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德国“雷锋”大义救助中国女孩(转贴)
[打印本页]
作者:
小文
时间:
2006-6-16 13:32
标题:
德国“雷锋”大义救助中国女孩(转贴)
八年前德国基民盟党人奇博(Walther Leisler Kiep)在中国出差途中,大义救助严重残疾的中国女孩雪莲于死亡边缘,此后又三次特意到四川老家探望她。此事在雪莲家乡被传为佳话。德国之声中文网现编译原刊载于«世界报»的这篇感人至深的长文如下:
事情发生在雪莲4岁时,当时她被裹成一团,躺在北京一个地下人行通道脏兮兮的废报堆上,路过的行人只能看到她背上的大片的感染的伤口。雪莲下肢瘫痪,脚也是重度残疾,这是一种与生俱来的疾病:“开放式脊背”。在中国西部落后的医疗条件下,医生们对此无能为力。
人们都不忍心看下去,纷纷走开了。但是一位高个子的欧洲人却停下了脚步。作为大众汽车监事会成员的奇博先生当时正在赶路去赴约,因为他的车不能直接开到约会地点,不得已停在了街对面,所以促成了这意外的相识。对于当时的情景,奇博先生回忆说:“在通道里微弱的灯光下,我突然看到了一个可怜的小家伙,我被吓呆了。我的直觉告诉我自己,这次绝不可以袖手旁观。”
他已经没有胃口赴约吃饭了。匆匆忙忙地结束了约会,又赶回到地道里找那个小女孩。这次雪莲的妈妈也在。她正在乞讨。奇博先生费了半天的劲,因为语言不通,还是没搞清楚雪莲到底有什么病。他走时许诺还会再来。
雪莲的妈妈直到今天还津津乐道地对村子里的乡亲讲述着这段相识的过程:“下午4点的时候他果真又回来了。”雪莲家住在离北京两千公里远的四川的一个小山沟里。雪莲的家人终身难忘这一幸运的日子 — 1998年10月6日。在此之前一周,妈妈带着小雪莲在北京乞讨,母女露宿街头。她们称认识奇博先生的那一天为“出头之日”。奇博先生这次不是一个人来的,他不仅带来了翻译还陪同当时的德国大使夫人——赛茨女士,一起回来找雪莲。当他们提出要把雪莲送进医院治疗时,雪莲妈马上表示同意,她在街上乞讨也不过就是想凑钱给雪莲看病。赛茨女士回忆当时那幅感人至深的场景:“雪莲妈妈走在前头,紧紧地搂着病重的雪莲,奇博先生紧跟其后,帮她们拿着一塑料袋的家当。” 奇博先生的司机完全呆住了。“我们径直开到了最近的一家医院。”
院方先是拒绝接受雪莲入院:理由是雪莲是个无户口的孩子。“奇博先生当时镇定自若,” 赛茨女士说道,他站在自觉理亏的主治医生面前,掏出所有他身上的现金放在桌上,“大概有1500美金”。最后院方不仅同意接收雪莲入院,还特准雪莲的妈妈在医院陪床。
“但是奇博先生也不总是那么的‘通情达理’,雪莲刚入院没几天,两位红十字会的人就找到他酒店里,劝他不要乱掺和,因为雪莲和她妈妈没有北京户口。” 但奇博先生已下定决心帮人帮到底。
就连雪莲的主治医生也不能理解,为什么从大使夫妇到奇博先生都会为一个没有痊愈希望的孩子花费这么大的精力物力,以他们为雪莲治疗所投入的钱财远可以医活上百个孩子。朋友们也不止一次规劝奇博先生放弃。但他的回答总是:“就算我不能帮所有的人,也不意味着我一个都不准帮。”
雪莲的病情一天比一天好转,她也不再害羞了,每天都在画画儿,是整个住院部的红人。就是雪莲做康复练习时,妈妈也每天都陪伴着她,雪莲甚至于还得到了一个小轮椅。
1999年,雪莲的妈妈想让雪莲在家乡上学,因此一起回了老家。奇博先生委托大众汽车公司的副总裁夫妇继续照顾雪莲,为此他们夫妇二人装修当地的医院,设法改进村子的公用设施。
八年后,奇博先生又来探望已经13岁的雪莲,雪莲一家对他感激涕零。村子里的乡亲们也都竞相来认识这位“老大人”,在他们眼里,奇博先生就是一位让人尊敬的老先生。这次奇博先生没有给雪莲带礼物来,相反,他对新盖的房子大发牢骚:“水泥地对雪莲太危险,而且屋子里没有厕所和淋浴。”
这是自2001年以来,奇博先生第3次来探望雪莲。因为村子偏僻遥远,道路又不通畅,需要几个小时才能到达。就在不久前德国总理默克尔访华期间,当其他的随行人员在高级宾馆里休息时,奇博先生却深入西北农村体验另外一种生活。那里的人们不知道外边的时事。他们还保留着自己俭朴的生活方式。
村子里的大部分男人都在外面打工,所以只见得到女人、孩子和老人。雪莲的父亲也曾在吉林挖过煤,1998年雪莲和妈妈曾去吉林看望父亲,一路上千辛万苦。就是在回家的路上,妈妈决定留在北京乞讨,为雪莲治病。
当年,当奇博先生下定决心救助雪莲时,大家都不知到底雪莲病有多重。对于雪莲下肢残废的原因,医生的诊断是:天生性脊椎及椎髓脱离,也就是说雪莲患的是不治之症。中国医学界对此病症束手无策。2002年奇博先生特此求救于一位德国海德堡外科医生,结果也是一样。痛定之后,奇博先生决定尽自己的能力为雪莲有生之年再尽点力。雪莲家的新房就是他帮忙盖起来的。
雪莲现在上6年级,和所有的村子里的孩子都很要好。她父亲也回家开始从事农活。雪莲的妈妈5年前又给雪莲添了个弟弟。雪莲每天早上由妈妈背去学校,她在学校里有专用的轮椅,可以让她到处活动。奇博先生认识到,他这一步是走对了,在某种程度上来说,他帮雪莲认识到了人生价值的存在。正如雪莲母亲当年决定乞讨,帮女儿治病一样。
自从雪莲98年和妈妈一起去探望父亲起,村子里的人就认为,雪莲不可能再活着回家了。所有的人都笑话雪莲的妈妈疯了,当她一年后通过村里唯一的电话告知大家,母女回家的消息。雪莲的命好,结识了这么一位乐于助人的外国人,“哪里会有这么好的人呢?”乡亲们都不敢相信,直到他们看到奇博先生的照片时,他们才确信不移,雪莲真的是个幸运儿。
当他第一次到村子里探望雪莲时,大家还都在交头接耳。当他第3次出现在村子里时,被大家亲切地称为“来自德国的善良的老人家”。
奇博先生在救助雪莲的同时,也认识到了中国农村的另一面。
原文作者:强尼·埃尔林
转自德国之声
http://www.deutsche-welle.de/dw/article/0
,2144,2036932,00.html
作者:
shishi
时间:
2006-6-16 13:35
好人
欢迎光临 人在德国 社区 (http://rs238848.rs.hosteurope.de/bbs/)
Powered by Discuz! 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