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ard logo

标题: 望远镜基础知识。 [打印本页]

作者: ieye4u    时间: 2006-8-24 22:54     标题: 望远镜基础知识。

没用过高级的,只在店里试了一下Leica单筒,可以接到Minox专门给他配的300万像素的DC上,看起来比较吓人,价格更吓人。
东德Zeiss的双筒在跳市碰到过,试了一下,是不错,就是变形比较厉害,有些怕光,估计当时镀膜不行,望远镜这东西肯定经常顶着太阳,所以镀膜很重要。
在Saturn试了Nikon和Steiner(视得宝),可能那里放着的nikon属于低端产品,虽然才49欧元,但是我宁可花129欧元买steiner,绝对爽,真是货比货得扔。
现在手里有个西德产的 Bresser10*50,挺好使的,锐利,饱和。个人觉得比7*50的爽,虽然射出瞳径小些,但因为采用了高眼点设计,所以没觉得不方便。这也是我第一个双筒,才知道原来望远镜也可以虚化背景。现在这个牌子移到国内生产了,有些可惜,那么好的镜头....
德国的天空很漂亮,空闲时拿起望远镜向远方瞧一瞧,粉粉的白云,绿绿的树叶,偶尔几只小鸟飞入视线,美哉美哉....又拿起Contax的单反,接上长焦,一切全变了,灰暗不清,好像蒙了层沙。
心中不感叹,哎,摄影,就那么回事,留下机子拍个到此一游就好了。
作者: ieye4u    时间: 2006-8-24 22:58

刚才是个引子lol.gif, 现在不如正题。都是网上找的,觉得对入门挺有帮助。

双筒望远镜选购大补帖  
有人认为,看星星一定要用天文望远镜才看的清楚,一定要高倍率才能做天文观测,其实这些都是不正确的观念,天文望远镜虽然倍率高,但是没有双筒望远镜的灵巧便利,不但笨重携带不便,且没有双筒望远镜的广视野、正立像等优点,天文望远镜倍率高搜索较为不利,虽然有寻星镜辅助,但几乎所有的寻星镜都是倒立像的;故无论是初学者或玩家,双筒望远镜绝对有其使用上的重要性,不要再认为双筒望远镜是低阶、入门专用的望远镜了。

双筒望远镜对一个天文同好或赏鸟者来说,是最基本不过的投资了。有人说:建立“自己的装备”本身就是个很重要的训练,我个人完全认同,你会开始去搜集资料、问人、逛器材店....慢慢的累积许多知识。而通常你有了自己的器材后,才知道它们需要很小心呵护保养。

双筒望远镜大补帖 一些双筒望远镜的基础知识,是您选购及使用双筒望远镜时应该知道的:

(一) 口径:物镜的直径,口径大小决定望远镜的集光力与解像力(同时决定望远镜价钱),口径愈大集光力越强,解像力愈高,价钱也越贵。以7X50双筒镜为例,50代表口径50mm,2-3cm的双筒双筒镜适合白天赏鸟观景,但集光力不足不适合用在天文,一般手持双筒镜适合5cm以下,5cm以上可能需要用三脚架支撑。

(二) 倍率:以7X50双筒镜为例,7X代表倍率放大7倍,手持双筒镜建议倍率为10倍以下。有些人会问,更高倍率的双筒镜不是更好吗?不是的,倍率太高容易晃动影响影像品质,需要三脚架支,在使用上没有那么方便,而且狭窄的视野常会使新手产生大海捞针的恐惧感。

