腊八粥、朱元璋、佛祖和北京的雍和宫(长知识)

腊八粥、朱元璋、佛祖和北京的雍和宫

释迦牟尼,本名乔达摩·悉达多,生于古印度,出生的年代正值我国春秋时期,约与中国的孔子同一个时代。他出生在古印度的迦毗罗卫国,是一个小国王的王太子。在太子出生时,他的父王曾请世外高人为太子看相,相师说,此子相貌非凡,如果在家则是转轮圣王,如果出家则会成为醒悟众生迷惑的圣者佛陀。太子的爸爸听后又喜又怕,国王很害怕小太子以后会选择第二个可能——去出家。就动用脑筋让太子在最美好的环境里长大,并延请各种名师来为太子教学。据记载,释迦牟尼在少年时代就已文武兼备,才华盖世,为此更为老国王所钟爱,老国王为他在宫中放置了无数的仆人和美女侍候,最后还为太子迎娶了邻国天臂国美如天仙的公主耶输陀罗,但也这一切也没能挡住太子一颗出离的心。

一天,太子出宫游玩,在城外,分别看到了老人、病人和死人。顿时觉得人命无常,想到人纵然活到高寿八、九十岁,荣华富贵也是如同过眼烟云,转瞬即逝。纵然我做得转轮圣王,也不可能不变老,也不可能不生病,最后大限一到,那些大臣,妃子和儿女以及所有的珍宝都不可能再跟着带走。所有的这些都是抓不住的,有生有灭,变化无常,不能永恒的常久保持。为此他认为这个世间很苦,他要找到一个不再生灭,了脱生死的最究竟的去处。他要证得“常、乐、我、净”的究竟圆满。

于是,回城后,就在半夜时分,太子背着他的父王逾城出家。出家后曾在雪山修习六年苦行,每天只吃一麻一麦,饿得不成人形,最终认为这种苦行并不是究竟解脱的办法,于是接受了一个牧羊女用杂米和着羊奶熬成的奶粥,恢复了体力,这就是我们后世腊八粥的由来。恢复体力后,太子便找到一颗菩提树座下来结草打坐,并发誓愿,如果我不成正觉决不起此坐。果然他在几天内陆续证得了宿命通、天眼通、他心通等六种神通。这也惹得魔王波旬极大的不安,他先用魔军威吓,看到不成,又来软的派出他的三个妖艳的女儿前去诱惑佛但也不奏效。最终,太子在第七天的早晨看到初升的太阳而大彻大悟成就觉行圆满的佛陀。

释迦成佛后,讲经三百余会,说法四十九年。在他八十一岁那年,于娑罗树下示寂入灭。

佛陀一生以师道教化世间,佛的学生称为佛门弟子,佛有四众弟子,其中出家的二众,男众叫比丘,女众叫比丘尼。在家二众男的叫男居士,女性叫女居士,所谓居士就是在家带发修行的人。佛只认为自己是老师,他和众生是平等的。佛不是创世的神,也不是最高的上帝,而是对大千世界,对宇宙时空如实明了的觉悟者,藏族人尊称佛祖为导师。

古印度人为了不忘佛祖成道以前所受的六年苦难,便在腊月初八这一天以吃杂拌粥作为纪念,所以说腊八节是从古印度传入中国的。在中国最早提倡吃腊八粥的人据载可能是朱元璋,朱元璋小时曾做过和尚,并且在他没出家前给地主放牛时,因为肚子饿,挖过鼠洞里的杂粮充饥,所以当皇帝后,每逢腊八都会熬腊八粥,一方面是为了敬佛,一方面表示不忘昔日的贫穷而有所奋发。

不过到了清朝,满族皇帝过腊八节完全只是为了喜悦祥和了,所以每年到了腊月初八北京雍和宫内都会十分热闹,寺中的喇嘛要从腊月初一这一天就开始张罗搭棚垒灶,要事先在后面的万福楼前及其他地点支好六口大锅,等到腊月初七黎明时,就要往大锅里放好各色作料,对上泉水,一直熬,并且在熬粥时,寺中喇嘛还要同时念经祈福,据说这个腊八粥要一直熬24个小时,直到腊月初八拂晓时分方可以出锅。腊八粥分为六锅,第一锅最为精良,里面有各色上等杂粮、各种干果、牛奶、果脯、酥油、砂糖、蜂蜜等,但熬好后谁也不能吃,用来供佛。第二锅程色稍逊,但也很不错,献给皇帝,第三锅给王公大臣、大喇嘛,第四锅文武百官用,第五锅给寺内小喇嘛,第六锅施舍附近老百姓。所以据载,每到十二月初八这一天,方圆十里之外的人都可以闻到雍和宫的腊八粥香。
“爱无永恒,藕有例外”

TOP

原帖由 yunyun 于 2007-4-25 13:32 发表
本坛斑竹真是勤奋不赞不顶没良心   



你很懂事地说。
“爱无永恒,藕有例外”

TOP



[ 本帖最后由 闲云一片 于 2007-4-25 19:00 编辑 ]

快出来了!天亮了!.gif (19.32 KB)

快出来了!天亮了!.gif

TOP

啊?!.gif (19.95 KB)

啊?!.gif

TOP

原帖由 闲云一片 于 2007-4-25 19:01 发表


来了来了,终于看到你了。
“爱无永恒,藕有例外”

TOP

原帖由 莲藕 于 2007-4-25 20:00 发表


来了来了,终于看到你了。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