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ZT:震撼深远 上海交大博导遭研究生"罢黜"真相 评
[打印本页]
作者:
jiejiedog
时间:
2004-2-21 11:56
标题:
ZT:震撼深远 上海交大博导遭研究生"罢黜"真相 评
震撼深远 上海交大博导遭研究生"罢黜"真相 评
编辑:祁贺 来源:21世纪人才报 作者: 2004-2-17 17:32:21
[点击进入留言版]
复旦遴选博导某些名教授社交繁忙落孙山,复旦物理系评博导不再“一视同仁”。
在中国现行高校体制下,这种事件的发生绝非偶然,也绝非最后一次。
博士“逼宫”换导师
计算机系66岁的博导王永成教授被自己的研究生罢免了!
这个消息对上海交通大学几万师生来说,是有史以来一次空前绝后的地震,它所带来的震撼是深远的!
“起初大家认为9名博士生和博导只是师生间一般性的矛盾,调解一下就可以了。”2004年2月10日上午,研究生院一位不愿具名的教授对发生在去年的事件仍然心有余悸:“谁知学生一连闹了3个月,一层一层往上反映。”
叶取源,上海交通大学副校长兼研究生院院长,他对9名博士联名上访最有感受。据介绍,当时学生的态度从温和到激动,先是写信反映,随后就一个个亲自向研究生院提出申请,最后居然找到校党委书记和校长反映情况,在交大“饮水思源”BBS上也出现了言辞激烈的言论,研究生院的领导根本无法控制局面。9名博士公开的一致态度是:“如果学校不同意更换博士导师,我们就集体退学。”校方意识到博士生的这句话绝不是说说而已!
最后,学校从人才培养角度出发,尊重学生的意愿,同意将9名博士转到其他导师名下。”9名博士研究生取得了艰苦卓绝的胜利!
面对记者,校方负责人首次承认最终做出更换导师的决定,或多或少有点迫于博士研究生上访压力的事实。这在交大历史上也是开天辟地的第一次!而且,直到现在,这9名博士的原导师——上海交大计算机系的博导王永成教授,都没有签字同意9名学生改换到其他教授门下。
按规定,即便是研究生正常更换博导,也需经过以往博导签字同意方可,这是必须履行的手续,更多体现的是对博导的尊敬,何况,这次有9名博士生要强行转出呢?“王教授不肯为学生签字,别的导师也不敢轻易收下这些学生,毕竟都在一所学校共事,低头不见抬头见!”有教授说。无奈之下,经请示学校领导同意后,研究生院果断采取了回避王永成教授的做法,即:由研究生院出面为9名博士生重新选博士导师。
“不经当事教授同意,学校为了平息学生的上访,就改换9名博士生的门庭,这让王教授在院系里非常尴尬。”有教授这样评价。
以上海交大之尊,仅凭9个博士生所谓的“逼宫”怎么可能真正让学校“妥协”呢?有了解其中深意的教授认为:“实际上,研究生院是想通过这种处理方式,给所有的博士、硕士导师提个醒!”
人们不禁要问,一个名牌高校的博导何以被自己的博士生集体“炒鱿鱼”?而且还得到了学校的支持呢!个中原因何在?
“夫人公司”玄机
导师将所带硕士、博士研究生当作私人财产和廉价劳动力,成为他们经商活动中的赢利工具,这是中国高校中早已成为公开的秘密和不争的事实。交大王永成博导被研究生怒炒的理由也概莫能外。接受记者采访的博士研究生坦言:“王教授让我们长时间为他的公司做项目,而疏于对学生研究学业的指导。”
博士生长期为教授做项目的究竟是一家怎样的公司?记者对此进行了调查采访。
2004年2月9日中午,记者通过有关人士指引,在交通大学“新建楼”软件学院3209室找到了这家隐蔽的公司,一楼标牌注明3209室是王永成的教学办公室。从3209室进去,记者看到有两间房是贯通的,摆放着很多电脑和办公用具,虽然还未到开学时间,但仍然有许多年轻的研究生进出。
“这是一个名副其实的低成本运作公司,它的办公地点、电话都使用交大教学资源。”王永成的学生孙纲(化名)拿出一张公司的名片指给记者看:“名片上公司的名称是上海交大纳讯高科技应用有限公司,但实际的名称是:上海纳讯高科技应用研究所有限公司,根本就与上海交大不搭界,不过是打着交大的牌子。”记者登入“纳讯”公司的网站看到,公司的地址确为“上海市华山路1954号计算机系3029室”,正是王永成的教学办公室。
记者随即拨通了王永成的手机,王告诉记者他正在苏州参加会议,他否认了自己开办公司的事实:“学校也不赞成教授办公司。”记者询问:“您的3209办公室里有没有一家公司呢?是谁开的?”王显得有些支吾:“反正不是我的公司,我只把它当科研实验室。”
那么,究竟是谁能有如此能耐,敢把公司开到大学教授的办公室里来呢?