(三) 射出瞳径(Exit pupil):将双筒拿离你远一点,目镜上的小亮圆就是射出瞳径,越大越亮公式:射出瞳径mm=口径mm∕倍率。因人眼瞳孔夜间最大可放大到约7mm,故射出瞳径越接近7mm亮度越高,越适合天文使用,但人眼白天瞳孔只有2至3mm,所以白天赏鸟观景就不须选用射出瞳径太大的双筒以免浪费,且随着年龄增长,瞳孔越不容易放大到7mm。你也可以用同样方法检查棱镜的品质,BaK4材质的棱镜较好,没有棱镜遮蔽现象,看到的射出瞳径是完整的圆形,能使影像较为清晰、明亮。BK7的棱镜有棱镜遮蔽现象,圆形射出瞳周围会产生缺角的情形。

(四) 视野:透过望远镜所看见的范围,又分为实际视野RFV眼视视野(视角)AFV两种,常以角度°表示。公式:实际视野 X 倍率 = 眼视视野(视角)。如果你觉得某镜筒看起来有窄小、以管窥天的感觉,那就是目镜视角不够大的缘故。目镜本身视角狭窄或倍率提高都会让你看到的实际视野变小。

(五) 镀膜:在镜片表面镀上一层特殊的金属化合物,目的是减少反光,增加光线透射率,一般最基本至少会镀上蠡层氟化镁(MgF2),称为单层镀膜,看起来是淡蓝色。较高级的机种内部的光学镜片及棱镜都采用全面多层膜处里(Fully multilayer coating),可大幅提升亮度、反差及解像力。拿起双筒,让物镜朝向自己并观察反射光,反射光越暗越好,表示光线透射率越高,某些天文用顶级机种(如Fujinon),从物镜看下去好像看到黑洞一样。反射光颜色从暗绿、暗蓝到暗紫都有。但所谓“红宝石镀膜”是将物镜表面镀上一层反射红光波长的镀膜,这种镀膜只会使影像产生减光及色偏现象,让影像变暗、变绿而已,绝无其它不肖厂商夸称的红外线及夜视能力,大家请勿受骗

(六) 良视距(Eye relief):目镜到焦点距离,良视距越长,可以在离目镜远一点的方看到整个视野,较适合带着眼镜的人直接凑上去使用。良视距较短12mm以下就无法做到。大部份市面上的双筒均有8~14mm,某些超长良视距HP(High eye point)机型有20mm以上。

(七) 成像品质:解像力、反差、色彩还原度、色差与像差等等,这些都是较有经验者在选购双筒时会注意的 (八) 结构特征: 一般双筒镜光学系统可分为以下两种:

1. 波罗式(Porro Prism)
此种形式内部使用两组棱镜,将影像转成正立,价格较便宜,如图:



2. 直筒式(Dash Prism)
Dash又称Roof-屋顶棱镜式,此种系列体积小好携带,因此非常受到赏鸟人士喜爱,但通常价格比较高。如图:



(九) 其它标示或名词:

CF (center focusing)、IF(Individual focusing):对焦方式分为CF中央调焦式IF双眼独立调焦式两种,双眼独立调焦设计使用于地面观测较不方便,但天体都是在无限远焦距,所以对于天文观测毫无影响,且中央对焦对焦部连动机构若考虑防水处里则需要相当的技术性,故IF式运用在气密防水机种可大幅降低成本。

WP(water proof)气密防水设计:机身内部抽真空灌入高压干燥氮气,绝对不会因为湿气入侵而长霉,适合无光害但温差大容易结露的高山及视野佳但潮湿的海边使用,因此专业天文人士及赏鸟者非常喜爱,但防水机种通常较为笨重,且相对也比较昂贵。

ED (Extra low dispertion):某些高级机种物镜是采用ED超低色散玻璃,可使色像差减至最低。但棱镜及目镜也会产生色差,所以效果有限。

非球面镜片(Aspherical lens):这种光学技术可消除视野外围因球面像差而产生的影像模糊变形现象,使视野从中央到外围达到一致的锐像,光学品质较为优良。

变焦机种(ZOOM):这种双筒望远镜倍率可以调整,如7-15X35表示倍率7倍至15倍无段调整,但因为zoom的机种通常视角较窄,且变焦机构容易故障。我个人并不喜欢使用zoom双筒望远镜,也因此像LEICA、 FUJINON等顶级知名大厂,也鲜少推出zoom机种。

