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ard logo

标题: 人在德国这么久!你了解她么? [打印本页]

作者: eurolotos    时间: 2004-3-13 23:45     标题: 人在德国这么久!你了解她么?

德国   

     德国拥有居民将近8200万人(其中730万外国人)。每平方公里人口密度为230人,是欧洲人口最稠密的国家之一,仅次于比利时、荷兰、英国和北爱尔兰。
德国的人口分布很不平均。德国统一后人口迅速增加的柏林地区目前有居民430多万人。在城市犬牙交错,没有明确界线的莱茵河和鲁尔河畔工业区,人口超过1100万-大约每平方公里1100人。
其他的人口密集地区是法兰克福、威斯巴登和美因兹等大城市所在的莱茵-美因地区、曼海姆和路德维希港所在的莱茵-内卡河流域的工业地区、以斯图加特为中心的经济区以及不来梅、德累斯顿、汉堡、科隆、莱比锡、慕尼黑和纽伦堡/菲尔特等城市的附属区。
此外,也有人口十分稀少的地区,例如北德低地的草原和沼泽地区、艾弗尔、巴伐利亚林区、上法耳茨、勃兰登堡边境地区以及梅克伦堡-前波莫瑞的大部分。
德国西部比东部人口密度大得多。在东部,不到德国居民总数五分之一(1550万人)的人口生活在大约30%的土地面积上。人口在300000以上的20个城市中有两个在德国东部。
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几乎三分之一的人口居住在84个大城市里(10万居民以上)。这相当于2600万人。而大多数人住在农村和小城市里:将近660万人在2000人以下的居民点居住。4970万人生活在居民为2000至10万人的小城镇里。
70年代,新老联邦州的人口由于出生率下降而都有减少。德国的年出生率为10.5胎/1000人(老联邦州),尽管1996年出生人数增加,仍然是世界上出生率最低的国家之一。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德国人口的增长主要是外来移民的结果。大约1300万左右被驱逐和逃亡的德国人从过去德国的东部省份和东欧来到今天德国的领土上。
直至1961年柏林墙筑起和当时的德意志民主共和国严密封锁边界之前,大批人持续不断地从东部逃至德国西部。60年代初以来,大量的外籍雇员到了联邦共和国的老联邦州。那里正在蓬勃发展的经济需要补充劳动力。
作者: eurolotos    时间: 2004-3-13 23:46

地区差异


地区差异:德意志民族基本上是由像法兰克人、萨克森人、施瓦本人和巴伐利亚人这些不同的德意志部族同生共长起来的。今天,原始形态的古老部族早已不复存在,而他们的传统和方言则在历史上成长起来的地区性群体中延续至今。
但是,各联邦州的居民和古老的部族已几乎不相等同。今天存在的联邦州大部分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在占领国的参与下建立的,州界的划分常常不顾及以往的传统。此外,战后岁月中的大批逃亡者以及居民的频繁迁居,加上现代化工业社会的流动性或多或少地模糊了不同居民群体之间的界线。
保留下来的是人们认为属于各部族的不同性格特征,例如梅克伦堡人的沉默寡言,施瓦本人的省吃俭用,莱茵兰人的豪放开朗,萨克森人的勤劳机灵,不一而足-始终是人们今天在对不同地区的居民作民俗学方面的对比时津津乐道的传统经验。
作者: eurolotos    时间: 2004-3-13 23:47

德国语言



德国语言:德语属于印度日耳曼大语系中的日耳曼语族,与丹麦语、挪威语和瑞典语、荷兰语及佛兰德语,也和英语为亲属语言。德语共同标准语的形成可以追溯到马丁•路德的圣经翻译。
德国的方言很多。人们可以从绝大多数德国人的方言和口音上辨别出他来自何处。方言具有明显的区别:如果譬如说一个佛里斯兰人或一个梅克伦堡人和一个巴伐利亚人用自己纯粹的方言交谈,那末,他们就会很难彼此听懂。
德国被分裂期间,在两个德意志国家发展起了一套不同的政治词汇。出现的新词是对方国家一时不易理解的。但是,语言的共同性还是像夹子一样将被分裂的民族联结在一起。
       
在德国之外,将德语作为母语的还有奥地利、列支敦士登、瑞士的绝大部分地区、南蒂罗尔(意大利北部)和比利时的小部分地区、法国(阿尔萨斯)以及卢森堡沿德国边境的地区。德国在波兰、罗马尼亚和前苏联的加盟共和国的少数民族也部分地将德语保存了下来。
德语是1亿多人的母语。世界上出版的每10本书中,就有1本是用德语写的。作为被翻译的文字,德语仅次于英文和法文,居第3位。而在将别种文字译成德语方面,德语则占首位。
作者: eurolotos    时间: 2004-3-13 23:48

