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温家宝的蓝图----2020年科研投资超越美国 新闻早报
[打印本页]
作者:
mmjsh
时间:
2006-4-6 12:38
标题:
温家宝的蓝图----2020年科研投资超越美国 新闻早报
中国十五年科技蓝本出炉
经过三年打造,以及二千多名科技及管理人员的反复推敲,耗资了近亿元人民币的研究经费,温家宝总理有关今后十五年的中国科学技术蓝本,终于出炉。
尽管细目还未最后敲定,但其纲要已经确定:在基础科学领域,中国的重心将放在蛋白质科学、量子力学、超微技术和人口科学四大领域。在工程技术方面,中国将着眼于新生代宽幅信息技术、巨型飞机,大型油气开采、药物开发、植物遗传育种以及人工登月等十六个重大项目。中国计划在2020年将科研和开发方面的投资翻一番,由目前全民总产值的1.23%增为2.5%,投资总额将接近一千一百五十亿美元。届时,中国在科技和开发的投资,预计将超越美国和印度,跃居世界之首。
这是一幅震撼中国人心的宏伟蓝图,反映出中国已经意识到其科技和经济的发展已受到国际技术和知识产权的严重制约。要想冲出这一束缚,中国必须在这些领域与西方争雄。显然,这份科技蓝本反映了温家宝总理“着眼科学”、“务实求新”的良苦用心。同时,也反映出中国新一代领导人崇仰和怀恋中国第一个五年计划(1956年)间创建重工业、兴办十大院校、以及随后发放“两弹一星”(原子弹、氢弹、人造卫星)的“光辉历史”。
但是,自从去年这份科技蓝本的雏型初构以来,国内科技界批评和反对的声浪颇高。首当其冲者,乃为部分旅美的大陆学人。他们担心这份科技蓝本似乎沿袭了“自上而下”由中央拍板办科学的旧病。也有人担心,这种数亿、数十亿美元的“大科学”和“大工程”会滋长官僚作风,增加浪费,减低科研及管理上的透明度,导致科技与行政人员的地位失调,甚至于本末倒置。也有人担心,这种“大科学”、“大工程”的科技方针,将使“非重点项目”科技人员改换专长,导致人不能尽其才,研究设备亦不能尽其用。还有人担心,这些沿续十五年之久的巨型科研项目,在当今风云多变的科技环境中,“船大难调头”,风险度太大。海外学者担忧,这份科技蓝本没有对海外学人的贡献潜力给予应有的重视。因此,会产生国内研究和国外领先成果脱节之嫌,缺乏及时的借鉴和公允的批评及仲裁……
这些担忧都是“有感而发”,颇有实据,并且大都是善意的,满怀着对祖国和祖国文化的热爱,可谓“千金难求”。故此,切望温家宝总理和中国领导人能够留意和采纳。
下面,我们从世界近期科技与经济的发展,以及中国社会及科技现状着眼,可以看出,这份中国科技蓝本的构架,深有其背景及缘由可寻。
除去宏观经济以及政治与法律的完整性不谈,任何国家的经济繁荣,都取决于竞争能力及生产力的强弱。这些能力,从根本上说,又取决于一个国家的创意求新能力。在“后电脑时代”,环境与人口压力极重,世界自然资源的争夺已趋白热化。像中国这样一个人口基数极大的国家,其科学技术、乃至经济的迅速发展,不可能沿用发达国家的“平衡”和“周全”模式,必须另辟奚径。显然,温家宝的中国科技蓝本通盘考虑了中国的特色及世界的大势,但是他走的是一步用心良苦的难棋和险棋。其必然性在于,当今世界的自然资源、宗教文化、及政治经济的版图,使得中国科技及经济的腾飞已经相当艰难:1.中国目前的人均国民产值不足美国的六分之一,日本的五分之一,新加坡的四分之一,南韩的三分之一,甚至不足墨西哥和阿根廷的二分之一;2.中国的全民教育指数甚低,科技人员在全国人口中的比重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以及许多发展中国家(美、英、日等国工程及科研人员占总人口的千分之八左右,中国却低于千分之一);3.中国科技人员的外流量过大,中国在知识产权的保障奖励方面还有许多工作要落实;4.中国总体的科研水准和层位依然偏低,科研成果走进市场所需的社会流动资金不足;5.中国微观经济中商业环境以及工业和工业间的联系,相当有限……从这些指标可以看出,中国的竞争能力依然脆弱,中国科学技术的发展亦不可能面面俱到。
基于上述分析,笔者认为,如果温总理的这份科技蓝本已是定局,那么中国的下十五年科技策略依然需要强调下列要点:
一、 中央对科学技术的选择和侧重应当逐渐放松,应避免对所谓“热门”科技项目一拥而上、华而不实的旧病。
二、 国家应当鼓励和扶持社会基层层位上的科学及科研活动,以及工程项目。
三、 国家科技研究基金的打分、评定和发放,应当鼓励与海外学者及其机构的联系和合作。
四、 长期性的科技研究项目应当接受跨越行业的定期审理和评估,其评审标准则应当强调国际专利的申报和授予,以及高水准国际期刊的发表量。
总之,二十一世纪对全球华人而言,是一个振奋人心的时代。同时,也是一个异常艰辛的充满挑战的时代。中国科学技术的定位、结构和发展,无疑将决定中国的未来。
陈自强博士
2006年4月4日
欢迎光临 人在德国 社区 (http://rs238848.rs.hosteurope.de/bbs/)
Powered by Discuz! 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