作者: ieye4u    时间: 2006-8-24 23:18

还有一个Interview写的也不错,适合入门之后的玩家。

Q:Fujinon的卖点是95%的透光率,EBC镀膜很厉害啊。
A:不错,他们镀膜的水平我们还做不到,但是其实高端的望远镜号称的透光率有很大的水分,他们的有效口径也往往会偷偷少那么一两毫米,反正也看不出来。某些品牌在专业顶级产品上使用的镀膜由于不惜工本,所以极好,但是望远镜一般不会用最好的镀膜水平,即使用了,也往往只是外片用,内部要差一些。还有望远镜的透光率和光学玻璃也有关,光学玻璃对光是有吸收作用的,特别是棱镜,光程较长,影响要大一些

Q:那么老式军用望远镜的严重偏黄的玻璃透光率比较低?
A:是,望远镜如果偏色厉害,透光率一定比较低,老式军镜一是光学玻璃技术限制,二是不大在意这点。

Q:Fujinon的镀膜以及一些其他的高级镀膜的反光率都要低于胶合面的反光,EBC是11层镀膜,你们只有三层……
A:我们这种三层镀膜单拼透光率差别不是很大,如果放松对带宽的要求,透光率在某一点接近100%都可以。差别只是在带宽上,我们要差一些,提高层数对提高透光率不明显,但是可以把高透光的带宽增大。不过由于人眼对光谱中心部分最敏感,在长波端和短波端的要求并不需要很高,而紫外波段更是对人眼有害的。

Q:能否把透光率在紫外区做成强烈截止?
A:考虑可见光的透光率所设计出来的膜系,在紫外段有自然衰减,但强烈截止困难。

Q:你们的镀膜实力在国内怎么样?镀膜设备呢?
A:在国内应该是顶尖的了,所用的德国镀膜机也是很先进的设备

Q:那么世界顶级厂商用啥阿
A:其实镀膜机好比战士手里的枪,用好用坏要看技术。顶级的镀膜难点在于膜系设计,这才是每个顶级厂家的绝活。

Q:95式用的那种是双层宽带镀膜,透光率是74%,怎么差那么多?
A:可能是考虑了战场防护的需要,另外,从技术角度,真正比较成熟而性能较好的宽带镀膜应该是三层。

Q:随着技术的(实际上他们也在)不断改进,但是某些公司那个标称的顶级数值一直没有变,还是95%。
A:95%被认为是个极限,如果写成97% 98%恐怕没人信了,至少专业人员一看就知道不行,不过既然现在比以前产品好了很多,某公司以前最早号称95%透光率的时候,我们买来测试了一下,实际平均值在83%左右,我们也很有兴趣测量一下其现代的顶级产品能达到多少。

Q:某些的高档产品消光据说极好,比如棱镜侧面发黑处理,所有镜片封边,加消光筒之类。
A:消光有很多方法,我们认为还是在适当的地方加光栏比较有效,至于光学元件的边缘处理,不一定封边最好,如果想办法避开利用镜片边缘或者让射向边缘的杂光出射以后不再返回,一样可以获得很好的效果。

Q:镀膜耐擦花性如何?
A:这种绿膜在国产的这些镀膜中算是最好的,比蓝膜,红膜之类都好。但是不如"宝石膜",也就是超硬镀膜,这种镀膜只能镀单层,所以光学性能特别是透光率要差些。

Q:好像Takahashi的FS系列萤石望远镜用于保护萤石镜片的超硬镀膜是多层的,反光率很低。
A:那倒是很有意思,有机会研究一下。

Q:其实我是比较喜欢中规格的,比较实用,7×50背着可是累阿。
A:我也比较喜欢这个规格,不过7×50亮度高,可以在夜间或者暗光下使用。

Q:据说统计香港那边的玩家,有将近一半喜欢这种大光力望远镜,不过7×50的表观视场都很小
A:玩到这个程度了,还会很在乎视场大小么?

