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ard logo

标题: zt 摄影瞬间论 [打印本页]

作者: 牧羊人    时间: 2004-4-9 23:10     标题: zt 摄影瞬间论

瞬间,是摄影的精髓。

  从内涵说,它不只是时间瞬间,还是空间瞬间、理念瞬间、情绪瞬间、价值瞬间、极限瞬间。

  从性质说,它不只有决定瞬间,还有延续瞬间、结缘瞬间、随即瞬间、拼合瞬间、虚拟瞬间。

一、“瞬间”追问。

  摄影是瞬间的艺术。影像的摄取只能在“快门眨眼”的瞬间迅速完成。这似乎已成常识。
特别是卡蒂埃-布列松“决定性瞬间”论一槌定音,使得许多人忽略了对“瞬间”的丰富内涵和多种性质作进一步的追问。

  本文试图回答两个问题:

  ——“瞬间”,是不是只指一个单纯的时间概念?

  ——“瞬间”,是不是只有一个“决定性瞬间”?

二、“瞬间”内涵。对于一般人来说,“瞬间”就是“时间瞬间”;对于摄影家来说,“瞬间”的内涵似乎不只这么简单。

  “瞬间”固然是“时间瞬间”;正如《现代汉语词典》所解释的:“瞬间”,转眼之间,一眨眼的短时间。本于此,摄影贵在当机立断,毫不迟疑地在若干分之一秒的时间中,捕捉到转瞬即逝的美妙刹那。

  “瞬间”也是“空间瞬间”:因为时间是在空间中展开的,世界不同地区的“时间差”实际上也是“空间差”。至于“天上方七日,世上已百年”的谚语,也被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和宇航员的实践所验证。时间是相对的,时间有方向,有正负,慢速可以把时空拉长,高速可使时空缩短。对于摄影家来说,“抢时间”也是“抢距离”、“抢角度”。同一个场景或同一座雕塑,在同一瞬间的不同距离和角度拍出的照片效果大不相同。例如韦斯顿,面对甜椒,他从独特角度拍成了曲线起伏的壮硕裸女;走近卷心菜,他从特殊距离拍成了沟壑蜿蜒的皑皑雪峰。

  “瞬间”又是“理念瞬间”:对瞬间的不同认识和理解,形成不同的瞬间种类,不同的主客关系,不同的流派主义,不同的个性风格,以致连摄影题材、构图、距离、角度等的选择都同此有关。“理念瞬间”关乎摄影家的“智商”(IQ),即知识信息的收集、发现、积累、筛选、阐释、运用和大胆创造的潜在能力。它是支撑瞬间的理性骨骼。

  “瞬间”更是“情绪瞬间”:“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李白《与夏十二登岳阳楼》)、“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杜甫《春望》)启动快门时摄影家的情绪如何,直接影响着拍摄瞬间的选择,并将给照片染上不同的感情色彩和明晦基调。“情绪瞬间”关乎摄影家的“情商”(EQ),即对情绪的感受、识别、积累、激励、调控和顿悟的反应状态。它是浸润瞬间的感性血泪。

  “瞬间”还是“价值瞬间”:面对拍摄对象,有的摄影家关注它的社会价值,有的重视它的艺术价值,但较少有人考虑它的经济价值。因为传统教育中有着“君子不言钱”的思想,许多摄影家取得了专业上的成功,却摆脱不了穷困的阴影;中国的摄影图片市场至今还未真正建立起来。而摄影家徐勇发现了北京胡同的社会文化价值和诱人探访的神秘魅力,在拍摄胡同照片、编辑胡同影册、出版胡同挂历的同时,把拍摄胡同得来的钱投资创办胡同旅游公司,开发黄包车胡同旅游,将“摄影瞬间”和“生钱瞬间”结合起来,获得了“财务自由”。“价值瞬间”特别是经济价值关乎摄影家的“财商”(FQ),即不仅知道花钱抡瞬间,而且懂得用瞬间来变钱;不仅知道拍摄视觉的瞬间,还应懂得及时抓住赚钱的瞬间(商机)。它是提高瞬间含金量的保证。

  “瞬间”尤是“极限瞬间”:话又说回来,真正的传世之作,往往是用生命铸成的,其价值是无法用金钱衡量的。没有追求最高的目标的献身精神,很难达到艺术的极致。人一生创造张力最高的黄金时期长短不同。但一般大约只有15年左右。因而有抱负的摄影家,把摄影看成是一种朝圣,不为权利名望的诱惑分散精力,不因艰难危险放弃希望,而是通过创造张力的高度聚焦,寻找情景的和自己的极限瞬间。有的选定与自己契和的专题,深入挖掘;有的追寻那不可解的神秘感觉,锲而不舍。正如捷克摄影家约瑟夫-寇德卡斯说:“我感兴趣的是极限。我总是拍同样的人,同样的情景。因为我要知道这些人、这些情景的极限和我自己的极限。……能抓到一个情景的极致,同时也达到我自己的高峰,这就是好。”进入物我两忘的高峰体验,是摄影家的极境,是创获“极限瞬间”的前提。

