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ard logo

标题: 水浒英雄晁盖在临终前想说些什么? [打印本页]

作者: wuwei    时间: 2005-11-20 13:27     标题: 水浒英雄晁盖在临终前想说些什么?

水浒英雄晁盖在临终前想说些什么zt

前几天看电视连续剧《水浒传》,看到农民起义领袖晁盖临终前一反他平时豪爽的性格,犹豫矛盾再三,才指着那支史教头的毒箭示意:谁为他报仇,谁即为水泊梁山的一把手。回味再三,感到编剧深得原著精神之真缔。  
晁盖安排接班人其实是一计。晁盖开始对宋江的游疑,发端于宋江诱问他若朝廷招降该怎么办,而后回忆起宋江入伙梁山后的点点滴滴行为,转念一瞬间,他断然做出了这样的安排。宋江听了,大失所望,竟在哭灵时居心叵测地哭诉道:梁山大事未决,前途未卜云云。  
本来,宋江以为乘晁盖命危请示谁接班并招安大计,是比较有把握的。一是认为自己羽翼已丰、二把手升一把手“舍我其谁”,二是想晁盖“其人将死其声必哀”,只要一松口说“你酌情办吧”就等于自己领了圣旨,就可以压服那些不愿投降朝廷的起义将领了。没想到晁盖此时已警悟这宋江不是革命同志,又感到情势已非自己当时所能控制,故奋然决然为梁山农民起义事业做了最后一次安排,即打下曾头市为他报仇者为梁山领袖。
晁盖此计妙在明知宋江不习武不知兵,杀史文恭者必非其人,而当时有武功者谁当寨主也不会同意投降。这就可以不动声色地排除其接班的可能,保持聚义梁山劫富济贫的革命路线不改变。可惜他低估了吴用这个知识分子的软弱性。军师吴用的聪明和地位是能够感知晁盖不同意宋江接班的主意的,只要他不帮助宋江排兵布阵,只要他把晁盖的意图告诉那些革命坚决的起义将领,就可以保证梁山好汉们继续高举对封建剥削阶级革命造反的大旗了。但是吴用出于对个人地位的贪恋,出于对宋江势力的惧怕,反而帮助起宋江来了。这样,晁盖的安排就落了空。
晁盖出身富家,他的起义,就是看不惯封建皇朝自上而下的腐败贪婪,看不惯老百姓受剥削受压迫的社会法律制度安排。所以他就爱结识社会下层豪杰,收集信息,联络英雄,时机一到,就劫了生辰纲,上山为王去了。得了梁山,也是不搞等级制度,大家通称兄弟,共打土豪,大碗喝酒,大块吃肉。到了梁山,就像到了解放区似的。所以晁盖自起义以来就从来没有过接受皇帝招安的念头的。以前宋江提过,晁盖也只是作为一种待选的斗争策略而已,即使实施,也必然要保持起义队伍的重大决策自主权和独立性。所以宋江把被剥削阶级招安作为一条梁山起义军最后出路的战略提出来,必然就引起了晁盖的警惕!  
晁盖既已想到宋江不宜做寨主,为什么不断然宣布命别的人做寨主呢?那是因为晁盖同时醒悟到由于自己的疏忽,宋江几乎羽翼丰满了。宋江是心思很重、工于权谋的人。他原来是决不愿落草为寇的、在社会上八面玲珑、普施小惠、捞取名声、一心上爬的小官吏。他所谓的反诗“它年若得报冤仇,血染浔阳江口”,其实也只是想报个人私仇而不是想造反的诗。他不得已落草以后,言不及起义的大义,积极靠近晁盖,排挤开比他早上梁山的林冲、吴用等人,那时已经成为事实上的二把手了。他通过小恩小惠,拉拢了晁盖起义核心以外的许多将领,形成了一股感恩于他的势力。因此晁盖不能明确废了他。如果晁盖能活过来,当然会限制他的作用,贬为管钱粮的官员,但当时已不便了。  
象宋江这样貌似忠厚、实善权谋的人,是世世代代各级领导人都应该警惕的。他未得势之前,是谦恭乐施,与上级、与单位群众关系很好,打扑克喝酒钓鱼,施小惠而不谈大事,悄悄扩充个人影响;得势之后,则任人唯亲,搞阴谋诡计,鬼话谎话连篇,为剥削阶级服务。宋江弄阴谋拉来不想造反、武艺高超的卢俊义作右臂,就是想用其功夫压其他将领服从招安,而不是壮大水泊梁山抵御官兵的力量。让卢俊义擒杀史文恭,就是抬高卢俊义在梁山的政治地位,同时知其不敢坐寨主交椅,必让与自己,有利于自己掌权。改弟兄们相聚仗义行侠的聚义厅为讲封建忠义的忠义堂,为打破起义军内部平等关系而假造玄女天书排等级座次,巩固自己领导地位以便受招安投降。投降剥削阶级后去攻打方腊,他还假模假样为受他骗而冤死的将士流泪,以欺骗激怒其他梁山好汉与方腊起义军弟兄拼命。……。  
从《水浒传》看,晁盖是个有雄才大略的英雄,敢于造反也善于造反,但他疏忽了领导团队的纯洁性和延续性。当然,这和他没有想到战争会使自己英年早逝有关系。这也难怪。晁盖对宋江也是想放在身边观察一段时间,看看能不能培养的。而宋江对上观颜察色,唯唯诺诺,对下小恩小惠,收揽人心的一套手法,也容易被误认为群众关系好,领导用顺手,平易近人,有同情心等等。再严格的批评也就是认为他是一个平庸低俗、小吏习气的人。当时有没有人能站在政治路线的高度来看穿他呢?没有。晁盖当然比其他起义将领更高明,但也是在临死前才警悟到这一点,可惜迟了。当然到现在来看《水浒》,我们大家都知道,宋江接班是最不合适的,对梁山起义事业的危害是最大的。我们是事后诸葛亮。  
所以,水浒英雄晁盖在临终前想说的,就是我在上面分析的那些。他想来想去身边缺少可以托付革命大业的将领,想来想去宋江不适合做接班人,想来想去要防止宋江这类走招派掌权,……。他不屈于“常使英雄泪沾襟”的现实,而顽强地用最后一点力气进行了战斗。这是最后的斗争,即使所托非人,也不愧为历史性的英勇的斗争!  
让我们对这些敢于为了人民利益而战斗到最后一息的革命英雄们致以崇高的战斗敬礼!
作者: Flea    时间: 2005-11-20 17:26

什么时候的电视, 没看过




欢迎光临 人在德国 社区 (http://rs238848.rs.hosteurope.de/bbs/) Powered by Discuz! 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