Q:8×42视场是7度,和Nikon Venturer LX一样,但为什么10×42和12×42的视场分别为5度和4度,为什么高倍的表观视场反而小很多?
A:主要是产品系列化的考虑,我们还要开发10×42 12×42的超广角(表观视场70度以上),不想把界限模糊。

Q:超广角比较难做到长出瞳吧
A:是,现在的产品是20mm左右,超广角会短一些,但可以保证15mm,力争18mm。

Q:我这里有一张东德蔡司和西德8×30B的比较图,您觉得哪个更合理一些?
A:个人比较欣赏东德蔡司的原始设计,西德蔡司结构复杂有些倒退,把双胶合物镜改成双分离会引起安装和固定的困难,目镜组改成6片4组对透光率不利,而且炫光等也会难以控制。

Q:但是目镜片数多了容易控制大视场的像差
A:其实还是片数尽量少为好,现代技术可以用非球面来做,一片顶三片

Q:Nikon Action之类低端望远镜用了非球面,高端机种反而没有,怎么回事
A:低端机种的非球面是用模压方法制成的,就是树脂片子,精度和耐久性难以保证。磨制非球面的镜片以前leica做过,成本很高,现在发展出的最新技术是利用切割的方法成型。

Q:Swarovski EL的锐度和色差控制也极好
A:他们的分辨率和锐度确实好,色差不是没有,但是很小,而且呈淡淡的灰色,根本无法察觉,而我们一般的望远镜都是红绿色色差,比较明显。

Q:可能用了ED镜片吧
A:产品没有标明,不过Leica,Swarovski确实经常不标自己采用了ED镜片。这只Swarovski的镀膜是琥珀黄色,据分析是单层的,但是我们做这种琥珀色镀膜需要用4层来做,确实很搞不懂他们怎么做到的。

Q:外部用单层镀膜是为了防擦花吧
A:内部也有很多单层镀膜,但是效果出奇的好,这很奇怪,不过单拼透光率,比多层镀膜还是要差些的。

Q:好像Nikon Venturer你们也有样机是吧,和Swarovski EL相比如何
A:个人感觉不如EL,主要是色差要明显很多,另外前面提到旋升眼罩的问题,总觉得定位以后不够稳固。打开以后,里面有些地方有些偏实用,比如Phase-coating只镀了一段而已,两只价格都很高,Swarovski的做工让人觉得更物有所值一些,不过亮度和色彩Nikon Venturer要好于EL。

Q:Steiner通过使用塑料把重量减轻,而且美军也装备了他们的塑料军用望远镜,你们怎么看?
A:对于在恶劣条件下的长时间使用,我们认为金属还是难以替代的,用塑料的也就Steiner一家而已,我们还是保持怀疑,要是真那么好,Nikon,Swarovski之类早都全用了。

Q:美军装备和北约装备有激光防护要求吧
A:可以通过加装激光防护滤镜,这个我们技术上没有困难,只要有要求,可以做。原先的美军规范要求对***纳米的激光防护要求,现在的新规范要求加一个波段,但具体还没有定下来。

Q:能够配上偏振镜,用于水面或者天空背景观测?
A:初步打算作为配件选配。

Q:既然您也喜欢这种8×30规格的镜子,那么如果不限制预算,您自己会买哪一只世界名镜?
A:我宁可要我们的产品,因为我们在设计它的时候参考了世界各同规格顶级产品,集他们所长并有所改进,应该做的更好一些。
作者: ieye4u    时间: 2006-8-24 23:21

现在其实看上了Fuji的7倍。主要是Fujinon的EBC很让人放心。至于Leica , Zeiss,施华洛世奇等等还是在店里摸一摸过过瘾就行了。:koushui.gi
作者: Valentino    时间: 2006-8-24 23:34

