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ard logo

标题: 汉语将沦为科学看客? [打印本页]

作者: 老于    时间: 2006-7-5 16:22     标题: 汉语将沦为科学看客?

“您能不能用汉语简单地讲一下演讲的内容?”

6月21日下午,数学家曹怀东在北京友谊宾馆刚刚结束了有关庞加莱猜想的英语演讲,申爱华提出的第一个问题便惹来听众一阵笑声和掌声。

曹怀东、朱熹平最近刚刚因为完成庞加莱猜想的证明而成为公众人物。那天是2006年国际弦理论大会安排的专场报告会,在霍金回答听众提问之后曹怀东、朱熹平出场。


申爱华是中科院研究生院管理学院的博士生,与会场里的许多听众一样,他主要是来“追星”的。由于报告均使用英文,且没有汉语翻译,他说:“估计除了搞微分几何的一小部分人,大多数听众跟我一样也没听懂多少。”

“也许因为我的提问,接下来朱熹平的演讲改用了汉语,虽然准备的讲稿还是英语的,但至少这样我能听懂一些。”申爱华说。

那可能是这次国际弦理论大会上唯一的一次半中文演讲。对此,有文章评论道:我们当然不能做狭隘的民族主义者,而且中国在向国际化迈进,需要更多无障碍的对话。但至少在本土,在同胞之间,对汉语应有更多的自尊与自爱。

在中国召开的国际学术会议为什么要排斥汉语

其实,2006年国际弦理论大会开幕当天,三位科学家(包括数学家丘成桐)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面对6000多听众的演讲,也都未设同声传译,使用的都是英语,多数听众包括一些从外地赶来的大学生,表示没有听懂多少(这自然有英语水平问题,也有专业水平问题)。

从演讲到文本资料,全部使用英文,这在中国承办的同类科学学术会议中并不稀奇,而且似乎很少有人表示反对。

早在两年前,在上海召开的第四届全球华人物理学家大会,从论文汇编到会议网站,从演讲到提问,乃至会场门口的指南,全是英文。部分海外华裔学者提出采用中英文双语,竟被组织者以国际惯例为由拒绝。那次会上,倒是美籍华裔诺贝尔奖得主丁肇中坚持用汉语作报告,成为唯一的“反潮流”者。

同年,在北京召开的“全球华人生物学家大会”也几乎一律使用英文。有经验者在网上透露,在这种国际学术大会上如果你用汉语,会感到很难堪,因为那代表你水平不够。恼人的是,这些会议名称往往还一律冠以“华人”二字。

一个使用中国纳税人的钱财并在中国召开的会议,却要一律用英语进行交流,甚至,中国听众连翻译服务都无法享有,岂非咄咄怪事?

数学家朱熹平改用汉语演讲后,引起现场一片掌声。为什么?中国人当然是听汉语舒服,在中国土地上面向中国听众演讲,能讲汉语为什么不讲汉语呢?不错,会场中还有部分国外学者,但完全可以向他们提供翻译讲稿和翻译服务嘛!

是不是所有的参会者英语都特别好,不需要汉语呢?当然不是。除了那些在国外长期定居者,国内研究人员完全使用外语交流很难做到随心所欲,自然会影响交流和研讨的深度。

假设直接参加研讨的大多数人英语都没问题,但这些科学大会难道只是少数参会科学家的事吗?像这样的科学大会当应同时发挥面向公众的科普功能,尽可能促进公众理解科学,而不只是让圈外人凑凑热闹。倒不是说科学家的报告一定要用汉语或迁就一般公众的理解力,但会议组织者完全可以通过网站、出版物、展览等多种方式提供公众接近科学议题的可能。

也许就在这些会议的普通听众中会成长起中国将来的大科学家。

那么,是不是用汉语便不能表达会议议题呢?也不是。除了少数最新名词需要直接借用外语外,当代汉语足以表达大多数科学概念和科学研究内容。

对于这种科学会议上不使用汉语的现象,有一种惯常的解释:在这些领域领先的工作主要是外国人(常常是美国人和英国人)做的,所以外语(常常是英语)几乎成了前沿工作者的通用语言,不用外语便无法进入最前沿。

这个解释在某些时候或某种程度上也不无道理。但这并不意味着使用外语作报告就代表进入了科学研究的最前沿,而使用汉语作报告便是落后的。在与外国同行交流时主动使用外语当然可以理解,但当面向国内同行或专业程度较低的听众时,为何不能大大方方使用母语呢?

