潇阳何人?

虽然“忽悠”是一项中国喜闻乐见的全民运动,但是常常是聪明的过了头的中国人并不那么轻易会被玩票级的业余历史学家所忽悠。这本以历史专著面目出现的伪历史专著虽然没有带来任何历史知识上的进步,但它得以在朝野上下走红却有着历史的原因,那便是中国在通过全球化提供的机遇谋求历史性的大国崛起时,总是担心会一不小心就落入西方人掘下的“现代化的陷阱”。如中国人始终担心,美国要求中国开放金融市场和将人民币升值,可能就是一个要控制中国金融命脉的阴谋。如果说毛的时代中国人警惕的是美帝国主义的政治霸权,那么今天中国领导人担心的是新经济自由主义旗号下美国人的世界金融霸权。就是在中国政界商届所谓精英阶层对金融市场开放在进退之间缺乏安全感的心理氛围下,“货币战争”就像一个江湖术士的咒语,蛊惑了精英或者草根。rs238848.rs.hosteurope.de& j! v# ^/ Z& s9 R& j
全文:
4 e, w: y% l, O( j) S, F; p5 yrs238848.rs.hosteurope.dehttp://www.dw-world.de/dw/article/0,2144,2801867,00.html
8 T! ]# f8 ]; `1 n5 w8 P) T. [, N( Z/ v4 `/ [
作者:潇阳 ! ]" m; N" i- S* H
在DW写此文的潇阳,应该早已经是西方媒体的御用写手了,看看这段话,就知道自己的作为一个中国人,怎么看中国人了,实在可恶
----太阳给予我们希望,给予我们能量,也给予我们能源。

( A/ H+ n, c' f, B/ O' F; j0 J
6 j9 f5 ?7 P. d; v2 d* n, z
2007年10月4日 星期四8 D" h* Q! ?. x& l
/ }6 D" w4 z% j) }) C- s
记者: 莉雅
- k3 m) x  f- b/ H- {( V- x! ?5 |华盛顿
6 O# g4 p8 c5 }9 |3 Ors238848.rs.hosteurope.de2007年10月4日
1 W' E' w7 {, x  
" T: |5 M! [5 M; {3 |
7 I6 q. v: K/ V3 k- z9 L0 j. k
4 M& P/ E8 ~6 e+ ]最近,一本介绍财经历史的书在中国成为畅销书,引起了一阵轰动。美国专门研究金融的学者认为,这本像流行小说一样的书虽然非常吸引人们的眼球,但是它的逻辑框架却是错误的。
6 ~4 D; P8 ~; ~+ f- @" ~( p: C4 d' C1 ^7 q( J
*宋鸿兵:潜在的金融大战的威胁*
; b) l, v. i) l2 Krs238848.rs.hosteurope.de
' p/ H; x4 N! hrs238848.rs.hosteurope.de这本正在中国热卖的书是由中信出版社出版的《货币战争》,作者是1994年来美国留学、后来在美国第二大按揭公司房地美从事信息安全方面技术工作的旅美华人宋鸿兵。
3 U+ A0 b6 K$ E2 F! |0 M
& Y% G1 S+ T; x  b人在德国 社区宋鸿兵在这本书的序言中表示,一系列的经济数据和迹象都显示,庞大的中国经济航母已经启程。rs238848.rs.hosteurope.de* z9 T5 `. {" H7 M) g
, `) F3 ]& g0 x8 `) N$ h
他说:“按常规分析,中国这艘巨型航母未来数十年最为险峻的航程是能否平安度过台湾海峡、以及在东亚相关海域能否获得制海权。但是笔者认为,中国能否在本世纪中叶成为真正的世界经济强国的最主要隐患更有可能来自于一个看不见硝烟的战场,即潜在的‘金融大战’的威胁。这种威胁的危险度随着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5年届满、金融业将对外资全面开放而日益加剧。”
5 u; g, s6 Y- q5 M& l2 }/ M4 L( I0 X
作者表示,这本书的目的“在于把18世纪以来世界重大金融事件背后的黑手曝光出来,回放、体会、观察、对比和总结这些人的战略目的和惯用手法,从而预测他们未来对中国进行打击的主攻方向以及探讨中国的反制之道。”
8 G) g, ~# x* X& {, M( ]人在德国 社区/ e+ W# ^) [- v* w# Z
这本书在中国的财经界和一般读者之间引起轰动的同时也引起了高层领导的关注。3 ~; {/ K0 P, w0 i3 Y

* ~' N/ j  |( w' H& C6 lrs238848.rs.hosteurope.de*陈志武:一些资料有一定价值*5 g3 ^- F9 m' [, O, f& L

! K1 u# k' X7 j  Q; g! Q美国耶鲁大学管理学院金融经济学教授陈志武在接受美国之音采访时首先肯定了这本书有价值的地方。5 e. [# n+ a1 I7 O0 b

0 t$ B3 A9 @  o: a/ R1 k人在德国 社区他说:“这里面当然讲到一些资料,有关罗斯恰尔家族、英格兰银行以及美国不同时期的金融家和金融企业是怎么一回事。这些基本的资料有一些价值。另外,关于金融对一个国家、一个社会的发展甚至在一个国家朝代的转变或者权力的交替当中所起的作用,我觉得,这一点可能是这本书唯一比较有价值的地方。”
# r* H; ^- M" F& y( f
, U' b% k% u* s8 n9 A3 T  C" `rs238848.rs.hosteurope.de*陈志武:一些观点令人哭笑不得*  r6 O7 N( v% Y8 U8 \