一体化的少数民族



一体化的少数民族:劳齐茨山区的索布人是斯拉夫族的后裔。他们随着6世纪的民族大迁移移居易北河和萨勒河以东地区;其最初文献记载源于631年。16世纪中,在宗教改革的影响下出现了一种索布书面语。19世纪索布人为民主所进行的奋斗使其经历了一个民族振兴阶段,而纳粹专政却策划将其消灭。重新统一的德国允诺承担支持索布人的责任。除了莱比锡大学的索布学研究所外,还有许多中小学、协会以及其他的扶持索布语言及文化的单位。
佛里斯兰人是北海岸(下莱茵和埃姆斯河之间)的一个日尔曼人部落的后裔。他们不仅保持了自己独立的语言,而且还保持了众多的传统。在石勒苏益格-荷尔斯泰因州的石勒苏益格部分,尤其是在弗伦斯堡周围,居住着一个丹麦少数民族。
作者: eurolotos    时间: 2004-3-13 23:49

外籍同国人



外籍同国人:德国是一个好客的国家。1996年,联邦德国的8200万居民中有730万外国人。他们都乐意到德国来并留了下来。长达数十年的共同生活是融洽的。最初的客工是意大利人,接着是西班牙人和葡萄牙人,随后圈子又扩大到南斯拉夫人和土耳其人。日常生活中时而出现的龃龉通过友好情谊及睦邻关系早已消弭于无形了。
欧洲联盟和西方的共同发展,东方集团的瓦解以及从亚非国家迁来的移民使德国明显地增加了不同祖籍的外国人。长久以来,2107000名土耳其人是外国人中最大的群体。其次是从今天的南斯拉夫、塞尔维亚/门的内哥罗来的721000人。生活在德国的来自波黑地区的约有281400人,来自克罗地亚的206600人。大约608000名意大利人、363000名希腊人、185000名奥地利人、132000名西班牙人、132000名葡萄牙人、117500名英国人、113000名荷兰人和104000名法国人构成了来自欧盟国家的最大的居民群体。大约283000名波兰人、95000名罗马尼亚人和110000名美国人生活在德国。
此外还有例如来自原苏联的50500人、匈牙利52000人、摩洛哥84000人、突尼斯25500人、加纳22000人、巴西19600人、阿富汗66500人、中国36700人、印度36000人、伊朗伊斯兰共和国114000人、黎巴嫩56000人、巴基斯坦38000人、斯里兰卡60000人和越南88000人。
联邦共和国不仅通过收容申请避难者和战争逃难者来证明它对外国人的坦诚,它还始终是欧洲联盟内为迁徙自由、职业自由以及居住自由而奋斗的开路先锋之一。
1987年以来,几乎有250万被迫迁的德国人从原东方集团国家、首先从原苏联地区来到联邦共和国;1997年有134000多人。
联邦德国对政治上受迫害者的倾心相待,在国际上是前所未有的。基本法第16条a的新稿和原第16条一样,以一项个人基本权利的形式保证对受政治迫害者的保护。例如,1992年仅德国就接收了所有在欧共体内寻找庇护者的几乎80%。以1989年为例,当时已有121318名外国人在德国申请避难。1991年为256112人。1992年人数上升至438191人。同时,可实际上被承认为政治上受迫害者的比例降到5%以下。1993年到德国来申请避难者人数约为322600人。这个数字在1993年7月1日新避难法生效后明显下降:1994年申请避难者仅为127210人。1995年为127937人,1996年为116367人,1997年约为104000人。在议会中以三分之二多数票通过的宪法修改(“避难妥协规定”)从1993年7月1日起生效,并于1996年5月为联邦宪法法院确认为符合宪法。如今这个修改-一如他国之常情-使避难权重归原先职能,即它只能赋予当前正遭政治迫害,确实需要保护的人。这样,来自国内局势稳定的第三国的外国人在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已不再有要求享受这项基本权利的可能。德国也在无损于日内瓦难民公约的情况下,保留了制定按官方理解无政治迫害,因而照例不存在避难原因的国家名单的权利。但是,德国的法律途径-直至向联邦宪法法院上诉-是面向每一个申请避难者的。
作者: eurolotos    时间: 2004-3-13 23:50