一个领域研究的先进与落后往往是动态的。落后,不是在所有方面都落后,也不应当甘于永远落后。在学术研究领域汉语要当多久的弱势语言?当中国最好的科研人员都放弃在专业上使用汉语发言,在科学话语权越来越重要的当代和未来社会,将对中国文化和汉语的前途产生怎样的影响?

出口转内销的科学论文和科学报道

在使用母语问题上,中国科学家专业文章的写作和投稿也存在类似不正常的现象,对这些不正常现象,许多人皆已习以为常。

最近的一个例子是清华大学深圳研究生院的研究人员在英国科学期刊《自然》(Nature)上发表了一篇关于兰花自花传粉机制的论文,为此,深圳当地媒体大肆宣传,深圳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专程登门向科学家表示祝贺,并表示将对在国际顶尖学术杂志上发表论文的科学家进行奖励。

但是有关这项研究的介绍和报道我最早是从国外网站读到的,至今国内网上传播的版本也是从国外媒体上编译过来的——也就是说,我们的研究人员拿国内的经费做出了成果,往往会在第一时间向国外的学术期刊投稿,而很少记得向国内同行和公众用汉语具体介绍研究成果。国内同行多半要通过购买国外学术期刊才能看到,国内公众则依赖对国外科学报道的编译,或者当科学家所在单位觉得需要向国内宣传一下时才向记者提供一些简单的材料。

国内的科研进展通过出口转内销才传到国内媒体,这种事并不鲜见。近年来我一直关注国内外的科学报道,多次遇到类似案例。有时从国外媒体看到相关报道,辗转找到国内科研机构,国内研究人员还拒绝接受采访。他们似乎不觉得自己对国内公众负有传播义务和社会责任。

对他们而言,研究做完了,文章在国外期刊发表了,名利双收,万事大吉。

因为国内学术期刊水平低,所以高水平的成果都以向国外期刊投稿为荣,若能发表则无上光荣,要专门开座谈会,有关领导要专程登门道贺,发放“红包”。

如果这种心态和风气持续一万年,那么汉语学术期刊一万年以后也仍然是低水平的,因为高水平的论文都投到国外期刊去了。

在中国的科研机构,把最好的文章投给国外最好的期刊,几乎是每个人的梦想。他们会请有经验者传授怎么用外语写文章、怎么向国外著名期刊投稿,向《自然》这类期刊投的文章往往要经过语言上的千锤百炼。

有人认为,学者在会议上用什么语言发言,用什么语言写文章、向什么期刊投稿,是个人自由。我觉得不完全是这样。为了向国外先进学习,与先进交流,学者自然应当掌握好外语、运用好外语,但在使用母语、促进本国公众理解科学、推动本国科学发展与社会发展良性互动方面,学者应当承担一定的社会责任,这是义务。

比如,在中国举办的国际学术会议是否中外文资料和服务应该同时提供呢?又如,国内科研人员做出的前沿成果在向国外期刊投稿的同时,是否也应当向国内中文期刊投稿?至少应当以各种方式及时向国内同行和关心的公众报告情况。

从学术领域自动退出的汉语会是什么前途

中国的科研人员和学术教育管理者,大概认为中国学生都应该能在专业上熟练使用外语。所以,在中国开学术会议不用汉语,也带有逼迫学生熟悉外语的意图。否则便很难理解为什么那些国际学术会议让诸多学生坐在会场中,却不提供任何汉语服务。

开展双语教学、让师生学会“用英语思考”,似乎也正是中国教育部门的追求。

上海市在全市中小学中推广双语(中、英)教学,计划到2010年,上海市区主要的400多所中小学都要实行双语教学。今年2月,教育部高教司将把“双语教学”的开展情况作为高校的一项指标来公布,要求高校积极推动在本科生中使用英语等外语进行公共课和专业课教学。教育部在2001年曾提出要求:“高新技术领域的生物技术、信息技术等专业……更要先行一步,力争三年内,外语教学课程要达到所开课程的5%至10%。”

当下,一些大学的中文系甚至也被要求用英语上课。据6月27日《科学时报》报道,目前国内大学的中文专业也被倡导双语教学,并将成为教育部评估的重要方面。

5月20日,在浙江省暨长三角高校中文专业发展研讨会上,浙江师范大学教授范家进质疑:我很难想象,怎么用外语来上古代历史、古代文学和古代汉语?

