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江南的呐喊:"江南时报:天问"

我们常常责怪年轻人不再忠诚于自己的节日,我们也常常抱怨花样繁多的洋节挤占了传统节日在年轻人心中的份额。当传言国外要拿我们的传统节日端午节去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时候,我们既震惊又愤怒,一些地方甚至掀起了一场传统节日的“保卫战”。可是,每当传统节日到来之际,看看我们又是怎样度过、甚至是糟蹋自己的传统节日的。

尽管端午节的起源说法不一,但是较普遍的说法是为了纪念诗人屈原。这不仅是因为他爱国,而且因为他主张修明法度,革新政治,举贤授能,敢于和奸佞小人、腐败制度作斗争,当他看到抗争无望时,宁愿一死也不愿同流合污。然而,端午节这种本源意义上的纪念精神,如今竟越来越变了味。在端午节即将到来的时候,媒体上充斥的是“天价粽子”和“贵族粽子”的利好消息。南京更是不甘落后,出现了1580元、被媒体称为“味道不正”的“天价礼品粽”。假如这位宁死也不愿向腐败分子低头的诗人在天有灵,看到人们用这些“味道不正”的粽子去“纪念”他,不知道他会不会再用愤怒的声音发一回“天问”!

透过“天价粽子”和“贵族粽子”,不仅媒体嗅出了端午节的“味道不正”来,一些主管部门也看出了其中的蛛丝马迹。南京的一家区纪委就在端午节前专门给纪检部门干部敲响了“警钟”,告诫下属各主要单位的100多名纪检干部“逢年过节收‘慰问金’要不得”(见6月21日《江南时报》)。

其实,现在不仅端午节过得“味道不正”,其他传统节日也越来越变了味。吃喝送礼成了过节的主要形式,传统节日也成了一些腐败官员借机敛财的大好时机。作为普通百姓,什么节日的精神、过节的品位,全都随着酒肉穿肠而过,传统节日在年轻人心中日益式微,也就不奇怪了。

有人说过,看一个人有多少出息,并不是看他有多少钱,而是看他有钱后怎样花钱。我们是否可以这样断言,看一个地方或一个民族有多少品位,就应该看它用怎样的方式过节?如果我们的传统节日再这样“变味”下去,不知我们是否也应套用屈原的诗篇来为我们传统节日日益丢失的精神“招魂”了。 (南京 陆高峰)

学会爱国,学会做人,学会生活[img]http://www.powerapple.com/uploadimages/1113237373_9527380.gif[/img]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