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新闻] 金融危机十大罪魁祸首

http://www.globalview.cn/ReadNews.asp?NewsID=16477人在德国 社区: l) m) c( m8 M$ A1 d9 E& ?# y
rs238848.rs.hosteurope.de( o' `# @8 v+ ]: h4 [( R

金融危机十大罪魁祸首


" G1 L5 j: E9 S" |/ @$ f

于 秋 

   
. @5 {5 {* Q7 ^, X! n* J人在德国 社区! C3 U% b! ?' K$ r$ {* a! a
    当人们正在为席卷全球的金融风暴忧心忡忡时,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帮大家揪出了导致经济危机的元凶。该网站近日刊登了题为《金融危机罪魁祸首》的文章,点评人则是CNN著名的新闻主播安德森•库珀。
8 z9 r* d* m: t' E3 h% [    纵观安德森•库珀对“罪魁祸首”们的点评,基本上可概括为领取高薪、胡作非为、纵情市场、死不认错几点。出人意料的是,被列为十大罪魁之首的竟然是YOU——普通的美国消费者。的确,美国人寅吃卯粮的消费习惯已被视为金融危机产生的基点。
  n% [* }/ ^6 `0 [& B8 a" w9 ?8 y/ w  ?9 r
                              第十位 乔•卡萨诺
/ D; k3 d# o- M5 ^2 M+ P2 n6 I& b3 l# T/ R' m6 v/ z
    此人是全球最大的保险公司美国国际集团(AIG)的前CEO,是一位出生在布鲁克林、精明强干的交易员。卡萨诺年收入高达2.8亿美元,在伦敦管理业务时,住在豪华的联排别墅里。1998年,由卡萨诺统领的AIG金融产品公司(AIGFP)开始参与所谓的“小酒馆交易”,现在证明,它在此后几年对全球金融体系造成了大破坏。今年3月1日,AIG公布其史上最大亏损业绩的报告。随后,负责金融产品部门和信贷交易业务的卡萨诺以其导致公司110亿美元的损失遭人抨击,同意离开AIG。2 `: ~2 x+ B: S6 N
rs238848.rs.hosteurope.de+ q$ e( y  m) U5 R
                            第九位 理查德•福尔德
7 f) V5 c' p# Y$ K, M( S8 R5 {3 Q人在德国 社区: Q- t1 k+ Q3 X5 ]: D' X+ o
     10月6日,前雷曼兄弟主席福尔德系着蓝花领带出现在华盛顿众议院会议厅里,看上去气宇轩昂。其实,此时他正因为雷曼申请破产饱受公众抨击。福尔德大半生供职雷曼,从实习生做起,1993年当上雷曼CEO,用14年把这家华尔街银行发展为有2.8万名员工的全球银行,业务范围也从固定收益投资拓展到债款抵押债券等。8年来从雷曼卷走了4.848亿美元收入的他被指领导公司走向过度借贷之路。但其坚称自己决策没有失误,雷曼兄弟破产只是政府不拯救的行为导致。: s1 m; r! H5 m% {  p% p9 L+ _
7 q( A9 C, h) T5 \) r/ K' R, f# _& Q
                          第八位 克里斯托弗•考克斯7 {6 b! {  u9 c5 q# `

3 {. P- j2 n6 p    今年5月,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主席克里斯托弗•考克斯宣布,SEC已通过要求美国公司最早于明年之前以“互动数据”模式准备财务报告的新规。令考克斯始料不及的是,这项被他视为“令未来充满光明”的规定使他备受诟病。外界认为,监管不力是导致金融危机的重要原因,而非他所指出的计算机系统的错误。8 W0 J3 l  k7 F, C0 c

8 K9 S8 m, X; c" _! h6 n1 p                           第七位 菲利普•格拉姆
9 H4 W. v( A+ E4 K6 l1 ~+ _- B8 {/ T1 i7 @$ b4 ?7 x
    这位前美国参议员在1995年至2000年间任美国参议院银行、住房和城市事务委员会的主席。在此期间,他努力促使美国通过了银行放松管制的法律,包括1999年著名的Gramm-Leach-Bliley法案,该法案取消了经济大萧条时期分隔银行、保险和投资活动的法律。很多人认为正是该法案使得贪婪的华尔街金融机构可以肆无忌惮的转嫁风险,躲过监督和问责,最终导致了次贷危机。虽然拒不认错,甚至认为美国经济没有问题,但格拉姆仍在重压下辞去了麦凯恩的总统竞选最高经济顾问之职。. m6 Y2 o! ~' z% z
8 ~3 I9 N" T) |% o" K
                            第六位 艾伦•格林斯潘
% T' J( L% d: ]& B9 ]6 }) V3 |9 |. F8 ~! t* F7 J( Q1 E, ~- s
    鼎鼎大名的格林斯潘是美国第十三任(前任)联邦储备委员会主席。虽然次贷危机是在他卸任以后才爆发的,但很多人指出,美国今天严重的经济问题,早在2000年高科技股泡沫破裂就埋下隐患。格林斯潘抗拒对金融市场监管、连续28次降低利息,放纵美国银行和非银行金融机构在票券业务和房地产上毫无止境的疯狂贷款,助涨了房市泡沫化,最后房市崩溃拖垮了信贷市场。虽然他承认自己有“部分的错误”,但依然把金融危机的账算到计算机的失误上。1 V  b0 n0 ?! |- F% A9 V