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院长杨慧林说,当人们把双语教学理解为就是全部用英语授课,后果将不堪设想。让中国老师用并不标准的英语向中国学生讲授所有的课程,将是一场灾难。

最早提出国内双语教学(在有些学校演变成纯英语教学)违法,喊得也最响亮的人是南开大学中文系教授马庆株。5月中旬,在21世纪教育发展研究院“全球化背景下教育语言文化政策研讨会”上,马教授发言的题目就是:反思“全民学英语”和“双语教学”。

他曾对媒体记者说:“试想如果英汉双语教学真的推广了,该是一种怎样的情景:中小学课程用英语,大学自然还得用英语,发表文章著作也都用英语。汉语呢?只能退到家庭里,不再能登上大雅之堂了。那时,汉语离消亡也就不远了!”

说汉语消亡,有点危言耸听,但至少在科学和学术教育领域,汉语受到排挤和忽视,的确是一种正在发生和蔓延的现实。而科学是当代和未来世界中如此重要的东西,如果缺乏科学话语思想的滋养,汉语及其承载的中国文化的前景将会怎样呢?

在世界语言的竞争格局中,汉语将会逐渐沦为一种下里巴人的市井语言?或者它将变成像昆曲、唐诗那样的人类文化遗产?

如果因为丘成桐这样的科学家在国际会议上不说汉语,就认为他们不热爱中国文化是不公平的。在刚刚结束的国际弦理论大会上,曹怀东等人的英文演讲结束当晚,会议组织者请国内外宾客观看了京剧、昆曲、南音,丘成桐先生即席赋诗,并有人和着古琴即席朗诵。

如今,在很多外国人甚至中国人看来,中国文化和汉语的特征和魅力也就固化于京剧、昆曲、古诗一类的东西中了。而科学,多半只是外语的事,与汉语无关。

未来的中国人是否都能做到汉英兼通左右逢源呢?也许要从小培育双语环境才能顺利实现。那将会是一个前所未有的庞大的社会实验。

就现实而言,当汉语被排斥于最新科技学术前沿之外时,会无形中增加许多中国人学习科学和从事科研的成本。

当最好的科学家在谈论前沿研究时竟连汉语都不会使用,好的汉语原创科学文本难觅踪影,也就是必然的结果了。

在此次国际弦理论大会上,霍金所到之处“粉丝”如潮,但其中绝大多数人都只是照相的看客罢了。

在这类科学大会上,汉语的地位正犹如那些肤浅的看客。

马庆株教授曾激愤地说:“世界上再也没有像中国这样不重视自己语言的民族了。”
作者: 里程碑意义    时间: 2006-7-5 16:38

94,94
很多繁体字我都不太认识,
还有上次,一个学汉学的朋友, 叫我和她一起口头,翻译墨子的兼爱,她写德文,结果有些地方我都似懂非懂,更别说翻译成德语了。
作者: 先薇之风    时间: 2006-7-5 16:41

哎,这篇文章有问题........
国际会议,不用国际语言,什么时候用?在中国开国际会议,就是为了增大中国的国际影响,向世界展示我们,用英语当然更好的让别人理解我们。而且在中国举行国际会议是给中国科学工作者一个练习英语的机会(特别是学生),只学不练,怎么能更好的与国际接轨?如果是华人大会,当然用汉语最好。别的国家举行的国际会议也都是英文交流的,难道就说他们丢掉了自己的语言传统?

关于在外国杂志发文章,也不完全是崇外,难不成要我们像以前的俄罗斯,闭关锁国,只在自己国内发文章,虽然他们很多东西世界领先,可是没人知道,有什么意义?如果说中国科普工作做得不够,还差不多,怎么能怪科研工作者在国外杂志发文章啊!

科学是无国界的学科,科学与汉语无关,是不是也可以说科学也与日语,德语无关呢?这不是语言的问题,而是更好交流的问题。如果汉语真想为科学界贡献点什么,那么就让科学家们创造更多的成果,让中文定义冲击科学届吧!