望远镜这东西里面原来还有那么多学问,又长见识了

不过我是不会买这东西的,因为............我见窗前只有一片树林:(
作者: ieye4u    时间: 2006-8-24 23:40

其实出去的话如果不是专门拍片,只带一个望远镜也很爽的;望远镜的最大好处就是没有任何后期成本,只要不用里摔不会坏,基本上属于一台用上半辈子的那种lol.gif
随身带个小相机,留个纪念吧。
作者: ieye4u    时间: 2006-8-25 01:18

双筒望远镜超级选购术n)\;u]
©天之文 -- 天文爱好者之家--天之文  xw`
市售双筒望远镜厂牌种类繁多,以用途来分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种 1. 天文, 2. 赏鸟及野外观景, 3. 旅行, 4. 运动及舞台表演z
©天之文 -- 天文爱好者之家--天之文  Tz
那么,该选择那种型式双筒望远镜好呢?
(一) 适用于天文观测之双筒望远镜:;p/UoY
©天之文 -- 天文爱好者之家--天之文  g
天文观测之双筒望远镜影像越亮越好,与亮度最有关系的就是口径与镀膜,口径建议至少使用4cm以上,而5cm以上双筒望远镜的口径集光力强,是相当适合天文观测用的,镀膜则是尽量选购全面多层膜处里(Fully multilayer coating)的双筒望远镜,可增加光线透射率增加影像亮度。另外射出瞳径(Exit pupil)也是相当重要的,5~7mm的射出瞳径最适合天文用,如7X50、10X50等,大部份的建议7×50的双筒好,理由是射出瞳径大约是7mm,相当于黑暗中瞳孔的最大径,可以得到最明亮的影像。对初学者来说,7×50视野较广,捕捉到目标的机率较大。所以用7×50是最保险的建议。但是我有不同的看法,我觉得个人喜欢10×50双筒望远镜,倍率提高一点真的有差。而至于10×50射出瞳径只有5mm,不如7×50的问题,其实也不是个缺点,年纪稍长瞳孔就张不到7mm了,而在有点光害的地区,7×50“集光(害)”的能力也是很强的,我常常有被帮倒忙的感觉。除了10×50外,我经常会搭配一支FUJINON 10×70双筒来观测,在高山上用来观测散光星云、疏散星团等,真是有够”暴力”。如果您经济许可,可以选购更大口径的双筒望远镜,如8cm、10cm、12.5cm、甚至15cm口径,价格从1-2万到50万都有。'
'
(二)适用于赏鸟、观景之双筒望远镜:RKT
©天之文 -- 天文爱好者之家--天之文  w\j%
口径与亮度及解像力是成正比的,在兼顾解像力与携带性的平衡考量之下,3~4cm的口径是很不错的选择,此外视角宽广与否,也是赏鸟人十分注重的规格,一般规格50度视角,似乎不能满足赏鸟人的眼睛,像LEICA、PENTAX等高级赏鸟双筒望远镜、视角都在60度左右,无论是搜寻飞鸟或水鸟等较为好用。倍率则以8-10倍最常使用。同样选购全面多层膜处里(Fully multilayer coating)的双筒望远镜可增加亮度及解像力。s~;mLq
©天之文 -- 天文爱好者之家--天之文  n
(三) 适用于球赛观赏、旅行之双筒望远镜:oot~2e
©天之文 -- 天文爱好者之家--天之文  z
由于观看球赛、歌剧等,需要长时间使用;而郊游、旅行、登山等活动需要方便携带,所以应用在这些用途的双筒望远镜,最好选择重量轻、体积小的迷你型双筒望远镜,以利携带及长时间使用。但因口径较小(通常为25mm以下),光线较不佳时使用,会产生视野亮度不足的现象。r~
<o91<
至于该选择什么样的双筒,我认为,选购双筒最重要的不外乎:符合需求,看得清楚,价格合理,维修OK。在初学阶段,你不一定要买很好很贵的东西,但也不要贪小便宜,买到伤眼睛的望远镜,毕竟眼睛是灵魂之窗。所以选购一台适合自己的双筒镜之前,最最重要的是选择一家信誉良好、专业、服务亲切、价格合理的光学仪器公司。提供完善的品质保证及售后服务,让您的双筒望远镜无论维修、调整、清洁等无后顾之忧,且经过专业的分析及解说之后,让您更能了解哪一种类型及品牌较适合自己使用。等到你成为一位有经验的观测者后,自然会有能力去评估更顶级的,专业或更大口径的需求。kf:?
&copy;天之文 -- 天文爱好者之家--天之文  mA
以上这些都能在你选择双筒时作为判断的基本依据,但是,光靠这些是不够的,接下来最重要的仍是你自己看到的感觉:市面上充斥许多廉价双筒镜,光轴并没有完全校正平行,有些知名厂牌也因为运送途中碰撞而导致光轴歪斜,轻微者使用人不会马上发现,一经常时间使用后轻则眼酸头晕,重则损伤视力,购买时一定要特别注意,千万不要购买光轴不准的双筒镜,以免花钱伤身。其它还有:整个视野看起来是否舒服?不会眼酸头晕?看看白磁砖墙面,线条是否扭曲变形?影像是否偏绿或蓝?是否清晰、锐利?如果你自己不是很有把握,可问问其它同好的使用经验和评价。当然,如果你要求很高,像NIKON或PENTAX顶级气密防水机种可能1~2万跑不掉,但如果你预算没那么多,2,000到5,000多元的双筒镜也是不错的选择。!
&copy;天之文 -- 天文爱好者之家--天之文  ~"
以上价格单位为台币,2000台币约为人民币486.656
作者: 然而    时间: 2006-8-25 15:44

