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都需要一个人生可能有什么的梦想,才有精力走这一遭。--《适当的自私》
倾听最内在的声音
文/吴若权
离开的讯号像夜晚的星星,当我抬头仰望,它们一颗一颗的在天边对我眨动。
许多征战多年的职场武士,到最后已经无法卸去盔甲,但我始终提醒自己,注意倾听最内在的声音。「已经够了,」进入微软三年多之后,我心里开始响起一个催促我离开的声音,这个声音盘旋不去,一直到我提出辞呈响应它。
但我的辞呈被驳回了,总经理以「留职停薪三个月」的「缓兵之计」慰留我。据说他还为此向西雅图总部打报告,当时微软已经从漫无章法走向制度化,准许一名经理留职停薪,必须有充分的理由。
总经理认定我是因为工作过度而产生职业倦怠,需要休息一段时间,而以留职停薪的方式,最重要的是可以保留股票。
微软配给同仁股票,但它像一张远期支票,大约四年到五年,同仁才可以领出票值的八分之一,以此类推。如果在这段时间之前离职,很抱歉,股票就等于通通还给公司。
离开路更宽
这种用股票绑住同仁的方式,利用的是人性的贪婪以及舍弃的艰难,但是留下来的人确实也获得了报偿。若单纯以财富来说,证明了等待的确是值得的。
多年后的某一天,我忽然计算了一下,如果我一直留在微软的话,现在就是个亿万股票男了,为此我还暗暗心疼了一个晚上。但不离开,也不会有现在的吴若权。
如果我有了一亿,我还离得开微软吗?
如果我有了一亿,我还有足够的时间去梦想人生的其它可能吗?
但是我清楚一件事,无论我将来做什么,去哪里,都不会比留在微软辛苦。
为了避免与总经理直接冲撞,我答应留职停薪,他也自以为是的认定我只是一时冲动,「年轻人难免耍脾气,休息几个月再回来哟!」他叮咛我。可当我从微软撤出的那一天,我心里已经很明白:不会再回去了。
留职停薪后,我用微软的word排版,拟了一份离职通知,印给客户和同事,告诉他们我要走了,要去开工作室。
我的同事拍胸脯保证:有 case一定交给你!
总经理耳闻我的行动,紧急约我到美丽华饭店用餐畅谈,那时,我深深了解他对我的善意,但也只能说抱歉,真的非常、非常抱歉。
我的离开打乱了微软的人事布局,但那不能作为我决定去留的因素,我只问自己两件事:
第一,如果一直待下去,我会做到微软总经理吗?需要多久?如果做到总经理,我会快乐吗?
第二,如果一直待下去,我能够完全融入微软的文化,成为一个百分百的商人吗?
坐不住不爱的位置
答案很清楚,我根本不爱那个位置。亚里士多德说个性决定命运,而我一直扮演称职的幕僚,对我来说这是最舒服的角色,我不想在群众之中被注意,总是刻意缩小自己、隐藏自己,从小如此,即使身经百战,仍然如此。「满招损,谦受益」的古训彷佛键入了我的基因密码,我可以卖力做事,但希望上去讲话的人是老板而不是我。
这样谦逊厚道的个性,某种程度来讲,也意味着我对自己没有足够的信心。
那么我有可能选择不做管理工作吗?在HP这是可行的,HP有「管理职」和「专业职」二个系统,完全尊重同仁的意愿,所以我有个HP的同事,一辈子只做研发而不管人。
但在微软的扁平组织里,我只能期待一步一步的晋升,虽然还有一两个人占住前面的位置,我知道我将会缓缓的往上爬升,然后在许多年后的某一天,成为高阶主管,也许升到一个符合「彼得原理」所说的,「能力不足以应付的位置」。
这个「不知道要多久」的漫长升迁过程让我觉得非常难耐,我一方面想等待,一方面又不想继续一个只是为了等待的工作:等待股票,等待不确定的升职。
我会快乐吗?我能融入微软的企业文化吗?我看到微软的高阶主管每天晨起打高尔夫,而我宁愿去晨泳。我无法扭曲自己去「学习」老板的兴趣,但是在大企业文化里,这件事有一种不可言说的重要性。
要的不只是钱
在微软这样的商业战场上,我感觉人格正在分裂。基本上我是个喜欢读书、画画、欣赏艺术的人,浑身文化人的气味,但是和身边的人都不一样。他们是如此善于经营自己,譬如懂得以外商公司经理名义,投资经销商或通路,甚至本土企业。
我辅导过不少经销商,要插股易如反掌,我只要说,给我百分之二十股份,我给你多少货,交易就搞定了。但我自始自终都不曾动心起念,我的商人性格没有发展完全,不够强悍,不能无情。我的洁癖告诉我,如果我们有桌面下的交易,那么就做不成朋友了,但是我希望交朋友,希望快乐工作。
我当然不会忘记回家问父母亲大人,和我要离开HP时问的同一件事:我要赚多少钱才够?我必须拿多少钱回家?
母亲和四年前一样告诉我,不用担心,房子是自己的,生活费一个月两万多,你去做想做的事吧!
我还是忧心忡忡,忽然想到杂志上报导过,在转换工作的空窗期,至少得预留半年的生活费「以防万一」,于是我赶快算一算手边的存款,足够用半年了,心里才比较舒坦。
过去几次换工作,我都是以前一个工作的薪水作基准,去考虑下一个工作。离开微软后,为了不再陷入「一定要赚多少钱」的盲点,也因为决定开工作室的关系,我于是换了个想法,只问自己需要多少「基本生活开销」,再用这个数字去衡量下一个工作的收入。
不过这和信心无关,我有信心赚到更多的钱,但既然离开微软,放弃股票,便表示我要的不只是钱,我也不希望只为一家公司工作,我期待中的新工作是具有生产力的,不需要浪费太多的时间在开会,在沟通琐碎的事情上。
我不想再浪费生命,在组织里学打高尔夫。
与你分享:热情,是决定去留唯一的因素
公司的人事变迁和环境变化,永远比想象中快。我离开微软后,微软吹起了一阵大风,有人调职,有人离职,也有人去而复返。
职场上,让你决定去留的因素是什么?喜欢同事?欣赏老板?讨厌某一个人?对制度不满?其实,除了对工作的热情之外,最好不要让其它因素决定你的去或留。
每天都迫不及待想进办公室,就算被老板修理也不会垂头丧气,既能够贡献所学,又可以学习新知和不同技能,有一种「我在成长」的满足感,这就是所谓「工作的热情」。
对工作有热情?那么就继续努力;失去热情?那么就去找一个能够把热情召唤回来的工作。为了工作热情以外的理由辞职,结局很可能是今天离开,明天就后悔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