. D% [8 c& {6 y! R: R人在德国 社区                             第五位 伊恩•麦卡锡
. d% W8 c9 }- ]
* X& W1 B1 k* T( t% K6 H4 z人在德国 社区    美国第六大房屋开发商比择房屋公司主要修建和经营低价房产,而在这个市场中,次级贷款业务最为盛行。早在2006年8月,公司的财季盈余就逊色于上年同期。去年底,该公司抵押贷款发起业务部门被查出有财会违规行为,又受到房地产市场大幅回落的严重冲击。该公司在次贷危机时违约比例高达68%,是危机的重要导火索。这一切,身为公司CEO的伊恩•麦卡锡难逃其咎。谁叫他对员工监管不力!6 L; _! p4 l( `9 G7 i: H$ n( T
/ q) V4 S( H) [; f3 c
                            第四位 安吉洛•莫兹罗
7 i- }: L. \# Q  g+ r( Y
0 M/ j, x5 P: a    这位全美最大房贷业者全美金融公司的创办人兼CEO拥有“按揭贷款大师”的美誉。不过,在公司因次贷损失惨重时,他依然财源广进。10月16日,美国证交会启动了对他的非正式调查。据称,在金融危机即将到来时,他意识到股价将大跌,减少了他持有的全美金融公司股票。此举被认为是“在大量投资者因全美金融公司股价暴跌蒙受巨额损失之时背弃了投资者”。
; W( q% i$ ?' \/ S+ i. n6 @: n: j( ~人在德国 社区
* N3 ^8 A' s' y+ h人在德国 社区                             第三位 詹姆斯•凯恩
5 A% J: N1 E! k* H5 Z: `人在德国 社区
0 P1 @: @. k* ?; ~3 A0 q4 j2 ^人在德国 社区    此君为全美第5大投资银行贝尔斯登前CEO,同时也是华尔街首位持有本公司股票和期权价值超过10亿美元的CEO。贝尔斯登是美国债券市场上最大的承销商和金融衍生品发行商。其中,房贷抵押证券的发行使其陷入次贷危机,去年第四季度损失额就达到8.54亿美元,盈利大跌68%。由于领取高薪却无所作为,凯恩不得不辞去CEO一职。最后,贝尔斯登多方寻求注资未果,被贱价卖给了摩根大通。人在德国 社区8 C4 O1 Z# T2 f- E+ f# G3 P4 i

( S! B1 t7 Q9 x3 f+ y人在德国 社区                           第二位  富兰克林•雷恩斯
- [1 X) J4 q  Y$ A
: \0 i; ^" n- c3 M' D' I    在次贷危机爆发前,人们一直相信,美国抵押融资业的巨头房利美有美国政府的支持,其债券风险很低。而该公司前CEO雷恩斯曾大言不惭地说:“我们相当于住房供给领域里的联邦储备委员会”。不过,有一天,人们的信仰破灭了。当“两房危机”(房利美、房地美)爆发时,原本局限于次级抵押贷款领域的信贷危机,已经发展为危及美国整个住房抵押贷款市场以及整个房地产金融领域的危机,随后又成为波及全球的金融危机。: t, ?4 m6 g7 t$ h  x) ^5 e- r$ N
    悲哀的是,人们发觉,有一个人在6年任职期领取薪酬总计超过9000万美元,其中大部分是因为他实现了利润目标。而这一目标如何实现?虚报!自2001年以来,房利美虚报了估计为90亿美元的利润,相当于公司同期全部盈利的40%。此人便是已经一走了之的雷恩斯。
( Z: E9 v/ z) e5 [: m( Irs238848.rs.hosteurope.de; @/ b& I: R% W4 m1 n8 A: n
                                  第一位 你
: _9 z6 h/ W# R4 z  Y人在德国 社区
人在德国 社区! Y+ |2 f) o2 L6 w. ^
    如果身为一位消费者,你奉行及时行乐,对消费的贷款失去节制,给个人和家庭带来高负债率,导致整个国家储蓄率过低——美国联储局今年4月份公布的资料,美国的信用卡欠账已经高达9517亿美元。那么,你不是金融危机的受害者,而是首要的元凶。6 J$ G: U. \3 |! p
    (《环球视野》摘自2008年10月30日《国际先驱导报》)

Share |
Sh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