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德国不能用舌头去品 来时记得带菜刀 ZT
[打印本页]
作者:
Orchestra
时间:
2005-11-7 09:48
标题:
德国不能用舌头去品 来时记得带菜刀 ZT
刚来德国时一点也不想家,这里玩玩,那里玩玩……大半年后开始想家。开始想家的原因是想吃中国菜了。在给父母的一封信中没良心地真情流露:“我想青菜豆腐的程度超过了想你们……”
德国:是不能用舌头去品的
怀念大学的路边摊
德国这鬼地方,居然没有小吃摊(节假日那几天除外),更别说宵夜了!记得大学时,常与颖拉手上街吃煲仔饭、铁板烧、过桥米线……为尝遍学校旁所有的小吃而奋斗。
更多时候,夜完自修,趿着拖鞋到校门口吃上一碗热腾腾的砂锅米线。赭红色的砂锅,翠绿的葱花,浅绯的香肠薄片,两个瓷白的鹌鹑蛋,看着就满心欢喜。挑起一撮软滑的粉丝,呲溜滑下肚,再回味那拖过舌尖时留下的烫意,一抹鼻尖渗出的汗珠,真是过瘾!忘不了路边摊,忘不了在那里曾趁着20瓦灯泡的昏黄,颤抖着把一张从卖水饺的大爷那里得来的5元假钞塞到了给我做了一碗很好吃的馄饨的大妈手里……忘不了在那里为了和苍蝇抢一口饭吃,而无师自通地领悟了七十二路空明拳左右手互搏的精妙……忘不了路边摊啊,想起大学生活的时候总是会有一缕茶叶蛋的清香伴着锅贴的滋滋声飘来……
德国无美食
我无比同情这里的德国人——先不去刺激他们没宵夜的不幸了,看看他们能吃到的东西吧:早餐是面包加奶酪、香肠,晚餐是奶酪、香肠加面包,午餐是土豆加牛肉,撑死再多一盘色拉。一天吃上一顿热乎的食物就值得赞美上帝了。有美食家说过,美国人是用脑吃饭,日本人是用眼吃饭,法国人是用心吃饭,中国人是用嘴吃饭。我实在想不出德国人是用什么吃饭的!好像什么都不用。于是写信告诉父母:“德国人吃的简直是‘饲料’!”于是一堆家乡小吃就会火急火燎地坐飞机赶来。当年方鸿渐留洋归来,方老太太亲手做了儿子爱吃的乡味,挑好的送到他饭碗上,“我想你在外国四年可怜,什么都没得吃!”,大家都笑说她又来了,在外国不吃东西,岂不饿死。她道:“我就不懂洋鬼子怎样活的!什么面包、牛奶,送给我都不要吃。”为方老太太鼓掌。
美食不如美器
“美食不如美器”——还是袁子才的这句话给德国人捡了点面子回来。
这里的餐具倒是考究得很,花头精很多。德国佬儿会点着蜡烛,插着玫瑰,穿着礼服,听着萨斯风,挥舞着维多利亚女王时代的刀叉,在镀金镶银的盘子里与伴侣含情脉脉地分享着土豆。看看这些碗盆,再看看碗盆里的东西,谁还能说“买椟还珠”不是明智之举?去德国人家里吃饭,你就尽情欣赏“秦伯嫁女”的排场吧。不过我是用不惯这些美器的,尤其是刀叉。
我喜欢用筷子。你想,一对筷子在手,夹、挑、扒、撕,随心所欲,何等灵巧!而且咱们的筷子大多为木制,使起来温婉谦和。岂是那切、扎、叉、戳的粗鲁刀叉所能同日而语的!人家罗兰·巴尔特都夸自从咱们用了筷子,“食物不再成为人们暴力之下的猎物,而是成为和谐地被传送的物质”。试问,用刀叉能吃出这等气质吗?还有,小时候当我不好好吃饭时,老爸边训话边拿筷子把俺的头当木鱼敲,楞是把一件很暴力的事敲出了南无阿弥陀佛的慈悲。刀叉?有这本事吗!
