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趣闻] 迷幻躄鱼的眼睛结构与人类相似

这是一种非常奇特的海洋生物,它的学名叫做“Histiophryne psychedelica”,人们通常将它叫做“迷幻躄鱼”。1年前当潜水运动员在印尼安汶岛近海30英尺以上的海域中潜水时,意外地拍摄到这种浅水鱼,据称在这位潜水员20多年的潜水生涯中从来没有看到过这样的鱼类。美国华盛顿大学伯克国家历史和文化博物馆鱼类学者特德-皮特施(Ted Pietsch)接收到这种鱼类的照片时,猜测它可能属于隐棘躄鱼属。目前,他使用基因和形态学数据已证实它完全是一种外形奇特的新物种,属于隐棘躄鱼属。    皮特施在接收美国生活科学网记者采访时说:“这是自然选择所形成的一个完全古怪奇特的实例,它具有独特的生物习性,虽然它的外形特征颇为古怪,但对于这种鱼却是非常重要的。”他的这项研究得到了美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会的支持,相应的详细研究报告发表在《Copeia》杂志上。

新华网2009年2月26日

2009022609500013124700.jpg (32.39 KB)

2009022609500013124700.jpg

迷幻躄鱼面部扩张的样子


眼睛结构颇似人类,颜色皮肤上有白色条纹

    迷幻躄鱼的皮肤呈胶状,显现肥胖、肉质厚而松软,它的皮肤上覆盖着白色条纹,这些白色条纹是从眼睛呈放射状向身体蔓延。这种白色素可以使它的皮肤色彩更加绚烂多彩,更便于混入海底五颜六色有毒的珊瑚丛中寻求庇护。
    美国芝加哥菲尔德博物馆鱼类展馆副馆长里奥-史密斯(Leo Smith)说:“迷幻躄鱼是一种具有视觉欺骗性,却没有毒性的鱼类,它的进化方式是模拟美丽多彩的有毒动物。皮特施和同事们称它非常像海底环境的有毒珊瑚。”
    面部可以扩张,身体具有可塑性
    皮特施说:“这种鱼具有身体可塑性,它们可将面部像喇叭状扩张,然而再缩回。因此当它们试着穿过岩石小裂缝时,两只眼睛会位于身体横向的一侧。它也可能是一种向对方威慑的表现,当它扩张其椭圆型面孔,其他动物看到这种眼花缭乱的多彩肤色条纹时,一定会认为这是一种有毒的鱼类,尽早地避开。”
    迷幻躄鱼在其面部的外轮廓可能有一种感官结构,就如同猫胡须一样具有灵敏的感知能力,这种鱼通过面部外轮廓感官结构能够感触到一些海底洞穴内部石壁的状况,便于在珊瑚礁之间狭小的空间进行探索。这种鱼的下颚长着2-4排不对称的小牙齿,可用于咀嚼更小的鱼类,虾以及其他海洋生物。
    这种鱼喜欢成双成对地活动,它们经常会隐藏得非常好,只有当潜水员在海底碎石中仔细地观察才会发现它们的踪迹。一旦它们被发现,迷幻躄鱼就会立即试着脱离潜水员的视线范围,进入海底岩石裂缝中,或很大程度地扭曲自己的身体钻进某个小洞中。它还有一个显著特征:它会充分利用自己的腹鳍探索自己所在的环境和位置,就如同我们使用手一样。
    据悉,迷幻躄鱼是通过海洋水流推进抵达海洋的各个角落,并且通过完全张开自己的身体,形成充分的身体张力在水中前进。

20090226095001972600.jpg (41.08 KB)

20090226095001972600.jpg

TOP

它们生活在海底珊瑚礁附近


科学家仍不清楚它的来历

    对于迷幻躄鱼的来历,科学家仍充满了疑团。潜水员在这片海域已活动至少20多年,然而这一新物种鱼类仅在2008年由来自马鲁古群岛的潜水者们在安汶岛附近发现。据称,1992年6月,美国达拉斯水族馆的工作人员注意到两条带有不同寻常条纹的躄鱼,当时是一艘来自印尼巴厘岛的船只上养着这种外形奇特的鱼,但是许多年过去了,没有人去追寻研究这种鱼是否就是现今发现的迷幻躄鱼。
    皮特施称,因此对于这种鱼的来源充满了神秘。它很可能是多年以来一直生活在深海域的鱼类,只是近年来由于某些海洋因素来到近海域生活。他说:“有许多鱼类都是从深海域迁移过渡到浅海域,它们有可能是在浅海域进行排卵繁殖,但是依据近年来对这种鱼的生活周期观察,它们并不是在浅海域排卵繁殖。”
    许多像迷幻躄鱼这样身体上带有鲜艳条纹的海洋鱼类通常都有毒,它们身体的颜色警告其他动物不要吃它们。然而皮特施称,从观察记录这种鱼类以来,它们就没有毒性。

2009022609500196498400.jpg (40.48 KB)

2009022609500196498400.jpg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