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逢日必反”是害国还是爱国?(转载)

在源起于高速铁路问题的如火如荼的反日声浪中,仍然有一些人通过互联网表达出
不同的看法。他们说,爱中国不等于反日本,更不必“逢日必反”;中国的民间力量在
表达自己看法时,需要一种更加理性的态度,而不是单纯地追求情绪宣泄的快感。

  ——新干线:拒绝“泛政治化”
  来自北大BBS的coolhero态度很明确:“我个人非常倾向于买日本的新干线。”他的
理由有二:1、日本的技术非常成熟,新干线已经运营了几十年了;2、日本愿意连技术
一块转让,而不是像德国人一样对技术转让非常保守。“这只是经济领域的一次交易、
一次买卖,如果非要把它搞成民族问题,搞成政治问题,那就很不明智了。”
  事实上,这也是大部分表态支持或不反对京沪高速铁路采用日本技术的网友所持的
观点。“技术方面的东西最好不要牵扯到历史和政治,我们应该关注的是此举对中国发
展的作用与花费能否相符。”
  南京大学的一位网友说:“这是‘值不值得’而不是‘应不应该’的问题,民族情
感不应在这种非原则性的技术贸易中与国家利益较劲。”
  有趣的是,在围绕“新干线”的辩论中,“国家利益”成为双方共同的口号。反对
的观点认为采用新干线技术会直接威胁到中国的国家安全,而支持者一方则指出,在中
国技术不成熟的情况下,就应该以经济标准为主来评判各国方案,而不要单纯地以为拒
绝新干线、改用法德的技术就是维护国家安全。毕竟,高速铁路在给日本经济带来好处
的同时,也为中国的发展创造了机会。利与弊之间的权衡不应该被民族情绪所误导。

  ——抵制日货:害国还是爱国?
  对于反日潮中此起彼伏的“抵制日货”的号召,反对的网友就更多了。不少人从经
济学的角度分析,劝告反日者不要“喊爱国的口号,做害国的事情”。
  凯迪网的atong以著名的《林家铺子》为例,说明了中国历史上“抵制日货”运动真
正伤害的往往是中国商人。尤其在国际采购和全球化生产越来越多的情况下,“洋货”
和“国货”的界限并不清晰,“制裁日货”一不小心就会变成制裁自己。同时,在爱国
的名义下,公然干扰经济规律,消费者自由选择的权利也被剥夺了,他问道:“如果我
们今天可以用爱国的名义剥夺国民的消费选择权,明天是不是也可以用爱国的名义粗暴
地剥夺公民的其他权利呢?”

  ——什么是真正的爱国主义
  也许是怕被视为“汉奸”、“卖国贼”,几乎每个持不同意见的网友在发言前都会
先声明“我很爱国”。但与反日的人士不同,他们理解的爱国主义是“默默努力,让我
们变得更富强”、“提高中国产品的竞争力”,而不是“说狠话”、“逞一时之快,误
国误民”、“口中有千言,胸中无一策”。对于几乎一边倒的网络舆论,最令这些网友
不满的就是讨论中理性的缺位。
  天涯社区关天茶社的一位网友直叱充斥各大论坛的认为引进新干线就等于救活日本
经济、救活日本某公司的说法“幼稚”。“谁会相信少买一件日本衣服日本人就会跳楼
?中国对日本经济的影响并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大”。dragoninfly说,同是中国人也可
以有不同需要、不同信仰、不同生活方式,不要张口闭口以中国人的名义来压制别人的
意见,毕竟爱国应该是一种行动,而不是网上恶毒的谩骂,爱国不是赶时髦,民族主义
不等于爱国主义。

两种争议跨越世纪

  上世纪90年代以来,关于京沪高速铁路的建设,一直存在两种意见:以中科院为主
的专家建议,瞄准世界尖端的磁悬浮技术,兴建“京沪磁浮线”;而以铁道部为主的专
家则主张,利用国内掌握的成熟技术,改造现有铁路,建设高速轮轨铁路。一些专家对
磁悬浮表示异议的理由包括成本太高,技术不成熟、尚未在西方国家商业运营等。
  中国铁道部早在1994年就开始规划京沪高速铁路。京沪高速铁路作为我国第一条真
正的高速铁路,该工程投资规模将是仅次于三峡工程的中国第二大工程。
  规划中的京沪高速铁路全长1300多公里。如果采用轮轨技术,时速可达250公里—3
00公里,全程运行时间也将缩短至4.5小时左右;如果采用磁悬浮技术,时速能达450—
500公里,上海到北京则3个小时不到。根据国家有关部门的计划,京沪高速铁路将在国
家“十五”期间开工建设。
  但是,京沪高速铁路由于技术方案分歧而到现在还没有立项,也没有开始招投标。
据铁道部有关负责人介绍,酝酿已久的京沪高速铁路迟迟没有立项,主要原因是对采用
磁悬浮方案还是轮轨方案存在较大分歧。
  磁悬浮工程造价太高,而高速轮轨技术的投入要比磁悬浮技术要小得多,并且拥有
自主知识产权,较为成熟可靠。我国自主研制、目前速度最快的高速列车“中华之星”
时速可达321.5公里。正因如此,京沪铁路采用何种技术形成极大争议。无论此次论证确
定哪种技术,都将首先在江苏昆山市进行试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