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ard logo

标题: 上海山海经 —— 如果你想了解上海,上海方言,上海文化。 [打印本页]

作者: 黑色燃烧    时间: 2006-4-1 09:17     标题: 上海山海经 —— 如果你想了解上海,上海方言,上海文化。

每个城市都有着自己的历史,作为一个中国人我想有必要了解一下自己的国家和城市,过去,现在,将来。这里将作为一个平台向大家介绍一些上海特有的海派文化,希望对此有兴趣的朋友有所帮助。
同时也希望大家开帖立坛介绍一下自己的城市,我想那将是百花齐放,精彩非凡。
作者: 黑色燃烧    时间: 2006-4-1 09:23     标题: 上海印象—— 摄影集锦



[ 本帖最后由 黑色燃烧 于 2006-4-1 10:04 编辑 ]

图片附件: zk3.jpg (2006-4-1 10:02, 26.34 KB) / 下载次数 172
http://rs238848.rs.hosteurope.de/bbs/attachment.php?aid=189868&k=00785f6b93d8fe6cd589bb910badef18&t=1732353364&sid=WvwUXh



图片附件: zk4.jpg (2006-4-1 10:02, 46.58 KB) / 下载次数 181
http://rs238848.rs.hosteurope.de/bbs/attachment.php?aid=189869&k=08ea484a5b7468fd57d5370d07bd03c2&t=1732353364&sid=WvwUXh



图片附件: zk5.jpg (2006-4-1 10:04, 32.79 KB) / 下载次数 175
http://rs238848.rs.hosteurope.de/bbs/attachment.php?aid=189870&k=cf6f564aee18e593eb2ca53040a54e7a&t=1732353364&sid=WvwUXh



图片附件: zk8.jpg (2006-4-1 10:04, 57.37 KB) / 下载次数 188
http://rs238848.rs.hosteurope.de/bbs/attachment.php?aid=189871&k=b9f270bc291e80d269a8c8abc62ef62e&t=1732353364&sid=WvwUXh



图片附件: zk9.jpg (2006-4-1 10:04, 14.64 KB) / 下载次数 190
http://rs238848.rs.hosteurope.de/bbs/attachment.php?aid=189872&k=f9bb2251f7f988f608cad37bd213e4cf&t=1732353364&sid=WvwUXh


作者: 黑色燃烧    时间: 2006-4-1 09:25

上海弄堂



上海石库门的行走风情
来源:(吴言 《申江服务导报》)


骑自行车穿弄堂


上海的传奇造就了许多“路线”:既有充满了文化想象的“张爱玲路线”,也不乏小情小调的“情侣恋爱路线”……上海就是这么个稀奇古怪的地方,时尚在不可能、不起眼的地方酝酿出来。新近,摩登上海的流行便是“骑着自行车,穿弄堂”。  

要考证起来,这股风潮应该是老外先行吹起来的。只要不是住在市郊的豪宅,老外都喜欢骑着自行车去公司,甚至一些在上海生活的领事们也是如此。自行车,最使他们觉得自由自在。并且,一些老外逐渐地发现,上海天生是个与自行车结缘的城市,它由无数条富有人情味的窄小马路构成,天地并不阔大,除了新起的大楼设计了停车场,还真的不太适合开着小车。   

也许是所谓“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的缘故,一般老外更容易发现上海典型的弄堂文化之美。那一条条趣致的、形态各异的弄堂,集合了各种流派的建筑特征,其中更流传着无数大起大落的人间故事。不过,要欣赏弄堂,也只有自行车能担当,小车是开不进弄堂的口子的。于是,无论是本地老外,还是手上端一本“孤独的星球”出版的旅游手册的自助旅游老外,都开始骑着车穿行在上海的弄堂了。  

骑自行车的一个好处是,心情是格外闲适的,时间的拿捏全在自己的掌握之中。喜欢某个弄堂,某所房子,把自行车一支,人往墙上一靠,尽可以呆着沉醉了。走走停停,心态好,玩得也自由自在。在北京,也有人骑车穿胡同,就像王小帅拍的《十七岁的单车》那样。不过,由紧闭的四合院构成的胡同,骑车只是顺延着青砖墙而已,骑的时间久了,不免沉进一个人的想入非非,浑然忘我的同时,也忘了胡同。穿弄堂则不同,弄堂更为开放,更使人亲近,穿行其中,总觉得饶有兴味。并且,比较起胡同的地道中国制造,上海的弄堂房子则杂糅了各方特色,总有许多精彩的建筑细节,法国的、英国的、西班牙的……给人一连串的惊喜。 游客骑自行车,一般人觉得只有租车一种办法。通常也是到那种老外云集的青年旅社去,花上两百块钱的押金,借一辆足够帅气的山地车,配专门的旅游背包倒是很相称的。不过,一天下来,也要数十元的租金,如果玩的天数多,实在不是很划算的。很建议那些热爱弄堂、喜欢玩城市人文的游客,自己去大卖场买一辆普通的自行车,因为,山地车固然神气,在城市,倒是一应功能全都用不着,整一个花架子的。拿买来的自行车,优游地、主人一般地陶醉在弄堂里,临告别上海的时候,以九成的新,把它拍卖掉。这时候,经济头脑是次要的,在上海留下一个想念,猜,究竟是谁还在骑着这辆车悲欢呢?一切,就迷离起来了。  

原生态石库门  

有越来越多的人,把新天地比喻做“上海的客厅”,言其华丽、时尚。因为,新天地由改造石库门而来,虽然保留了原先石库门的门面样子,可是它“整旧如新”,把一个好端端的民居样式生生地变成了歌舞升平的场所,摩登人士对它也是趋之若鹜,真是一个城市客厅的功能。  

上海味道   

既名之为“客厅”,也就能觉着新天地的令人可惜之处了,因为,客厅虽然漂亮,却也是专门做给“客人”看的,它已经失去了上海的真正味道。诚如一位建筑业权威所言:新天地的流行,是由于外国人看它是中国的(石库门)东西,而中国人看它却又是洋派的(各色外国餐馆、酒吧等)享受。就保留石库门的人文环境,承传都市的文脉而言,新天地已经是个如假包换的“四不像”了! 虽然新天地是如今上海的“头牌花旦”,可是它太新了,就像一个涂抹得过于完美的艳妇,好看并不经久。要看真正的原生态的石库门,还得另觅“芳踪”。在上海,北京东路、新闸路一带,还算是遗留着原汁原味的石库门生活。  

居民本位   

典型的石库门弄堂是居民本位的,虽然,如今夫妻老婆开的小店已经越来越少见了(其实,最早绝迹的是老虎灶),被24小时便利店代替。可是,石库门弄堂口却依然是书报摊的天下,简单地用铅丝扯了几道,夹子夹起横一本竖一份的杂志报纸,虽然凌乱了些,却是谁家阿爹要晚报,谁家小妹订了电影杂志,都一清二楚的。这是原生态石库门的商业,不是做足了环境,光鲜亮丽的,而是亲切的,生意不在人情在的小本买卖。    

真正的石库门弄堂生活,是互相充满了交接的。比如,几乎每条弄堂都有棋牌室,而且成天人声鼎沸的,打牌、下棋、搓麻将,加上观局的,总是黑压压一屋子人。棋牌室里,光线也并不亮,但却被一股人情味烘托得明亮而暖人。   

小人物的欢喜

石库门的年代久了,建筑也破旧了,可是历史的气息也就透在这旧里。还看得出时代的变迁痕迹,有时,一座有着西洋门楣的屋子,正当中的山墙上孤零零地突兀着一座空调,看得出来有一种生活突然改进之后、还没想好怎么用的仓促,但却是石库门里大声宣告的小人物的欢喜。 

原生态的石库门是看民间的风情,通常总是越沉浸越觉得有味道、有活力。相比之下,新天地的簇新,过于规划,尤其是那些每家都统一制作的雕琢招牌,其实已经极端的商业化。新天地的确是一个成功的模式,但它不再是我们这个城市值得怀念的一段记忆,如果硬要说它是石库门风情,那么,也只能算是布景,是舞台上的一个看着还算凑合的道具。
作者: 黑色燃烧    时间: 2006-4-1 09:27     标题: 上海话的外来语

上海话的外来语
来源:东方网

打:十二个,来自英语的dozen。
水门汀:水泥(地板)。英语cement。

水汀:暖气,来自英语steam。

三纹鱼:指的是鲑鱼。来自salmon。旧时译做“萨门鱼”。

飞:通常指机械中起传动作用的齿轮,如单齿轮传动称为“单飞”,三级变速自行车称为“三飞”等等。为fit或者fitting的音读。

开司米:其实是Kashmis(克什米尔)的音译,原来指克什米尔山羊绒织成的一种细绒线织品,现在泛指羊毛织品。

火腿店:暗指白俄的妓院。俄国十月革命后大批俄国旧贵族涌入上海,因为不懂英语生活无着,有相当的白俄女子进入欧美人开设的酒吧做舞女,或者直接成为妓女。这些酒吧妓院在洋人口中叫做ham shop,暗指有“大腿出售”。被上海人意译成为“火腿店”。

发烧友:指对音乐,歌星等狂热迷恋崇拜的人。来自英文的fancire,这个字是首先由香港人翻译过来的,后来进入了上海话。

司的克:手杖,来自stick。

老狄克:指涉世较深,社会阅历丰富的人。有人认为“狄克”也是来自stick,旧时手杖多为留洋归来自诩文明的人所使用,所以又称为“文明棍”。所以“狄克”也暗指绅士模样的人。

毕的生司:指empty cents,意思是“身无分文”。

老虎窗:屋顶上的窗子。英文屋顶为roof,音译而成“老虎”。

回丝:工场里用来擦机器的废纱,丝。在家庭里也经常被用作清洁工作。来自waste。

(红头)阿三:旧时对上海公用租界里的印度巡捕的称呼。有人认为是印度人和人交谈,总是以“I say……”开头,所以称为“阿三”。也有人认为阿三是“阿Sir”的谐音,上海人当年和印度巡捕讲话就称其为“阿Sir”,类似今天的香港人。

麦头:英语mark的洋泾浜语,意思是货品外面的商标,现在已经少用。

麦克:很多。如:“伊钞票多得来麦克麦克。”来自英语Much。

时髦:来自smart。这个字最先流行于沪上,后来风靡全国。

派克:大衣。英语里称par-ka(风雪大衣)。

派:来自英语pass,传递。

沙蟹,一种牌艺。在英文里通常讲做saw your hand,在洋泾浜英语里被省略做saw hand,逐渐成为“沙蟹”。

枪势:原意指机会,运气,来自英语chance,如:“侬现在枪势老足格嘛。”把不求进取者说成“混枪势”。

司拨灵锁:一种旧时常见的弹簧门锁。来自英语的spring。

罗宋:旧时上海人对俄国的称呼,来自Russian。随俄国人大量进入上海,带来的还有“罗宋牌”,“罗宋汤”,“罗宋帽”,“罗宋面包”等等。

烂糊面:本来指煮烂的面条,因为和英语love me谐音,所以常用来开玩笑。如:“请侬吃烂糊面”,暗示“请你喜欢我”。

康乐球:流行于旧上海的一种球类游戏。来自英文corner ball的音译,而在意思上也翻得很准确有特色。

塌皮:指归还旧债,从此两不相欠。有人认为来自英语的par,经洋泾浜语转变为“塌皮”。

肮三:来自英语的on sale。On sale是廉价拍卖,其货品质量自然好不到哪里去,所以引申为促狭,下流等意思。

麦克风:microphone之音译。旧上海还称电话为“德律风”(telephone),今天已经少见。

瘪三:旧上海街头有许多乞丐。在英语里乞讨说beg for,洋泾浜语说beg say,于是乞丐逐渐被称为“瘪三”。

拉司卡:英语之last car之音译,老上海话里作“最后”的意思。如:“我是拉司卡一个人。”

拨落头:指的是电插头,来自英语的plug。

斯达特:starter,日光灯上的启动器。

味之素:味精。来自日语的“味の素”。
作者: 发仔    时间: 2006-4-1 09:33     标题: 上海新老方言(转贴于shanghaining网站)

巴子

“巴子” 一词在上海形成约在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也就是上海改革开放的前夜。细究“巴子”一词,它与“乡下人”有点不同。“巴子”除了包涵“乡下人”,之意外,最主要是指不符合大多数上海人价值观的事,如不懂行情,容易被人骗,自以为是等等。而且有个有趣地现象;即离上海愈远,巴得愈厉害。台巴、港巴、广巴、京巴、美巴等一大串的巴。只要是上海人看不惯的,不合时宜的事,包括上海人自己,一律打上“巴子”的烙印。所以上海人所说的巴子,细究起来,基本是指某一类现象,而非特定一个人。

帮帮忙

上海人交道中最常见的口头语之一,也是最“宽厚”的骂人语,体现了上海人的调侃与自嘲。带有嘲讽意味高声说出来,并不是真要你帮什么忙,而是明显表示不赞同。如果再在前面加上“朋友”二字,则其程度已经到了很不赞同,而且非要修正的地步。


半吊子

半吊子就是不满一千,根据《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
1.不通事理,说话随便,举止不沉着的人。
2.知识不丰富或技术不熟练的人。
3.做事不仔细,有始无终的人。
在上海话里,有句和“半吊子”同义的词叫“半
勿莨菪”(见夯巴莨菪),它们单就指两种情况;指人,就是说他技术不精。指事,就是说这事没办完。

瘪三

在旧上海瘪三们是社会最底层一个群体,但范围较模糊;有单体的,也有二三人和伙,还有结帮的,几个大的流氓帮派,瘪三们是主力军。可以说,瘪三们当时在上海滩是无处不在,无时不在的,到真是当时上海的一道风景线。他们欺、蒙、拐、骗、抢、诈、偷样样来。为上海的普通市民深痛恶绝,哪家小孩不听话,就会被赫吓“去做垃圾瘪三”。瘪三在上海话里是句蛮厉害的骂人话。“瘪三”也是由洋泾浜英文“beg sir”而来。“洋裝瘪三”,就是外面天天穿西裝,內里穷得叮当响。“罗宋瘪三”则是华洋杂居的上海滩独有的,“罗宋”指的是“俄式的”即“Russian”。


白相

沪语“白相”一词据说原来叫“薄相”,是苏州人指小孩玩耍、游戏等。因为讹写变成“白相”。如今的“白相”已经有了些变化,不再仅仅是小孩的事。愚弄人或被人愚弄,都可以说“白相”。当年毛泽东的《论游击战》,就是一部如何“白相”敌手的书。白相人,旧时的白相人是指那些没什么正当职业和专长,却精通吃、喝、嫖、赌的人。白相倌,儿童的玩具统称为白相倌

蹩脚

蹩脚”《现代汉语词典》解释为质量不好,本领不强。蹩脚一词的来历和马有关,据说在古代马的交易中,蹩了脚的马是要被杀掉的,因为蹩脚的马一点用处都没有,却不会省饲料的。蹩脚在上海话里还有指行事和做人不到位、不入流的意思。

白板对煞

上海麻将“清、混、碰”说的是清一色,混一色和碰碰和。一副牌,除了筒、索、万,还有东、南、西、北、红中、白板,它们有时可当花用,花是可以算钱的。挺庄的牌型有对倒、两头庄,
单吊,嵌庄、杠开等。其中对倒说的是,庄挺在两对牌上,只要其中的一对能配上第三者,就可以和牌了。“白板对煞”暗喻的是:僵持,对大家都没好处,到头来一场空。

放野火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白乐天因这两句诗而受知于顾况,在“长安居大不易”的帝都里居着,他便很自负许为“居易”。此事就造成了放野火的典故,看来白乐天也是爱放野火的人。放野火者,呈自己一时快意,不顾别人遭殃,上海人便将“野火”比作散布谣言,惑乱人心。“放野火”是上海瘪三们的惯技,大人先生原不屑为,但在某种要紧关头,不得不放把野火出去。现在上海最喜放野火者,要推“卖夜报”的老枪,他们根据了报纸的标题,能张大其词的叫喊,有时能无中生有的造几句谣言出来耸人听闻,放野火者皆有目的的,老枪之目的极微,仅在多得两三铜板,较之大人先生制造空气,代价相差太远了。


抖攉


天冷了,如果衣服穿少了,人的小脑会发出特别的脉冲信号,一阵紧似一阵,搞得身体不停地颤抖,通知主人可以加衣添裤了。这是生理上的颤抖,上海闲话叫“抖抖缩缩”。“抖攉”是上海人专门用来表达内心“抖抖缩缩”的。目前“抖攉”在流通中渐渐地异化出另一个意思:指“犹豫”、“畏缩”之意。


