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积分
- 634
- 威望
- 176
- 金钱
- 0
- 阅读权限
- 60
- 在线时间
- 48 小时
|

学术的无良是灵魂的毁灭,
学术的无良是灵魂的毁灭,政治的无良是社会的毁灭。
8 g4 @" }- i/ R: B) `$ e: i人在德国 社区——拉贝莱
3 d4 `1 n$ z" Z
5 A( s2 y3 S* h9 a$ {+ a( K制度是社会的布局者。有什么样的制度源头就会产生什么样的社会秩序,这是鸡生蛋,蛋孵鸡的关系。也是我们中国谚语“种瓜得瓜”的关系。制度是一个社会的强硬秩序。是人性的最大塑造者。无耻的制度产生无耻的人,良心的制度产生善良的人。
5 y" `, {; ]7 M$ E: Trs238848.rs.hosteurope.de
6 V4 N& y, \# Q1 S( h* \$ ]4 D(一)制度对人性的改造
B1 ?2 Q {3 h& g/ l( w; t9 M人在德国 社区" N+ R) `1 l5 }4 Q4 l
人是自己的生命的奴仆,就如尼采发现的那样,人最终受自我保全的支配。人对生命的渴望是人的第一生命支配力。制度的强硬线条用它虬劲力量,利用人对自渴望生命背后的软弱。象罗丹的手,改造着人原始的本性。人的生命是胎生方式,决定了人在生命的初始阶段都是原始状态。人的原始状态就是动物状态。动物状态就是本能状态,这也决定了人类的知识在目前科技水平上无法通过遗传堆积。这最终说明了人的生命过程,只能是一个不断与环境互动的自我改造过程。
: E* r* K1 a6 e/ n/ T
1 X# J1 Q4 Z8 B' e7 V: K9 @ irs238848.rs.hosteurope.de制度总是以教育者与奖罚者的形象出现在我们的面前。人在强大的制度背景的空间中,单个个体的力量,就如一颗飘浮的尘埃,无足轻重。在环境与个人的糅合中,个人在无能改变制度刚性构架的前提下,人唯一保存生命的办法就是改变自我,迎合制度对自己的规范。自然法则告诉我们,力量强者决定力量弱者的行为模式。个人在黑洞般的社会制度面前,如不能获得众多个体的集体合力自救,那么个人为了生命的持续,只有接受环境的改造。以事实来说,为了生存只能按照制度的许可的范围修改自己的精神与行为,结果是残暴的制度容易产生众多个体卑微的灵魂,人道的制度容易产生众多个体强大的灵魂。9 H! Y5 u- u3 X/ ~; `' t' J- o! P# r
* b6 D" r0 L+ @+ y(二)制度是利益的向导rs238848.rs.hosteurope.de1 C z5 U+ q$ i2 U
. e0 c8 a2 q6 h% X, x2 M
在一个复杂的社会体系中,人的行为在本能的支配下,都趋于自利而为。(我认为自利行为是人性的褒义本能)。人的利益包含着人复杂的自利需求。比如生存的需求,尊严的需求等其他多级隐性需求。制度是人利益的搏弈产物。既然是搏弈就有了利益的不平均性。就有了强权者与弱势者。制度通过它的自然搏弈后的利益分配,向所有的社会个体传授了物质占有的具体有效方法。比如在推崇武力的社会中,力量者最容易获得最大的物质占有权力。这就不言自明地告诉人们武力的行为结果。人们就会倾向对武力的求索。在一个推崇商业交流的社会中,智力者最易获得最大的利益。同理人们就会倾向对智力的求索。二者微妙的区别在实际的社会精神演变中,对人性的塑造有着明显的结果区别。我们可以从自由民主社会与专Zhi社会的制度造成的人性变异中,窥见同样为“人”却有着的人性意识行为的巨大差异。制度往往用它物质分配之结果为“人”的利益的本能指明方向。人在德国 社区* E: d4 ~% n* P0 F1 n2 G
3 i- k$ P# X. I' [& C, t- ?9 D% |6 ](三)利益行为的流毒rs238848.rs.hosteurope.de7 v" w4 p9 {$ x5 |: i, i
/ \* a/ j7 V2 N# x6 [& ^3 B生存是人本能利益选择的第一要求,它基本是人无法控制的精神反射。我们可以看出当人在受到突然的身体攻击的时,人的原始本能动作都非常相似,这说明了人在一些本能的支配中,对自己行为控制的先天不足。如果一种社会制度动则威胁个体的生命安全,那么这种制度下的群体注定了在生命选择的面前,选择小心懦弱与了无生气的共同行为方式,以保全自己的生命。并且会把这种行为以经验的形式传染给别人或者后代。3 O+ G& I' @. ?1 N# L6 g
0 h2 t/ D/ W: z2 S人的次级的需求是物质有占的需求,当人发现了通常的一种社会行为模式能使自己获得大量的物质奖赏时,人为了自身利益的满足,一般都会自愿并痛快地改变自己的社会意识行为模式。这就造就了假如道德沦丧能很快获得额外的个人利益,人们很快地为了个人利益选择道德败坏。并把这种行为以利益获得的经验传染给别人或者后代.
: x H$ s! _$ e) m( ^, L0 @( ^6 L9 J. I% t
(四)整个群体的恶性模仿
1 e- E. a4 @: J* f# b8 |6 o6 I7 ers238848.rs.hosteurope.de, Y5 X/ j8 g* N) y. k/ h
利益还是利益,在目的决定手段的信条中,社会群体以利益作为自己目标,在难以克服的生命与精神需求中,在一切卑鄙与无耻得不到应有的惩戒,相反获得了可观的收益的面前,越无耻越成功成为了社会群体的集体图腾。人们只看到辉煌结果的收获,有意忽略了手段的血Xing。在利益的面前,谁的收获行为都变得极端一致。谁都是背叛者,谁都是受害者。大家都会受到同样伤害的行为,大家却争相模仿。恶的行为结果的模仿就是恶性模仿。整个社会群体对恶性的推崇就是整个社会的恶性模仿。
$ }' K( D& n p: C) U. t3 Y人在德国 社区7 T5 _- v% n+ q8 g* |
当我们在感叹今天社会群体的道德败坏时,我觉得我们应该放弃对个体的责难。把我们愤怒的眼光,投向造成这腐烂一切的源头“制度”之上。我个人始终坚信,同样的制度造就雷同行为的人......!
& B6 C+ x) C' @ d
6 z4 k/ c) k2 p) i) P: urs238848.rs.hosteurope.de改变社会群体的行为模式最有效的办法是改变社会群体的生存模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