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金融] 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从稀土出口看中国的流氓经济

诺奖得主克鲁格曼
. S$ U7 n1 @" ~; D$ ]5 ~' Y人在德国 社区人在德国 社区) i9 s& C, j4 f  i
; O! z. f1 Q6 N) ^8 B
一艘中国籍渔船最近在日本管辖的海域与日本海上保安厅的二艘巡逻艇发生冲撞,船长随即遭到日方扣押,中国马上中断对日本输出重要原物料。rs238848.rs.hosteurope.de+ M6 p2 w/ @1 A; X
中国稀土供应量占全球的97%,这些稀土在许多高科技产品中扮演重要角色,包括军事装备;日本很快就释放该名中国船长。
+ p  N/ N& O6 e* d- xrs238848.rs.hosteurope.de这起事件令人深感困扰,因为它涉及中国与美国。一方面,它凸显美国决策者的无力;他们坐视一个不稳定的政权牢牢掌握重要原物料。另一方面,这起海上冲撞事件显示,中国政府随时可能在外界最轻微的挑衅下,发动经济战。& V% }/ {# N/ w# @
以下是部分背景说明。独特的属性使稀土在油电混合汽车以至光纤的广泛产品中扮演关键角色,1980年代中期之前,美国是稀土的主要生产国,中国此后取而代之。
) P4 e5 @) p% o" y0 l- O人在德国 社区中国经改舵手邓小平曾于1992年表示:“中东有原油;中国有稀土。”中国稀土蕴藏量约占全球的三分之一 。此一相对丰富的藏量加上低廉的开采及加工成本充分反映中国劳工薪资及环保标准偏低的事实,并使中国的稀土生产者得以侵蚀美国稀土产业的根基。
. t$ W1 _$ U$ J9 B1 F' _如果仅以国家安全的角度而言,为什么没人针对这种趋势提出警告?华府决策者任由美国稀土产业关门大吉。2003年的一个例子可供参考:当时,如果你相信布希政府,国家安全考量主宰美国政策的每一个层面;这一年,中国人收拾一处美国生产设施的全部装备,把它们全数运回中国。4 |1 Y: s) W# X& a5 \( o) `; B6 l- g
结果是,中国取得稀土的垄断地位,程度超乎中东产油国独裁者的想像。即使在前述海上冲撞事件发生前,中国也已经展示准备充分利用此一垄断地位的决心。美国联合钢铁工人工会最近针对中国的贸易操作手法提出申诉并声请仲裁,为美国企业因为担心中国报复所不敢为。
! a! |3 J4 j# b4 w! e该工会将中国限制稀土出口并课税,使中国多种产业取得重要竞争优势列为首要申诉项目。
& n2 q2 O4 t" \8 j/ r9 o接着发生渔船冲撞事件。中国限制稀土出口之举已违反它加入世贸组织前即已签署的相关协议,中断对日出口稀土是对国际贸易法规更明目张胆的违背。. W3 n! c+ j' k- [- A# H
中国官员不但不思如何妥善解决问题,而且侮辱我们的智慧。他们声称,中国政府并未禁止稀土出口到日本,中国出口商纯粹是基于个人的对日情结而一致决定中止出口。/ y$ ^% ?* k5 r4 n% y
我们可从稀土事件中得到什么教训?
5 d+ L2 P1 v/ r3 q首先,而且最明显的是,各国必须开发中国以外的来源。美国与部分国家拥有相当可观的稀土蕴藏,然而开发这些资源及处理这些原料所需的设备并非一蹴可几,而且必须拥有财务后盾。一个替代方案是所谓的“都市开采”,也就是循环再利用各种报废装置中的稀土及其他原料。
1 l2 m# T. e$ c人在德国 社区其次,中国对前述海上冲撞事件的反应再次证明,身为举世新兴经济超强的中国并不打算扛起与此地位相对应的责任。$ Y, S. h, H+ z9 ?' {8 b1 V: z
各主要经济大国均知,它们在国际体系中拥有重要的利益,通常很不愿意诉诸经济战的手段,即使面对严重挑衅亦然。实例之一:美国决策者因为中国采取过度保护的汇率政策而极为烦恼,不知如何是好。2 F* R' i# e, I) Y
相对的,中国一再以具体行动证明,它随时准备挟其经贸实力解决政治争执,即使明显违反国际贸易法规也在所不惜。
- b) t# L) Y, L# \. g0 }" g# W合并解读稀土事件与中国在其他方面的所作所为,包括国家补贴,使中国企业取得重要合约,外国企业被迫把生产线移到中国,特别是它的汇率,你看到的是一个不肯遵守游戏规则的流氓经济超强。关键是,我们打算如何因应这种局面。
" d  @2 q9 p+ R(作者Paul Krugman是纽约时报专栏作家,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有多部著作被译成中文/陈世钦编译,转自台湾《经济日报》)
Share |
Share

我要这天  再遮不住我眼   
要这地     再埋不了我心   
要这众生  都明白我意  
要那诸佛  都烟消云散

TOP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