打朋

汪仲贤老先生在《上海俗语图说》里把“打朋”定义为:“打朋也者,即朋友淘里打打白相也”。这尤为在男人淘里通行,男人天生尚武,好动。朋友淘轧熟了,今朝侬打我记小耳光,明朝我还侬只小头蹋,大家嘻嘻哈哈友情如常是谓交友。打朋是朋友间常有的事,侬一拳来,我一脚去,只要分量适中,亦可加深友情。反之,有的朋友重手重脚,朋打得过头了,很有可能变成打架了,这就没意思了。

颓斑

婴儿,除了一二颗天生的痣以外,可算是一尘不染了。随着年龄的增长,这张脸由白变黄、由嫩变老,然后,色素的沉淀,集中在脸上,愈来愈多,最后形成色斑,大大小小布满脸上,这些色斑,表明了一个人已经老了,颓废之日已经来临。于是上海人就用“颓斑”一词来形容不好的事,或不好的物和人。“颓斑”延用了几百年。是一个可以用来形容人,物、事等各方面的用语。大意就是“差劲、不好、不象样、蹩脚的”。

抖乱

“抖乱”之抖,与“簌簌抖”之抖,及“抖擞精神”之抖,发音不同,簌簌抖之音斗,抖乱音透上声,这是上海俗音,衣服上沾有尘土,提衣震荡以去之,谓之“抖”。坚实之物,持器搅之使松曰“抖”,如抖沙泥,抖饭。要扯铃者用绳扯响,古时谓之“抖竹空”,是用绳牵扯,亦曰“抖”。又排列整齐之物,颠之倒之,使之紊乱,曰“抖”,如抖纸,抖丝,抖线等皆是。这动作谓之“抖乱”,阿拉现在要说的就是这“抖乱”之抖。凡卤莽灭裂之人,上海话叫之“抖乱”,年老者叫做“老抖乱”,年轻者谓之“小抖乱”,然而抖乱终以小的居多,老抖乱究属少有出现。
作者: 发仔    时间: 2006-4-1 09:36

淘浆糊

这个词有“和稀泥、装傻、糊弄、瞎混混”的意思。“淘浆糊”是上海十年来最流行的口头语之一。它是“混腔势”的升级版。“混腔势”是非常时期没有办法的办法,“淘浆糊”是大好时代所有办法里最简便的办法。总之一句话,“淘浆糊”是上海人求生存求发展的万精油。交关人拿“淘浆糊”写成“捣浆糊”。“捣”上海话读清音,同“岛”,“淘”才是浊音。实际上海人讲个是“淘浆糊”。其来历是旧上海蹂躏雏妓而来。过去,宁波裁缝店做土布衣裳需要上浆,浆糊一干就要使用木棒,掺水淘开。被引申到风月场上去了。以后,经过演变,再重出江湖。这个老上海都是晓得的。

迪(这)记走远了

这句话最初和内环线有关;九十年代初期,上海建成第一条内环高架。这对于大多数开车的人,包括出租司机来说都是新的体验。这车往往在高架上开着开着,只要错过一个口子,极有可能浦西开到浦东去了,因为高架上,来回的车道是封闭的,也就是没有回头路可走。一车人都在叫“迪记走远了,迪记走远了!”大家都在肉麻(心疼--编者注)钱和时间呐。所以说到底,这句话和距离无关,而是和目的有关,即和原来的打算出入很大,出乎预料。

老妖咯

九十年代中期,一部分先富起来的人,有了私房,有了私家车,多了的闲钱,开始国内旅游,黄山、九寨沟、深圳、海南岛。然后向海外进军,新马泰,香港。其中,泰国游为最有特色的地方,除了一些带色行业令男人们神往外,人妖亦让国人大开了眼界,从泰国回来的朋友,一说起人妖来,眉飞色舞的,咂劲啊。其实,这和当时的国情有关,毕竟阿拉的国门关的时间太久了,看见新的东西难免要兴奋几天。对于人妖,人们除了满足好奇心外,对他们存在的意识形态从未去关心过。所以在认知上,和鬼怪差不多。

刮腮

这二字起初是用来形容某人做隐蔽的事,被别人发现了,而这又不是件好事。按国标用语就是;“暴光、被发现”。请注意这个“腮”字;一个人脸上生癣,很难看的,就用蓄着的胡子来遮盖。可是,一旦胡子被刮去,露出了粉红色的癣,你说这事情令人难堪吗?上海人很注意场合上的面子。“刮腮”由此逐渐引申出了这层意思,按国标用语就是:“丢人现眼、坍台”。这几年,“刮”字变成了“拐”字,这大概和年龄群有关。用“拐”字的,大多出现在40岁以前的人群里。

刮皮

“刮皮”在上海话里是指“小气、抠门,只进不出”的人,也就是各地同胞所说的“精明”吧?其实,这种“精明”是连阿拉上海人都看不惯的。否则何来骂人话“刮皮”一词呢?和这种人交朋友,他刮了你三层皮,还会盘算着刮第四层呢,当心,当心。不要等表皮,真皮刮光了再叫痛。不过,话说回来,这种“刮皮鬼”一般都不好赌,这倒是真的,为什么?大家一想就可以明白了。

揩油

揩油”是上海人典型的贪小心态,上海人习惯讲“有揩不揩猪头三”。揩油是上海人难改的劣根。价值观上的实惠哲学,使精明的上海小市民们常把“揩油主义”作为堂堂皇皇的“门檻”,最常见的“揩油”就是公共汽车上的“逃票”,以前上海乘车拥挤,好多人就混在重重叠叠中默然“混票”,如果有个小孩提醒妈妈“阿拉买票了伐?”做妈妈的往往低声喝道“噓──覅响!”现在上海很多公交车实行自动投幣制,照样也有很多乘客“缺角短分”蒙混过关。商店里那些“免费品尝”、“免费派送”总是揩油者们偏爱的地方,在大卖场里,经常看见有些人這里尝一口,那里吃一块,兜一圈下来,一分钱不花肚子倒饱了;再比如好多人坐长途汽车赶到一家店里,花半小时排队就是为了能不花一分钱领一包洗衣粉,更有甚者为了充分地“揩油”,还动员全家老小分头排队“积少成多”。在好几年前一些大型展销会上,外国人常被上海人蜂拥而上哄抢小包裝口香糖的场面嚇得目瞪口呆。难怪那些做广告的說,巧設名目的广告促销在上海最有市场。最早“揩油”也多是风月场所男人对女人的轻佻行为,后来,“揩油”喻指一切占小便宜的行为。

轧三胡
对生活在弄堂里的人们来说,最写意的日子是这样的;在后门口,放张方凳,一把躺椅,“昂利昂利”哼哼小段子,吃吃小老酒,放放小炮仗(屁),轧轧小三胡,兜兜小牛皮。“锯”在上海话里读作“轧”,“锯子”叫“轧子”,“锯木头”叫“轧木头”。拉琴拉的不好,声音象锯木头。上海人形象地称作“锯琴”,出典就因为两者在动作上和声音上有相似之处。类似的还有“敲”吉他等。学习一门技术,往往是很枯操的,在二胡训练班的的学生,这琴拉着拉着就和旁边的人说话去了,教琴老先生就会说:“你看你这琴,轧得象三胡了(三胡是彝族民间乐器,但这里不是指具体的乐器,而是泛指琴拉得走样了),”久而久之,训练班里的“轧三胡”就流到社会上,闲聊成了“轧三胡”了。

豁边、穿帮

这二组词本义是指有形物的边缘豁开一条边,要仔细查看才能看到。或者是鞋底磨穿了,而表面完好。但在上海人的嘴里,指的完全是人为的事情。豁边和穿帮有时是一个意思;如张三和李四攻守同盟,跟他俩的老婆们今说晚要去单位里加班,其实是去打麻将了。不料当晚单位里还真有事找他俩,到处打电话也找不着。当然俩位夫人猜也猜得出他们去干什么了。这件事情就叫“豁边”“穿帮”。按国标用语,就是“露馅了、暴露了”。“豁边”的另一层意思是指意料外的事;如赵六一家明天要到苏州去玩,听天气预报说明天阴转晴,再看看现在窗外天气干爽凉快,也就早早睡下。不料第二天大风大雨哪来个晴?很显然,天气预报“豁边”了。这里不能说是“穿帮”了。

攉胖

“攉”,新华字典里的解释是;把堆在一起的东西铲起锨到另一处去,土.~煤机.在上海话里,“攉”字还有别的解释;如手洗过后没东西擦,只得在空气里甩甩干。上海人叫“攉攉干”。又如“呵痒痒”,上海人叫“攉痒兮兮”。当“攉”字用作“甩”字时,义同“掼”字,以前上海人说某人爱摆排场就说他是在“掼派头”。现在的时尚是瘦身,可在以前那个物质匮乏的时代,瘦人是贫苦的象征,人瘦了也就瘪了,瘪三肯定是瘦的,看看张乐平笔下的三毛就知道了。反过来,富人肯定是胖的。所以有“说你胖你就喘”,“打肿脸充胖子”的讲法。“攉胖”按普通话用语,就是“言过其实”。按北京话说,就叫“牛逼哄哄”。


齁屎

一.太甜或太咸的食物使喉咙不舒服:这个菜咸得~人。
二.〈方〉非常(多表示不满意):~咸 ~苦 ~酸、天气~热。
这里要补充:
1.干货放久了,闷坏变味,这在上海人里叫“齁忒了”。
2.粗俗地说,全人类都用大便来形容自己不喜欢的东西。上海人非但不能免俗,而且把它加工多姿多彩。形象生动。其中的“齁屎”就是一例。试想屎已经够臭的还要闷着,而且还得闷在心里,谁会舒服?这比吃进十个苍蝇还要难过。心里不舒服:受气、受委屈、受压抑、受屈辱、被愚弄、失望、失败、悲哀、包括失恋等,都可以用“齁屎”来表达。如最近上海电视4台的“财富大考场”,那些被“豁免们”踢下来的朋友,脸上写的“齁屎”二字是比较正版的。
3.人和人之间有矛盾,大家心里有“齁屎”要发泄,于是找对家的茬,有事没事地论理、或骂山门甚或打一架。这在上海叫“寻齁屎”。
4.天气连绵下雨、持续闷热、久阴不晴等可以说“迪搿天气老齁屎个,一眼也勿爽”。当然这个“齁屎”是没法“寻”的。
5.办事情不顺利、曲折复杂、障碍重重,可以说:“迪个事体老齁屎个,哪能七搞八搞总也搞勿定”。总之“齁屎”一词在上海话里出现的频率颇高,用途广泛。要细加体会,才能活学活用。
6.人的吃相有时候可以看出这人的出生来。有教养的人,吃起东西来文绉绉的,也慢条斯里的。而没教养的人情况就不同了,相信大家都见过吃东西“狼吞虎咽”的人;往往嘴里的东西没吃完,第二轮、第三轮又进嘴了。象饿死鬼投的胎。迪种吃相上海人就会讲:“迪搿人个吃相老齁屎个”。

洋盤

善打如意算盤的上海人眼里,最弱勢的不是病人,也不是文盲,而是“洋盤”。不領市面行情,容易花冤枉錢受騙上當的人,就是上海人說的“洋盤”了。“洋盤”這個詞也早已不是專給外國人的,它是一切“外行”的代名詞。

结棍

上海话里“结棍”,是“结实的
棍子”一词的简缩,大凡语言有个规律;被使用的频率愈高,也被简缩得愈短,同时还会发生词性的变异。比如“格调”是“风格与情调”的简缩,属名词。以前说某事、某人的格调高雅,这里的“格调”为主语,名词。现在阿拉常会说某事、某人很格调,这里“格调”变成了形容词,词性起了变化。同样“结棍”由原来结实的武器被引申为“厉害”的行为也是由于这个规律所致。
作者: 发仔    时间: 2006-4-1 09:39

鬼出莫辩

“鬼出莫辩”在沪语里指的不光是小偷,凡做事鬼鬼祟祟,遮遮掩掩的人,其模样都可被说成“鬼出莫辩”,再后来又引伸出不大方、小家子气之意。如果那位外省朋友被上海人说“鬼出莫辩”的话,可要检点一下自己的行为是否得体了。

鬼X猫X

“鬼X猫X”是指偷偷摸摸地做一些上不得台面的事,当然不是用在雷锋式的做了好事不留名(却写在日记里)上了。一定要举个例子的话,就引用老电影中的一句经典台词:开枪的不要,偷偷地进村。翻译成沪语便是“不要开枪,鬼X猫X咯摸进去”。

牵丝攀藤

“牵丝藤攀”基本有如下的几种用法:
1.形容简单事情复杂化。
2.形容慢性子、不爽气的人。
3.其他;旧时的上海,“牵丝”有暗指非婚男女关系之意。

翘辫子

“翘辫子”在沪语里是句带有诅咒色彩的骂人话,如黄家阿婆掉了的戒子,被王五的老婆拣到了。贪小的王五婆非但不想还,还戴着到处炫耀。这时,黄家阿婆会来句咒语:“阿拉勿急咯,等伊戴到翘辫子再还给我好来。”

阿曲死

一般来说,乡下人进城,为了和城里人拉近距离,临时把辫子放下来。但久盘的辫子,刚放下来,是不会很直顺的,曲曲弯弯地吊在脑后,反显的轧眼。这和穿皱七皱八的衣服是一样的道理,否则熨斗就没生意了。他们到城里来,有些城里的游戏规则不怎么懂。所到之处,闹了不少笑话。上海人就形象地给了他们一个“曲仙”的雅称。因沪语“仙(xi)”和“死(xi)”是同音,久而久之,就变成了“曲死”或“屈死”。

吃酸

在沪语里“吃酸”既不是吃醋的意思,也不是爱吃酸性食物,而是指对某事或某人没办法、无奈等意思。这“酸”有点象手臂用力过度而产生酸疼无力的感觉。比如布什吃拉登的酸,吃萨达姆的酸,他拿这两人没办法。

吃生活

上海人什么都吃,就是生活不吃,因为这东西很不好吃。大多数上海人从小到大,尤其是男人,或多或少的都吃过几回,个别人是靠吃生活长大的。这样说,对外省的朋友似乎是在打哑谜,其实,“吃生活”就是挨揍。然而,更大的哑谜可能连上海人自己都猜不出;这挨揍怎么和生活联在一起了呢?在上海话里,做生活,就是干活,和“吃生活”怎么也联系不起来。翻遍相关资料,得到的或语焉不详或干脆绕开,又去问了几位老上海,也不知所云。后来偶得一位高手的点化,才开解这道谜;原来此“生活”非彼“牲活”;人驾御牛马干活,除了缰绳,还要拿根鞭子啊。牲活牲活,畜生的干活,它包含了两个方面;往前跑和挨鞭子,所谓快马加鞭是也。哇噻!原来阿拉都遭到过非人的待遇啊?沪语“生”和“牲”的发音没有二致,所以被混在一起也就不奇怪了。


死腔

上海人说这个人很“死腔”也不都是很鄙夷的,视语气变化而言。家里女人脾气爆的,对阴阳怪气、不理不睬的男人骂“死腔”,也是不指望他站起来搭手帮忙的,骂骂而已。单位男同事有突然说一句怪话,学一个女上司矫情小动作的,旁观女人也会骂“老死腔”的,脸上却是兴灾乐祸的笑。苏北话的音是“死秧子”,节奏更好听,是嗔骂式。

小刁模子

模子者,在沪语里只定性为两脚直立行走、有尾巴,但尾巴不是拖在后面,而是冲在前面的那种动物。即男人也。如果上海人说:“侬是只模子”的话,就等于称你是大丈夫,敢作敢为,是可以交朋友的人。小刁者,定形于男人中,“尾巴”短小者。沪语“刁”和“鸟”发相同的音,水浒里李逵就常受这东西的气。小刁者都是很自我为中心的人,但同时又很自卑:在比他弱势的人面前,他就很自我,想方设法的要控制别人的思想和行动。大家要往东,他偏要往西以证明他的存在。他们在强势面前,则会变成梳顺毛的哈巴,让他舔什么都肯,还时不时的犬两声,提醒主人
有不同想法的人在周围,这些也是为了证明他的存在。小刁者大多没真本事,但潜意识的报复心思很强,为此使用的手段却往往令人不屑,常被人称作“垃圾”。他们爱打小算盘、占人小便宜,爱使小手段、使人上小当,煽煽小扇子、搞搞小纠纷,心细如针,眼明手快,娴熟于三姑六婆之道,精于二面三刀,挑拨离间、无事生非。相对于他的兄弟,大恶来说,他不象大恶敢做敢当在明处,而老是在暗处起劲。不得不承认这种角色也是条龙,不过是条袖珍龙,掀不起大风大浪,却可以让你阴沟里翻船。