怎样发扬汉语乃至汉学,不应该在这些地方吹毛求疵或是妄自菲薄,而是应该培养民族自信,发展完善自己。
作者: 欺负大象    时间: 2006-7-5 16:44

其实德国的情况也差不多啊  到了hauptstudium以后做vortrag 用的材料都是英语的  再往后还要用英语做vortrag  这不也一样么  关键在于科学的内容  根本就没必要那么上纲上线的
   说到增加中国人学习科学和从事科研的成本 那也是没办法的事  就整个科学领域来说  还是美国在最前沿  人家说英语  你要跟上形势  那也只有跟着说   
所以关键在于增强自己国家的科研力量  在某一大的领域领先了 自然慢慢的就把这个领域的话语权转为中文了
作者: 先薇之风    时间: 2006-7-5 16:49

原帖由 里程碑意义 于 2006-7-5 16:38 发表
94,94
很多繁体字我都不太认识,
还有上次,一个学汉学的朋友, 叫我和她一起口头,翻译墨子的兼爱,她写德文,结果有些地方我都似懂非懂,更别说翻译成德语了。


繁体字是建国后简化的,为了适应快节奏时代的发展。
也许我们简化了汉语最精粹的东西,简化字的功过现在还很难说清楚。
不认识繁体字我倒不觉得什么,如果个人爱好,多学学还是不错de。

说到古文,除非专业人士,谁能真的明白?正因为它不适应社会发展,所以被白话淘汰,就像一些古英语,现在也没人用了。

汉学的传统应该发扬什么,我也说不清,我也很疑问,难道就是要我们回到咬文嚼字,宽袍大袖的时代么?
作者: 里程碑意义    时间: 2006-7-5 17:22

原帖由 先薇之风 于 2006-7-5 17:49 发表


繁体字是建国后简化的,为了适应快节奏时代的发展。
也许我们简化了汉语最精粹的东西,简化字的功过现在还很难说清楚。
不认识繁体字我倒不觉得什么,如果个人爱好,多学学还是不错de。

说到古文,除非专 ...


中国人做报告就应该用中文,谁听不懂中文自己去配翻译,这点韩国人比我们做的好yes.gifyes.gif

我没说简体字不好,我认为既要学好简体字,也要学好繁体字。

你去看看哥廷根汉学系的古文教材,可全是繁体字,作为汉人看不懂汉语,说不定德国人比你理解更透彻,我是觉得一件很脸红的事。还有不止一个德国人向我问起,是否读过易经,因为他们有些人很欣赏,但是在国内,易经似乎上不了台面,甚至认为是迷信。:han.gif

还有一个朋友思考过,中国的科举制度和现在德国Referendar(国家候补文官)制度很相似。

我知道简体字的好处,因为偶姐姐是学汉语语言文学。

除了你说的那些理由,还有从历史角度看,每个朝代必须要在文字上做点文章,简体刚出来时的理由是扫盲。简体字是取自历朝历代和各种书体最简单的结构。



作者: 先薇之风    时间: 2006-7-5 17:28

原帖由 里程碑意义 于 2006-7-5 17:22 发表


中国人做报告就应该用中文,谁听不懂中文自己去配翻译,这点韩国人比我们做的好yes.gifyes.gif



呵呵,你跟你教授说这个,他肯定把你踢出来!如果哪天汉语变成世界语言了,自然大家都配翻译了。


还有不止一个德国人向我问起,是否读过易经,因为他们有些人很欣赏,但是在国内,易经似乎上不了台面,甚至认为是迷信。


这个不同意,国内很多知识分子都认为易经博大精深。偶不研究,是因为读不懂,没阅历,没天赋。偶老爸说,等我知天命的时候也许能读懂。
作者: 里程碑意义    时间: 2006-7-5 17:30

原帖由 先薇之风 于 2006-7-5 18:28 发表

这个不同意,国内很多知识分子都认为易经博大精深。偶不研究,是因为读不懂,没阅历,没天赋。偶老爸 ...



那为什么中学语文课本里没有:o

[ 本帖最后由 里程碑意义 于 2006-7-5 18:31 编辑 ]
作者: 先薇之风    时间: 2006-7-5 17:35

原帖由 里程碑意义 于 2006-7-5 17:30 发表



那为什么中学语文课本里没有:o


晕了,你以为中学课本里什么都有啊,小心诸子百家都跳出来抗议!
中学都学了,那些大学生学什么啊?
作者: 里程碑意义    时间: 2006-7-5 17:39

原帖由 先薇之风 于 2006-7-5 18:28 发表


呵呵,你跟你教授说这个,他肯定把你踢出来!如果哪天汉语变成世界语言了,自然大家都配翻译了。



那是因为你不是教授,你不是主讲。
我说的是假如作为主讲,特别是自己研究出来的东西,就象LZ所说的那种报告。

当然在私人聚会和私人交流时,为了礼貌,对方是那国人你就用那国语。
如果不行就用英语了。yes.gif
作者: 里程碑意义    时间: 2006-7-5 17:40

原帖由 先薇之风 于 2006-7-5 18:35 发表


晕了,你以为中学课本里什么都有啊,小心诸子百家都跳出来抗议!
中学都学了,那些大学生学什么啊?



