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庸呀...

      曹雪芹的衣钵往后传,除了白先勇和张爱玲,金庸也算是得到了些东西的。无论是笔法还是神韵白先勇都比张爱玲更贴近《红楼梦》,而这两项都非金庸所长,他继承的是《红楼梦》结构的繁复和内容的的驳杂,得了一个外壳。
    
      诗酒医药、饮食绘画、奇门遁甲、九宫八卦,金庸小说能够把横空出世的想象和中国传统的各种杂学融为一体,这些意料之外的情节加上杂七杂八的知识常常让看书的人大开眼界,所以也就兴趣盎然,觉得他真是一个知识渊博的大家。知识确然是知识,不过知识也有层次高下之分。如果传统文化是一桌盛宴,金庸的这些大概也就是餐前小菜儿、饭后甜点,真正的美食家是不会也不屑于把精力放在上面的。金庸小说吸引我们的其中一个原因是:不是他知道得太多,而是我们知道得太少。
    
      金庸的叙述很流畅,但是不精彩。好看的只是故事,而不是文采。《红楼梦》是吊出来的高汤,开水一样透明但是回味无穷,金庸的小说是丸子汤,好吃的是丸子,汤也就是味精的味道。似乎王朔曾经批评金庸的文字毫无创造性,说得很对。金庸的小说气势宏大、纵横开合,无奈武侠小说毕竟是没落的文学样式,读金庸古龙一干人的作品就象是我们总在回忆某个亲人临死之前最后的回光返照,忽然之间精神抖擞,但谁都明白离死期不远了。金庸小说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类似于《福尔摩斯探案》之于西方文学史,销量高居第一,地位稳居末后。
    
      金庸是个忙碌的圆谎者,不停的在小说的进程中为自己的谎话找理由,自欺以欺人。撒谎的直接后果是让拍电视剧的作腊。谁也不能相信林平之上一集刚把**非法词汇**割掉了下一集就能飞檐走壁、大打出手。文字上可以敷衍过去的缺陷却在镜头下无所遁形。这怪不了导演,先天不足。
    
      金庸写到《鹿鼎记》就再也不写了,这并不是金大侠高深莫测、韬光养晦的表现,实际上是他创作思考到头的结果。金庸小说几个重要的男主角寄托着他对人生不同的思考,有一条发展的主线,也是枯竭的主线。陈家洛的身上金庸并没有寄托太多,毕竟是他写的第一个人物,只能当小说人物看看。但是郭靖、杨过、段誉、肖峰、张无忌、令狐冲这几个人就很能说明问题了。郭靖为国家、杨过为爱情、肖峰为民族,这三个人可以看成是一组,他们承担的共同思考是:男人应该怎样活着?金庸给出的答案是:郭靖殉国、杨过断臂、肖峰自尽,这些为国为民为情活着都活得不怎么样。到了段誉、令狐冲就有所转变了,段誉糊涂,国家是不在心上的,已经打破了郭靖的道德;张无忌懦弱,感情是摇摆不定的,开始讥诮杨过的痴情;令狐冲潇洒,正邪的界限已经开始模糊,做人的基本准则开始动摇,肖峰就显得有点可笑。各人的武功路数也反映了金庸对人生哲学的思考,郭靖、肖峰刚猛正气,段誉、张无忌擅长腾挪搬迁,令狐冲则“无招破有招”,打法从硬拼到圆滑再到什么都没有,金庸已经明显的油滑了。最后归结为一个韦小宝,国家、民族、爱情、武功统统的不要,看到的就是溜须拍马、阿谀奉承的奴才嘴脸,偏偏就是这样一个人物能够混得大红大紫,唾手可得美人财宝,享受不尽荣华富贵。金庸一生最后的结论是:做人当如韦小宝。对人生有了这样的结论,金大侠还有什么可写的呢?他还能塑造出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来呢?他这叫做是真正的山穷水尽却无法柳暗花明。这一点才是金庸封笔的根源所在。他的武侠小说和古龙他们的不一样,他写的是他自己的人生哲学。
    
      当年浙江大学请金庸当教授是个笑话,所幸第一年就没人报考他的研究生,又让人有了些许的安慰,学子还是很清醒的。金庸列为当代文学大家也没什么不可以,因为当代的东西能不能在历史上站住脚还很难说。我们从金庸的写作上确实学不到什么东西,做人上倒还可以琢磨一下。只是金庸现在忙着校订起那些小说来,忘了他这些连篇谎话的本质并不在于逻辑上的是否合理,显然是老糊涂了。
    
      可休矣,金大侠!

TOP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