死蟹一只

螃蟹有吃瘪的时候,那就是在洞里的时候;大凡抓蟹的人用手伸进有水的洞里,(可能是螃蟹的天性,只要是在水里,它那对钳子是不会夹人的。这点又和甲鱼相象,椐说被甲鱼咬了不放时,可以把它浸在水里。)这时的蟹因没腿路,只得乖乖的投降了。此呆蟹就被戏称作“死蟹一只”。情形有点象小偷被众人追到弄堂死角的意思,而非真正的死蟹。还有种说法倒正好相反;喜欢吃水鲜的上海人,可以吃大多数过了气的水产,那叫冷气水产。惟独死蟹不吃,哪怕是百十来元一只的阳澄湖清水大闸蟹,只要断了气,就会被弃之如敝屐。除了被摊主翻起盖子来展示黄膏白肉以证明货好外,可是一点用都没有的。上海人形容某事做坏了,还没救了,就会说“死蟹一只”。


扎台型

上海人的“扎台型”说得好听点是争强好胜,说得不好听点是自我感觉太好了。上海小市民芝麻大点的事情也会搬出来在人前炫耀一番。台型原本指表演艺术中的舞台造型,旧时有些艺人为突出、抬高自己的“台型”,出資收买观众为自己捧场讲作“扎台型”。而有些艺人演出不力或者失手,被台下喝倒彩就如戏台倒坍一样可怕,所以“坍台”、“坍招勢”自然就是丟面子了。


咂劲

咂,仔细辨别(滋味、意思等)。劲,趣味,兴趣。“咂劲”在沪语里是指人们对某事很有兴趣、很投入、很专注、很开心、津津有味的意思。或者是认为某人、某事很幽默、很有趣的意思。“咂劲”的反义词,是“没劲”。如果哪天有人漏出一句“不咂劲”的话,那伊肯定是外省人或是外国人在学上海话了。
作者: 发仔    时间: 2006-4-1 09:41

崭货

崭,崭新、好的,大英货,英国货也。言下之意为;再好的货,不如英国货。大概是英国最早通商于上海的缘故吧,所以上海人把后来的泊来品统统称为“大英货”了。英国货、美国货、德国货、法国货都是“崭货”。按理说“崭”字可作形容词“好”用的话,就应该可以“不崭”来充当“不好”用,可事实并非如此。上海人表示“崭”字反义的有“勿灵”“颓斑”、“蹩脚”等。

拆台脚

“拆台脚”定律是:当事人在最要紧的时候,总会发生他最不愿意看到的事。

拆穿西洋镜

“西洋镜”在沪语里有两个用处:“阿拉去看西洋镜”指的是去看热闹和新鲜事物,而这是绝不花钱的。要花钱的就不是,如看戏、看电影、看丈母娘、甚至看病人。还有一个就是用来拆的,骗局被揭穿了就叫“拆穿西洋镜”。


拆烂恶

上海人把北方人的“拉稀”叫作“出烂恶”,但很少这么用,描述“拉稀”的应该是“肚皮射”。而“拆烂恶”是上海人专指不负责任的人做不付责任的事,凡做事不考虑后果、不善始善终的、不负责任的,上海人一律冠之与“拆烂恶”。大到破坏大自然平衡,小到生活中的琐事。


赤佬·小赤佬

历史上印度乃是英国的殖民地,印度人当然就是大英帝国的海外臣子了。当儿子也好,当奴才也好,日子呢总是不好过的。于是乎,英国老子带着印度儿子来到上海滩见见世面。一方面显显老子的威风,一方面叫干儿子站岗放哨,放心又省钱。所以,当年英租界的安全工作是由印度巡捕来担当的。印度巡捕就被称作“赤佬”。“赤”者,红也,因为印度人的皮肤呈深红色。“佬”者,乡巴佬也,因为他们不懂当地语言。至于“小赤佬”,并不是大“赤佬”生的。而是指那些“乳臭未干,不值计较”人拎包跑腿的人。在电视节目里,黑帮老大后面跟的那帮背大刀的朋友,也叫“小赤佬”。
衍生出去,上海人里讲一些有鬼精灵,又蛮促刻的人,叫“赤佬模子”。“洋鬼子”叫“外国赤佬”,“日本鬼子”叫“东洋赤佬”等,也是类同。

出送

“出送”按字面来讲,是送出去的意思。但在沪语里却还包含“白送、损失、打水漂、处理掉”的意思。

炒冷饭头

箇冷饭吃多了胃提抗议,但同样的话听多了,耳朵也一样吃勿消的,放到现在讲,箇叫听觉疲劳;“一遍一遍又一遍,二遍三遍四五遍,六七八九连十遍,听得耳中生老茧”。长舌头根的老兄,总要显自己的能耐,再简单的话,他也要三翻四覆七嘴八舌,上海人就把唠唠叨叨、喋喋不休的叫“炒冷饭头”,更有那爱翻成年宿古老帐的,上海人谓之“吃了新鲜饭,放出隔夜屁”者,亦可称做“炒冷饭头”。


雌不雄

一个男人,排行老七,家里一贫如洗,日子过得生不如死。一声呐喊后,根留不住了,出送了,但同时一个梦想在心里升起;从此脱贫致富,好日子来了。然而,当这无根的朋友来到宫里后才知道,出人头地的想法是何等的幼稚;在他前面已经有一个加强营的无根了,要熬出头,恐怕比再长出根来还不现实。巨大的心理落差,使他行事乖戾,作风怪异。一方面对上级及尽奴才伏地之势,另方面,对比他地位底下的。则及尽刁难之能事,以此来满足其心理上的不平衡。上海人就把他叫做“雌不雄”。生活中,阿拉有时也能碰到大男人说话做事娘娘腔的人,港片里好象较多,多为搞笑对象。同样女的也一样,也可以叫“雌不雄”。当然,她的行为正好是反过来的,还可以叫“雌老虎”。


赛过

外省的朋友可能觉得上海人说话云里雾里的;这赛过不就是超过的意思吗?非也。在上海话里“赛过”只是“就象”的意思。其实,这个词对大多数上海人来说,何以会演变成这样,连自己都搞不清楚,但又实实在在地是这么用的。哪天,外省的朋友能把这词用顺了,他就是上海人了。


马大嫂

“马大嫂”是独特的海派男人作风,“马大嫂”一词是沪语“买汰烧”的谐音,指被家务事套住的人,带著戏谑的自嘲。当海派男人“马大嫂”的名声传遍天下时,“上海男人等于婆婆妈妈等于娘娘腔”的议论从全国各地蔓延开,于是,“马大嫂”这三个字对于上海男人,就如劳模背负的沉重十字架。


呆呆侥·奇巧·碰巧

呆,义同呆板,死板、没变化的。侥,侥幸,侥然、巧然、碰巧。呆呆侥 ,奇巧、巧碰巧都是指;分毫不差、偏偏不巧、偏偏正巧。在上海话里,“呆”字还有两种用法,这里就一并讲了。“呆想想”“呆魄魄”上海人说某人脑子不灵活,会说“伊脑子老呆噶”,说某事件简单得都不用想,会说“呆想想”;王五打牌老输,他老婆就说:“伊拉是连档摸子,侬呆想想侬赢得了伐?”。“呆魄魄”是指“呆呆”的意思;如有人坐着想心思,就会有人说:“侬想老婆啦?呆魄魄一句闲话勿讲”。王五站在家门口,有MM走过,他盯着人家小姑娘从左到右地行注目礼,他老婆看见了就会说:“侬两只眼乌珠呆魄魄盯牢人家小姑娘看做啥?伊是侬表妹啊?”
作者: 发仔    时间: 2006-4-1 09:43

人来疯

一个上海人很理智,两个上海人比较理智,三个上海人就失去理智了。理性的上海人也有感性的一面,这种感性集中体现在“人来风”,也就是轧闹猛,说得文縐縐一点,就是“从众心理”或者“广场效应”。上海人容易“人来风”,一大群上海人以“人来风”交錯互动,就是壯观的“一窩蜂”。上海人的“人来风”暴露了上海人优越表面下个体的极度优柔,从终是因为不自信,迷信“大家好才是真的好”。引用余秋雨先生的話,就是“缺少皈依感……好像有无数的声音在呼喚他们,他们陷入了惶惑……”


腻腥

“腻腥”,恶心也。此词的用度极广,恐难一一说明,只能有个大概的范围;不管是人、是物、是事,凡令人感到恶心的、龌龊的、不干净的都可说是腻腥的。


阿拉

上海人的“阿拉”其实是从宁波进口的,最早的本地上海人是松江一带的农民,他们到现在还在用“伲”表示“我”,用“我伲”表示“阿拉”。据有关资料统计,上海开埠以来,在上海的宁波人总数要比宁波还多。而宁波人在上海主要是做生意为主,他 们结成帮做生意,市场里到处回响着“阿拉”的声音。外来人,特别是北方人,分不清吴语内部的差别,听听到处都是“阿拉”,也自然认为“阿拉”们就是上海人了。


阿木林

按算命先生的讲法,“阿木林”命里五行缺木,所以伊拉爷娘在伊名字里加了交关木头。 类似的还有阿土生、阿金、阿火、阿水等。这在当时苏州乡下一带是种风气。十个人里有九个半是叫金火水木土的。“阿木林”是上海人用来形容某人不韵世道、做事不灵活,为人迟钝,易轻信人的意思。 因为“木”和上海话里的“漠”知漠觉”是谐音,所以人们逐渐叫上了口。也就放过阿金阿土阿火,而独尊“阿木林”了。“阿木林”在上海人的嘴里,虽是句贬人的话,但其程度不算厉害,反到是带有调侃的意思。一般上海人不会对陌生人这样叫。如果你是外省人,上海人有天这样叫你,说明他有点认同你了,接下来他往往会给你些有用的建议。若说是骂人的话,也只能算是骂进,而不能算骂出。


鸭屎臭

上海人做事体说话,弄弄就会“鸭屎臭”出来,“鸭屎臭”的含义很广:“难为情”其一也。“鸭屎臭”又合“撤烂污”之意思,“蒲鞋出髭须,一场无结果。”这句俗语堪为“鸭屎臭”作注解。上海俗语失却古意的很多,岂独“鸭屎臭”一语而已,发明“鸭屎臭”的上海古人,原本作“放屁”解释,也许在情理之中。或是今人将“鸭屎臭”误解了,才害的那图中的朋 友伸不直腰,真是“笑话奇谈”。


肮三

肮,龌龊也。三,程度也。在上海话里,经常有“三”字出现,大多表示末流的意思。“肮三”就是脏到第三流。“肮三”在上海话里,除表示以上的意思外,还有表示“下流”和“不尽人意”之意。


阿诈里

“阿诈里”乃指骗子和具有欺骗行为的事。此词大约起源于九十年代改革开放初期。原有的经济次序被打乱而新的法则还未成型,一时间皮包公司满天飞。小从骗顿饭吃,大到成百上千万元的无头交易天天有。

阿曲死

一般来说,乡下人进城,为了和城里人拉近距离,临时把辫子放下来。但久盘的辫子,刚放下来,是不会很直顺的,曲曲弯弯地吊在脑后,反显的轧眼。这和穿皱七皱八的衣服是一样的道理,否则熨斗就没生意了。他们到城里来,有些城里的游戏规则不怎么懂。所到之处,闹了不少笑话。上海人就形象地给了他们一个“曲仙”的雅称。因沪语“仙(xi)”和“死(xi)”是同音,久而久之,就变成了“曲死”或“屈死”。


阿捂卵·阿胡乱

“捂”和“张”是对反义词,“捂”的意思是“掖着”、“盖着”、“藏着”。对男人来说,小弟弟见到漂亮MM也醒不起来,实在有点不象话(所以伟伟哥哥生意老好噶),对此,上海人有点“怒其不争”的味道,顺口来句“阿捂卵”,以示不屑。“阿捂卵”在上海人的口水长期浸泡中,慢漫地异化出别的指征来,用途极广。但大致范围指;当干的不干,不该干的起劲的干。


凹门痛·懊闷痛

人体的后门形凹,简称凹门。一堆人围着一圈在听某人讲故事,有坐有蹲也有站的,还有那位双掌撑在膝盖上,凹门翘得半天高的。这时若有人从后面双掌合十,对准这凹门杵下去,被杵的人这个痛啊,可就是莫可名状的。因为翘起来的凹门,呈开放状态,突然来的攻击,虽然钝,但打在死穴上,这个痛传播起来缓慢而直接,没有三分钟别想恢复,这种痛法就叫“凹门痛”。“凹门痛”既然痛得如此的惨烈,上海人肯定要拿来说事。于是形容某人干了件傻事而又不能张扬,明显呈哑巴亏之状,就叫“凹门痛”。


挖塞·殟塞

“殟”,心闷。和“塞”摆在一道表示心里不痛快。“殟”亦可单用。
作者: 发仔    时间: 2006-4-1 09:44     标题: 补全小黑的外来语

蹩脚:BILGE,船底污水,引申为肮脏的、下三滥、劣质的。

大兴:DASHY,浮华,华而不实,引申为假的、冒牌的、劣质的。

赤佬:是英语“CHEAT”和中文“佬”的混生词语。

小开:小KITE,小骗子之意,后引申为对有钱人的泛称,有时也用为老开。

门槛精:MONKEY精,猴子精,引申为聪明的、精明的。

戆大:GANDER,傻瓜,呆鹅,糊涂虫,引申为受骗者,现被北方人读若“港督”。

混枪势:混CHANCE,混机会,引申为浑水摸鱼
作者: 发仔    时间: 2006-4-1 09:46

其实看看有些外来语好像还是上海本地流行出来的,比如大兴,应该不是外来语

瘪三,还看到一种说法,说当时洋行里面中国人地位很低,所以中国人进洋行,外国人总是让中国人beside,于是转变为瘪三了
作者: 发仔    时间: 2006-4-1 09:47

一些用语我们也已经不用了,还有大部分用语好像现在到小的一辈都已经失传了,尤其一些市井俚语
作者: 发仔    时间: 2006-4-1 09:50     标题: 上海方言中的形容词

慢吞吞 笃三三 黑森森 酥答答 痒嘻嘻 硬翘翘

臭血血 骚答答 软扑扑 福答答 胖乎乎 忺格格

灰蒙蒙 皱巴巴 辣蓬蓬 雄纠纠 急冲冲 戆怴怴

胖笃笃 绿油油 傻乎乎 急吼吼 定样样 野歪歪

毛茸茸 冷嗖嗖 醉熏熏 亮晶晶 暗触触 黏掇掇

笑嘻嘻 热乎乎 灰溜溜 大落落 花插插 甜微微

臭哄哄 色眯眯 娇滴滴 矮墩墩 红通通 红些些

冷丝丝 木欣欣 乱哄哄 懒洋洋 寿答答 茄答答

汗津津 香喷喷 黑彻彻 戆嗨嗨 光秃秃 热烔烔

水汪汪 灰拓拓 血淋淋 潮几几 笃悠悠 笑微微

白搨搨 黄哈哈 戆答答 湿溚溚 吓丝丝 白尞尞

小弄弄 办家家 毛估估 小来来 蓬擦擦 老茄茄

墨墨黑 煞煞白 血血红 笔笔直 滚滚壮 绝绝细

冰冰荫 呼呼烫 雪雪白 拍拍满 石石硬 锃锃亮
作者: 发仔    时间: 2006-4-1 09:51     标题: 上海话里的古僻字(上)

畀bek:读音如“拨”,赠给。如:“伊送畀我一块表”

匍b.u:读音如“孵”。蹲或趴在地上。如:“匍垃地啷向看蚂蚁打相打”(趴在地上看蚂蚁打架)

叛b.oü:躲藏。如“侬叛到啥地方去了? ”又写做“畔”。旧时儿童游戏捉迷藏称作“叛夜摸摸 ”。

(目包)bô:读音如“暴”。意思是眼珠突出。如:“眼乌珠也bô出来了”

鈵bin:读音如“饼”,意思是相持。如:“两支拔河队鈵到现在还没决出胜负来 ”。

爮bô:读音如“刨”。意思是用盐腌制食品。另外又有用刀具削皮的意思,如:“爮盐带鱼 ”。

孵b.u:读音如“葡”。孵化,引申为长时间呆在一个地方,如“孵空调 ”。

弸bang:读音如“浜”,双手用力向两边支撑或拉开物体。


煸bi:读音如“扁”。将事物放在少量油的锅里炒。

滗bik:读音如“笔”。挡住容器里的固体物质把液体倾倒出来。如:“捞中药里个汤滗出来 ”

