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故事:Z-DNA和B-DNA结合点的晶体结构
Crystal structure of a junction between B-DNA and Z-DNA reveals two extruded bases
左手性DNA(或称Z-DNA)的存在是1979年报道的,Nature杂志曾将其发表在一期的封面(
插页)上。本期封面文章的内容是,科学家确定了左手性DNA 和“正常的”右手性DNA(或
称B-DNA)之间的结合点的晶体结构。每当一个DNA片断变成Z-DNA时,两个这样的B-Z结合
点就会生成。在转录过程中和其他生理过程中,Z-DNA经常会短暂形成,然后又松弛成不太
活跃的B-DNA。本研究发现的三维结构表明,这种结合点是非常紧的,一个碱基对被从双螺
旋结构中推了出来,在结合点的每一边各有一个碱基。这种调整维持碱基的堆放方式,后
者是一个主要的稳定因素。这些移位的碱基可能是DNA修饰的场所。本期封面所示为一个含
有一个BZ结合点的分子,位于图片的中央,其中Z-DNA自然地在左边,B-DNA在右边。(Le
tter p. 1183;News and Views)
对付H5N1禽流感病毒的备用药物(RESISTANT H5N1)
Avian flu: Isolation of drug-resistant H5N1 virus
H5N1禽流感病毒在亚洲的持久肆虐以及其在人类身上的持续存在让我们想到,有可能爆发
一次全球性的流感疫情。对名为Oseltamivir的药物(一种被选择用来治疗H5N1感染的药物
)有抗药性的一种H5N1病毒的分离成功,使人们更加担心会发生这种情况。该病毒来自一
个越南女孩,医生曾给她施用这种药物,既是为了预防,也是用来治病。这一发现表明,
贮备Zanamivir以及Oseltamivir、在H5N1流感爆发时作为备用药物可能是明智之举。(Br
ief Communication p. 1108)
控制肝脏细胞中葡萄糖代谢的关键分子(Pivotal molecule in diabetes)
The CREB coactivator TORC2 is a key regulator of fasting glucose metabolism
在肝脏细胞中控制葡萄糖生产的一种细胞开关的发现,使我们看到这样一个可能性:开发具
有高度针对性的药物来治疗二型糖尿病。在二型糖尿病患者的肝脏中,即使血糖水平很高
时,葡萄糖的产量也过剩。该分子蛋白是TORC2,是TORC“共激活因子”家族的一员,它们
在被转录因子CREB激发时能增强基因表达。TORC2在调控肝脏中葡萄糖代谢的两大通道之间
起一个关键的联系作用:它被节食激素“胰高血糖素”激发,而当不需要葡萄糖时则被能
量传感激酶AMPK“关掉”。(Articlep. 1109)
有碳酸盐未必就有液态水(Water surprise)
A 'dry' condensation origin for circumstellar carbonates
行星科学家通常把碳酸盐当成某个时候存在液态水的一个很好的标志。在火星上,地质状
况证实,那里过去是有水的。但一项新的实验表明,今后在一个年轻恒星周围探测到碳酸
盐,未必表明存在曾有液态水的天体。这个实验是在一个模拟恒星周围环境的反应室中进
行的,它表明,当一种硅酸盐气体在存在水蒸气和二氧化碳的条件下凝结时,会形成碳酸
盐和无定形硅酸盐,而并不需要有液态水。(Letterp. 1121)
行星表面陨石撞击坑的形成方式(Making an impact)
Secondary craters on Europa and implications for cratered surfaces
对“伽利略”探测器拍摄的木星冰质卫星“木卫二”拍摄的图像所做的一次新的分析,可
能会促使我们重新思考普遍意义上的撞击坑表面的性质。多年来,固体行星和小天体上的
撞击坑一直被认为主要是由小行星和彗星的直接(第一次)撞击造成的。但Bierhaus等人
的结论是,“伽利略”探测器的数据表明,“木卫二”的小撞击坑(直径小于1公里的撞击
坑)至少95%是“二次撞击坑”,即是由在一颗彗星或小行星第一次撞击过程中所喷射出来
的物质形成的。这意味着,近年来通过木星体系的小彗星很少,但它们的数量却与模型预
测结果一致。其他问题也可能需要重新考虑,因为关于陨石坑形成过程的研究被用作测定
太阳系天体表面相对年龄的一种方法。(Letter p. 1125)
一种由黄金纳米晶体构成的新型催化剂(Catalysis: good as gold)
Tunable gold catalysts for selective hydrocarbon oxidation under mild conditions