. V/ a0 |( X2 ]1 t- K+ A: O$ w( s不过,陈志武教授说,他看过这本书后总的感觉是像看金庸的小说一样不能太当真。人在德国 社区% e% J; e( x: }  k7 l1 {1 a& n. V

8 J( l  B: T4 lrs238848.rs.hosteurope.de他说:“作者其实对现代金融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对金融交易和金融市场对于社会的贡献到底是怎么一回事这方面,就我个人来看的话,我觉得他的理解非常欠缺。所以,他给中国开出的药方让我觉得是不得要领。其中包括一些要求中国进行货币改革,重新回到以黄金和白银做本位的货币政策或是货币发行的基础,这可是让人哭笑不得。”
, `) m4 K: v# r) @# trs238848.rs.hosteurope.de
/ I# t" T% a3 k- l" s% C/ i陈志武教授说,因为现代金融最核心的恰恰是以信用货币和信用为基础的,以未来的收入流为基础的债券所带来的资本化和金融化为整个经济运作的效率和价值以及商业模式都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 X, Q8 c4 j. `4 V4 X( U' q
$ U( p# [4 V9 H& S*张欣:有很多常识性的错误*
: V) L( o/ I- t+ L7 ?
0 O3 @% q. [" U" J; l3 ?- @美国俄亥俄州托利多大学的经济学教授张欣指出,这本书中有很多常识性的错误,一个例子就是有关美联储是一个私人拥有的中央银行的说法。rs238848.rs.hosteurope.de) J: i+ R6 e. c  l
1 u8 O! J1 [; x/ t8 U4 i
他说:“美联储的股根本不是私人银行的股,分红根本就是几十块钱,跟美联储巨大的赢利是不能比的。它所谓的私人银行的成员没有任何发言权,跟私人银行也不一样。”rs238848.rs.hosteurope.de4 o( R7 y, ]- ]; {
7 y9 m1 C$ u9 \' n/ {! {- ^, ]
张欣教授说,美联储作为美国的中央银行,它的最高决策机构是由7个成员组成的董事会,这些人都是美国总统任命的,而且他们的挑选和任命都有严格的程序,不能与任何私人银行之间存在利益冲突。
1 a% d  U8 _% t9 I& P* I
- @$ B3 ]/ {. m这本书的作者宋鸿兵表示,截至目前,虽然有很多学者对于《货币战争》提出反对意见,但是,这些并不是反对其逻辑框架本身,而是对书中的某些细节有不同意见。
8 R$ o! a' n1 h+ _
; a3 o: Z( m/ ?7 W2 Y*金融专家:框架完全错误*
/ z6 a+ R: c5 I0 ^0 V2 o# D- e( h$ m' V. r
耶鲁大学的陈志武教授则持相反的看法。他说:“细节上,总的来讲,没有什么太大的问题。但是,总体的分析框架--对于金融交易为什么这么重要,然后中国未来的定位应该是怎么样,大体的方向和政策应该怎么样确定--在开这些药方和做这些评论的时候所使用的大的框架是完全错误的。”
6 T! U5 O5 V! u! b- H/ N% V) J0 Q- e, z0 R% Y+ ~1 Z' @
托利多大学的张欣教授说,他觉得作者的历史知识非常渊博,他并不清楚书中所提的一些历史上的东西是否都是事实,但是,作为一个研究货币和金融体系的学者,他认为,这本书的框架是完全错误的。rs238848.rs.hosteurope.de' y  v0 y. J1 b" P& ?7 m; t

6 e2 O% v8 t- n- ^* {rs238848.rs.hosteurope.de张欣说:“整个银行系统、美国的银行系统怎么操作的,货币是怎么来的,货币怎么运行的,在什么时候有价值,货币在什么时候流通的,货币它主要起的作用,比如说它是起金融媒介的作用等等,这些东西都是我们学生读了第一年的宏观经济学应该知道的东西。”
0 @% {8 J$ J- crs238848.rs.hosteurope.de; d5 ?1 f9 ~4 a2 ]2 R
*金融专家:不会影响中国宏观经济政策*人在德国 社区# U' ~. M' C$ H. |$ e
9 D- Q+ D3 D, U7 y; ]9 m- w
在因特网上,中国的一些读者对这本书夸大罗斯恰尔家族仍然存在的影响进行了嘲笑,认为这只不过是西方现有的一些阴谋论的翻版。
" l# \3 G  _- r! L1 \) W
5 ]: I5 Z. B" q4 ~' r5 K英国金融时报在报导这本书在中国引起的轰动时也表示,像作者宣称的有关美联储是私营银行的傀儡,而这些私有银行最终又向无所不在的罗斯恰尔金融帝国效忠这种过于夸张的阴谋论在西方可能不会有什么市场,但是,在正在对金融体系的开放展开争论的中国,政府和商界高层人士都在读这本书,一些观察人士对这本书在中国如此受欢迎感到非常关注。
" F3 l# `% i$ p3 z% F! S
7 u+ \, y- s' U! f. v- \" N: B耶鲁大学的陈志武教授认为,由于中国在有关市场经济方面的教育的缺陷以及人们对金融学和资本市场知识的欠缺,再加上这本书煽情式的说法,吸引了大量读者的兴趣。
4 S3 J9 y* g* w5 k
5 Z. E- F) Z( I. y0 z! K至于这本书会对中国的金融改革和货币政策造成什么潜在的影响,托利多大学的张欣教授说,凡是受过宏观经济学基本训练的人都知道实际的情况是怎么一回事,而目前中国金融界的领导人和他们的班子都受过比较好的专业训练,因此,他认为,这本书不会影响中国的宏观经济政策。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