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胡锦涛抵达德国北威州进行访问 考察老工业区
[打印本页]
作者:
北洋水师
时间:
2005-11-13 10:01
标题:
胡锦涛抵达德国北威州进行访问 考察老工业区
新华社杜塞尔多夫(德国)11月12日电国家主席胡锦涛12日上午自柏林抵达德国北莱茵-威斯特法伦州,并于当日下午考察了位于北威州的鲁尔工业区,了解德国老工业区传统产业结构调整和改造的情况。
当天下午4时左右,胡锦涛来到北威州的多特蒙德市,首先参观了施泰因工商企业园区,受到园区负责人和员工的热烈欢迎。鲁尔集团董事长米勒致辞欢迎胡锦涛到鲁尔工业区考察。胡锦涛听取了鲁尔集团煤矿地产公司总经理诺尔关于集团产业结构调整的情况介绍,并详细询问了鲁尔集团产业转型过程中安排职工再就业的做法。胡锦涛还参观了鲁尔集团利用一原煤矿井架设备改建的办公楼和艾林豪森――宜家物流中心。
随后,胡锦涛来到退休工人特瓦迪家中。特瓦迪当过钳工、井下机器安装工,曾20多次到中国为中国企业安装调试从鲁尔集团进口的矿井井下支撑设备。特瓦迪夫妇热烈欢迎胡锦涛到他们家作客。胡锦涛同特瓦迪一家亲切交谈,询问他们家庭工作和生活情况,感谢他为中德企业合作作出的积极贡献。
地处德国西部的鲁尔工业区横跨10多个城市,原以煤炭开采和钢铁生产为主要产业。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起,鲁尔工业区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和改造,如今区内新兴工业、服务业、高技术产业等发展迅速,产业结构调整取得了明显成效。
当天中午,胡锦涛在下榻的饭店会见了北威州州长吕特格尔斯。胡锦涛在会见中说,北威州在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中国有关省市可以同北威州加强在这一领域的合作,还可以在经济、文化、教育、科技等领域开展广泛的合作。吕特格尔斯对胡锦涛来访表示热烈欢迎,表示将以此为契机,进一步加强北威州同中国有关省市的友好合作。
胡锦涛当天上午从柏林乘专机抵达杜塞尔多夫时,在机场受到了北威州州长吕特格尔斯的迎接。当晚,胡锦涛出席了北威州州长吕特格尔斯举行的欢迎晚宴。
当天,胡锦涛还会见了中国驻法兰克福总领馆的工作人员、华侨华人和留学生代表。
来源:新华社 (责任编辑:郭亚飞)
相关专题
作者:
北洋水师
时间:
2005-11-13 10:06
调整 发展 活力——胡锦涛考察德国鲁尔工业区
2005年11月13日07:32 【字号 大 中 小】【留言】【论坛】【打印】【关闭】
新华社杜塞尔多夫(德国)11月12日电(记者刘向 黄泳)
在德国鲁尔工业区施泰因工商企业园内,耸立着一座62米高的“井架办公楼”。这座风格奇特的建筑,是由当年采煤的井架改建而成的。井架顶的机房塔,如今已改建成鲁尔集团煤矿地产公司的办公室。“井架办公楼”记录着鲁尔工业区产业转型的历程,也是鲁尔老工业基地改造演进的缩影。
11月12日下午4时左右,施泰因工商企业园“井架办公楼”前的大路两旁,在欢快的迎宾曲中,数百名身着白色工装服的德国工人挥舞着中德两国国旗,迎来了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
地跨北威州多特蒙德和埃森等工业城市的鲁尔区曾是德国最大的重工业区,以煤炭开采和钢铁生产为主要产业,在德国经济发展进程中曾发挥过举足轻重的作用。上个世纪60年代以来,由于市场需求的变化,鲁尔工业区致力于产业结构调整和改造,取得了明显成效。如何使老工业基地通过产业结构调整重新焕发活力,是胡锦涛主席高度关注的问题。
在这里,胡锦涛主席听取了鲁尔集团煤矿地产公司总经理诺尔教授关于集团产业结构调整和改造情况的介绍。
