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ard logo

标题: 谁助长了汽车豪华之风 温总理为微车鸣不平 [打印本页]

作者: 999皮炎平    时间: 2005-8-23 21:03     标题: 谁助长了汽车豪华之风 温总理为微车鸣不平

尽管中央倡导建设节约型社会的呼声越来越高,但汽车市场的大排量、豪华型之风却丝毫没有减弱——

  谁助长了汽车豪华之风?

  对于小排量微型车的呼声尽管已有多年,但车市尽吹大排量、豪华型之风的现实却始终






难以改观。这其中免不了政策力度不够等因素,也反映了中国消费者不成熟的购车心理,以及汽车生产企业对微型车、经济型轿车缺乏追求动力的事实。

  温家宝总理日前在“加快建设节约型社会”的讲话中,明确指出了汽车消费追求豪华型、大排量的问题,并要求取消一切不合理的限制低油耗、小排量、低排放汽车使用和运营的规定。

  可具有讽刺意味的是,2005年被称为汽车业的“豪华车元年”,国产宝马、奔驰、皇冠、新奥迪A6等大批豪华车、高档车陆续上市,排量越来越大、价格越来越高、装饰越来越气派。

  这种背离,不是今年才开始。止住汽车豪华之风,是建设节约型社会必须破解的一道题。

  政策:只打雷,不下雨?

  提倡小排量、经济型车,与限制豪华型、大排量车,在某种程度上是一回事。可无论是对于前者,还是后者,近年来,中央有关部门的说法不少,提倡了许多次,可就是没有看到“过硬”的措施出台。

  从1994年颁布的《汽车产业政策》,到2001年的《汽车产业“十五”发展规划》,到去年6月发布的新版《汽车产业发展政策》,再到去年11月国家发改委发布的《节能中长期专项规划》,各类提倡发展小排量、经济型轿车的语句都可以找到,可这些话语对市场的引导作用几乎可以忽略不计,因为没有任何的经济杠杆做支撑。

  在日本、法国、意大利等小型车盛行的国家,几乎都曾经或依然在采用“对购买大排量轿车加以重税,对购买小排量汽车减税甚至给予补贴”的做法,可在我国,不仅汽车购置税税率对大排量或小排量车都“一视同仁”,而且在停车费、高速路口通行费等费用收取方面,也是大排量、小排量,豪华型、经济型一个样。

  国家政策“只打雷,不下雨”,一定程度上纵容了地方政府打自己的算盘。目前,全国依然有近60个城市不同程度地限制微型车的行驶,对于禁止行驶的原因,不外乎“小排量微型车车速慢影响交通”,“形象不登大雅之堂”,“部分平头微型面包车的尾气排放技术落后”等等。

  如果说,这些理由在上世纪90年代后期还可以“冠冕堂皇”的话,随着近年来国内汽车工业的发展,经济型轿车或微型车的速度、外型以及发动机、尾气排放处理技术都得到了很大提高,上述理由站不住脚了。专家一针见血指出,以此保护本地汽车工业、带动本地GDP的上涨等经济利益驱动,或许才是一些地方政府限制小排量车,纵容豪华车消费的真正原因。

  甚至于,我国一些省市在“限微”的同时,对排量相对较高的汽车还在实行鼓励性措施,特别是出租车,出现了排量越大越好的趋势。有地方政府出台措施,新运营出租车的排量必须在1.5升或1.8升以上才允许上牌,市区运营的出租车如果更新,必须是排量2.0升以上,且车价需在20万元以上,理由是出租车是城市的名片,提高出租车档次才能显示城市的发达程度。

  不少人担忧,如果没有配套政策的出台,节约型社会的建设目标,对车市消费还是不能产生任何制约效果。

  消费者:车子,面子?