楼主对待生活可真是另有新的态度.
作者: ieye4u    时间: 2006-8-26 13:06

生活态度也会随环境变化而变化呀

[ 本帖最后由 ieye4u 于 2006-8-26 14:10 编辑 ]

图片附件: Zeiss victory 拷贝.jpg (2006-8-26 13:06, 89.74 KB) / 下载次数 115
http://rs238848.rs.hosteurope.de/bbs/attachment.php?aid=217177&k=5873b69d98d546375301f56f3ee5ed8a&t=1732402872&sid=PcKl4H



图片附件: SW 拷贝.jpg (2006-8-26 13:07, 70.88 KB) / 下载次数 119
http://rs238848.rs.hosteurope.de/bbs/attachment.php?aid=217179&k=efa81d42461923da9981aec67dd0fbec&t=1732402872&sid=PcKl4H



图片附件: Leica 742.jpg (2006-8-26 13:10, 93.14 KB) / 下载次数 103
http://rs238848.rs.hosteurope.de/bbs/attachment.php?aid=217180&k=bff5a41a2d6e82a27f91d2c63e2013b7&t=1732402872&sid=PcKl4H


作者: ieye4u    时间: 2006-8-27 17:17

推荐一篇文章,我看了长了不少见识yes.gif

雙筒鏡基本認識

1. 耐用度(Durability)
直筒型結構較緊密,容易製成中央調焦防水機型, 比較耐用.
廉價普羅型結構較弱,不耐撞,光軸容易失行.高級机型大都較笨重.至近期才出現較廉價的中央調焦防水機型.