滮biô:读音如“标”。液体受到压力从小孔里射出来。

上“合”下“皮”dak:读音如“搭”,皮肤松弛而下垂。如:“吃力杀了,眼皮也搭下来了 ”。

甏b.ang:读音如“彭”。坛子。

(疒咅)b.ê:“b.ê子”即“痱子”。

侪s.ê:读音如“才”,意思是“全部”。如:“伊拉侪去孛相了 ”,又形容某人好为人师:“侬是‘侪懂大学’缺只角 ”。也写做两个“页”(页页)。

扚dik:读音如“嘀”,指的是用手指掐断,可解为“摘”。比如“扚豆芽” 、“扚嫩头”。

燂dok:读音如“笃”。用小火慢慢煮。如:“腌燂鲜”(一种南方有名的鲜汤)。

沰dok:读音如“笃”。量词,一滴。如:“一沰眼泪水”、“一沰鼻涕”。

敁di:读音如“颠”。用手估计物体的重量。如:“侬敁敁看箇包物事份量多少?”又写作“掂”。

埭d.a:读音如“汰da”。意思是一条,一道,一次。如:“水从墙啷向流下来,留下来一埭印子”。又如:“为了箇桩事体,我已经跑了三埭了”。

浞dok:读音如笃,意思是淋湿。如:“我回来个辰光畀雨浞得来汤汤渧”(我回来时被雨淋得湿透)。

掇dek:读音如“得”。语气助词,如“箇个人做事体黏掇掇,一眼也勿爽气”(这人做事粘粘糊糊,一点不爽)。又如:“伊戆掇掇要交法院去打官司”(他傻乎乎的想和法院去打官司)。

钝d.en:挖苦、调侃、嘲弄。如:“好了好了,侬覅钝我了”(好了好了,你别我了挖苦)。又写做“腾”。

眙d.ê:读音如“弹”。意思是眼珠突出,如“眙眼落睛”。

趤d.ang:读音如“荡”,无目的地在街上游荡。如:“趤马路”(逛马路)。

擗b.ik:读音如“别”,扭伤筋骨。如:“我脚擗了一记”。也写做“蹩”。(习惯上“蹩”指的是脚扭伤,其他地方扭伤则作“擗”)

(月登)den:读音如“登”,禽类的嗉囊,如:“鸡登”,也指吃得过饱,如:“吃得登牢了”

左“卵”右“段d.oü:读音如“段”。“段命”疑“短命”误传:指难以容忍。如:“箇段命箇六月天气”(这该死的六月天气)。

燉den:读音如“敦”。用沸水煮。如:“燉蛋”。

提土旁右边加“耷”(土耷)dak:读音如“搭”。意思相当于“里”。如“这里”讲做“箇搭”。

“走”右上加“投”的右半部分d.eu:读音如“投”。意思是心急,冒失。如:“d.eu五d.eu六”。

(豕殳):dok:读音如“笃”。用物击物。如和尚敲木鱼称作“dok木鱼”。用指关节敲他人的头称为“dok麻栗子”。

嗲dia:形容撒娇。又有“好,灵光”意思,如:“箇样物事老嗲个”。

上“叔”下“石”dok:读音如“笃”。抛掷。如:“拿箇块石头dok出去”。又写做“厾”。

绞丝旁加“丁”d.in:读音如“定”,意思是缝。如:“定被头”。

艮g.en:读音如“梗”,正字为言字旁加艮(言艮)。意思是性格倔强偏执。如:“伊脾气詪来些个”(他的脾气倔得很)。

箇g.ek:读音如“格”。意思是“这(个)”。如“侬箇人不够朋友”(你这人不够朋友)。

唊gak:读音如“隔”。意思是发音不清。如把讲不清话者称为“唊舌头”。

餩g.ê:读音如“该”字上扬。意思是打嗝。如:“打餩”。

掴guak:读音如“刮”。用手打他人的脸。如:“掴耳光”(打耳光)。

隑g.ê:读音如“该”,声调上扬。意思是依靠。如“隑伊拉爷个牌头狠三狠四”(仗他爹的地位吆五呵六),“隑垃墙高头”(靠在墙上)。也做“戤”。

“走”右加“合”gen:读音如“艮”。跛行的样子,靠单脚跳。

漷gok:读音如“郭”。漱口:“漷漷嘴巴”。也可以说成“盪盪嘴巴”。

赅gê:读音如“该”。意思是拥有,备有。如:“算侬赅两张钞票,有啥了不起”。

劜gak:读音如“轧”,拥挤。如:“车厢里哪能介劜个啦?”,“上海人欢喜劜闹猛”。

夯:读音如hang。用力打击,如:“我夯侬只度(大)头泥光(耳光)”,又引申为尽力,拼命做某事。如:“我夯(努力吃)了六只大饼下去”。

伛:读音如“吼”。身体弯曲。上海话称驼背为“伛背”。

颬:读音如“哈”。张嘴呵气。如:“颬一口气”。

郈:读音如“吼”。形容愤怒却发泄不了的样子。如:“我股票输脱一万块,郈死了”。又写作口字旁右边加“后”(口后)。

绗:读音如“行hang”用粗的针脚把东西缝在一起。如:“绗庇头”(缝被子)。

擤:读音如“亨”。捏住鼻子把鼻涕喷出来。如:“擤鼻涕”(醒鼻涕)。

火字旁右边加“豪”(火豪):读音如“耗”。油烧焦或者含油高的食物变质而散发出难闻的气味。如:“这碟菜已经(火豪)脱了”。

左“忽”右“支”:读音如“忽”,扰痒。如:“hua痒嘻嘻”。

趜:读音如“求”。指的是物体卷曲,变皱不平。如:“这件衣裳趜起来了”。

搛:读音如“兼”。意思是用筷子夹。“搛块肉到伊碗里厢”又可以写做“欹”。

藃:读音如“乔”。物体因为受潮或暴晒而变形。

茄:能干,手巧。如:“看勿出来,格个小人倒蛮茄的”。

揵:读音如“健”。指将自己的手脚举起来。如:“踢了一天球,现在连脚也揵勿起来”。

睏:读音如“困”。意思是睡。睡觉说成“睏觉”。

空:欠,借。如:“侬空我十块铜钿”。

抠:挖。如:“抠耳朵”。又引申为小气,如:“伊格个人抠得不得了”。

囥:读音如“抗”。藏。如:“拿钞票囥囥好”。

眗:读音如“抠”。意思是眼眶凹陷。如:“几日没睏觉,眼睛也眗下去了”。

“沈”左边换“黑”:读音如“肯”,指的是人身上的污垢,如:“老ken”。

浪:意思是“上”。常和“厢”连用。如床上成为“床浪”、“床浪厢”。

挼:读音如“怒”。意思是按摩,抚摸。如:“阿里痛?我来帮侬挼挼”。
作者: 发仔    时间: 2006-4-1 09:51     标题: 上海话里的古僻字(下)

“撩”字左边换成“面”:读音如“撩”,脸或皮肤很白的样子。如:“白撩撩”。

日良:读音如“狼”,把东西在太阳下晒干。也写作“晾”。

左提手旁,中间“束”,右边“页”:读音如“垃”。皮肤被尖利的东西划破。如:“伊用指甲la了我一记”。又有“撕破”的意思,如“la破脸皮”。

撩:抬起手或脚。如:“撩起来一记泥光(耳光)”。正字为“尥”,如:“脚尥起来,我看看是啥毛病”

木:木讷,迟钝。

莫:和“老老”连用意思是“许多”。如:“伊做股票赚了莫老老个钞票”。

咪:品尝,来自于日语“咪西咪西”。如:“老酒咪咪,三胡轧轧”(家常唠唠)。

咪:少,小。比如“一咪咪”:一点点。正字为“少”左右翻转,也作“弥”。

奅:读音如“冒”。意思是用大话震慑,诓骗他人。如:“侬去奅奅看,伊拉是否真有意思跟阿拉合作”。又引申为“侦察”,派生“奅牢”,今天常常误写为“铆牢”。

脗:读音如“抿”。闭紧嘴巴。

火字旁右边加“尾”(火尾):读音如“枚”,意思是点燃,燃烧。如:“让我mei根香烟”。

搣:读音如“灭”。用手指捻动某物以使其转动。如:“搣螺丝”。另外还指将糖果等食品含于口中,如“拿一粒话梅放到嘴巴里搣搣”。

“走”右上加“百”:读音如“妈”。走路慢的样子。如:“走起路来ma法ma法,啥辰光才能赶到啊?”。又如:“伊只屁股象大象,走起路来ma法ma法”。

韧:读音如“拧”,指食物受潮而不脆。如:“格块饼干韧脱了,勿要吃了”。

嬲:读音如“绕”。纠缠。如:“我老忙个,侬勿要嬲牢我”。

磑:读音为“碾”。摩碎摩细。又指算计。如:“磑牌花”,即在估量某件事情。

提手旁右加“肉”:读音如“肉”。意思是(衣服等)不平。如:“迭件衣裳肉得一塌糊涂,应该烫一烫”

眼:读音如“呆”,少,小。比如“一眼眼小菜”、“草票(钱)一眼眼”。

勜:读音如“翁”,意思是挤在一起。如:“奈勜了一道在做啥?”

匕:读音如“批”。用刀子切成薄片。如:“匕点加咸肉放到汤里笃笃交关鲜”。

圤:读音如“扑”。量词,堆。如:“一圤那污(烂)泥”。又转音为“泡”,如:“一泡污里头(屙)”

“派”左边换“片”:读音如“派”。意思是分开。如:“侬脚派了介开做啥?”

潽:读音如“普”。水从容器里溢出。如:“勿得了,饭潽出来了”。又可以解释为量词,一遍,如:“格杯茶已经冲了第三潽了”。

左“革”右“页”:读音如“扑”。肌肉松软无力。如:“奶扑肉”。

閛:读音如“呯”。意思是关门。如:“勿要忘记脱拿门閛起来”。

派:传递。来自英语pass。

笡:读音如“恰”,歪斜。如:。又如:“格幅画摆笡脱了”,“笡白眼” (斜视眼)

搇:读音如“钦”。用手指压或者按。如按门铃称为“搇门铃”。又可以写做“揿”。

(口强):读音如“强”,意思是便宜。如:“(口强)货”。

缲:读音如“撬”。把布料的毛边缝到里面去。如:“缲边”。又可指骗子行骗时在一边帮抬的人:“缲边模子”。

恘:读音如“丘”。品行恶劣。如:“侬格人脾气那能介恘格拉?”。恘者又称为“邱六桥”,出自评弹《珍珠塔》 中的一个品行恶劣的强盗。

大口框里面加“良”:读音如“实”,意思是硬。如:“格块饼干实实硬”。

渫:读音如“柴”。意思是排泄。如大便称为“渫屙”,小便称为“渫尿”。又可作“惹”解,如“渫了我光起火来,跟侬拼命算了”。

煠:读音如“闸”。将东西放进沸水或者油里面煮。如“大煠蟹”。

左“属”右“支”:读音如“蜀”。意思是戳。现多直接写做“戳”。如:“侬勿要用尺戳我”。

嗍:读音如“缩”。吮吸。如:“伊吃汤格辰光欢喜先嗍一口”(他喝汤的时候老爱缩一口)。

“插”换目字旁:读音如“杀”。意思是眨(眼睛)。如:“眼睛一杀,老母鸡变鸭”。

(忄叜):读音如“稍”。词语“豪(忄叜)”,意思是赶快。

上“汤”下“手”:读音如“汤”,意思是抵挡,遮挡。如:“拿窗帘拉起来,好tang脱一点光”。又写做“挡”,“摥”。

挺:尽量,随意。如:“挺吃不动气”。又有“剩下”的意思,如:“侬身上还挺几钿?”

提手旁右边加“周”:读音如“条”。用东西在液体或糊状物中搅拌。

腾:挪移,搬空让出。如:“腾出地方来”。

左“身”右“兆”:读音如“挑”,身材高大,引申为突出。如:“班级里伊个成绩最出挑”。

上“余”下“肉”:读音如“他”。指多余出来的肉,引申为伸出。如:“侬拿舌头ta出来做啥?”。

勯:读音如“瘫”。因为疲劳过度而体力不支。如:“伊工作了一天,人也勯脱了”。和“瘫”有所不同,瘫指的是因病而不能起床。

萎:枯萎,比喻精神不振。如:“侬今朝哪能萎脱了?”。

挜:读音如“窝”。意思是强行送上。如:“伊又勿感兴趣,我挜上去做啥”。

焐:用小火煮烂。又写为“乌”加火字旁(火乌),“污”转火字旁(火亏),引申为保温取暖,如:“我用热水袋焐焐手。”。北方叫“汤婆子”,上海叫“汤焐子”。又如:天已经很热了,有人还穿得比 较多,就会有人说:“侬了海(在)焐蓓子(痱子)啊?”。

镬:读音如“活”。锅子,上海话讲“镬子”。

殟:读音如“挖”。心里面烦闷。如“殟煞”,今常常误写成“挖塞”。

揎:读音如“宣”,引申为打人。如:“伊被我揎了一脚”。

怴:读音如“血”。笨。比如:“戆怴怴”。

枵:读音如“萧”。掀开,揭开。如:“捞被头枵开来”。又做“扌枭”。

忺:读音如“鲜”。“忺格格”。也可写为“鲜”。比喻小人得志或者愿望、虚荣心得到满足时所表现出的轻佻、嬉皮笑脸的样子。北方人叫“烧包”。如:“阿丽的男朋友送了套阿玛尼的上装畀伊,她拿到公司里到处忺格格畀人家看”。

厂字头加繁体“寫”的下半部分:读音如xia。意思是倒(茶,酒等)。如:“xia茶”。

洇:读音如“因”。指的是水沿着细缝渗透。如:“楼上人家水打翻了,水从天花板上洇下来”。

瀴:读音如“婴”,水或者天气冷。如“天气开始瀴了,多穿件衣裳”。多误写为“阴”。

炀:读音如“阳”,火旺,引申为手气顺。如:“我手气真炀,连赢了三潽麻将”。

烊:读音如“阳”,融化。如:“冰块烊脱了”。

偃:读音如“鸦”。躲藏,悄悄的。也可以写作“迓”。如:“伊勿晓得偃(躲藏)到啥地方去了”。又如:“日本人偃偃较(悄悄的)进村了”

抈:读音如“约”。折叠。比如:“抈被头”,“在书里抈个角作记号”。又比如:电脑上窗口开多了不便于操作,按“-”可以把次要的窗口变成最小化放在屏幕的下方,这叫把窗口“抈起来”。

饫:读音如“遇”,意思是“喂。。。吃”。如:“还要我饫(喂)侬吃饭不成啊?”。

椹:读音如“针”。让嵌入的物体弹出来,或者指用手把容器里的液体或半液体挤出来。如:“椹牙膏”。

月字旁右边加“直”(月直):读音如“子”,油脂太多而粘成一团。如:“粘zi格掇”。

劗:读音如“斩”,用刀子等剁,引申为被骗钱。如:“今朝我被狠人家狠劗了一刀”。通常写成“斩”。
作者: 发仔    时间: 2006-4-1 09:54

累了,蛮点再发点独脚戏把大家听听,呵呵
作者: 发仔    时间: 2006-4-1 09:58

给非上海人一个学习的例子...

上海话:户开凯来了,偶嗖来落特,星星遂发遂发,不晓得啥僧光一接启。叠则迪九,塔央,宁乌系,港窜兹叠则愚酬啊有一接启俄僧光。宁俄命啦,帮阁比比则憋姑似一记头俄似体,一记头宁养册蓝了,嘻皮特理,哭册晤啦,挡相挡,戳霉头,晤心,窝色,戴啥宁戳心戳肺,戴啥宁欢细伐色,叠讷赛似一记头俄似体,偶嗖来财幺接页森俄,鳖姑翘彼子塞比哪能啊伐似接缩。



普通话:花开,然后花落,星光闪耀,不知何时熄灭。这个地球,太阳,银河系,甚至整个宇宙也总会有消失的时候,人的生命和那些相比只不过是一瞬间吧,在那一瞬间中,人诞生,微笑,哭泣,战斗,伤害,喜悦,悲伤,憎恨谁,喜欢谁,所有的一切都是刹那间的邂逅,谁都不能逃脱死亡的长眠。
作者: 新年大家一起疯    时间: 2006-4-1 11:02

不错不错,上海的文化
作者: elmer1983    时间: 2006-4-1 12:59

挖!!!
这些照片都是你(小黑)排的吗?
佩服......yes.gifyes.gifyes.gif
作者: 黑色燃烧    时间: 2006-4-1 14:48

原帖由 elmer1983 于 2006-4-1 12:59 发表
挖!!!
这些照片都是你(小黑)排的吗?
佩服......yes.gifyes.gifyes.gif



照片是转发的
此外应该称呼“大“或则“老“黑之类
作者: elmer1983    时间: 2006-4-1 16:07

本来想称呼"小黑"显的你后生,你会喜欢.
现在有数了......
作者: 水静随风    时间: 2006-4-1 17:48

上海话最新流行语   
  
粢饭糕:又痴又烦又搞的女孩。   

月抛型:隐形眼镜一种,又指每个月要换个恋爱对象的人。  

排骨美女:以瘦为美的女性。  

黑暗料理:路边食摊。  

Old three old four:老三老四。  

3.72平方:十三点不三不四。  

根号3:尚嫌矮的男青年。  

跟包:跟在后面拎包。   

跌停板:运气差到极点;绝对不受异性青睐。   

死机:一时呆住了,反应不过来。   

本草纲目:又笨又吵又戆又木。   

奥特曼:落伍的人(outman)。   

小花:花痴。   

免提听筒:经常自言自语,没人爱听
作者: 新年大家一起疯    时间: 2006-4-1 17:54

原帖由 黑色燃烧 于 2006-4-1 14:48 发表



照片是转发的
此外应该称呼“大“或则“老“黑之类



叫黑大,或是黑老
作者: 水静随风    时间: 2006-4-1 17:58

上海夜景

图片附件: 20062152237644.jpg (2006-4-1 17:58, 73.83 KB) / 下载次数 124
http://rs238848.rs.hosteurope.de/bbs/attachment.php?aid=189955&k=c49ae43e07e32cc946e505a847e5c394&t=1732353364&sid=WvwUXh



图片附件: 200621522423598.jpg (2006-4-1 17:58, 96.47 KB) / 下载次数 130
http://rs238848.rs.hosteurope.de/bbs/attachment.php?aid=189956&k=23f080bb292edb7a9a3a43726bb28c9e&t=1732353364&sid=WvwUXh


作者: 发仔    时间: 2006-4-1 18:00

原帖由 水静随风 于 2006-4-1 17:48 发表
上海话最新流行语   
  
粢饭糕:又痴又烦又搞的女孩。   

月抛型:隐形眼镜一种,又指每个月要换个恋爱对象的人。  

排骨美女:以瘦为美的女性。  

黑暗料理:路边食摊。  

Old three old four: ...