在正常条件下,黄金由于太不活泼,所以不能用作一种有效的催化剂,但当黄金以很细的
纳米颗粒形式存在时,情况会发生变化。以这种形式存在的黄金作为一种“绿色催化剂”
正在受到人们的特别青睐,也许可帮助我们替代产生有害废物的基于过氧化物的氧化反应
过程。现在,研究表明,一种由支撑在碳上的黄金纳米晶体构成的新型催化剂,对于只用
空气中的氧和少量的引发剂来将烯烃选择性氧化成价值更高的化合物的反应来说催化效率
非常高。(Letter p. 1132; News and Views)
节肢动物的头部是怎么回事?(Development: arthropods get a head)
Neuroanatomy of sea spiders implies an appendicular origin of the protocerebral segment
节肢动物的身体由一系列明显分节的身体片断加上头部构成。后者引起了一个问题,被称
为“节肢动物头部问题”,这可以解释现代节肢动物头部是怎样演化出那么多不同组织模
式的。对现代海蜘蛛所做的一项新的研究表明,远古寒武纪节肢动物可怕的爪子(在文献
中被称为“大附肢”)在现代有对应物,可在发育中的幼虫的神经解剖细节中看到。这个
发现似乎与认为该动物身体前段原本无附肢的理论是不一致的,它说明节肢动物在演化过
程中失去了这些身体最前端的附肢。这项研究工作的一个“受害者”是“Acron”,它是一
个假设的非分节的区域,科学家引入这个概念,是为了解释为什么现存节肢动物没有附肢
:它们只不过将附肢藏起来了。(Letter p. 1144; News and Views)
“非编码DNA”并非“垃圾DNA”(The sound of silent DNA)
Adaptive evolution of non-coding DNA in Drosophila
现在是永远抛弃“垃圾DNA”这个术语或将其留给被证明没有用处的DNA的时候了。对于基
因组中没有被翻译成蛋白质序列的那些部分,遗传学家喜欢用“非编码DNA”这个不是太武
断的术语。关于它在疾病、发育和演化中的重要性有越来越多的证据。尽管如此,我们对
作用于其上的演化力量仍然知之甚少。现在,一个最近才开发出的种群遗传方法显示,“
黑腹果蝇”的多数非编码DNA要进行适应性演化和纯化选择。让我们吃惊的事情来自对果蝇
物种所做的一个比较:物种之间在非编码DNA上的差异的很大一部分是适应性的,多数很可
能是由积极选择驱动的。事实上,非编码DNA中有益取代的数量要比蛋白中有益取代的数量
大一个数量级。非编码DNA明显包括基因调控中所涉及的顺位作用序列,所以这一发现也许
证实了调控演化的巨大的重要性,以前人们只是凭直觉提出调控演化非常重要。(Letter
p.1149; News and Views)
人类是否还在持续演化?(Human evolution: carry on)
Natural selection on protein-coding genes in the human genome
我们是否还在演化?简单的答案是“是的”。对来自39个人和黑猩猩的超过11000个基因的
序列所做的一次比较,显示了有超过1139个基因表现出要么为积极选择、要么为弱的消极
选择的证据。某些基因类型(如转录因子)有过量迅速演化的基因, 而其他基因类型(如
细胞骨架蛋白)有过量会进行弱的消极选择的基因。与人类疾病有关的基因往往表现出一
个后选择特征:这可能是因为复杂的常见疾病最有可能来自那些能容忍毒害作用不是很强
的变异的基因。严重影响基因功能的突变很有可能会被自然选择保持在比较低的频率,所
以对于解释引起常见疾病的变异几乎没有作用。(Letter p. 1153)
习惯是怎样形成的?(Get used to it...)
Activity of striatal neurons reflects dynamic encoding and recoding of procedural memories
习惯的形成在人类和动物的行为模式中都是一个重要因素。这些固定化的行为的形成来之
不易,需要大量反复,而且很难丢掉。但一旦丢掉,一个习惯可以很快重新获得。现在,
对在一个迷宫中寻找方向的大鼠所做的一项研究表明,动物通过训练形成一个习惯,然后
会丢掉这个习惯,又通过几个回合的训练再次形成这个习惯,由变化的活性构成的波出现
在“基底核”(basal ganglia)中。令人吃惊的是,该研究表明,“基底核”的一个主要作
用可能是改变习惯记忆,而不仅仅是储存它们。(Letter p. 1158作者: 胖胖鸭 时间: 2005-12-27 19: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