宠坏了

我被宠坏了 爸妈帮帮我

只是因为喜欢看到孩子高兴,或因为愧疚就买玩具给孩子,很容易就宠坏孩子。经济虽然带来生活的痛苦,却是教导孩子的好时机,让他们学习以付出劳力和存钱的方式,来获取自己想要的东西,并且培养他们感恩的态度和等待的耐心。

心理学家说,被宠溺的孩子其实也不想成为被同侪排斥的捣蛋家伙,他们内心渴望父母爱的管教,能适时制止他们霸道、自私的行为,而不是向他们妥协。当你发现宠坏孩子了,应该马上检视过去的教养方式,是否陷入专家所谓的错误的教育方式,及时更正,重振你的管教权,如此导正孩子的偏差行为,永远不嫌晚。

宠溺孩子的错误行为

被宠溺的孩子往往长成被宠坏的成人,难以适应人生的变数,无法工作、婚姻关系和人际关系。哈佛大学心理学家凯德隆博士(Dan Kindlon)表示,孩子从小就予取予求,一旦进入青少年时期,容易变的极度自我中心、缺乏自制力、焦虑和沮丧。心理学家彼得斯博士(Ruth A. Peters)提醒家长检视是否有下列宠溺孩子的错误行为。

总是以孩子为中心,没有教导他们考虑别人的感受。忽略了鼓励孩子的良好行为,反而不经意的助长孩子以哭闹来引起注意。没有明确的规范他们的行为,或教导他们社会如耐心和尊重,而且执行规范无法贯彻一致。一旦孩子发脾气,你就让步,因为愧疚就买礼物给小孩,或经常在孩子面前发牢骚、抱怨。

导正孩子被宠溺的行为

一位八岁小女孩,每当父母没有带她一起外出用餐或看电影,她就大喊大哭,迫使褓母不断打电话给其父母,直到他们匆忙赶回家。被宠坏的孩子通常喜欢命令别人,对人无礼,不爱分享,当父母拒绝买新玩具时,便坐在地上大哭。有时不回应问题,故意漠视父母的叮咛。

大部份的父母都知道孩子被宠坏了,但都束手无策。彼得斯博士认为,父母不必慌张,只要向孩子坦承,「我把你宠坏了,是我的错,从现在开始我要从新建立管教规则。」父母可参考专家们的建议,导正孩子被宠溺的行为。

1.建立父母应有的风范

现代亲子关系特别强调像朋友般的平等关系,这样的亲子关系利弊互见。现在的家长不敢以权威的口吻要求孩子做事,改以询问或投票表决的方式,导致孩子的霸道行为,越来越难以。哈佛医学院心理学博士布洛姆菲尔德(Richard Bromfield)分析,事实上孩子希望父母能具备父母该有的作风,设立规矩并引导他们正常成长。一旦父母欠缺这些管教行为,孩子就会不断制造麻烦困扰父母,试探父母何时会制止他们的行为。

2.坚决不再宠孩子

只要父母毫不犹豫、确实停止宠溺孩子,就能显着孩子的行为。例如要求孩子打扫房间,便须监督他们彻底打扫乾净。管教孩子是相当疲累的工作,父母往往无法坚持到底,导致前功尽弃。其实这是一种自私的做法,因为宠溺孩子比管教孩子轻松容易。凯德隆博士辅导的一位男士,以感激的心情,回忆父亲对他持续不懈的管教,父亲曾对他说,「我不在乎你现在喜不喜欢我,希望你40岁时会喜欢我。」

3.建立明确的规则与处罚

管教孩子时,与其吼叫「不准」、「我数到三」,或是唠唠叨叨骂他们,不如清楚简明的告诉孩子,你希望他们完成的事,以及不遵守规则的後果。只要不让孩子感到被、被排斥或不被喜爱,必须让他们习惯於面对合理的限制,如不刷牙,隔天不准吃点心。刚开始孩子会以哭闹试探父母的底线,绝不可让步。保平安

4.避免过度保护孩子

过度保护孩子会阻碍他们个性的正常发展,除非情况危急,否则父母应该让孩子吃点苦头,承担自己闯祸的结果。例如孩子动作慢,上学常迟到,父母就会叫孩子起床,甚至帮其洗脸、穿衣,造成孩子不懂的为自己的生活负责。

5.节制孩子的物质需求

有的父母缩衣节食,只穿12美元的衣服,却毫不考虑的为孩子买200美元的鞋子,孩子学习以劳力付出和存钱的方式,来获取想要的东西。经济虽然带来生活的痛苦,但却是父母更正教育方式的好时机,让孩子明白现实生活的艰难,学习分担家务,培养感恩的态度与等待的耐心。

6.教导孩子克服「无聊」

担心孩子太无聊,父母总是尽力陪孩子说话、玩游戏或帮他们找玩伴。然而教导孩子如何自己寻找乐趣,对孩子的成长是有助益的,大部份孩子成长到3岁时,半数以上的时间都能自我娱乐,而且他们在克服无聊厌烦的过程中,开始发挥想像力,创造自我娱乐的游戏和想法。

Wrong cannot afford defeat but Right can.
别跟我学。姐是个传说,姐用自己的行动写着自己的传说……

TOP

都是 爸妈一个 唱白脸 一个唱黑脸嘛

不过 最好还是不能太宠了。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