哈哈哈,有劲有劲,学会了
作者: 黑色燃烧    时间: 2006-4-1 18:22

原帖由 水静随风 于 2006-4-1 17:48 发表
上海话最新流行语   
  
粢饭糕:又痴又烦又搞的女孩。   

月抛型:隐形眼镜一种,又指每个月要换个恋爱对象的人。  

排骨美女:以瘦为美的女性。  

黑暗料理:路边食摊。  

Old three old four: ...



灵啊,灵啊!!!
作者: Lohengrin    时间: 2006-4-1 20:54

这些外来语好像全国通用吧?


原帖由 黑色燃烧 于 2006-4-1 09:27 发表
上海话的外来语
来源:东方网

打:十二个,来自英语的dozen。
水门汀:水泥(地板)。英语cement。

水汀:暖气,来自英语steam。

三纹鱼:指的是鲑鱼。来自salmon。旧时译做“萨门鱼”。

飞: ...

作者: 黑色燃烧    时间: 2006-4-2 14:01     标题: 房东: 奢侈,上海有多远!

房东:  奢侈,上海有多远!

 突然之间,上海奢侈起来了。
  奢侈起来,指的不仅是越来越多进军上海开设旗舰店的高档消费品品牌,也不仅是多个已经或者将要在上海举办的奢侈品论坛、峰会,更不仅仅是上海俨然成了全亚洲乃至全世界最in的地方,关键还是在于,这个城市的心态,一下子奢侈了起来。

  不久以前,你还可以听到这个城市的人们“名牌”、“名牌”的谈个不停,可似乎就是一夜之间,大家都开始改用“奢侈品”这个看起来更有震撼力和吸引力的词汇了。一个城市惯用词汇的改变无疑反正了一个城市心态的改变,如今去探究一下所谓的奢侈上海,无疑是在一个正确的时间,一个正确的地点,做一件正确的事情。


  当大家开口闭口大谈特谈“奢侈品”的时候,可是又有多少人能够说清楚奢侈品是什么呢。因此,在本文的开篇,探讨一下“奢侈品”的概念是有必要的。“奢侈品”,做一个拆字游戏就是“奢侈”+“品”。“奢侈”这个词汇出现得很早,《国语》中便有“及桓子,骄泰奢侈,贪欲无艺,略则行志”这样的说法,奢侈这个词在中文中是一个很明显的贬义词,一般作“挥霍浪费钱财,过分追求享受”解释。虽然你也可以直接把“奢侈”的含义加上“品”来作为奢侈品的理解,不过我相信时下大多数人所谈的奢侈品,实际上指的是英文中的luxury。什么是Luxury?牛津高阶辞典如此解释:a thing that is expensive and enjoyable but not essential;剑桥高阶辞典如此解释:something expensive which is pleasant to have but is not necessary;韦伯斯特辞典的解释则是:something adding to pleasure or comfort but not absolutely necessary。纵观这三本辞典,英文中的luxury的含义大致有三个重点:好的、贵的、非必需的。


  在“贵的”、“非必需的”这两个特性下,我相信众多在上海使用着“奢侈品”或者仅仅是这个概念的人们并不会有太多的异议,但是在“好的”这个问题上,我相信不同的人便会有不同的理解。Stanley Marcus,这位昔日美国精品店Neiman-Marcus的老板在其经典著作“Quest for the best”中再三强调的是所谓“奢侈品”的品质,尤其是那些名家手工制作,堪称艺术品的产品;而对于经济学家Thorstein.B.Veblen来说,其经典著作“Theory of the Leisure Class”则更强调的是所谓“炫耀性消费品”的概念。那么时下的上海,是在何种意义上使用着“奢侈品”这个概念的呢?笔者相信更多是属于后者,原因不仅在于如今的“奢侈品”不过是早年“名牌”的升级换代说法,更重要的就在于我从不相信这个城市中如Stanley Marcus这样真正懂得哪样的产品是真正质料上乘、工艺精湛的好产品并且孜孜不倦去追求的人会是主流。


  笔者知道,如此去质疑或者说挑剔上海对于“奢侈品”的热爱以及掌握是有些不合时宜的,但是一个真正懂得“奢侈品”价值的人相信是会容忍笔者的这种不合时宜的,所以我相信作为读者的你还是有耐心继续讲这篇文章看下去的。

硬件的崛起
  过去的十多年,上海经济发展很快,经济发展自然会带动对于高档消费品的需求。于是美美百货进入上海了,为上海的女士们带来了众多的国际知名的品牌;于是锦江迪生进来了,为上海的男士们同样带来了众多国际知名的品牌。在那个时候,美美百货几乎是一个符号性的消费场所,当众多所谓小资们在炫耀他们白色纯棉的衬衫时,你只要甩出一句“我逛美美就像逛我家后花园一样”,就立刻可以和他们拉开差距,树立其高端的形象。事实上,无论是内部的装潢还是灯光的配备,美美百货和锦江迪生从来就是一种拒人于千里之外的形象,让没有足够“立升”的上海人根本不敢随便踏足。


  再后来,便有了大上海时代广场和附设其中的连卡佛。香港的九龙仓集团将其在香港最成功的shopping mall铜锣湾时代广场和香港最高端的百货公司连卡佛几乎原封不变的复制到了上海。可是,就影响力而言,连卡佛在上海或者说在整个内地,与其在香港的傲人地位相比,始终是缺少一种认同感和忠诚感。如果抛开连卡佛在香港百年经营的历史以外,最重要的理由可能就在于那时候崇拜名牌热衷名牌的上海人们对于连卡佛这样以产品为导向而非以品牌专卖店为导向的模式缺乏一种亲切感,尤其是当连卡佛中的品牌不少是优秀但少为内地消费者所知的时候。


  再后来,中信泰富、恒隆广场、外滩三号,这些今日耳熟能详的shopping mall也一一登陆上海,而且经营得一个比一个火热,品牌专卖店的模式终究还是最对上海人胃口的。在这阵热潮中推波助澜的,自然是那些赫赫有名的品牌制造商,他们不但把中国的旗舰店开在了上海,甚至还把产品的全球首发会放在了上海,在那一个个霎那,不少人相信上海已经是全球最in的No.1了。


  当然,只是不少人,而不是所有人。那些每年热衷于去香港、甚至是纽约、巴黎、东京购物的人们还是会清醒地意识到上海与这些城市的差距,他们会详细地告诉你,上海距离他们究竟有多远。同样的旗舰店,同样的名家室内设计,也许就感观而言,上海可以给你和其他城市完全一致的感觉,但是当你真正开始购物的时候,你才会发现上海出售的商品款式是多么的匮乏——如果仅仅是匮乏已经是万幸了,如果你遇上一个拙劣的内地buyer,那么可能在上海的旗舰店中根本无法找到当季新品的精髓。不仅是商品本身,销售这些商品的sales们素质同样也不可同日而语。一家在大中华地区代理大量知名品牌的代理公司的总经理曾经很直接的对此进行过比较,上海的销售人员的素质比其他城市可能已经好上许多,但所谓的好不过是比“几乎没有合格”的好,“有一些合格”的而已。如果说sales的素质离合格尚有距离,那又从何谈起真正奢侈的购物服务呢——在Brooks Brothers的纽约店,为你服务的那位老人家可能是为美国金融大亨JP.摩根家族五代成员服务过的资深sales,在上海任何一家富丽堂皇的旗舰店中,有可能找到同样级别的吗?


  Zegna在上海外滩十八号推出了所谓的西装定制服务。有报道引用被采访者的话详细介绍Zegna此次推出的特色服务在业内是多么的一枝独秀,可是事实上Zegna此次推出的根本不是国际上真正意义的量体定制服务——那种被称为Bespoke Tailoring或者Couture的服务,而仅仅是根据现有样板小小改动外加面料选择的次等Made to Measure服务。此类服务在业内既称不上特色,也不是什么一枝独秀,不过是在没有足够的人力推出定制服务前提下相对廉价和容易的替代产品而已。无论是高级订制西装还是高级订制皮鞋,查阅一下他们每年全球巡回上门订做服务的日程表和城市安排,你肯定可以发现美国的那些大城市,应该也可以发现东京、巴黎、伦敦,但几乎不可能发现上海。上海在这些真正称得上“奢侈品”名单上的缺席,才真正揭示了上海距离真正奢侈的距离。
作者: 黑色燃烧    时间: 2006-4-2 14:01

从无知到狂妄
改革开放之后重新崛起的上海,究竟是什么时候重新开始拥抱所谓名牌产品的,具体的时间我相信已经很难考证了。留在阿拉记忆中的,应该只是类似皮尔·卡丹、老人头、鳄鱼、梦特娇这些或许已经淡出阿拉的记忆,或许转战中国其他二三线城市的外来品牌们。对于曾经很时髦,但是与世界脱轨太久的上海,在重新开始拥抱这个世界的时候,有一段迷信品牌,而且迷信一些未必很名牌的品牌的经历,是一个必然要经历的过程。但是幸运的是,上海的脚步很快,不过几年,这些便已经成为历史。
  这是一个资讯发达的年代,互联网络、外国时尚杂志或者从外国时尚杂志上copy来的咨讯、中国留学归来的学子,这一切的一切都让上海这个城市快速的与国际同步,那些知名的品牌,对于这个城市的人们不再陌生,人们不但对他们如数家珍,而且还清楚地知道时下什么品牌什么设计全球最in,从很土到很in,上海用了不过短短几年。


  从曾经因为对品牌不了解而被海外发达城市所耻笑,到现在成了全球最in的城市,上海,这个城市,这个城市的人,一下子挺直了腰板起来,对于所谓的奢侈品也开始挑三拣四指手画脚起来了。那种转变力度之大,在上海的人们对于Clarks这个有着百多年历史的英国鞋类品牌的态度转变上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反应。
  不过几年前,当Clarks还被放在东方商厦的精品柜台中卖一千多甚至两千元一双的时候,许多人们对于这个品牌可谓是顶礼膜拜憧憬万分,那时候,他们并不知道Clarks其实不是什么顶尖的鞋类品牌,和John Lobb、Church’s、Berluti这些真正的翘楚相距简直是一个是天一个是地。可是没过多久,随着越来越多的人去香港shopping,越来越多的人去英国读书,Clarks一下子又被他们踩到了地上,他们会告诉你,Clarks在香港就是街上普通鞋店随便卖卖的,绝不像在上海放在东方商厦那么档次高,他们还会告诉你Clarks在英国就是几十英镑一双,绝不值上千元的价格,属于只有英国工人阶级才会穿的鞋子。虽然打倒昔日之自我,猛踩 Clarks的他们,未必知道Clarks是英国女皇和皇太后的御用品牌,绝没有他们踩得那么差。事实上,猛踩Clarks的人们,在英国皇室御用的头衔面前,往往也就哑口无言了,对于那些去英国读了个一年期的授课型硕士镀了一下金边自以为是英国通,仍旧还是没有去质疑英国皇室鉴赏能力的胆量。品味和鉴赏能力,不是看几本时尚杂志,在某个发达城市呆过一段日子就自然而然会具备的,在知道什么是真正好的奢侈品的问题上,虽然上海的人们已经摆脱昔日的物质,变得越来越严重的狂妄——至少在那些身边国人的面前,但是这种速成的“品味”,速成的狂妄又是如此的没有底气。
  

假货假货
  就上海这个城市绝大多数“奢侈品”的爱好者而言,他们也许有足够的钱来买昂贵的产品,他们也有足够的咨讯渠道知道哪些产品是知名品牌,可是他们却未必有足够的知识来判断哪些产品作为产品本身是好的——事实上当你和他们谈起这个问题时,他们对于选料、做工、款式等这些真正重要的问题往往漠不关心,他们从来关心的只是所谓的档次问题。
  没错,这样的消费者,从心态上来说就是一个标标准准的炫耀性消费者心态,所谓的“奢侈品”对于他们来说,也不过就是简单的“炫耀性消费品”而已。而这样的人们,在如今的上海,是主流。
  在这个城市,你可以发现一种很有趣的心理。崇尚名牌的人们对于LV的手提包或者Burberry的格仔衣服往往却望而却步,原因很简单,因为这些产品在襄阳路的假货市场上属于必备商品,购买这些产品的真品,不但起不到炫耀的作用,反而会被人怀疑是购买假货而看低。
  对于他们而言,LV的旅行包究竟好在哪里并不重要,Burberry的防水风衣好在哪里同样也并不重要,他们需要消费的也并非这些品牌的看家项目,而仅仅只是这些品牌最容易为人所辨识的产品——因为惟有辨识,才能够带来炫耀感的存在。而LV的Monogram和Burberry的格仔无疑是最容易识别的特征,自然也最容易给他们带来炫耀感——因为他们的追捧,才会有相应的假货出现。


  事实上,观察上海假名牌货市场热销产品的变动,可以很轻易地把握住这个城市素质的变动。一件产品会被仿冒,出现在假货市场,必然是消费者渴求但是却消费不起的——于是只能够诉诸于假货。而消费者会渴求的炫耀性消费品,那也必然是这个城市的大多数人都能够识别和认识的——如果不能识别,又何来炫耀。
  曾几何时,假货市场的品种是如此的单一,LV的旅行包, Burberry的格仔衣服,Rolex的手表再加上万宝龙的墨水笔,这四样东西几乎可以称得上是支撑假货市场的四大金刚。很显然,那个时候的上海,对于高档消费品的认识,大多数也就仅限于这些最容易识别的品牌和款式。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在襄阳路的假货市场,你可以看到BOTTEGA VENETA的手提袋了,你可以看到FRANCK MULLER的Crazy Hours腕表,这些商品比其昔日的四大金刚来,是需要更丰富的知识和阅历才能够识别的。
  和当年盲从皮尔·卡丹盲从梦特娇相比,他们无疑是进步了,至少现在已经开始慢慢知道开始选择哪些品牌来作为“炫耀”的手段,逐渐开始知道哪些是值得购买的“炫耀性消费品”了,但是只要“炫耀性消费”的心态一日没有改变,那么今日的进步仍旧不过是一种五十步笑百步的行为。
  一旦脱离了时尚杂志的拐棍,自以为很in的上海便立刻又再次上当犯傻了起来。其实,这是很自然的事情,上海的in,是短短几年间速成的产物,速成可以让你很fashion,但是却无法让你很style,无法让你懂得哪些恒久不变的经典,那些真正精湛的工艺,以及那些完美的质料,而后者才是真正奢侈品消费所需要的东西,也恰恰是如今上海的心态中最缺乏的东西。


  我一直坚信,一个真正懂得欣赏奢侈品的消费者,绝对不会因为市面上LV或者Burberry的假货泛滥就对这两样产品望而却步的。因为对于他们而言,选择LV或者Burberry,看中的是品牌背后的产品本身,而非消费品牌所能够带来的炫耀性快感。惟有基于这样的东西,才不会在乎街上有多少人拿着同样的LV包包,更不会介意其中又有多少是假货,因为这些不会妨碍一件好的产品本身给人的直接享受。
  我不知道,这样的消费者,在今时今日上海的奢侈品消费者中究竟能占多少;但是我却知道,短时间内,上海不会有太多这样的消费者。因为Style这个东西,从来就是速成不了,是必须依靠时间的沉淀。三代培养一个贵族,说的不是特权阶级,而是品味。今时今日之上海,距离真正的奢侈,还差一群一群从小受过良好教育,受过高档消费品熏陶,知道什么是好的产品,知道什么是好的品味的中坚力量。只有当这样的消费者越来越多之时,上海这个城市之于奢侈品消费的心态,才算真正开始成熟起来
作者: 黑色燃烧    时间: 2006-4-2 14:03