  “中国汽车市场,是全球最难看懂的市场”,这样的评价,记者已经听到过多次,每次总是从跨国汽车巨头老总的口中讲出。

  看不懂,确实看不懂。据说顶级品牌——奥迪A86.0L生产的头一年,全球卖出了不到200辆,而在中国就卖了将近100辆。在国外作为政府最高官员或商务领袖公务用车的奥迪A8,在国内却常常被私营老板开着兜风,为的仅仅是面子、气派。从2002年到2004年的汽车市场狂潮中,宝马760和奔驰S600两款顶级品牌中的最高端车型,在中国市场一路狂飙,常常在进口车销量排行榜上位居第一位。

  看不懂的背后,是中国消费者不成熟的购车理念与消费模式。中国消费者与发达国家消费者在选择购买车辆时,主要存在三个方面的不同。其一,国内消费者往往把车子看成身份的象征,而在国外,车子更多地被看成一种代步工具。其二,由于汽车走入中国消费者家庭时间还不长,消费者对车的了解还有局限性,对车辆的判断常常是轻技术重外观,而国外多数购车者恰恰相反。在中国,购车者和用车者中,真正的技术派凤毛麟角,对良好操控性能、灵便性要求相对低,而对外观气派、内饰精致的要求相对较高,一定程度上助长了豪华之风。其三,品牌忠诚度低。与国外众多购车者有很强的品牌忠诚度相比,国内消费者难以始终看好并购买同一品牌的汽车,在更换车辆时,容易被高档新车所吸引,这也是近两年来中国国内新车推出速度创下世界纪录的重要原因。

  专家认为,在目前缺乏强有力消费政策引导的条件下,消费习惯的改变,有赖于新一代年轻购车者的成长和家庭第二辆车的普及,而这将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企业:动力何在?

  消费者对豪华车的热情,自然让汽车生产企业不愿放弃这块“肥肉”。

  就一辆车的利润而言,生产一辆微型车获得的利润不到中高档车的1/4,甚至只有一辆豪华车利润的1/8。高档车虽然销售总量不算大,但往往是企业创造利润的主要来源。这使得主流厂家对中高档车趋之若鹜,不少微车厂家也纷纷推出新款大排量车,微型车本身的研发投入不足,外观变化、技术更新速度都不如大排量车。

  专家认为,从目前中国汽车行业的布局来看,商务成本较高的大城市、经济、金融中心往往成为汽车工业发展中心,这与欧美等发达国家的汽车工业布局有所不同。在国内,上海、北京、广州、武汉等大城市汽车工业基础好,发展快。但当汽车工业发展到一定阶段,汽车产品告别高利润时代时,大城市较高的商务成本,开始让汽车企业为难,企业往往在大城市原有基地生产利润率更高的高端车型。对于微型车、经济型轿车,企业往往去外地搞生产基地。可在地方保护主义盛行的情况下,外地建厂和兼并之路往往不容易走好,即使成功走出去,建立和完善外地基地也需要时间。

  部分汽车企业负责人表示,近两年来,国家虽然出台了一些政策,对企业生产环保型汽车给予一定的优惠,如从2002年开始对于生产达到欧洲2号标准汽车的企业给予税收优惠等,但这些政策并没有对豪华车和微型车的生产有所区别,自然也不会让企业有提高微型车生产比例的动力。

  政府、消费者、企业三道难题不破解,要刹住汽车豪华之风,难。专家认为,出台燃油税、按排量增收车辆购置税,以及取消地方政府“限微”行为等政策,或许是目前最有效的办法。
作者: KANN    时间: 2005-8-24 10:08

看完楼主的帖子,我的心情竟是久久不能平复,正如老子所云:大音希声,大象希形。我现在终于明白我缺乏的是什么了,正是楼主那种对真理的执着追求和楼主那种对理想的艰苦实践所产生的厚重感。面对楼主的帖子,我震惊得几乎不能动弹了,楼主那种裂纸欲出的大手笔,竟使我忍不住一次次的翻开楼主的帖子,每看一次,赞赏之情就激长数分,我总在想,是否有神灵活在它灵秀的外表下,以至能使人三月不知肉味,使人有余音穿梁,三日不绝的感受。楼主,你写得实在是太好了。我唯一能做的,就只有把这个帖子顶上去这件事了。 在遇到你之前,我对人世间是否有真正的圣人是怀疑的;而现在,我终于相信了!我曾经忘情于汉廷的歌赋,我曾经惊讶于李杜的诗才,我曾经流连于宋元的词曲;但现在,我才知道我有多么浅薄!楼主的帖子,让我陷入了严肃的思考中,我认为,如果不把楼主的帖子顶上去,就是对真理的一种背叛,就是对谬论的极大妥协。因此,我决定义无返顾的顶了!




欢迎光临 人在德国 社区 (http://rs238848.rs.hosteurope.de/bbs/) Powered by Discuz! 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