大学也没有呀:fear.gif
作者: 先薇之风    时间: 2006-7-5 17:52

呵呵,偶不是中文系地,偶不知道

偶就知道 易经 很难懂,算命迷信什么的只是其中一小浅显易懂的部分。易经也算是哲学的范畴了,难道很多人懂哲学么?不懂就不民族了么?
sorry,德国也算是近现代哲学的发源地了,也许这里懂得人多......
作者: ghyhj    时间: 2006-7-5 18:18

原帖由 先薇之风 于 2006-7-5 17:41 发表
哎,这篇文章有问题........
国际会议,不用国际语言,什么时候用?在中国开国际会议,就是为了增大中国的国际影响,向世界展示我们,用英语当然更好的让别人理解我们。而且在中国举行国际会议是给中国科学工作者 ...


如果是为了科学作贡献,统一语言绝对是好事,减少了不必要的浪费。
但要从维系和发展汉语言以及我们的文化来讲,没有一定的约束和刻意的要求是万万不行的。我明白你和大象所说的,但这种自然而然是很难出现的,想想看,当一个领域之前的研究都是用英语作的,如果这些人才还留在中国,也已习惯了用英文去研究这些课题,至少在名称和定义方面,如果这些人去了美国或其他用英语做研究的国家就更难让它转变成汉语了。但话又说回来,要想又能保护和发扬本国的语言,又能促进本国在各个领域的进步并非易事,还是需要有人来好好的研究,我想国内应该有不少人在做这方面的课题研究吧,没查过,但愿有很多人在做。
作者: 先薇之风    时间: 2006-7-5 18:34

原帖由 ghyhj 于 2006-7-5 18:18 发表


如果是为了科学作贡献,统一语言绝对是好事,减少了不必要的浪费。
但要从维系和发展汉语言以及我们的文化来讲,没有一定的约束和刻意的要求是万万不行的。我明白你和大象所说的,但这种自然而然是很难出现的 ...


nod!yes.gif
很多国家既增强交流,又保持自我传统,值得学习。

我觉得这种约束还是自发的,具有民族自豪感的!
其实看到很多外国人很欣赏中国文化,本身也是一种鼓励与约束,就像里程碑说的,感到自己不足,就要努力提高自我汉学修养。这是不是也算是课题的一方面呢?;)
作者: whisper    时间: 2006-7-5 18:38

现在我掌握得最好的,而且是最喜欢的,就是汉语,越看汉语越美,而且那么自然顺畅。
一个人不会汉语,我觉得很丢脸。
在中国召开只有中国人参加的国际学术会议,如果不说汉语,那实在是与会者没有颜面活在世上的事情。
作者: 先薇之风    时间: 2006-7-5 18:40

只有中国人参加的国际学术会议


:han.gif:han.gif:han.gif:han.gif
作者: whisper    时间: 2006-7-5 18:41

原帖由 先薇之风 于 2006-7-5 19:40 发表


:han.gif:han.gif:han.gif:han.gif

允许里边有外籍华人和华侨。
作者: 先薇之风    时间: 2006-7-5 18:43

原帖由 whisper 于 2006-7-5 18:41 发表

允许里边有外籍华人和华侨。


tired.giftired.giftired.gif
作者: whisper    时间: 2006-7-5 18:45

原帖由 先薇之风 于 2006-7-5 19:43 发表


tired.giftired.giftired.gif

总而言之,我喜欢会流利地说中文的家伙,特别是MM。
作者: 先薇之风    时间: 2006-7-5 18:54

现在不少洋妞也会说中国话,还很地道
作者: whisper    时间: 2006-7-5 18:56

原帖由 先薇之风 于 2006-7-5 19:54 发表
现在不少洋妞也会说中国话,还很地道

会说中国话的洋妞很容易博得我的好感,于是我常常给她们讲一些我编的历史典故,让她们对中国文化产生极度的迷恋,虽然有欺骗嫌疑,但是也顾不得了。
作者: 先薇之风    时间: 2006-7-5 18:58

那叫杜撰
没想到护叔还有这一手?tired.giftired.giftired.gif

泡妞第一计:
作者: whisper    时间: 2006-7-5 19:06

原帖由 先薇之风 于 2006-7-5 19:58 发表
那叫杜撰
没想到护叔还有这一手?tired.giftired.giftired.gif

泡妞第一计:

除了四书五经,大部分都是杜撰,又何止我一个。
林妹妹你这是多虑了。
作者: 先薇之风    时间: 2006-7-5 19:10

呵呵,尚书都是杜撰的,何况你了
作者: whisper    时间: 2006-7-5 19:20

原帖由 先薇之风 于 2006-7-5 20:10 发表
呵呵,尚书都是杜撰的,何况你了

还好算术杜撰的不多
作者: 小胖仔    时间: 2006-7-5 20:44

哎,这篇文章的标题有问题........
作者: whisper    时间: 2006-7-5 23:03

原帖由 小胖仔 于 2006-7-5 21:44 发表
哎,这篇文章的标题有问题........