上海正在全力追赶香港,金融、房地产、服务业、旅游业,所以可以比较的方面都要一较高下,而最为最璀璨夺目的高档消费品产业,自然也不例外。
  从某些事件来看,就高档消费品产业而言,上海距离香港的距离很近很近。最让笔者震惊的便是04年初春的时候还在香港为Jean Paul Gaultier的回归而感到高兴,夏天回上海度假的时候便赫然在久光百货发现了它的身影。如果将JPG作为一个指标,那么上海与香港的差距不过三个月而已。事实上,伴随越来越多的顶级品牌入驻外滩三号、恒隆广场,越来越多的大型品牌宣传活动选择上海而抛弃香港,连香港本身也在为上海的紧追而感到担忧,不少人相信上海超过香港是未来数年必然的事情,因而发出了没去领略过上海便就Out的感叹。
  但是,对于上海的优势,作为一个上海人,笔者却从来不敢过分的夸大。在笔者看来,单论高档消费品产业,上海距离香港的距离其实还是很远很远,如果要用一句话来概括这种差距的话,上海不过只是一个高档消费品市场,而香港已经有了高档消费品产业。
  是的,高档消费品虽然引人入胜并且具有丰富文化内涵,但是归根到底不过是一种商品,和其他商品一样,整个高档消费品产业同样逃不过生产者、销售者、消费者三大环节。而此文就让阿拉兵对兵,将对将,让上海和香港来个一较高下。
  且让阿拉先来看最底层最后一个环节的消费者。上海是小资的,上海是大陆消费主义的集大成者和指向标,正是这种地标性的地位,使得绝大多数高档消费品品牌进军大陆市场都要将上海作为不可饶过的桥头堡。但是,地标从来就是一种象征性的意义,这并不等于说上海本身已经具有了一个足够庞大的消费者群体了。香港消费者对于高档消费品的偏好是世界闻名的,别的不说,就高级腕表的销售额而言,香港全球第一,就高级名车的密度而言,香港同样也是全球第一。那么上海呢,且不说与香港根本不在一个数量级,就其本身的消费能力而言,甚至远不如许多上海人瞧不起的江浙近邻和东北远邻们。在大陆的高级腕表界,有一句名言叫“得东北者得天下”,不少品牌在东北的销售额可以占到全国销售额的半壁江山,而上海地区的销售额不但远不能与之比拟,甚至很多的销售还是来自江浙地区的买家。连大陆地区都称不了老大,上海有什么资格向香港叫板。
  接下来看销售渠道,这个才是香港市场最最精彩的部分,也是上海更为溃不成军的。香港本土市场,除了各个顶级品牌直接进入的地区代理以外,主要便是由本港起家的几家高档消费品销售集团把持。要说上海消费者最熟悉,莫过于Lane Crawford(连卡佛)了。这家1850年由Mr.T. A. Lane偕同好友Mr.Ninian Crawford创办的高档消费品零售商凭着其悠久的历史一直持本地市场之牛耳,虽然在上个世纪末曾经略显老态有些衰落,但是自从船王包玉刚的女婿吴光正 2003年将其从会德丰买下并交由爱女Jennifer Woo(吳宗恩)打理之后,短短18个月便脱胎换骨,再次引导本地时装的潮流。而Jennifer Woo也因此入选为《时代》“亞洲十大年輕時尚創意才俊”。提到Lane Crawford就不能不提同属吴光正家族拥有的俊思集团和Joyce。俊思集团是连卡佛的姊妹公司,与连卡佛走百货公司路线不同,俊思主要以品牌代理专卖店形式为主。至于Joyce,这是一家创立于七十年代的高级时装零售商,其创始人(Joyce Ma,Joyce便以其英文名命名)在本地时装届更是具有崇高地位,法國政府甚至有頒發最高文化榮譽騎士勳章给她,以表彰其将大量服装品牌引入香港。 Joyce目前亦为吴光正家族所拥有,不过具体经营权还是在马氏家族手中。而馬郭志清的爱女Adrienne Ma(馬美儀)便是目前的掌舵人,并且与Jennifer Woo一起入选了“亞洲十大年輕時尚創意才俊”。
  除了吴光正家族旗下的三驾马车外,David Weire于1955年创办的Swank(诗韵)和沈嘉伟1997年由Green Peace改名而来的I.T.亦不可忽略。Swank就定位上与Joyce非常接近,长期以来便是最直接的竞争者,不过近几年来看由于代理的品牌并非大红者,所以影响似乎有所降低。至于I.T.相信常去新天地的消费者应该是非常之熟悉,这家由沈嘉伟和其妻子息影红星邱淑贞的零售集团除了几个自由的品牌外,大量代理日本的新近品牌,走的是年轻人的高档消费品路线。
  除了以上最著名的几家零售集团以外,由潘迪生家族掌控的迪生创建及相关企业也不能不提。由迪生创建和日本西武合资的香港西武百货是Lane Crawford以外香港另一著名的高档消费品百货公司,而且迪生创建还将于今年引入英国的老牌精品百货公司Harvey Nichols,进一步巩固在百货业的地位。除此以外,迪生创建尚有代理诸如Polo Ralph Lauren, Coach, Brooks Brothers, Kenneth Cole, Benetton, Sisley等品牌。這些品牌只能算是中高檔品牌,就曝光率和影响力不及前面那些零售集团所代理的品牌,但是迪生创建却将这些品牌的销售活动扩展至大中华以外的地区,新加坡、马来西亚、菲律宾亦有其专卖店。
  说完那么多叱咤香港市场的本地零售商,那么上海有什么呢?上海不过成为了港商港资角逐高档消费品的新战场,恒隆是由香港恒隆集团投资的,锦江迪生的背后是香港迪生创建,久光百货的背后是香港崇光百货,连卡佛的背后自然是香港的连卡佛,新天地的背后是港商罗康瑞,也许外滩三号是唯一可以让上海人松口气的地方,它的背后没有出现港商港资——但是很遗憾,它的主理人是一个叫李景汉的美籍华人和一家叫佳通的新加坡公司,仍旧不是上海本地的资金本地的机构。
  在上海的土地上,连销售高档奢侈品的都不是本地的零售商,那就不要说在上海的土壤上能够出现在国际上站稳脚跟的高档奢侈品品牌了。就这一点上,香港虽然同样贫乏得可以,远不能和巴黎、米兰、伦敦、纽约这样的大都市比较,但是阿拉至少可以说出一两样来,聊以自慰。
  Shanghai Tang(上海滩)无疑是一个最最地道脱胎于香港,而目前又最具有国际地位的高档服装品牌。这个品牌最早由香港慈善家邓肇坚之孙邓永锵创办,以上海老师傅手制旗袍为主打卖点。之后被世界第二大的高档消费品集团Richemont收购,在市场总监Joanne Ooi的打理下,推出大量具有中国特色但是又具有现代服饰特色的设计,一跃成为全球性的高级服装品牌。而Joanne Ooi也因此和Jennifer Woo、Adrienne Ma一起成为香港入选“亞洲十大年輕時尚創意才俊”,并且是唯一的品牌而非零售商代表。对于绝大多数以上海自豪的人来说,Shanghai Tang(上海滩)也许是一个最让他们伤心的品牌,作为少数能够为国际接受的本土品牌,它偏偏是打着“上海”旗号的香港品牌,那种失落感可想而知。
  除了本土诞生的 Shanghai Tang 以外,也有越来越多的国际性品牌被香港公司所收购,以此来弥补香港高档消费品产业中品牌设计生产一环的薄弱。比如前文提到的潘迪生家族,便收购了著名的打火机及服装品牌S.T Dupont以及以珠宝表为特色的Bertolucci,而代表英国Savile Row 街西服精髓的Gieves & Hawkes亦为香港的富联国际所收购。
  香港的高档消费品产业已经开始了向生产设计冲击的努力,可是上海呢,恕我孤陋寡闻,暂时还想不出任何一个能够与之叫板的品牌。
  就高档消费品而言,上海与香港有多远?我的回答是:三代!
  三代培养一个贵族,这里说的不是特权阶级,而是品味。恰恰高档消费品产业,需要的不仅是商业头脑,更多的是对于“好的”产品的品味。邓永锵曾经说过,从小便因为爷爷的熏陶而接触过大量上佳的布料,所以对于一件旗袍的风格和好坏很小便有着精准的判断,而这恰恰是其后来创办 Shanghai Tang 的重要天赋之一。而Jennifer Woo、Adrienne Ma两位作为大家族千金能够将企业打理得颇为出色,也辅证了那种从小的熏陶在高档消费品行业内的重要作用。可是,在上海,阿拉那么自诩为高档消费品爱好者或者领路者的人们,有多少是能够经历过这样熏陶的呢?
  上海,现在最紧缺的,正是这样一群从小受过良好教育,受过高档消费品熏陶,知道什么是好的产品,知道什么是好的品味的中坚力量,只有他们的存在才能够真正自发的去推动本土市场和产业的发展,而不是像今日的上海那样沦为港商的新战场。
  但很可惜,这样的人是无法速成的,是需要慢慢熏陶出来。所以,阿拉唯有等待,等待上海这个城市培养出自己的品味一代,那个时候,这个城市的高档消费品产业才会真正开始有所看头。
作者: 新年大家一起疯    时间: 2006-4-2 14:26

HOHO,这才是高档消费品。表拍我!:hit.gif

图片附件: PE-127-0303.jpg (2006-4-2 14:26, 109.05 KB) / 下载次数 85
http://rs238848.rs.hosteurope.de/bbs/attachment.php?aid=190045&k=62926ec4ab2194fba0cc913886380e19&t=1732353364&sid=WvwUXh


作者: 黑色燃烧    时间: 2006-4-3 14:02

不拍,不拍,,,,

我等着康复后和你去郊游拍照呢
作者: 新年大家一起疯    时间: 2006-4-3 15:18

原帖由 黑色燃烧 于 2006-4-3 15:02 发表
不拍,不拍,,,,

我等着康复后和你去郊游拍照呢




住几天院?能赶上我们的活动么?
早日康复!
作者: 黑色燃烧    时间: 2006-4-3 15:28

一周住院
一周修养
一周养颜
作者: 新年大家一起疯    时间: 2006-4-3 15:31

原帖由 黑色燃烧 于 2006-4-3 16:28 发表
一周住院
一周修养
一周养颜




大家瞧瞧,这才是感性人的生活啊。。。
作者: elmer1983    时间: 2006-4-3 21:13

rose.gif早日康复!
作者: 黑色燃烧    时间: 2006-4-4 12:58     标题: 金钱观点——上海和国外的某些共同特点

“时间就是金钱”:“记时工”的难堪



“各买各的单”:分摊的困境
“赤裸裸”的另一个体现,就是“各付各”的分摊付费问题,英文叫“GOING DUTCH”。我在餐馆柜台收银的时候,经历了形形色色的人群“分摊”的场景:同事、朋友、恋人、兄弟、夫妻。本地人做起来也许自然从容,但是很多时候我看得实在有些不忍。
还是说说我自己的经历吧。在加拿大交的第一个朋友是个黄颜色的CBC,有一次两个人路过一家BURGER KING的时候,正是午餐时间。我的朋友问我想不想吃东西,我说好的。进了店排好队,朋友关心地问我要什么样的汉包,什么SIZE的薯条,喝什么饮料等等。他这么热心地问来问去,而且我想一套BURGER KING 也就几元钱,就想当然地以为是他请客。

结果当一顿“垃圾”下肚后,朋友快速地告诉我我欠他多少、而我的兜里又掏不出一文现金的时候,我的胃因为刚刚吃下去的炸薯条而发起胀来。

不能怨朋友,只怨自己不该低估了“习俗”的力量。

当小费和分摊这两种“赤裸”相碰在一起的时候,就更有好戏了。一个朋友告诉我他的一次亲身经历。新年前夕, 他和一帮约七八个朋友和一些朋友的女朋友们相约一起去SWISS CHALET吃饭。新年在即,餐馆的气氛很热烈,大家的晚餐吃得十分开心。最后侍者送来了帐单。

帐单到了,大家才意识到先前只顾高兴,忘了提醒侍者将帐单分别结算。但是事已至此,有人提议不如大家平均分摊,立即遭到那些没有吃多少东西的人的反对。于是有人建议说不如每个人找到自己的ORDER,分别付。一致同意后,每个人立即行动,心算的笔算的换钱的找零的沉默不语的,忙乱了好一阵,总算每个人放下了各人该付的一份。

凑在一起的钱正好是帐单上的数目,似乎谁也没有考虑到还有个小费问题。于是有人小心谨慎地说好象还不够怎么办?于是七八个人又皱起了眉头思索。 有的人说每个人应该再拿出15%来作小费。但那些只点了饮料和甜品的,只想付10%。于是又一番吵闹争执。

后来到底每个人付了多少小费,抑或有的人付了没有都无从考证。因为要在短短的时间内给七八个人一个不小的数学测验做,实在不是件简单的事。

从那以后,朋友说他们只要出去吃饭,第一件事就是告诉侍者他们要SPLIT 的帐单。但是从那以后,他们其实一起出去的吃饭的机会似乎也并不多。

什么时候,西方社会也许可以考虑引进我们中国人在对待金钱上含蓄优雅的一面,那么这些个尴尬场面也许就可以避免了。
作者: 水静随风    时间: 2006-4-5 07:55

黑心老板生病了,身体要千万保重~~
早日康复~
作者: 水静随风    时间: 2006-4-5 07:59

海小资生活指南(不可不看)

即使你很高傲,即使你很懒散,即使你很羞涩,即使你很偏激,只要你来到上海?而又不想自我封闭离群索居,总会沾染上几丝上海独有的小资情调。假如你喜欢上海而又不是愤青,熟读以下文字,可以帮你提前热身,让你尽早溶入上海的风花雪夜中

[去衡山路散步]
闻名遐迩的衡山路,最美丽的时光不是午夜,而是傍晚。这时候,街上华灯初上行人稀少,沿着宽宽的梧桐大道轻盈漫步,只见西式的洋房、古典的教堂、街头的公园、私人的小院、还有那散落各处的酒吧和咖啡馆,全都披上了一层迷人的华彩,让仿佛身处静谧的仙境。

[去襄阳路放电]
据说,女人只有进入服装店才会两眼放电,那么,赶快去襄阳路吧,这里服饰中和广州的流行前线一样,可以买到最时尚的长裙,最前卫的T恤,最流行的手袋,最新潮的鞋子。据说,男人只有看到女人才会两眼放电,那么,也赶快去襄阳路吧,服装最多的地方,美女也是最多的哦!

[去慈溪路淘碟]
做广告就不能不看碟,看碟就不能不去慈溪路,因为,这里是上海最集中的D版DV碟片销售地,可以和广州的粤富广场媲美,所有市面上出现的热门和偏门碟片,都能此淘到。尤其是那个以古玩店做掩护的老板娘,经常还会根据你的口味,向你推荐一另类新碟呢。

[去哈根达斯约会]
爱她,就带她去吃哈根达斯。哈根达斯冰淇淋,全部采用世界各地的纯天然原料致而成,马达加斯加的香草、巴西的咖啡、夏威夷的果仁、俄勒冈的草莓、比利时的克力、瑞士杏仁......创造出一款又一款的极品美味,再配以浪漫雅致的环境,足以她的心融化。

[去百盛门口见面]
据非官方的非正式统计,每天相约在淮海路百盛门口见面的人接近上万,因为这是淮海路的中心,因为这里是时尚的前沿,因为这里有个小小的广场,因为这里有个大的地铁口。如果你心血来潮想约朋友逛街,如果你早有预谋想约网友见面,到百盛口吧,不过小心被挤掉鞋啊!

[去钱柜唱歌]
几个朋友聚会,与其找个地方吃饭,还不如去钱柜唱歌,作为上海最流行的KTV店,这里不仅有最齐全的歌目,最震撼的音响,最舒适的环境,还提供自助餐任你品尝,总的花费也不比去餐馆吃饭多多少。而且,在晚上12点以后,包房费还可以低至四、五折呢。

[去季风书店看书]
位於地铁陕西南路站里的季风书店,可能是上海最好的购书之处,这里的店主品较高,所卖的图书既多又全,而且新书上架很快。至於购书环境,更是非常宽松自由即使你在这里看上一个下午,店员也同样笑容可掬,在这样的地方买书或看书,绝对件轻松愉快的事。

[去博物馆培养气质]
别以为只有老古董才去博物馆,在上海,现在有越来越多的时尚青年喜欢定期去物馆看看。除了十个固定的展馆外,这里还定期举办一些国内外特展,比如古埃及艺珍品展、西藏文物精华展、墨西哥玛雅文明珍品展等。想培养培养气质?去博物馆吧!

