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我国经济增长迅速工资涨幅小 属低工资国度
[打印本页]
作者:
tiantiandidi
时间:
2006-7-24 13:37
标题:
我国经济增长迅速工资涨幅小 属低工资国度
来源:南都周刊
你涨工资了吗?
中国经济正在持续快速增长;今年上半年GDP增速高达10.9%;最低工资标准提高了;物价上涨了;你的工资涨了吗?收入分配改革的大幕正在拉开;如何让经济增长的红利普惠国民?谁来给我们涨工资?
“你觉得自己的收入水平能反映自己的工作贡献吗?”MSN上,马莉向记者发来一个愤怒的表情,接着是一个非常坚定的回复:“当然不能!”
马莉是标准的白领,担任国内一家著名的IT企业的部门经理。
毕业以后,随着她职位的上升,她的收入也在随之增长。但她对自己的收入并不满意,“付出的比得到的多,这是我们这个行业很多人的共同感觉。”
在职场拚杀的她或许还不知道,一场全国性的收入分配改革正在展开。像大多数人一样,她无法感知这场改革可能带来的影响。她也并不知道,除了业绩上升、职位提升之外,还有什么涨工资的理由?
低工资的国度
7月17日,新华社发表题为“四部委负责人就改革收入分配制度答记者问”的文章,标志着收入分配改革的全面启动。
在回答“为什么要改革”时,官员们指出了收入分配领域存在的一些问题:城乡之间、地区之间、行业之间的收入差距还在扩大,一些行业收入水平过高,分配秩序比较混乱。
上周,一位西安烟草企业职工的工资单引起了公众的关注。这位职工透露,每年她的银行卡上基本维持将近60000元的收入——这包括基本工资9600元;效益工资约36000元;通讯、交通、菜篮子等各种补贴约4800元;公积金存款约10000元。当然,这还不包括当年的年终奖金。
事实上,这种收入水平在大型垄断企业中并不少见。也是上周出台的一份央企利润统计显示,共有12家企业利润超过了100亿。这“十二豪门”主要来自石油石化、冶金、通信、煤炭、交通运输和电力系统,即传统的煤、电、油、运行业。他们的员工工资是全国平均工资水平的3-4倍。
炮轰垄断行业工资的同时,一些学者也开始发出了另一种声音:不要只盯着那些高收入阶层,他们的收入固然有不合理的地方,但他们毕竟是少数;占社会绝大多数的人,收入依然很低,这种长期的低收入不是更不合理吗?
去年,我国城镇居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0493元,平均到每个月,仅有875元。这一数据已经足以显示,我们今天依然是一个低工资的国度。
与低工资相伴随的,还有工资水平的低增长。有学者指出,在过去的12年里,珠三角地区农民工的月工资仅提高了68元,如果把物价等因素考虑进去,实际是负增长。
也许民工工资增长并不能代表全部,那么我们可以看看大学生的起薪点。团中央的一份调查显示,今年应届本科毕业生中,66.10%的大学生将月收入定位在1000-2000元之间,1.58%的学生甚至愿意“零工资”就业。即便如此,调查中仍有77.3%的用人单位认为大学生的期望过高。
马莉很庆幸自己毕业得比较早,在她毕业的时候,全国大学生的起薪点至少可以保证在1500元以上,像她那样的名校学生都在向3000元看齐。而在今天,媒体的标题早已定性——“大学生进入低工资时代”!
钱都哪儿去了?
“1992年到现在,十多年过去了,当年担心发生的资本收益过分压低劳动报酬的现象,不幸被言中,已经成为当前全社会面临的严峻问题。”在一次关于分配改革的论坛上,中国劳动学会副会长宋晓梧痛心疾首地表示。
宋举出的例证是,工资总额占GDP的比重一直在下降。1980年、1990年和2000年分别为17%、16%和12%。2000年到2003年,这一比重虽略有上升,但依然徘徊在12%-12.5%之间。与之相对的一个可比数据,美国的工资总额占GDP的比重,近年来一直稳定在50%左右。
也就是说,在GDP高速增长的时期,工资总额的增长却在下降。那么,这些钱都去了哪里?