“在产业结构调整中,一个难点是原有人员的安置问题。上个世纪60年代在矿区就业的员工有60万人,今天只有3.5万人,也就是说50多万人都转到了其他行业。能不能请您介绍一下这些人现在的就业状况,特别是就业结构的情况?”当听到诺尔教授说鲁尔集团的矿工已由当年的60万人减至如今的3.5万人时,一直高度关注下岗职工再就业问题的胡主席首先提出了这个问题。
“我们对以前的矿区进行改造,目前已完成了9000公顷。还有2400公顷将开发成绿地、居民中心、物流中心、工业园区,以吸引企业来园区落户。同时,在政府扶持下,我们还建立了全国最大的职业培训学院,培训矿工,使他们学习和掌握新的技能,能够从事其他行业。”
今天的鲁尔集团由当年的鲁尔煤炭公司发展而来,位居世界500强企业之列。昔日的鲁尔煤炭公司搞单一经营,而如今它不仅承担了全德国的烟煤生产,而且开拓了国际采矿和面向全球的采矿技术服务、采矿设备生产、国际煤炭贸易等业务,并实现了房地产、电力、电子、化工等领域的多元化发展,目前非煤产业已占据主导地位。全公司现有10万员工,约7万人从事非煤产业。
随后,胡锦涛主席饶有兴致地参观了煤矿地产公司的“井架办公楼”。陪同参观的诺尔介绍说,在鲁尔工业区产业结构的调整和改造中,当地政府没有简单地拆除原有的工厂和设备,而是巧妙加以利用,既变废为宝,又最大限度地保留了地方特色。
站在60多米高的“井架办公楼”上,可以眺望整个矿区。看到远处两个高耸的烟囱,胡主席问诺尔:“那是发电厂吧,你们现在采用什么技术发电?”
诺尔非常佩服胡主席对工业的稔熟。他告诉胡主席,那是鲁尔集团一个子公司的发电厂,利用矿井中依然产生的煤层气发电。
诺尔指着远处的一片平房介绍说,那里原是老的焦化厂,现在重新进行土地规划,准备引入中小企业。
告别鲁尔集团,胡锦涛主席来到艾林豪森——宜家物流中心。鲁尔工业区在转型之初就大力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建成了世界最稠密也最完善的海陆空立体交通运输网络。便利的交通使当地成为欧洲的物流中心。筑巢引凤,瑞典宜家家居公司在这里设立的艾林豪森——宜家物流中心就是2003年飞来的一只“凤凰”。
宜家物流中心占地200公顷,和鲁尔集团“井架办公楼”一样,建在原煤矿堆放煤矸石的场址上。该中心负责人向胡主席介绍,该物流中心主要负责向德国及邻国的顾客配送通过互联网订购的宜家商品,员工中30%为原鲁尔区的矿工。胡主席询问了宜家从中国采购的情况。宜家负责人介绍说,他们正加大在中国市场的采购量。胡主席听了微笑地点头,祝宜家公司和中国企业的合作更富成效。
随后,胡主席前往看望64岁的退休煤矿技术员特瓦迪。胡主席来到特瓦迪家中,拉着特瓦迪的手坐在沙发上,同他们一家三口聊起家常。
“我这次来访问,很想到一个德国职工家里看看,听说你多次去中国从事技术服务,我感到很亲切。”特瓦迪自上世纪70年代起20多次去中国从事技术服务工作。他告诉胡主席,他在中国煤矿企业里有许多朋友,还常听他们谈起胡主席,所以他今天在家里接待胡主席也感到很亲切。
胡主席微笑着问特瓦迪夫人:“您也去过中国吧?”
“3年前,参加了7日游。”
“儿子做什么?多大了?”
胡主席问特瓦迪的儿子丹尼斯。
一直安静聆听的丹尼斯告诉胡主席他已21岁,正在鲁尔集团下属的采矿咨询公司参加培训,以后准备上大学学习焊接工艺技术。
当听说丹尼斯还没有去过中国时,胡主席亲切地说:“希望你们全家到中国来。”
特瓦迪肯定地说,他们全家已计划明年去中国旅行。
胡主席看望特瓦迪家的消息在当地早已不胫而走,居民们兴奋地等在特瓦迪家外。走出特瓦迪家,胡主席微笑着走向特瓦迪的邻居们,同他们亲切握手问候。
夜幕降临,晚风习习,胡主席的车队缓缓驶离。明月高照,万家灯火,车窗内外,人们依依挥手相别。
来源:新华社 (责任编辑:郭亚飞
作者:
安雅
时间:
2005-11-13 10:10
专门访问北威, 应该还是有一些战略上的考虑
欢迎光临 人在德国 社区 (http://rs238848.rs.hosteurope.de/bbs/)
Powered by Discuz! 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