胡老师精于英语国家的教育情况和留学政策。他先后出版了专著《出国留学指南丛书》、《澳大利亚留学指南》、《新西兰留学指南》,详尽介绍了英国、加拿大、澳洲和新西兰等国的留学情况,精辟阐述了留学人生规划、如何择校和应对签证问题的建议。
德国人做饭一板一眼
还有,德国的饭桌是长方形的,吃菜是自助形式,各吃各的。不像我们的大圆桌,大家围成一圈“抢”着吃。虽然我们的吃法从卫生角度上看逊了人家一筹,但却胜在人气。坐在那种君在长江头,我在长江尾的长条饭桌上,就算盘子再精美,蜡烛再亮堂,我们还是吃不爽的!
和德国人吃饭,累死。看德国人做饭,更是气死!教条主义的德国佬会一板一眼地照着食谱,说是一克盐就决不放一点一克。一款我们十分钟搞定的菜,他们就是有水平做上两个小时。
“燕窝去毛,海参去泥,鱼翅去沙,鹿筋去臊……”好厨师做菜向来讲究。黄蓉做“二十四桥明月夜”时,先把一只火腿剖了,挖出二十四个圆孔,将豆腐削成二十四个小球分别放入孔内,扎住火腿再蒸。等到火腿的鲜味全入了豆腐,就把火腿扔了。这道豆腐吃得七公屁颠颠地把那“降龙十八掌”押作了饭钱。德国人做菜倒好,该扔的不扔,不该扔的倒扔了个精光!不去说这里卖的鸡统统是没头没爪没内脏的僵尸,恐怖的是德国人炖熟鸡后会把鸡汤给泼了!(说到这里,我忍不住学他们的样子耸耸肩,“哦,俺的上帝!”)
德国人眼中的“中国魔术”
总结了一下,德国主厨做菜的手法无外乎蒸、烤、煎、煮几式文招。比起咱们炒、煸、爆、炸惊险刺激的武式真是差远了!我们随便颠锅抖勺的摆个架势,就能把德国人唬得一愣一愣的。每当我们中国人做菜时,德国人就大叫“魔术表演开始了!”他们中有的会向魔术师直舒胸臆:“可以让我尝尝吗?”有的则等你开饭时坐在旁边盯着你“变”出来的东西看,一直看到你都觉得要是你在把这些东西变没之前不让他尝一口的话,还真是过意不去。唉,这些德国人!
有一次包了饺子请楼道里的德国人吃,这帮德国人举着刀叉,文雅娴熟地割开一只只饺子,皮一堆,肉一堆地摊派好,还不时抹上一点番茄酱。自此,我发誓再也不给他们变饺子这道魔术了。这道菜被他们这么个吃法,真叫人伤心啊!
德国这鬼地方还少有海鲜。这对来自江南水乡的我来说简直就是一种精神折磨。眼看又到吃大闸蟹的好时节了,怎么办?老办法——咽口水呗。听说德国也是有螃蟹的,德国人钓着玩,玩完了就半卖半送掉。据说一个马克就能买一公斤!柏林的老友陈刚就曾有过这个福气。不过当他挥刀斩蟹时,厨房里所有的德国人都尖叫着逃之夭夭!还有个朋友一天炖猪尾巴吃,闻香而来的德国人好奇地掀开盖子,顿时脸都青了:“你~你~吃~吃这个?”哈哈,在他们的想象中,只有住在森林里的巫师、妖怪才吃这个东西。我的中国邻居还告诉我,她那两个儿子经常受到土耳其小邻居的欺负,一次眼看又要吃亏,她的小女儿跳出来喝道:“我是中国人!我什么都吃!我还要吃你!” ——不用枪不用炮,吓得敌人屁滚尿流!这招还真挺管用!