2. 防水性(Waterproofness)
WR= water resistant 可防止水花濺入機身內,但不能抗水壓.
WP= water proof 通常內部鏡身注氮,橡膠O環封口.可抗水壓由一米至五米不等,鏡身內部不會積聚水氣或發
霉.但若保養不佳最外鏡面亦可發霉或括花. (JIS 6=日本標凖防水1米/ 5分鐘, JIS 7 =日本標凖防水5米/ 5分鐘)

3. 對焦系統(Focusing system)
中央式: 鏡身中央有大型調焦環,可使兩邊目鏡一起對焦,另右目鏡可獨立轉動調較右眼視距.
獨立式: 左右目鏡分別可以個別對焦,水密性較佳,但日間觀景卻不方便.
中央+獨立式: 鏡身有一中央大型調焦環,環分 2 部份,合在一起時可作中央對焦,分開時可左右眼獨立對焦,為最佳對焦方式.
內部對焦: 對焦時移動鏡身內部組件,機身長度保持不變,為防水設計.
外部對焦: 對焦時移動目鏡部,机身長度會改孌,水密性較差.

4. 目鏡眼杯(Eyecup)
橡膠型: 傳統橡膠式眼罩,戴眼鏡的話可將眼杯反下,但眼杯容易變形和留下摺痕.
拉出推入型: 戴眼鏡時眼杯可推入目鏡內,不戴眼鏡時可將眼杯拉出,較高級机型使用.
旋轉型: 眼杯接目環可旋入旋出,方便不同視距人仕,是最佳設計.

5. 機身包膠(Armoring)
傳統珠皮型: 外層包著硫化鋅珠皮,美觀但沒有保護作用.
包膠或合成物料: 並不代表防震,更不代表防水! 只代表可以輕微吸震、較易手持、防滑.

6. 德國和美國式(German or American Style)
專指普羅鏡身設計,德國式為2截式設計,鏡筒可拆開,美國式則為一整個机身設計,比較耐用.

7. 重量(Weight)
口徑4cm,重 500-800g的機型都較易手持,掛在頸上亦無問題.
口徑5cm,重約1Kg 對某些人來說可能較重,但机身只要設計得當,分散重量,仍可手持使用.
口徑5cm,重量超過1Kg者,如Fujinon 7x50,Leica 10x50 BN 等,較適宜安在腳架上使用.
直筒鏡結構緊密, 使用時雙肘成直角垂下,使鏡身重量由骨骼支撐,較適合長時間使用.使用普羅鏡時雙肘則傾向向外撐開,使鐘鏡身重量由肌肉支撐,不利長期使用.
口徑7cm以上者,基本一定要用腳架支撐.
口徑太少,重量太輕如迷你型雙筒鏡,如Zeiss 8x20 ClassiC,雖易手持但重量太輕、慣性不夠,容易隨呼吸脈博跳動,亦不利手持觀測.

8. 影像防震裝置(Image stabilizing system)
機械式:稜鏡或物鏡部份以機械彈弓、緩衝系統減低震動,使高倍影像變得較穩定,缺點是手部需長時按鈕,價錢超貴! (如 Zeiss 20x60 I.S. 要三萬多港元)
電子型: 電子感應系統以電力驅動稜鏡不停調較角度,以補償震動之影響.缺點是稜鏡常移位, 導致影像清晰度下降.此外價錢也昂貴. (Canon 10x30 I.S. 最平机型也需3000港元.)
影像穩定雙筒鏡質素一般不俗,但最後光學質素又不一定最高.

9. 雙筒鏡的保養(Maintenance)
雙筒鏡最忌撞擊,尤其廉價機型.
觀景時不要把鼻子靠近目鏡,引致水氣積聚.當外露鏡片沾上油污時,可用藥用酒精 (isopropyl alcohol 70%) 和特殊微纖維布料(microfiber cloth)把油污擦去.
防水型號若沾上海水,可以清水將之沖洗乾淨再風乾.
長期不用時, 將之放在裝有防潮珠的密實袋或電子防潮箱內,但切勿放在皮盒內,因為皮盒易發霉和吸水.
若鏡身內發霉,不應自行拆散清潔,最好寄回原廠修理.