外国人政策


外国人政策:几乎将近一半的外国人在德国至少生活了10年,30%已经在这里生活了20年或更长时间。在这里居留了至少10年的外国人中间,大约900000人年龄在25岁以下;三分之二的青少年是在这里出生的。
鉴于这个背景,德国的外国人政策的重点放在长期生活在这里的移民。这项一体化政策的中心是创造现代化的国籍法。长期以来生活在这里的外国人的一体化得到一系列措施的促进。例如有特别的语言促进计划和专为外国人设立的社会咨询。
外籍同国人的利益由联邦政府外国人事务专员负责照料。她致力于外国人政策方案的制定,解决具体问题,并为此同德国的和外国的政治家、社会伙伴代表以及其他的社会团体的代表商谈;她尤其是在涉及外国人的工作中积极活动的组织的谈话对象。外国人事务专员首先支持旨在帮助有固定住址的外籍居民的倡议。为此目的,她同原招募国的使馆保持经常联系,亲自去这些国家访问,并在当地同那里的政府代表会谈。
专员的一个重要任务是全面地和实事求是地介绍关于外国人就业历史及其经济意义、关于德国的外国人政策的产生和发展、外国人和德国人人员方面的实际移居状况,以及关于德意志联邦共和国根据国际协定和声明的政治和法律责任等方面的情况。
德意志联邦共和国还将继续限制外国人移居此地是必要的,这也是为了在德国居住的外国人的利益和他们的一体化。1973年颁布的停止从非欧盟国家招聘雇员的规定继续保留。非法入境和就业要受到惩罚。
根据现行法律,持续居住在德国的外国人只能通过基本上在1913年的帝国法和国籍法以及1990年的外国人法中规定的入籍来获得德国国籍。外国人法关于在德国长大的年轻外国人和15年来在这里生活的外国人入籍的事实情况从1993年起被扩大为对入籍的权利。联邦政府将在其一体化政策的框架内制定一项带有为在这里出生的外国儿童获得德国国籍以及明显地简化入籍手续的新的、现代化的国籍法。
作者: Reinhardt    时间: 2004-3-14 04:04     标题: 楼主介绍得够详细,我再续些。。。

德国的建筑风格

在德国,教堂同各地的建筑一样,存在着明显的地区差异,在南德巴伐利亚地区处处可见的是清新明快的巴罗克式建筑;而在北德则多是庄重严谨哥特式建筑。各地的建筑是与其他区的文化传统密不可分的。但单就古堡教堂的建筑风格而言,除地区差异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因素,即建筑的时间差别,因为在欧洲历史发展中,各个时期的建筑风格有着明显的不同,可分为罗曼式的、哥特式的、巴罗克式的、文艺复兴时期的、古典主义的各种风格。建于不同时代的教堂,必然带有明显的时代特色。比如地处南德巴登-符滕堡州的弗赖堡大教堂,建于1340年,是哥特时期(1200~1500年)欧洲最精湛的、最有魅力的建筑,它与科隆的圣·彼得大教堂(始建于1400年)同属典型的哥特式建筑风格。这种建筑整体直线向上,塔尖直指苍穹,给人一种要摆脱尘世一切重负的感觉。罗曼式的建筑风格是外表轮廓分明,门窗和拱廊采用半圆型、桶型或交叉拱顶,给人一种厚实、坚固、稳重的感觉。塔高96.75米的施佩耶尔的纪念教堂就是德国最大的罗曼式建筑。作为巴罗克和洛可可式建筑的典型代表有班茨、埃塔尔修道院的教堂、十四圣者大教堂及施泰因嘉顿附近的维斯教堂。这种建筑外表华丽、线条曲折多变、光线阴暗光分,整体建筑给人一种气势雄伟、生机勃勃的感觉。普鲁士国王弗里德里希二世在波茨坦建造的“无忧宫”可称得上是洛可可式建筑的一颗明珠。

“科隆的圣·彼得大教堂(始建于1400年)属典型的哥特式建筑”就是我们常说的
“Dom-科隆大教堂”。曾经问过许多德国同学,是否科隆大教堂以前还有其他名称,他们却都说没有。可怜这些现代的德国人,连自己的传统文化都快淡忘了。

[ Last edited by Reinhardt on 2004-3-14 at 04:05 ]
作者: Flea    时间: 2004-3-14 11:44

不太了解.
作者: ritamm    时间: 2004-3-14 14:07

Vielen Dank! Damit kann ich Deutschland mehr kennen lernen!
作者: 后撤三部一车    时间: 2004-3-28 14:36

这样呀~~~~~~~~~~~~~~~~~
作者: 乌鸦广场    时间: 2004-5-2 22:36

好帖子,不错!!!
作者: joytuhh    时间: 2004-5-10 11:32

应该好好看看
作者: STROM    时间: 2004-5-12 14:48

又对德国增加了了解.
作者: zhouxiaoli    时间: 2004-7-7 13:24

又学到了些东西




欢迎光临 人在德国 社区 (http://rs238848.rs.hosteurope.de/bbs/) Powered by Discuz! 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