来德国前带把菜刀
小刀使不惯,大刀也用不爽。德国厨刀长得尖嘴猴腮,切切面包还凑合,要是剁起菜来真个别扭。没出国前就听前辈说过,记得来时带把菜刀。也不知这里不好使的菜刀是用啥做的,还奇贵无比。奉劝即将赴德的同志们,经济条件许可的话,最好多捎上几把家乡的菜刀哟!
这里吃饭还有一个规矩:在公共场合不准发出咀嚼声,尤其喝汤时。不过梁实秋认为:“这规矩不算太苛刻,因为外国的汤盆很浅,好像都是狐狸请鹭鸶吃饭时所使用的器皿,一盆汤端到桌上不可能是烫嘴热的,慢一点灌进嘴里去就可以不至于出声。”注意听过几次,好像德国人真是吃软吃硬都没声音的,真恐怖!要我们中国人吃饭没声音,可能吗?那简直是羞辱厨师,对不起一桌饭菜!划拳行令是不消说了,吃到兴头上,还要吼上一段卡拉OK呢!德国人哪里体会得到这番 “吃饱了哼哼”的人生乐趣呢!
■好吃狗
作者:
malawiseefische
时间:
2005-11-7 09:58
嗯,说得对.
作者:
Orchestra
时间:
2005-11-7 10:05
矜持谨慎的德国人,亲兄弟也明算帐 ZT
和德国人做“第一次接触”,常常感到他们深不可测,因为他们不轻易与陌生人搭讪,与陌生人搭话。他们总是谨慎观察,小心提防。
在德国的任何一座城市里,经常能碰到的情形是———你正在餐厅里用餐,对面来了个德国人,他会小心地问你:“我可以坐下吗?”在得到肯定的答复之后,就开始专心“工作”,为了提高效率自然是不苟言笑,吃毕亦迅速离去。如果你想跟他聊上几句,十有八九会吃闭门羹。
德国人对陌生人的矜持,只有时间才可能化解。即使这种速度慢的像水滴石穿,但友谊渐渐建立后,就会产生相当程度的信任。德国人彼此的关系十分有趣,一方面很真实,可以坦诚地交心;另一方面又是“亲兄弟,明算帐”,清楚得很。这份“清楚”,有时会让人身陷尴尬。
一次应一位德国朋友之约,晚饭后到森林里散步,我突然流连忘返,不想回去,想在他的住处借宿一晚。可他却很直截了当地说:“哦,这个不行,我晚上还想再读点书。”我只好打消念头。还有一晚,有个朋友也应邀到他家坐坐,大约在晚上七点半,他马上加一句:“没有晚餐。”中国人相处,常为了“不好意思”弄得关系不清不楚,带来彼此的芥蒂。德国人直来直往,虽然乍一见显得不够体贴,其实这样才更能扎下彼此深入交往的基础。
在若干程度的信任建立起来之后,他们会向你坦诚地述及心中的情感问题,直率得会让你吃惊,感受到“不同文化的冲击”。在国内,即使是最亲密的朋友, 谈到自己的情感问题,多半含蓄带过,最多轻描淡写。可在德国,却有人向我述说他单恋的痛苦,如何送花写情诗给那位始终不肯正面看他一眼的“白雪公主”…… 有位女孩哭着告诉我,她的未婚夫去了日本不回来的故事。许多私人隐私的事,都这么坦然地谈起,他们也不是在寻求安慰、寻求帮助,似乎在重述一遍心中感情, 会让自己更了解自己的现实状况。
德国人崇尚个人主义和自由主义,人际关系泾渭分明、不相干扰。但他们更重视个人的自我发展,也十分重视情感的寄托,所以在朋友之间,这样的情感吐露自然不会成为禁忌。
和德国人从“第一次接触”到“禁忌话题”,还真存在一道深深的鸿沟呢!与人交往,如同读一本新书;与德国人交往,则要从“无字天书”开始,要读上好多天才能进入“字母”阶段。
作者:
偉珺
时间:
2005-11-18 17:15
中国餐馆有菜刀卖 ,极度锋利.
欢迎光临 人在德国 社区 (http://rs238848.rs.hosteurope.de/bbs/)
Powered by Discuz! 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