一位在公司供职多日的博士向记者透露,纳讯公司在工商部门注册登记的法人是陈祖申。“问题的关键在于,陈祖申的真实身份就是王永成教授的夫人。”这位博士一语道破天机。经记者查实,陈祖申原为上海某钢铁公司财务人员,2000年正式进入其丈夫王永成的教学办公室开办公司,已有4年时间。
几经努力,记者终于找到了陈祖申,她接受记者采访时承认了与王永成的夫妻关系,但她认为:“把公司开在这里是经过学校同意的,学校还入了股!每天要进进出出,能偷偷摸摸吗?”陈祖申所言不虚,据公司负责技术的张凇芝先生告诉记者,学校在公司占有5%的股份,实则并没有投一分钱,“公司和学校的约定是:如果公司赚了钱,学校就按比例提成。”
记者从可靠渠道获取的信息表明,纳讯公司的获利完全依赖于王永成的经营打理,它的业务几乎都直接来源于王永成教授向国家申请的各种“科研项目”,也就是说,这个公司利润的直接来源就是赚取科研项目资金。
计算机系一位德高望重的博导对此非常不屑:“如果没有交大背景,王教授就不可能申请到科研项目资金;如果没有科研项目,这个公司也就没有存在的必要。”
毫无疑问,王永成才是这个“夫人公司”的实际掌控者!
廉价“雇员”
事实上,这次举事的9名博士,只能算是公司所有“雇员”的一小部分。
在公司网站上,记者看到,纳讯公司宣称:“公司已有二十余名博士、硕士生参与了研究开发工作。公司依托上海交通大学计算机的人才优势,现有博士、硕士30余人。”这种说法也成了一个最好的佐证。记者调查得知,纳讯公司除了请几个杂工之外,其他“雇员”都来自王永成所带的研究生。直到现在,66岁的王永成所带的研究生数量还超过40人之多,这个数字还是在9名博导集体转走之后。
对大量高智商研究生的“免费使用”,更使纳讯公司的利润锦上添花。有研究生这样描述和公司的关系:“我们很多时候的工作就是到公司上班,对外我们是公司雇员,对内我们就是王教授的学生。”据学生反映,为公司找业务是王永成教授的一项重要工作,争取到业务后就交给研究生做,然后每月给学生500至800不等的辛苦费,还美其名曰为“助学金补贴”。“平时基本上没有学术讨论和交流,导师把我们当成了为公司赚钱的工具。”
虽然学生为纳讯公司不分白天黑夜辛辛苦苦地干活,为公司也争取了很多科研经费的落实,但自己还要过着清苦的生活,连续几年都是这样,这已成为计算机系公开的秘密。即便有学生不满,但为了能顺利拿到学位毕业,大多数学生还是选择了忍气吞声。“很多学习时间都浪费在教授夫人的公司里了,论文等的毕业准备是一塌糊涂。”一位博士生回想起来仍然非常气愤,“在我们眼里这位博导就等同于一个商人,而我们就是他的私有雇工!”“这应该也是研究生院下决心支持学生换导师的深层次原因。”一位博导这样分析。
高校“教授商人”何时休?
“博士怒炒博导事件”犹如一颗重磅炸弹,在全国各大高校引起强烈反响。
上海交大软件学院院长,同样也是博导的傅育熙教授对所在院系发生“博士生炒掉博导”的事件深表遗憾。他认为,所有的博士导师都应该借此深刻反省:“现在不少博导每年招生都是能招多少就招多少,学生成了博导课题组的劳动力。”
计算机系一位中年博导尖锐指出:所谓大学者,非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我们大学需要做研究的大师,不是办公司的大款。”
在反思高校大量扩招之下,导师成为稀缺资源,众多研究生被某些导师“为所欲为欺压”的同时,也有教授向记者诉苦,当前高校普遍研究经费不足,出现教授办公司学生当劳动力的现象也是在所难免。据记者了解,实际上教授办公司在几年前也是得到过国家有关部门支持的。华南理工大学校长刘焕彬认为这个现象应该引起高度重视:“前几年七部委联合发文允许高校办企业,这一文件实际上是鼓励和纵容了教授办公司现象。”
众所周知,在美国等西方国家高校,博士导师只有教学和科研两项任务,因为经费充足,他们不必办公司搞创收,导师拥有科研课题的财权和人权,对研究生做研究的要求很严格。
对中国高校普遍存在的“教授商人”现状,浙江大学一名教授不无悲观地表示:“中国高校盛行的‘教授办公司’热,至少还要持续20年左右才会改变,这是中国高校体制所造成的最大缺陷!”
作者:
Arbeiter
时间:
2004-2-21 12:34
标题:
事易时移,20年后还需要改变什么嘛?呵呵.
"......国高校盛行的‘教授办公司’热,至少还要持续20年左右才会改变,这是中国高校体制所造成的最大缺陷!”
有缺陷也得活下去不是?国家同人一样,也有它自己的"命运"吧.
欢迎光临 人在德国 社区 (http://rs238848.rs.hosteurope.de/bbs/)
Powered by Discuz! 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