是学术问题么?
作者: 欺负大象    时间: 2006-8-9 19:08

原帖由 allofover 于 2006-8-9 20:03 发表
据说汉语要被禁止了
给封口费么 不给 凭什么听他的
作者: celine0123    时间: 2006-9-25 13:55

原帖由 先薇之风 于 2006-7-5 18:52 发表
呵呵,偶不是中文系地,偶不知道


偶是中文系的,当初高考的时候,分数也是很高的,但是凭着一腔热情也就不顾一切报了中文系了,算起来我那个大学的中文系也是颇有传统的,在国内排不了第一也挤得近前三甲吧,但是大学的四年杂七杂八的学了一大堆,看了一大堆别人怎么说的书,然后写了一些狗屁不通的论文,也就毕业了;我的老师里倒是有不少论语、老子、易经的专家,但是一个星期一次两次的课,要把先秦到清的文学整个的囫囵吞枣在一年半里学完,就算老师想教,也不可能阿,现在到是挺怀念一个讲聊斋的老师,最后一个学期的古代文学,他把能跳的都跳了,就讲个聊斋,结果后来选了一门明清文学的课,又碰上了他,又讲了一个学期的聊斋,两个学期都被神鬼狐仙地缠着,现在想来也挺浪漫的!还有一个老师,年纪大了,上起课来照本宣科,实在无聊,后来无意中听说他居然是博导,屈尊给本科生上课,于是不管早上多早也挣扎着去上了,可是去了以后,实在受不了他的念经,多半在梦里度过,不想到了学期快结束的时候,轮到上李白了,这位大师终于老夫聊发少年狂了,这么大的年纪居然还是李白的狂热fans,实在让所有的人大跌眼镜。印象最深有一次上课的时候,他举着他那个用得发亮的水壶,大诵“将进酒”,那等架式着实是颠倒众生。以后的日子里,我们就遵奉他的水壶为李白的“金樽”。

…………

想来当初的老师多数也是有真才实学的,有些可能是因为不善教学,有些也因为是自己的怠惰,所以长长的四年,让我铭记由心的老师实在少之又少。毕业的时候,几乎是迫不及待的想跳出学校的牢笼。可是,有时候命中注定的一些事想躲是躲不掉的,经历了黑色的找工作的两个月,转了一个圈还是回到了大学里,只是这次的身份变了,自己成了老师,教老外汉语;这一年是我真正收获的一年,虽然在别人眼里看来,教老外汉语还不就和教幼儿园差不多,但是毕竟他们是成年人,思维是不一样的,每一次学生的提问对我来说都是极大的考验,在我看来汉语就像一座巨大的宝库,慢慢地在我眼中撩起了面纱。我觉得这是我命中注定了的事,我想该是真正地认真开始读书的时候了。再三思量,终于决定去德国学汉学,现在正在积极的准备中,几个月以来,在网上泡着,也没找到一个在德国学汉学的前辈,想来可能实在是少之又少吧,今天看到了几篇帖子,终于忍不住说两句了^ - ^

呵呵,莫要见笑!
作者: 先薇之风    时间: 2006-9-25 14:31

原帖由 celine0123 于 2006-9-25 13:55 发表



偶是中文系的,当初高考的时候,分数也是很高的,但是凭着一腔热情也就不顾一切报了中文系了,算起来我那个大学的中文系也是颇有传统的,在国内排不了第一也挤得近前三甲吧,但是大学的四年杂七杂八的学了一大 ...

yes.gif
岁月沉积,真情实感~
作者: 撕床单    时间: 2006-9-25 17:08

原帖由 先薇之风 于 2006-9-25 15:31 发表


yes.gif
岁月沉积,真情实感~


yes.gif yes.gif yes.gif




欢迎光临 人在德国 社区 (http://rs238848.rs.hosteurope.de/bbs/) Powered by Discuz! 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