三、“瞬间”性质。

  根据上述对“瞬间”丰富内涵的理解,“瞬间”的性质也不可能只定于一。从世界摄影家的多极实践来看,“瞬间性”大致可分6种。

  [决定性瞬间]这是共时态横截面的隐藏式抓取;是现实主义、纪实主义的摄彤理念。提出“决定性瞬间”的卡蒂埃-布列松说:“天下事莫不各有其决定性瞬间”,“要把眼睛、头脑和心灵放在一条瞄准线上,这条瞄准线和现实世界相扣的一刻,就是决定性的一刻”,“摄影是唯一的能把精确的和瞬息即逝的瞬间丝毫不差地固定下来的一种手段。”

  布列松长于拿一台小型莱卡相机,巧妙地躲在人群中,不动声色地“守候”,耐心地“等待”,细心地“偷窥”,果断地“抓拍”那转瞬即逝的刹那。他拍前深入观察、成竹在胸;拍时手到擒来、稳操胜券;拍后不作剪裁,不加标题。一切用不见主观参与的客观存在瞬间来说话。
这一切,十分符合恩格斯所论:“在我看来,现实主义的意思是,除细节的真实外,还要真实地再现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作者的见解愈隐蔽,对艺术作品来说就愈好。”(《致玛-哈克奈斯》)“每个人都是典型,但同时又是一定的单个人,正如老黑格尔所说的,是一个‘这个’,而且应当如此”、“倾向应当从场面和情节中自然而然地流露出来,而不应当特别把它指点出来。”(《致敏-考茨基》)也十分符合中国金代诗人元好问所说:“鸳鸯绣了从教看,莫把金针度与人。”(《论诗三首-之二》)

  布列松很少拍摄代表人类成就的静止纪念物,他更关怀的是人的生存状态,是人可以在刹那间被捕捉或就此消失的形貌表情。印度的饥荒、西班牙的内战、解放前的北京、十月革命的苏联……,他被称为社会历史的“书记官”。

  布勒松的偷窥论为许多摄影家所津津乐道。法国摄影家爱德瓦-布巴把第一印象乍见的震撼叫“惊艳”,认为“照片就像偷来的一吻,吻永远是偷来的,即使女孩子是心甘情愿的。”他进而补充说,“照片也是偷来的,但也得有某种程度的心甘情愿。”

  布列松的理论几乎成了摄影的金科玉律,长期左右着摄坛主流。然而,“摄影不止一种!”(爱德瓦-布巴)这一理论并不能穷尽瞬间的全部视觉状态,正当布列松声誉鹊起之时,与之不同的各种“反决定瞬间”论也相继诞生。

  [延续性瞬间]这是历时态纵剖面的互动式捕捉;是具有未来派色彩的激进现实主义的摄影理念。

  与布列松的“守、等、偷、抓”相反,威廉-克莱因不是守候等待,而是主动出击;不是偷窥抓拍,而是疯狂扫射。克莱因说:“摄影就是一挺机关枪,我的任务就是要‘强迫’对象与我发生关系。”

  他拍摄的不是对象的“自为”瞬间,而是相机同对象间动态的视觉交谈。

  人生是由亿兆级连续多变的瞬间所组成,很难预知和判断哪个瞬间最具决定性。摄影史上斯丹钦的《桑德贝尔格》(1928)摄下同一个人在6个瞬间的表情变化;而卡什在1941年为英国首相丘吉尔照相时,突然扯下正在微笑的丘吉尔嘴上的雪茄,趁丘吉尔发怒时按下快门,拍出了一头正要怒吼的雄狮,成为二战时期反法西斯的正义力量的象征。克莱因的摄影理念,不妨理解为斯丹钦、卡什理念的跳跃发展。克莱因强迫人们关注他。他像使用机关枪般地使用照相机,要在平静的人群中搅起漩涡,激起波浪,并且迎上去,近距离地录下人们反应的表情,也留下相机和拍摄对象互动的轨迹。

  克莱因否定了瞬间的决定性,发现了一种新的可能性——动态地摄取延续性瞬间的可能性——后人又从克莱因的行为中发现了更多的可能性,从而引发摄影思潮史上一次又一次新的革命
作者: 骊歌    时间: 2004-4-10 00:01

Originally posted by 牧羊人 at 2004-4-10 00:10:
例如韦斯顿,面对甜椒,他从独特角度拍成了曲线起伏的壮硕裸女;走近卷心菜,他从特殊距离拍成了沟壑蜿蜒的皑皑雪峰。


这个,有没有照片看呀?dian.gif
作者: wiely    时间: 2004-4-10 05:36

俺有女朋友前常说的一句话,“一瞬间爱上你,懒得举起相机,怕快门合上的瞬间,失去了你”
作者: wiely    时间: 2004-4-11 21:42

Originally posted by 小虾 at 2004-4-10 13:04:
现在好多丝袜的广告都用那个裸女的造型。就是那个盘着腿,脑袋搁在膝盖上的。


你开始研究丝袜了?




欢迎光临 人在德国 社区 (http://rs238848.rs.hosteurope.de/bbs/) Powered by Discuz! 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