[去宜家寻找灵感]
来自瑞典的宜家家居,坐落在万体馆旁的龙华西路上。这里最好的东西,不是那大件的家具,而是各种心思巧妙的小玩意,从纸做的台灯,到布做的碟架,从阔脚花瓶,到碎布地毯,从镂花碗碟,到活动书架.....每去一次,都能淘到许多全新的宝贝,给你提供无穷的家居灵感。

[去M-BOX听音乐]
栖身百富勤广场3楼的M-BOX酒吧,中文名叫"音乐盒",这里经常会上演各种音乐秀,连菜单都被设计成CD碟形状。而且,门口的壁画里还有崔健、张学友等流行音乐像。另外,这里还有一样特色,那就是酒,M-BOX可是"绝对伏特加"设在上海的形像店哦。


[去1931"S怀旧]
位於茂名南路酒吧街的1931"S酒吧,努力保存着旧上海的几丝辉煌印记,其装饰要以旧上海风情为主,墙上挂着许多三十年代的日用品,老电话、留声机、明星海报......使得小小的酒吧有点象上海的旧里人家,坐在这里,你可以感觉到老上海全时期的几分流风遗韵。

[去宝莱纳喝酒]
由白崇禧旧居改造成的宝莱纳餐厅,座落于环境幽雅的汾阳路上,是上海最出名酒吧式德国餐厅,这里68元一杯的现酿德国黑啤,口感醇厚,香浓爽口,恰似黑色的鹅绒,绝非一般的瓶装啤酒可以比拟。而且,这里的木制家具和彩色玻璃,全部出自伐利亚古教堂,让人有置身德国啤酒屋的感觉。  

[去浦劲跳舞]
地处金茂大厦裙楼的浦劲娱乐中心,是全城最新、最引人注目的夜间娱乐总会,由东京先锋派设计公司perPotato设计,两层楼高的舞池周围,环绕着内部透光的玻璃座,你可以坐在这里欣赏来自洛杉矶的六人组合乐队MAXTEMPO的现场表演,也可以下尽情热舞。

[去东魅看星星]
新天地里的东魅酒吧,是由谭咏鳞、成龙、曾志伟等香港知名艺人所开,虽然里驻场的只是一般歌手,但说不定哪天就可能碰到来上海渡假的天皇巨星。如果你不喜喧闹的气氛,也可以到二楼的露台,这里不仅安静许多,而且还可以抬头望天,看看然界中真正的明星。

[去park97乘凉]
作为夜上海最IN的时尚前沿,开在复兴公园内的Park97,具有得天独厚的清幽环境,公园里枝繁叶茂的法国梧桐,为这里的火红气氛招来几缕清风。夏日夜晚,如果倦了酒吧里喧嚣,可以坐到外面的露天吧里,听着迷幻的音乐,喝着冰爽的啤酒,让己游离在繁华与宁静的边缘。

[去九重天看夜景]
位於金茂大厦87层的九重天酒廊,曾被美国新闻周刊评为"亚洲最佳休闲去处之"。在这里,不仅可以喝到各式好酒,尝到越南软皮春卷、泰国炸虾饼等亚洲小吃,还可以隔着玻璃幕墙,临空远眺上海的繁华夜景,让你的心灵远离尘嚣,进入九重天外幻境。

[去香樟花园发呆]
衡山路上的香樟花园,可能是上海最有气质的咖啡馆。这里临街的一面,拥有明通透的开放式玻璃窗,你可以找一个阳光明媚的下午,选一个靠窗的座位,点一杯蓝咖啡,把思绪抛到九霄云外,只管看着窗外发呆,让路人成为自己的风景,也让自己为路人的风景。

[去真锅喝咖啡]
有人说,在真锅能喝到上海最精致的咖啡,这绝非虚言。走进店内,侍者就会奉一杯冰水,让你先纯净舌头,把味觉归零,然后再用英国原装进口骨瓷杯,为你冲泡杯真锅独创的密制炭火咖啡,任你细细品味其中的甘苦。日式咖啡的细腻与精致,在里体现得淋漓尽致。

[去星巴克小憩]
在上海拥有13家分店的Starbucks星巴克咖啡馆,已经占领了城市的每一个时尚据点,并彻底溶入了上海人的生活。由於这里环境雅致,价格便宜,许多上班的白领和街的美女,都喜欢中途溜到这里驻脚小憩,重要的不在於品尝咖啡,而在於营造那份雅闲适的心境。

[去真汉看戏]
身居肇家浜路的真汉咖啡馆,是全国首家多功能配套的酒吧式剧场,拥有600多平米宽的演出空间。这里除了有特色小锅咖啡、西洋美酒和各式简餐之外,还经常以开式的参与氛围,演出一些风格另类的咖啡戏剧,成为上海的一道独特的文化风景。


[去汉源书屋偷闲]
由摄影家尔冬强创建的汉源书屋,隐藏在行人稀少的绍兴路上,它集书店和咖啡于一体,里面不仅收藏着许多二三十年代的老式物品,还有整墙的落地书架和琳琅满的艺术书籍。你可以要一杯绿茶,选一本史书,把身体窝在法式雕花木圈椅里,惬意的渡过一个轻松的下午。

[去仙踪林打牌]
台湾人开的仙踪林泡沫红茶坊,在上海有17家分店,这里的所有饮品均为自产自销,并由受过专业训练的师傅即时调制。其装修风格尤其别致,原木制成的方桌方凳靠窗一排的秋千摇椅,极具台湾乡土气息,让你有置身童话中的感觉。当然,来这里除了喝茶,还可以打打扑克聊聊天
作者: 水静随风    时间: 2006-4-5 08:03

上海逛街17处

.襄阳路:这个不要说了,太有名了~(淮海路)

2.城隍庙:小商品的天地,许多小饰品都是在那里批的(福佑路)

3.迪美商城:很成功的地下商城(人民广场)

4.徐家汇地下商城:仅次于迪美的地下商城,分上下二楼(徐家汇地下)

5.瑞金二路:其中有三味蓝(已经拆了....5555) 、A1一些蛮有特色的店

6.丽人街:在新锦江旁边点,有一些很时尚的店铺,不过很难找(瑞金路二路转弯口)

7.文庙:动漫者的天下(老西门地区)

8.静安小亭:还算不错的,但是人气不怎么好(静安寺后门那里)

9.七浦路:专批发衣服的地,一些十分普通的衣服到那里去买,超级便宜(海宁路)

10.霓虹时尚广场:新开的,里面的东西很不错~但是人气差的么话说,因此那里买东西特别合算(离龙门路很近哦)

11.伊美广场:同样是新开的,人气比霓虹高多了~(静安公园下面,地铁二号线静安站对面)

12.成都路:里面的几家店超级哈日哦~(淮海路伊势丹对面马路)

13.吩阳路:里面有几家很有特色的店,还有Hello Kitty的店哦(襄阳公园斜对面)

14.七宝老街:可以掏到一些不错的小东东(七宝镇)

15.新西宫:有很多凹造型的人开的店,东西不错(武宁路东新路)

16.泰昌路:不少有趣的小店等待收瓜

17.长乐路巨鹿路未细分(整条街都逛)
作者: 黑色燃烧    时间: 2006-4-5 18:41

[去襄阳路放电]
人山人海。。。一身臭汗,还来什么电?

[去哈根达斯约会]
哄小妹妹不错,成熟点就知道那里绝对是个火坑。

[去百盛门口见面]
这不错,因为那里美女帅哥云集,大家可以可取所需。

[去宜家寻找灵感]
这个可以改成去寻找生活情趣,因为它还算不上好的设计。

[去park97乘凉]
park97感觉还好,加上几家酒吧相邻,可以自由选择。

[去真锅喝咖啡]
那的咖啡很不错,品种繁多,是喜欢咖啡朋友的好地方。

[去仙踪林打牌]
那是小孩子的乐园,成年人大概要换地方。
作者: only_heaven    时间: 2006-4-5 19:54

你们也上shn网站啊,你们id是什么啊
作者: 黑色燃烧    时间: 2006-4-6 19:07     标题: 上海公共汽车之听壁脚

上海公共汽车之听壁脚
作者: 毛豆子


上海公共汽车上常常有最鲜活的市井语言,盛年女人家讲起上海闲话来,浑然地一搭一档,一抽一削,百听不厌。 我来嗨公共汽车上听人讲闲话每趟听了定洋洋。有趟跟阿拉爸爸一道乘车子,下车后伊讲,"侬只小鬼哪能偷听人家讲闲话啦?"我反驳道,“侬勿是啊听了合扎劲嘛?”阿拉爸爸急了,讲,"侬啊做勒太明显了呀,拿整只人合扑上去了。"


我格就是破了勒嗨公共汽车上听壁脚的规矩。公共场所文明听壁脚的规矩是: 侬尽可以拔长自耳朵或暗笑,或赞同,或反驳,或消化, 但是要做出一副闷声大发财的腔调,下车后 尽管再做煞根的传达。 听壁脚讲究合是不动声色 ,上海闲话用了一个动词叫"豁",称得上候分候数:"勒来车子浪厢'豁'到一句",哀种漫不经心的刻意突然之间表现出来,而格"豁"字之妙,还在于伊传神地表达了某种 交自家不搭介,但是压压叫上了心的态度。记得有一趟乘车子,一老阿爹伤风,鼻涕荡发荡发吊勒半空当中,自家还不晓得,身边一女人家拿一切落勒眼里,却是闷声不响,老阿爹鼻涕拖到一半眼看就要吊勿牢了,伊还是不讲,硬劲摒牢勿讲, 才没破了格不动声色的规矩。哀朵鼻涕最后勒来我手背浪厢扑龙通开花的辰光, 伊终究修炼不到家,还是野豁豁笑起来了。真可惜,伊基本上坚持到了终场快,却勒来最后一刻坏了格不动声色合规矩,让我本来要自认倒霉合,现在 因自伊合坏了规矩,暴露了身份,最后遭了我肚皮里厢好一顿合触壁脚。

其实倒啊勿是批评格女乘客,我自家啊是常庄不守听壁脚规矩合,但凡偷听到好白相合地方,总归要捱勿牢偷偷痴笑起来 。侬讲格发言乘客讲到兴头浪厢,伊 物我两忘吧,侬嘴角一牵,伊又马上觉着了,然后伊心下便暗暗一惊,尽管格乘客当然晓得讲闲话大家才听得,格交公共论坛上演讲是 一样合道理,但是伊勒来开讲合辰光,倒并没老明确合意识到格一点,所以发言乘客格辰光会觉着格听了伊闲话,身体有反应合人倒是有点滑稽来。结果伊吓一跳,结果伊再定定神,不禁有点鲜格格,便想再起起蓬头摆摆标劲合,结果反而过了头,一眼眼啊不好笑了,一路向现出怪样合方向滑去,本来自然天成的噱头一点啊没了。可惜了。这辰光,我倒反而象欠了伊一样合,伊巴巴指望我身体进一步起反应合,我却老早没了心相。所以讲,格发言合乘客最好就勒我面部起反应合一煞那,伊啊压压叫笑笑,就此歇搁不讲,才是车厢讲闲话合最高境界。

朋友蛋泥曾经提起,每趟伊勒车子浪厢听到女乘客勒来一段冗长发言后, 总归会得结案陈词道:“侬看来嗨闹,到辰光有得好搞来! ”蛋泥听到格一句合辰光,头浪厢合汗就开始淌淌滴。我觉着格句闲话真是上海女乘客语汇当中,最扎劲,最出淌的一句了,伊非要勒嗨公共场合 ,非要勒嗨听众对象不确定合辰光抛出才效力最大,啊让格位女乘客达到讲闲话辰光合最高点。格辰光,为啥体"到辰光有得好搞来"合前因后果已经不再重要,上海女人的精气元气神气市民气已经才炕勒里厢。格,才是我常庄想念勒来上海过日脚的理由之一。
作者: 黑色燃烧    时间: 2006-4-15 14:30     标题: shanghai 地铁

大家回去还敢坐吗?

图片附件: sh222_3N4MubguzTds.jpg (2006-4-15 14:30, 62.96 KB) / 下载次数 102
http://rs238848.rs.hosteurope.de/bbs/attachment.php?aid=192149&k=13464318f0cd6691fda23676d4ced63b&t=1732353364&sid=WvwUXh



图片附件: 1140543556097_79Yo14eQd28D_wl7X4uUXfl5q.jpg (2006-4-15 14:30, 32.27 KB) / 下载次数 100
http://rs238848.rs.hosteurope.de/bbs/attachment.php?aid=192150&k=3e30d206a35fcbff2787579772567cd6&t=1732353364&sid=WvwUXh


作者: 黑色燃烧    时间: 2006-4-15 14:32     标题: 汤姆库鲁斯在上海



图片附件: sh_tom_SxQOWrCu5BzE.jpg (2006-4-15 14:32, 23.08 KB) / 下载次数 109
http://rs238848.rs.hosteurope.de/bbs/attachment.php?aid=192151&k=eae6cc4ead434480a06d9ad66b8e14b4&t=1732353364&sid=WvwUXh



图片附件: sh_tom4_KamDcA05sAsg.jpg (2006-4-15 14:32, 56.68 KB) / 下载次数 112
http://rs238848.rs.hosteurope.de/bbs/attachment.php?aid=192152&k=c42eb250811de6615b4a3aca22c8c12e&t=1732353364&sid=WvwUXh


作者: zycoc    时间: 2006-4-16 01:36

我靠,地铁那张真是太夸张了,不过的确是事实,上班时候的地铁真不是人做的.在上海只能做老板,做朝九晚五的小把拉子挤车都能挤死你
作者: 黑色燃烧    时间: 2006-4-16 07:57

对的,那就是肉贴肉。
旁边是个佳人也就算了,换一个早上起来来不及洗澡的。
那就惨了。
唉,回去一次就吓一次。
作者: 水静随风    时间: 2006-4-16 09:16     标题: 俯瞰上海F1赛道

俯瞰上海F1赛道

[ 本帖最后由 水静随风 于 2006-4-16 10:23 编辑 ]

图片附件: [最具特色的“上”字赛道] 15532.jpg (2006-4-16 09:16, 65.06 KB) / 下载次数 122
http://rs238848.rs.hosteurope.de/bbs/attachment.php?aid=192239&k=ebc13626c877f55b3bcf3f94cb5ee144&t=1732353364&sid=WvwUXh



图片附件: [过T13后进入大直道] 15533.jpg (2006-4-16 09:16, 44.49 KB) / 下载次数 130
http://rs238848.rs.hosteurope.de/bbs/attachment.php?aid=192240&k=2e5551b1b408f1de0d4af7bd77c01bbb&t=1732353364&sid=WvwUXh



图片附件: [发车顶点的首个S弯] 15531.jpg (2006-4-16 09:17, 84.57 KB) / 下载次数 112
http://rs238848.rs.hosteurope.de/bbs/attachment.php?aid=192241&k=a2d8fb89089a1757990906ea23476ddd&t=1732353364&sid=WvwUXh



图片附件: [俯瞰完美的首个S弯] 15530.jpg (2006-4-16 09:17, 87.06 KB) / 下载次数 121
http://rs238848.rs.hosteurope.de/bbs/attachment.php?aid=192242&k=3701c3478ce805946bec11101a7efca3&t=1732353364&sid=WvwUXh



图片附件: [第一个S弯尽收眼底] 15529.jpg (2006-4-16 09:19, 77.95 KB) / 下载次数 112
http://rs238848.rs.hosteurope.de/bbs/attachment.php?aid=192243&k=6c2dfe72564338895e89f603141c50c1&t=1732353364&sid=WvwUXh



图片附件: [由T1和T3组成的S弯] 15528.jpg (2006-4-16 09:19, 68.04 KB) / 下载次数 113
http://rs238848.rs.hosteurope.de/bbs/attachment.php?aid=192244&k=c418b491466852140e61e0345a8bd9f8&t=1732353364&sid=WvwUXh



图片附件: [从\"上字\"头顶看赛道] 15527.jpg (2006-4-16 09:20, 68.93 KB) / 下载次数 126
http://rs238848.rs.hosteurope.de/bbs/attachment.php?aid=192245&k=831cb912bed976ecea9e12a0a68cdc97&t=1732353364&sid=WvwUXh



图片附件: [T6弯道外测的环形区] 15526.jpg (2006-4-16 09:20, 81.25 KB) / 下载次数 123
http://rs238848.rs.hosteurope.de/bbs/attachment.php?aid=192246&k=205915f26ac174e4387de874e17b9bd0&t=1732353364&sid=WvwUXh



图片附件: [高高突出的T6弯顶点] 15525.jpg (2006-4-16 09:21, 75.72 KB) / 下载次数 125
http://rs238848.rs.hosteurope.de/bbs/attachment.php?aid=192247&k=e36fcc86c1e228da76b928db3cb7e44c&t=1732353364&sid=WvwUXh



图片附件: [近处观看T6和T13赛道] 15524.jpg (2006-4-16 09:21, 52.59 KB) / 下载次数 126
http://rs238848.rs.hosteurope.de/bbs/attachment.php?aid=192248&k=8b89a1efa7453257764b7966d5fd5d6a&t=1732353364&sid=WvwUXh



图片附件: [远方俯瞰T6和T13赛道] 15523.jpg (2006-4-16 09:23, 63.98 KB) / 下载次数 115
http://rs238848.rs.hosteurope.de/bbs/attachment.php?aid=192249&k=e63b8ef996cf400b2073d4c3df915fe9&t=1732353364&sid=WvwUXh


作者: 发仔    时间: 2006-4-16 09:36

原帖由 黑色燃烧 于 2006-4-5 19:41 发表
[去襄阳路放电]
人山人海。。。一身臭汗,还来什么电?

