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ard logo

标题: 张五常:公非公、私非私的困扰 [打印本页]

作者: paradoxfishbear    时间: 2006-6-16 11:43     标题: 张五常:公非公、私非私的困扰

张五常:公非公、私非私的困扰
发表日期: 2006-6-16

我没有资料,但感觉上像九十年代初期的大贪污中国是减少了。朋友还频频指出贪污盛行,还是问及八十年代我屡次大声疾呼的「印度之路」会否在中国出现。过了关,应该不会。今天不少人指出的「贪污」是另一种,其中最常见的很难说是不是贪污。后者有时称「好处」,有时称「私了」,国外也有,称「外快」,美国称moonlighting。问题是这种外快出现在国营机构中,多而普及,招来非议。

首先要说的,是今天国内不少赚外快的行为,我们不容易反对:国营员工的薪酬那么低,不赚取外快难以餬口。好比音乐学院中协助伴奏的钢琴手,伴奏每小时七元,但外出私下教琴,每小时二百。下班后赚外快,明显地合理。问题是上班时的空余时间跑出去教一个小时,应该吗?美国的公立大学,教授在办公时间作外间顾问,校方明知有问题也容许,只是做得太多称daylighting。

今天国内的大学,教师薪酬不到二千,授课另计,加起来大约四千,有房屋补贴,生活不算是好过。有本领的不少搞其它项目,或替政府或私营机构作顾问工作,难以厚非。这种争取外快可能导致校方工作的「失职」,有问题,但说不上是贪污。医院也如是。国营医院内某些医生用某部分设备赚取外快,与院方分帐,类同,而愿意多出钱的病人得到较佳待遇,经济学者不会反对。问题是出现了见死不救的现象!穷人病重,进医院,院方见无钱者占了床位,不会落力抢救。这也不算是贪污,但非议无可避免。

其实性质相同,但转了行业,贪污之声不绝于耳。有如下一个真实故事。一家商店水管破裂,牵涉到政府部门,修理员一招即至,问商店要「公了」还是「私了」。「公了」要等几天,收费五千,「私了」收一千,立刻修理,但没有发票。你选哪一种?是贪污吗?还是赚取外快?我搞不清楚,读者或可教我。

进口填关税表,深不可测,也要懂得怎样避重就轻。你不懂不打紧,但要聪明地找懂得与海关打招呼的服务替你填表,收费。税务干部搞好了关系,出外开档,教商家或厂家报税,懂得门路,可以提供几个选择,收费。朋友说,不求教这些关系高人是傻瓜。说实话,类似的安排先进之邦也有,而说到明显的贪污,中国今天应该比不上数之不尽的发展中国家。问题是诸如此类的行为,或外快,或关系,或近于贪污,或真的贪污,今天的中国无疑伸展到各行各业牵涉到「公立」的。

整个问题起于国营私办,或部分私办。权利要界定清楚本来就困难。本身是国营,部分私营去也,要界定权利难上加难。于是公非公,私非私,出现了混淆,见死不救可能有点夸张,但可信,是意料中事,而这里那里被认为是贪污,不一定对,可以理解。

朋友,千万不要认为我建议北京要杜绝上述的「外快」行为。太多,太广泛,是今天中国体制运作的一个重要部分,强行杜绝经济会倒下来。

这几年国内的朋友对公立医疗及公立教育批评得厉害。北京上头不可能不知道,但困难不容易解决。让我在这两个极端重要的行业说说吧。我知得不多——其实知很少——但既然认为掌握了要点,知道「公非公、私非私」是问题的重心,可以简单地分析一下。

公立医院与学校不容易私有化,因为穷人多,某些服务需要政府补贴。然而,这两个行业的经费不足,加上政府鼓励自负盈亏,赚取外快无可厚非。如此一来,需要低收费的服务就被轻视了。在这样的情况下,学券制或医券制无补于事。还有一个问题。今天中国的经济权力主要落在县的手上,是高明的制度,但县是一家公司,近于一个商业机构,要县提供可观的医疗或教育,在商言商,不容易。据我的理解,县与村的中小学与医疗是地区自费办的,收费低,医疗通常要亏蚀,教育可打平。上头资助很少,质量不高。目前中央正在考虑大事增加资助,但有管理鞭长莫及的问题。市与省的大学,中央资助比较多,有盈余,但出现了上述的赚取外快的情况。

穷人多,需要协助,政府出得起钱,增加资助不容易反对。然而,我就是不明白为什么私营或民营办学校或办医院会是那样困难获得批准。据说医院牌照略为容易,但不能是全面性的医院,私营学校则奇怪地困难。有私校,不多,一般赚钱,有些赚很多钱。为外宾而设的小诊所在大城市存在,也一般赚钱。

如果政府容许私营或民营自由办学或办医,竞争收费,市场会出现很多不同层面、不同质量与不同收费的服务。正如开饭店或食肆的牌照易取,不同层面的食肆无数,收费每客从数百到数元不等。这样搞教育及医疗,私立的会因为还有公立的竞争,收费与服务质量会受到公立的约束,而又因为公立的服务需求量给私立的分担了不少,公立的经费不变,职员不少转到私立去,公立的可以大幅改善服务质量。

我又认为在有众多私立的竞争下,公立的医院或学校应该让私营的慈善机构处理。政府补贴,慈善机构本身出多少皆有商量。若有作奸犯科,杀头算了。

是重要的问题,骤耳听来复杂无比,但基本困难是清楚的,只要拿得准,对症下药,不难改进。让我重复要点吧。

(一)一个员工在公立机构走「私」赚外快,甚至利用职权与机构内的设施为之,不是中国的发明,而公立的正规工资落后于发展奇速的经济,赚取外快往往难以深究,何况好些时政府要求公立的自负盈亏,即是间接鼓励「外快」行为。问题是这些行为今天在中国成为大风气,不同行业给人的印象不同,有些看来近于贪污,有些其实是贪污了。

(二)清楚界定权利永远不易,而在公立下界定走「私」的范围难上加难,于是公非公、私非私,员工的操作一般重于私而轻于公,遵守着经济学的需求定律。这样一来,医院出现了见死不救的现象,而学校老师懒得争取真学问。

(三)公立走私目前成为中国体制运作的一个重要部分,手起刀落地试行杜绝是愚蠢的。全部改为私营运作,收费十足,也不对,因为穷人多,要协助,要照顾。

(四)地区之间的竞争局限界定,非常好,撇开沙石千万不要动。问题是地区的结构组织是一种商业机构,懂得在商言商,要求他们免费或低收费提供医疗及教育,办得好是强人所难了。由中央资助,国家那么大,鞭子那么短,加上要多番转手过关,不容易办得好。

(五)不减少政府资助,或尽可能提升,不容易反对,但政府一定要大手放开私立医疗及私立教育,牌照没有约束,收费由市场决定。这样,各层各面的医疗及教育的私营运作会出现,分担了政府的负担。政府于是把经费集中于搞好还需要的公立服务。五十年代的香港,公立与私立的学校并驾齐驱,都办得好,比今天高明不知多少倍。切忌香港后来的经验:公立补贴提升至淘汰了所有私校。

(六)公立医疗及教育,最好交给私营的慈善机构处理。政府补贴按双方议定的方程式,除了监管帐目与听取意见,其它的政府少管为妙。我知道很多人,不少有钱的,希望可以为中国做点事。北京要让他们表演一下。




欢迎光临 人在德国 社区 (http://rs238848.rs.hosteurope.de/bbs/) Powered by Discuz! 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