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DW新闻】抗冠心病的仙丹妙药?
[打印本页]
作者:
qquchn
时间:
2006-6-14 10:01
标题:
【DW新闻】抗冠心病的仙丹妙药?
抗冠心病的仙丹妙药?
http://www.dw-world.de/dw/article/0
,2144,2042602,00.html
全世界每年大概有1600万人死于心脏病,现在,医药学者认为他们找到了根治这种疾病的有效途径。他们发现,大剂量地使用一种新式他汀类药物可以消除动脉血管壁上的沉积斑块,意味着这种药不仅可以遏制病情的恶化,甚至还可以起到逆转的作用。有些医学界人士认为这是心脏病治疗方面的一次革命性突破,但也有一些专家担心如此大的剂量恐怕会造成危险的副作用。
一项为期两年的药物临床研究最近宣告结束,研究人员表示他们找到了对付冠心病的绝招。参加这项研究的有53个分布在美国、加拿大、欧洲许多国家和澳大利亚的心脏病治疗中心,共有349名患者接受了治疗和观察。这次临床研究的药品是一种他汀类药物,学名是瑞舒伐他汀(Rosuvastatin),其商品名为可定(Crestor)。这种药可以强化降低人体血液中的胆固醇含量。
众所周知,胆固醇是导致动脉硬化的罪魁祸首。如果一个人血液中的胆固醇含量持续过高,它们就会沉积在动脉的内壁,形成黄色的斑块,造成所谓的动脉粥样硬化。假如是心脏部位的冠状动脉发生了硬化,那些斑块一旦破裂,就会阻碍冠状动脉的血液流通,导致患者心绞痛、心肌梗塞、心律失常,甚至于猝死。现在这项临床研究表明,如果让患者服用特大剂量的可定,粥样硬化斑块就会缩小,这是此项研究的重大发现。英国爱丁堡皇家医院的心脏病专家尤伦参加了这项研究。他告知,过去人们就已经在使用可定治疗心脏病了,只不过用的都是小剂量,目的是减缓病情恶化。但如果使用大剂量,这种药就可以带来可以说是戏剧性的疗效。尤伦介绍说:“仅仅使用相对而言较低的剂量,这种药就已经显示了非常明显的疗效。所以我可以想象,如果我们提高剂量,可能还可以进一步降低20%到30%的心脏病死亡人数。因此我认为,在这种时候参加这项他汀类药物临床研究是一件令人非常兴奋的事情。”
目前,大部分他汀类药物的规定用量是每天10或者20毫克,而参加这项研究的患者每天服用的剂量却是40毫克。持续服用两年之后,研究人员发现,这些患者的动脉硬化斑块缩小了10%。英国心脏病基金会的医学主任韦斯伯格教授表示,这是一个非常鼓舞人心的发现。他说:“这是我们跨出的一大步。我们已经拥有很多证据证明它们可以挽救生命,但是可定这种药太新,我们所掌握的数据还不够多,还不能断言它确实可以挽救生命,尽管在现有的疗效证据基础上,我们完全可以预言,可定这种他汀药比所有的其它他汀类药物都要好,因为它降低胆固醇的效果比其它药好得多。”
这项研究最独特、最轰动的结论是他汀类药物可以解除动脉硬化。迄今为止,医学界都认为动脉一旦硬化便不可逆转。英国心脏病基金会的林登女士说:“我们对这个结果深感高兴,因为过去尽管我们也了解和使用他汀类药物,但我们看中的只是它们减少心肌梗塞发作率、降低心脏病风险的作用,并没有关注到它们治疗硬化的效果。现在这项临床研究是一个新的、设计相当精心的研究,虽然总体规模可能还不够大,但它已经为心脏病治疗领域带来了一些新的发现,我想这是非常令人兴奋的。”
这种兴奋之情也波及到英国媒体。在一个冠心病患者人数估计有200万人的国家,这一研究结果在报界引起轰动,一些报纸的头版头条甚至登出“每天一片药、心肌梗塞不报到”或者“加片药、更佳肴”之类的口号。这样的过激反应,英国心脏病基金会并不赞同,他们提醒人们应当慎重行事。林登指出,历时两年的临床研究,受试的患者服用了极大剂量的可定,而人们已知,这样大剂量的他汀类药物可以导致一些不利的副作用。她介绍说:“副作用包括肌肉会出现问题,也会有头痛和消化不良的反应,可也有一些人对这些药物没有任何副作用反应。我想我们从这项研究得出的结论是,他汀类药物的药效往往和使用的剂量有关。研究设计的剂量挺高,或许剂量低的时候它们也会起到同样的药效,因此我希望能够精确研究出什么样的剂量是最合适的。也就是说假如没有必要的话,我们并不想让患者服用最大的剂量。”
有些心脏病专家却对他汀类药物没有这么多的赞词。美国心脏病协会去年进行的一项研究表明,大剂量使用他汀类药物可以使发生副作用的风险翻一倍,因此,该协会警告说,在推广使用大剂量之前,还需要进行更多的研究。伦敦大学国王学院的营养学家桑德斯教授也对发现了新的仙丹妙药的说法表示怀疑。他说: “我不断看到夸张的说法,夸大这种药的好处,但其实你要是真的用这种药,你也必须考虑它潜在的风险。是否吃药总是一个权衡利弊的过程。如果你得心肌梗塞的风险很大,吃这种药就是有意义的。但假如你的心脏病并没有那么严重,那这些药给你带来的害处就会大于好处。”