[去哈根达斯约会]
哄小妹妹不错,成熟点就知道那里绝对是个火坑。

[去百盛门口见面]
这不错,因为那里美女帅哥云集,大家可以可取所需。

[去宜 ...



还有太平洋门口,美女爆多
作者: 黑色燃烧    时间: 2006-4-16 11:29

嗯,强烈要求水静同志拍些美女照片。。。
作者: 黑色燃烧    时间: 2006-4-24 23:45     标题: 转 水静

一对上海情侣的对话

1、随便
男:今朝雅到阿拉7萨么什啊?
女:随便!
男:7火锅伐?
女:伐来赛,吃火锅面孔高头要长痘痘厄!
男:各么阿拉7川菜?
女:昨末子刚刚7古川菜,今朝又吃……
男:各么阿拉7海鲜起?呵呵……
女:海鲜伐好,7了要肚皮卅厄!
男:各么弄刚7萨?
女:随便……

2、才苦亦
男:阿拉现在组撒起奈??
女:才苦亦!
男:看电影好伐??老杜晨光么看电影了。
女:电影有啥好看厄,浪费辰光,看场电影一厄雅到才没了。
男:各么打保龄球,运动运动。
女:杜聂天厄打撒保龄球阿,伐7列啊!
男:个么寻厄咖啡厅座座,7点咖啡。
女:算了,雅到7咖啡会得困伐着厄。
男:各么弄港组萨好奈??
女:才苦亦……

3、看侬呀
男:个么啊拉索性回起好咯。
女:看侬呀……
男:趁公共汽车伐,无送弄。
女:公共汽车又泥心又搁,还是算了。
男:个么拉叉头?
女:伽近厄路拉了伐个算厄。
男:个么啊拉走路好了,荡荡一。
女:肚皮饿了该,荡撒么荡。
男:个么侬到底想组撒拉?
女:看侬呀……
男:个么就先7饭。
女:随便!
男:吃撒么子呢?
女:才苦亦……
作者: 发仔    时间: 2006-4-25 02:44     标题: 上海朋友应该老欢喜这个哦

姚慕双 周柏春 学评弹

http://www.shanghaining.com/download.php?file=shdjx/yz-1.mp3


姚慕双 周柏春 新老法结婚

http://www.shanghaining.com/download.php?file=shdjx/yz-2.mp3


姚慕双 周柏春 瞎子店

http://www.shanghaining.com/download.php?file=shdjx/yz-3.mp3

姚慕双 周柏春 瞎子店

http://www.shanghaining.com/download.php?file=shdjx/yz-3.mp3


姚慕双 周柏春 算命

http://www.shanghaining.com/download.php?file=shdjx/yz-5.mp3

姚慕双 周柏春 骗大饼

http://www.shanghaining.com/download.php?file=shdjx/yz-6.mp3

姚慕双 周柏春 七十二家房客

http://www.shanghaining.com/download.php?file=shdjx/yz-7.mp3

姚慕双 周柏春 宁波话

http://www.shanghaining.com/download.php?file=shdjx/yz-8.mp3


姚慕双 周柏春 各地堂倌

http://www.shanghaining.com/download.php?file=shdjx/yz-9.mp3


姚慕双 周柏春 高价征求意见

http://www.shanghaining.com/download.php?file=shdjx/yz-10.mp3


姚慕双 周柏春 唱歌

http://www.shanghaining.com/download.php?file=shdjx/yz-11.mp3

姚慕双 周柏春 大闹明伦堂1

http://www.shanghaining.com/download.php?file=shdjx/yz-12a.mp3



姚慕双-周柏春-大闹明伦堂2

http://www.shanghaining.com/download.php?file=shdjx/yz-12b.mp3

姚慕双 周柏春 王双庆 拉黄包车

http://www.shanghaining.com/download.php?file=shdjx/yz-13.mp3

姚慕双 周柏春 汉朝

http://www.shanghaining.com/download.php?file=shdjx/yz-14.wav

姚慕双 周柏春 学英语

http://www.shanghaining.com/download.php?file=shdjx/yz-15.wav

[ 本帖最后由 发仔 于 2006-4-25 03:47 编辑 ]
作者: 水静随风    时间: 2006-4-25 13:29

LS 厉害~
作者: 黑色燃烧    时间: 2006-5-6 10:17

很久没有看见水静了

图片附件: movie_medium_2.jpg (2006-5-6 10:17, 8.17 KB) / 下载次数 16789
http://rs238848.rs.hosteurope.de/bbs/attachment.php?aid=196476&k=a23d555f8f24f4e5f47e366f7eac36cf&t=1732353364&sid=WvwUXh


作者: 黑色燃烧    时间: 2006-5-6 18:17     标题: 上海人“巴” 字的解释

在男人中,再笨蛋的人也会用多种简单的方言骂人。这不是因为男人接受语言的能力比女人强,而是因为男人天生爱骂人又天生不能容忍平白无辜地被人骂,尤其不能容忍被人骂了还听不懂,继而被旁人耻笑。但凡国骂是没有人听不懂的,除国骂之外,更有数不胜数的方言之骂。用方言骂外地人,目的是为了让对方听不懂,骂了也白骂。孰知男人们所到之处,都会下意识地去了解当地骂人的语言,而且一经了解,都会刻骨铭心。所以,在中国,用方言骂人看来也不灵。

比方上海,过去男人喜欢用“阿木林”、“瘪三”、“偎灶猫”、“掼浪头”、“蜡烛”、“刮皮”、“妈个巴子”之类的沪俗语骂外地人,现在的上海随着外地移民的纷纷迁入,过去那些“丰富”的“沪俗”似乎正在渐渐地消褪,但一个“巴”字却在男人们口中继续被“发扬光大”着。其中最常听到的“巴语”莫过于“小巴腊子”。所谓“小巴腊子”,原指帮内或黑道团伙中地位底下、随人差遣的小人物。小到什么程度?像小孩那么小,再小也是那么小——大意即是此。据民国《清门考源?各项切口》中记载,切口中有“巴子”一词,可能是“靶子”的俗写,指在道中无地位的小人物,旧上海警察拦路搜身及工厂的搜身工制(上海话叫抄身)也被讲作“抄靶子”或“抄巴子”,而在上海男人嘴里流传至今的污语“妈个巴子”也是源于此切口。沪语语言学家认为,“巴子”在上海的书面语也同“巴”字,其词同出于江湖切口,上海话中的“巴腊”是“巴”的反切组词,而“小巴腊子”即为“小巴子”的不恭之义。

常去上海的人一定会发现,上海男人对他们看不起的人往往会以“巴”字以嗤之。巴——到底是什么?别说外地人,即使上海本地的男人自己也很难解释清楚。前些日子,《东方网》发表一篇题为《上海时尚男女眼中的十大“巴”》一文指出:“巴”“不光光是土、乡下人、糟糕、平庸,只有爱美爱酷爱时尚的上海人才对它心领神会,如果你很“巴”,并且坚持自己的“巴”,也没什么,只是,因为你不合时宜,新新上海人会请你OUT罢了!”“巴”之意思似乎只可意会,不可言传。反正被上海男人说“这个人蛮巴的”,那一定不是什么好事。那么,上海的男人把什么样的人比作“巴”呢?

1.服饰之“巴”。上海女人讲究着装仪容,上海的男人在这点上毫不亚于女人。一个人穿得如何,在上海男人眼里几乎就是这个人社会地位的标识。如果你在夏天穿着一件衬衫,衣兜上别着三支钢笔,别得兜口都垂了下来,此一“巴”;如果你“二八天”穿着一身西装上下都紧扣着纽扣,然后脚上穿着一双旅游鞋,此为二“巴”;如果你在冬天不怕冷还穿着拖鞋四处乱窜,此为三“巴”……穿着上可属于“巴”的还有很多,比如西装袖口的名牌商标舍不得揭掉;比如领带打得很标准,但衬衫的里口露出一圈白色的棉毛衫;比如模子(①上海话,意指体材,身材)很一般,亮鞋白袜顶着一条短腿的裤子,诸如此类,都是“巴”的表现。

2.手机之“巴”。在上海男人眼里,到现在身上还没有电讯设备的人只有两种人:一种是高级官员;一种是“乡巴佬”。所谓电讯设备,自然少不了手机之类。但手机的功能是很多的。上海的男人大多数以不精通使用手机的功能为耻。比如你只会打手机而不会玩手机,从来没有给别人发过短消息,也不会接收别人发给你的短信,这就是“巴”的一种表现。如果你把手机连同拷机、钥匙圈、打火机统统别在腰上装酷,上海男人不但不认你这种所谓的酷,而且会以为你已经“巴入膏肓”了。

3.取名之“巴”。现在许多上海男人都有两种名字:一是中文名;一是英文名。以此显示自己比别人高一等。如果你只有一个中文名字而没有英文名,你在上海男人面前就会自然地矮一截。如果你的名字远兜远转也离不开诸如妹、花、国、铁、光、愣之类的字眼的组合,上海男人嘴里不说你,心里也想着你定当是十足的乡巴佬了。如果你喜欢上网,当进入网络聊天室的时候你没有自己的网络化名,这也是一种“巴”。其实,网络的化名只在网上专用的,起网名一般可以拈手便来,无需动什么心思,你只要起得怪怪的,让人读起来有点儿痞的又有点儿酷的就行,诸如大灰狼、对面狼孩、姿四三郎、运桃花、轻舞飞扬、冷血物质、不解风情、风花月鬼,等等。这些网名连字典都不用查,就可以“随手”而用,你像这样的网名都没有,人家怎么不把你当“巴”看?

4.读书之“巴”。上海男人当白领的很多,所以,时尚类的杂志读物在上海不但女人喜欢,男人也喜欢,而且男人喜欢的时尚读物比女人更广泛。除时装外,像那些与汽车、股市、电子游戏等有关的读物,在上海男人中都很热销。如果你到报刊店只喜欢购买故事类的杂志或法制类的报纸,而不翻翻与时尚有关的报刊杂志读物,诸如《时尚装苑》、《HOW》、《ELLE》、《花花公子》、《股市行情》等等,你就有点“巴”了。如果你对武打书或言情书一往情深,而不看一些最新从美国或日本引进的畅销书,也定有“阿里巴巴”之嫌。

5.休闲之“巴”。现在人的休闲讲究运动。尤其在上海这样的大城市,人们一提起休闲,自然会想起玩保龄球、斯诺克之类的消费,再新意一点的还有蹦极。保龄球和斯诺克据说能延长人的生命,蹦极玩起来也很煞根(①上海俗语,意指带劲,过瘾)。如果你的休闲层次还停留在上个世纪80年代的卡拉OK歌厅,并以为这是一种很高档的活动,你就等于告诉上海的男人们说你是个十足的“巴”。卡拉OK歌厅在上海压根儿就没有真正兴起来过,那是因为上海的男人本来就无意去兴这样的东西,他们认为自己不缺这类的剌激。全国各地男人都在搓麻,但你在上海搓麻时,会发现你不用洗牌,有机器自动为你服务。如果他带你搓麻时胡了牌你伸手就去洗牌,那你定是“巴”得不成样子了。

6.住宅之“巴”。现在的上海男人结婚以后绝大部分不和上辈(父母亲)同住。而是自己小两口搬到婚前就准备好了的新居去住。如果还有谁结婚后还跟父母住在一起,尽管能用诸如“孝顺”、“多人气”之类的托词来掩饰,但人家还是说你“巴”。除非你碰着七十二个大头鬼(①上海歇后语,指极不顺利的人),否则,你也老大不小了,还成天和小媳妇跟着二老住在一起,说什么“有多少钱用多少钱”之类的话,整个淘浆糊(①上海俗语,意指混,和稀泥),“巴”到家了。说也是,现在都什么年代了?你怎么就不明白拥有一套自己的住房是多么的重要?你怎么就不去按揭贷款、城建贷款,弄个小几十万,先用上明天的钱,住上一套自己的新房?不领会三六九抓现钞(①上海歇后语,意指要现实一点),那准是“巴”的典范——该你穷一辈子啦! (《打死不做上海男人》)
作者: 黑色燃烧    时间: 2006-5-6 18:20

秭归屈原祠

文献记载的矛盾,证明屈原身世的疑问并非空穴来风。但考古发掘并不是唯一的证据。战国时代的巴楚疆域,也许能给我们更多的线索。

    到这里,我们的发现之旅需要拐一道弯,去往两千多年前的一个地方。这个地方叫郢(音颖)都,一个很浪漫的城市。

    郢都是战国时候楚国的都城,据说就是今天湖北的钟祥。两千多年前,这个城市流行两首“通俗歌曲”,一首叫《下里》,一首叫《巴人》。

    屈原的得意门生,《楚辞》的另一个作者宋玉,曾经在一次与楚王的谈话中说:“有个外地客人在郢都的繁华闹市唱歌,一开始唱《下里》、《巴人》,跟着就有几千人附和着唱起来;再唱《阳阿》、《薤露》,跟着有几百人合唱;而当他唱起《阳春》、《白雪》的时候,跟着合唱的仅仅几十个人而已。”宋玉用这个近在眼前的生活现象告诉楚王,曲愈高而和者愈寡,他要楚王放弃对他的猜忌。从此,“下里巴人”被作为一个成语,用来形容一个人的低品位,与“阳春白雪”的高品位形成对照。

    今天的重庆很少有人知道,中国成语里的“下里巴人”与巴渝大地的文化渊源有着深远的关系。这个成语,让我们这次发现之旅有了更接近真相的线索。

    《下里》和《巴人》都是战国时代流行的巴人民歌,这一点已不用怀疑。几千人在楚国的都城里合唱巴人歌曲,这居然成了两千多年前郢都城里一道突出的景观!这些人是什么人呢?专家们注意到这个奇怪而又充满趣味的现象。

    古史研究的成果进一步引导着专家们的思路。楚国从春秋时期开始逐渐富强,它的扩张之手在与列国的争霸中伸向了周边地区。进入战国,其西部版图已包括了鄂西、川东、滇、黔等现在的广大西南地区的很多地方,而屈原的出生地秭归县乐平里,正位于川东与鄂西交界之地。

    专家们认为,当时许多巴国的土地不断遭遇楚国侵吞,两国交界之地实际上形成了犬牙交错的状态。而这种版图上的交错,对巴、楚文化的交融产生了深刻影响。

    华中科技大学教授张良皋:

    巴文化与楚文化的关系不是板块结构,而更像是太极图式相互包容的结构。它们交错、纠缠、互渗、互补,难解难分。

    巴文化研究会副会长、重庆师大教授管维良:

    郢都是当时楚国的都城,《下里》、《巴人》是两首当时很著名的巴人民歌,这两首歌竟然在楚国的都城里引发几千人的大合唱,说明什么?当时楚国虽然已经占领了大部分巴国疆域,但当地仍有巴人居住,所以才有深受大众喜爱的“通俗歌曲”——巴歌在楚地流行。数千人合唱不可能全是巴人,应该也有楚人附和,才能有这样令人咋舌的大场面。巴楚两国人同唱巴歌,证明巴文化在当时已深深浸入了楚文化。

    宋玉目睹这样的情景,作为宋玉导师的屈原,也肯定置身于这样的生活环境之中。所以,屈原同时深受巴楚两种文化的影响,这个立论是可以成立的。

    在接下来的探索中,我们将进一步展示更多的发现——在屈原惊天地泣鬼神的诗歌中,也最终可以证明这一点。

    屈原身世的秘密,渐渐露出了蛛丝马迹。谜团正在逐步揭开。

《文选·宋王对楚王问》说,楚国国都纪南城,有人一唱起《下里巴人》,跟随一起唱的就有数千人之多。《下里巴人》当为楚人、巴人杂居地区所流行的通俗歌曲,人们演唱起来,简直是载歌载舞,场面十分热烈。其余歌曲,由于难度较大,演唱的人也就逐渐减少。这一记载,十分真实地反映了楚国这一知书达礼之邦,人们是多么喜爱音乐,精神生活是多么充实而高雅,令人起敬




欢迎光临 人在德国 社区 (http://rs238848.rs.hosteurope.de/bbs/) Powered by Discuz! 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