有破坏军事交流的拓展。之前的冲突曾唐突地结束建造持续国防对话的意图。实际上,在苏联军事内爆以及北京1989年事件后,冷战后期的中美同盟就瓦解了。克林顿政府复兴和北京的国防外交的尝试在1999年中止,当时北约意外地轰炸了中国驻贝尔格莱德大使馆。
8 ^! t1 f1 a/ _/ _$ s" Xrs238848.rs.hosteurope.de* e% C2 _* W) P% X9 x
    2001年,美国海军EP-3侦察机和中国军用机碰撞,破坏了布什新政府可能的、关于恢复与中国的军事接触的任何计划。直到2005年10月,时任国防部长拉姆斯菲尔德访问中国,双方才重新发动大规模的军事交流。6 S0 h' `* l  z! Q) |/ q, P" T

; j) h# }. Q6 K8 g) p! t: B    中国一再拒绝美国提出的双方定期互相通报海军行动的提议。这样的建立互信措施本可以避免潜艇事件。1998年,《中美海上军事咨商协议》并没有像华盛顿与莫斯科之间相似的协议一样,它没有详细说明两国军队要怎样回应意想不到的遭遇的程序。7 i8 g  [4 ^. u

* D2 S9 y  f: Q人在德国 社区    北京过去回避和华盛顿谈判全面的、可操作的军控协议,主要原因是担心提高透明度会让美国情报机构洞察中国的国防弱点。中国决策者还受到一种传统学说的影响,把战略诡计当作是一种令潜在的军事对手的计划复杂化的方法来赞颂。  s8 u) b, v* R6 _$ ~% C) _5 ?

2 {. K1 ^- [5 D/ y# {    这些因素妨碍了美国、日本以及其他国家想说服北京提供更多关于它的军事能力、意图和程序的信息的工作。2006年3月,美国军事代表团访问中国,他们的东道主再次向他们展示了冷战时期的飞机以及军舰,而不是北京最新的武器。; o$ q) {/ \. V" g" c

4 X1 T* |/ i0 \    中国政府在遭遇对其反卫星试验显然意想不到的负面反应后的行为显示中国领袖对别的重大政治军事危机的可能回应,而不管有没有建立国防热线。尽管存在多种对话机制,包括那些在联合国的,以及通过大使馆和媒体的,中方官员的回应如常——沉默、否认和使人困惑。( h2 d4 z8 s4 B$ _
rs238848.rs.hosteurope.de1 D( t$ _; h4 i4 j% P  i& E* Y, v( h& T
    军事热线不会解决安全分歧上的更深的根源。即使它成立了,台海对峙、日本国防重组或一些其他问题可以轻易再次冻结它们的双边军事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