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主任范剑平认为,经济增长的好处过多地分配给了政府和企业,尤其是垄断企业。从居民、企业和政府三者的分配比例来看,1978年为55%:11.1%:33.9%,1998年为68.6%:13.9%:17.5%,变动趋势是居民的份额不断提高,企业的份额有所上升。而此后的1999-2003年间,居民的份额明显下降,企业的份额进一步上升,政府的份额大幅度上升,到2003年发展为61.8%:15.1%:23.1%,政府最终可支配收入的规模迅速扩大,相应居民可支配收入明显消弱。
在西方经济学里,“分享工资理论”已经跨越18世纪末19世纪初的“生存工资理论”、19世纪中叶的“工资基金理论”、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边际生产率工资理论”和20世纪中期的“劳资谈判工资理论”,成为主流的工资理论。分享经济增长的红利、分享企业发展的好处,已经成为民众的基本共识。
而在中国,很多人对工资的认识更多还停留在残酷的“生存工资”阶段。这个由古典经济学派大师亚当·斯密和大卫·李嘉图描述的理论,更多地揭示了资本主义原始积累时期的一个现实——从长远看,在工业化社会中,工人的工资等于它的最低生活费用。也就是说,工资只能保持在维持其生存、使其勉强糊口的水平上。很多人甚至认为,正是这种“生存工资”成就了中国的竞争优势。
一位学者指出,在我国20多年的经济高速发展过程中,本应由全社会合理分摊的改革成本,过多地由所谓“弱势群体”承载;本应由全社会合理分享的经济成果,过多地被所谓“精英团体”瓜分。现在到了下决心调整这种状况的时候了。
或许,我们可以将这些期待放在即将到来的收入分配改革上。这样,也许我们就可以不仅仅把涨工资的希望寄托在老板、上司和领导身上,而是通过收入分配的制度性改革,来抑制畸形的高工资,同时改善畸形的低工资。(来源:南都周刊)
作者:
蓝色指南针
时间:
2006-7-24 14:15
期待总是很遥远的故事...
作者:
madong_com
时间:
2006-7-24 14:28
要嫩多工资干啥,够花就行咧.
作者:
神父11号
时间:
2006-7-24 14:34
还是人太多了
作者:
erstein
时间:
2006-7-24 15:16
1,想办法离开那里
2,想办法同流合污或者说适应社会
3,啥也别想,混吃等死。或者说,期待英明的政府去解决,反正个人也无能为力,就相信党相信国家吧。
上面是我知道的合法的手段。其他截富济贫替天行道揭竿而起等等都是不合法的。
============================================================
另,我认为中学时学的那什么“按劳分配”严重欺骗了社会主义好青年的感情。
譬如我如果有那么一两套房子,出租出去自己安安稳稳做寓公,“有劳动能力不劳动者同样能获得收入”。
(当然做房东多少也要做点事情譬如收收帐抄抄水电费或许还要检修下房子家具什么的,而且好像国内还要缴特别的税。个人感觉和以前的地主一个性质,当然我认为这种形式没问题,地主是完全正当的,我们伟大的党当年做的事情比较不厚道。)
占有生产资料的人即使不劳动也是可以比大多数无产者获得更多财富的。同样的,有广阔人脉的当权者的子弟后人也比普通人有优势,城市的居民比农村子弟机会多。个人的奋斗当然值得尊敬,但那所谓“人人生而平等”绝对是荒谬的。上对下说平等,更多的是让他们安于现状不要反抗。下对上说平等,即便短时间内可能保持其理想,但时间长了基本上都是要享受身为上的不平等罢了。
虽然这些“不平等”现象我认为很正常,但我们却从小被教育说那些不是真的,感觉忑假,从国家到个人,统统的虚伪。
欢迎光临 人在德国 社区 (http://rs238848.rs.hosteurope.de/bbs/)
Powered by Discuz! 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