英国其他卫生保健专家担心,围绕可定的媒体热可能会负面影响人们的保健意识。这些专家告诫说,防治冠心病远为最佳的途径,不是加片药更佳肴,而是注意饮食、坚持锻炼。
[
本帖最后由 qquchn 于 2006-6-14 11:06 编辑
]
作者:
qquchn
时间:
2006-6-14 10:04
俗话说得好 是要三分毒 怎么可能长期大剂量使用呢?如果没有长期的临床试验就推广,会不会再次象反应停那样造成海豹肢儿的悲剧
作者:
qquchn
时间:
2006-6-14 10:05
标题:
【档案】二十世纪发生在全世界的重大药害事件
二十世纪发生在全世界的重大药害事件
http://www.hlyyao.com.cn/history.htm
合理用药网
世界卫生组织于上世纪七十年代指出,全球死亡患者中有三分之一并不是死于自然疾病本身,而是死于不合理用药。从此,药害的严重性与普遍性开始公开于全世界人民的面前。仅从1922年至1979年,国外报道的重大药害事件就有20起左右,累计死亡万余人,伤残数万人。下面对上世纪发生的典型药害事件做一简述。
氨基比林与白细胞减少症
1922~1934年,氨基比林作为一种新型的解热镇痛药物流行于欧洲、美国,常被人们用于退热、止痛。造成众多用药者粒细胞缺乏,在美国死亡1981 人,在欧洲死亡200余人,然而人们并未引起重视。服用氨基比林的患者有许多人发生了口腔炎、发热、咽喉疼痛等症状,血象检查发现粒细胞大量减少。在美国到1934年有1981人死于与使用本用有关的疾病。在欧洲大约有200人死亡。
二硝基酚、三苯乙醇与白内障
三十年代初期美国流行“药物减肥”,在美国、欧洲部分国家、巴西等过许多妇女使用二硝基酚做为减肥药。到1937年人们发现这些国家的白内障患者大量增加,调查发现这些患者均使用过二硝基酚,白内障的发生率大约在1%左右。
三苯乙醇为一种降低胆固醇的药物,于20世纪50年代后期上市,临床上很快就发现该药能引起脱发、皮肤干燥、男性乳房增大、阳痿、视力下降、白内障,在美国有几十万人服用过此药,引起白内障的约千人。
磺胺酏引起严重的肾脏损害
1937年美国某工厂使用二甘醇代替酒精生产磺胺酏剂,用于治疗感染性疾病,结果有300多人发生肾功能衰竭,107人死亡。
氯磺羟喹与亚急性脊髓视神经病
氯磺羟喹于1933年上市,主要用于治疗阿米巴痢疾并能预防旅行者腹泻,因此很快流行到许多国家。大约在30多年以后首先在日本发现许多人出现双足麻木、刺痛、寒冷、全身无力等症状,约半数左右的病人伴有不同程度的瘫痪,大约有1/4的病人出现视力减退。流行病学调查发现这是由于服用氯磺羟喹而引起的亚急性脊髓视神经病。由于使用此药而造成的残疾人大约有1万多人,死亡约500人。
孕激素与女婴外生殖器男性化畸形
黄体酮等孕激素是上世纪三、四十年代治疗习惯性流产等妇科疾病的常用药物,在50年代美国霍普金斯大学医院的医生发现有许多女婴(大约有600名)出现外生殖器男性化畸形,并对此进行了大量的调查,结果发现这种异常现象与女婴的母亲在孕期曾服用孕激素有关。经过多种动物实验证实孕激素能引起动物雌性幼仔发生外生殖器雄性化现象。
己烯雌酚与少女阴道癌
少女患阴道癌的发病率非常低,但在1966~1969年间,美国波士顿市妇产医院的医生们竟然发现了8例少女患有阴道癌,其比例远远超过了自然发病率。随后进行的流行病学调查研究发现,这些病例的发生与其母亲在孕期服用己烯雌酚有密切的关系。
反应停事件
反应停(沙利度胺)最早于1956年在原西德上市,主要治疗妊娠呕吐反应,期临床疗效明显,因此迅速流行于欧洲、亚洲(以日本为主)、北美、拉丁美洲的 17个国家,美国由于种种原因并未批准该药在美国上市,只有少数患者从国外自己购买了少量药品。到1960年左右,上述国家突然发现许多新生儿的上肢、下肢特别短小,甚至没有臂部和腿部,手脚支接连在身体上,其形状酷似“海豹”部分新生儿还伴有心脏和消化道畸形、多发性神经炎等。大量的流行病学调查和大量的动物实验证明这种“海豹肢畸形”是由于患儿的母亲在妊娠期间服用沙利度胺所引起。“海豹肢畸形”患儿在日本大约有1000名,在西德大约有8000名!全世界超过1万人!这就是著名的“沙利度胺不良反应事件”。
欢迎光临 人在德国 社区 (http://rs238848.rs.hosteurope.de/bbs/)
Powered by Discuz! 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