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青岛看中国 从中国想世界

从青岛看中国 从中国想世界


   戴彼德 (Peter Day):
BBC广播4台和国际台主持人  


回想那还是一年前的时候,正是在黄海边上的青岛港,我突然间感觉如梦初醒... ...

  
未完成的报道,正是这篇探索与展望21世纪世界经济大潮流报道的名称。

我之所以称其未完成,是因为我从世界不同角落,以不同角度观察报道经济发展大潮流的工作才刚刚开始。

Peter Day
一个世纪之前,青岛只不过是黄海边上的小渔港、德意志帝国的租界地。

当时的德国人在这里搞了不少建设,这里最出名的青岛啤酒最初也是德国人教本地人如何酿造的。

虽然我酷爱啤酒,但是到青岛并不是嗅着麦芽响来的。到了青岛的货运码头就一清二楚了,青岛的魅力决不仅仅局限于可口的啤酒。

我刚到港口的时候,看见左手竟有一座铁矿石堆起的小山。据港口工人告诉我,这些都是从巴西运来的铁矿石。据说,这座铁山还不算,绵绵不断的运送铁矿石船如今平均要在港口排队12天才能等到一个卸货的码位。

在我的右手方,各类集装箱无边无际地排列着,最高地方要9个集装箱落起来。据说,这些集装箱里边装的都是即将运往世界各地的"中国制造"。

通胀与通缩

青岛港的壮大景观,可以说让我从一个小侧面看到了中国经济对世界经济的影响与冲击。


中国“黑洞”使得全球原料价格飞涨

左手方的铁石山正是中国需求促使国际矿产价格、其它各类原材料价格飞升的"铁证"。

煤炭、铁矿石、铜矿石、原油、大豆等等等等原料的价格,近年来价格都胀了有胀,达到几十年来的最高点;中国对原材料"无底洞"胃口不得不说是主要原因。

这就是很多经济学家讲的所谓中国对国际原材料市场的通胀冲击,更不要提海运运费由于中国方面的需求猛增,光是2003年度就涨了5倍。

不过,又"胀"也必然有"缩"。右手这铺天盖地的集装箱,将中国货源源不断地输往世界各地,使得世界各地的消费者都可以买到价廉物美的"中国制造",这也是中国产品引得国际商品价格"缩"的强有力证明。

"中国报价"

中国目前供应世界20%的成装市场。据世界银行专家们预测,随着全球服装市场的继续开放,中国产成装所占世界市场比例很可能要翻番。


价廉物美的“中国制造”又化解了全球通胀

美国大型连锁商场沃尔玛一家公司每年从中国进口货品的数额,就等于美国全国对华贸易逆差的10%。

专家们指出,如果说沃尔玛大进大出、廉进廉出的经营方针,彻底改变了美国的零售业;那么国际零售市场正在由于"中国制造"而全面"沃尔玛化"。

"你们的中国报价多少?"这已经成了令很多西方生产厂家不寒而栗的一个问题。大型零售的采购商如今几乎随时都会拿出这个问题来"打压"西方供应商。

西方制造业没有一个中国报价,也就是没有在中国开设生产线,已经很难在竞争激烈的国际零售市场生存,很难找到买主。

给中国让路

就在世界聚焦中国制造业,眼看"中国制造"政府全球市场的同时,不少人可能还远远没有意识到,制造业崛起还只不过是中国崛起冲击现有国际经贸秩序的序曲。


从青岛继续往北,跨越渤海湾就到了中国人常讲的东北,也就是很多西方人知道的满州。

满州北临俄罗斯远东、东接两韩、隔海遥望日本列岛。这个曾几何时共产党政权计划经济时期的重工业基地,如今大多数国营工厂已经在"发霉生锈"。

数以万计的原国营职工,如今都在"下岗";也就是中国政府对失业工人美其名曰的一种叫法。这些"下岗"工人绝大多数等待政府重新分配工作已经望眼欲穿了。

然而,正是夹杂在百万失业大军和破产的国营重工之间,正是在中国东北的"铁锈"中,一个新的满州似乎正在诞生。

沈阳和大连的外资、合资、私营、民营高科技企业、软件公司正如雨后春笋不断涌现。

在这里,中国人看得出已经在效法印度的孟买和邦加洛尔的成功经验,开始从低档次制造业和劳动力密集型经济向脑力密集和服务业密集型经济转型。

这里从事软件工业的人士告诉我,他们如今已经开始向日本的公司和企业供应软件,并且每年平均以25%的速度迅速发展。

中国发明 + 中国制造 = ?

如果说青岛码头看到中国的现在,那么展望未来,我看到的是一个脑力、劳力和生产力齐头并进,全面冲击世界经济大秩序的中国。

中国不仅仅正在成为世界工厂和原材料消费者,中国企业也正在全方位地攀升服务性工业和脑力密集型工业的市场台阶。

依照目前这种趋势,在不远的将来,如今稳坐世界经济秩序阶梯顶端的欧洲和北美国家便不得不为中国让座。

至少从我自己的观察来看,绝大多数西方工商业、经贸业领袖们还似乎对即将来自中国的脑力冲击波毫无准备、甚至毫无意识。

写到这里,我这方面的感受和报道还只是刚刚起步,因此我说这篇报道"未完成"… …


--------------------------------------------------------------------------------

无论我们在哪里工作,无论我们做什么工,就像我们教堂结婚时的誓词一样:"不论未来会更好还是更坏、更富还是更穷",谁都难以逃避世界大潮的冲击。

"未完成"的报道,正因为世界正处于经济格局大变化时期。今后在我继续探索和报道来自世界各个角落的经济大小事件时,会继续争取"完成"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