图片附件: SWAROVSKI.jpg (2006-8-27 17:17, 59.66 KB) / 下载次数 93
http://rs238848.rs.hosteurope.de/bbs/attachment.php?aid=217259&k=ee04e7e2c7b7c4fcbbfb40b070808f19&t=1732402872&sid=PcKl4H


作者: ieye4u    时间: 2006-8-27 17:19

規格考慮


1. 物鏡口徑(Objective diameter/Aperture)
例: 雙筒鏡 7x50 這規格中,物鏡口就是50mm.口徑越大,集光力越高,所見暗星越多,影像越亮,解像度越高越銳利.但一闊三大,重量也更大!而且大鏡較難研磨.4cm級較輕便,但所見暗星不及5cm級.3cm 級集光力比較弱,但較輕巧,日間觀鳥比較方便. 比5cm大的机型都較重,而且較難保持平衡,需用腳架支撐.
總的來說,8x40,10x40 等机型較方便,適合一般用途.8x30机型最適合觀鳥.而較大型的7x50, 10x50 則較適合天文用途.
註: 集光力是指物鏡收集光線比肉眼強多少倍的能力,純以物鏡面積計算,公式是: 物鏡面積 / 瞳孔面積(7mmx7mm).然而鍍膜、製作精度也會影響光度.一枝優秀的10x40的光度是可比中級的10x50高!
2. 倍率(Magnification)
例: 雙筒鏡7x50 這規格中,放大倍率是7x 或7倍.
倍率計算公式: 物鏡焦距 / 目鏡焦距
倍率是指將景物拉近的能力.舉例來說,一枝10倍雙筒鏡可將1000米外景物''拉近''到100米處. 其實際觀察大少等於我們走近到100米外觀景.放大率越高,所見景物越大.
倍率較高者會使背景較黑,暗星較易呈現,但高倍率會令影像變得較朦,亦會將手震幅度放大 (optical leverage effect),使影像搖動不已.一般來說10倍乃是一般人之極限.
低倍率情況下影像較光,亦較清晰銳利,色差及其他像差亦較少.但背景光害之影響亦會較利害,減低反差.而且解像力不足會使疏散星團不能分解清楚.
3. 出射光瞳(Exit pupil)
計算: 物鏡口徑(mm) / 倍率
當你手持雙筒鏡使目鏡距離眼睛約2呎時,你會見目鏡中央有一個圓型光點,其餘地方為黑色.這光點就是出射光瞳.
出射光瞳首先告訴我們望遠鏡的質素.質素上乘者出射光瞳為一個完美清晰的圓形光點,位處中央, 周圍呈黑色. 對普羅稜鏡機型而言光點內有稜鏡影子代表稜鏡是次級玻璃(BK7).周圍漏光則代表鐘鏡身防反光不佳.出射光瞳偏向一方或成欖核型則代表內部光軸孌歪.
出射光瞳越大,代表影像較光及較清晰銳利 (倍率低) 而且眼球較易看到影像,適合海事、環境不斷晃動場合下使用.出射光瞳太細會使影像難于對準觀測.但過了7mm 即超越人眼瞳孔極限大少,一部份光線便散失掉,造成浪費. 而且人越老瞳孔越細,如50歲的人瞳孔夜間中擴到最大亦只有 5mm! 故此 7mm机型如 7x50, 8x56,10x70 開始乏人問津.出射光瞳 5mm 机型如10x50, 8x40 反而最為適中.在日間我們眼睛瞳孔直徑約2-3mm,故此出射光瞳少於3mm的如 Leica 8x20 BC 於日間觀景沒有問題,但夜間使用就不適合.
4. 視場(Field of view)
視場即是我們觀景的範圉.視場越大,觀測範圉越大.視場表示方法有數種:
1. 度數: True field of view = 7* 表示視場(整個直徑)可見7度視野.天空由東到西180度,月球視直徑半度,亦即表示視場直徑內可容納14個月球連成一線.
2. 以呎表示: True field of view = 373ft/1000yards. 即觀看1000碼外景物時可見視野範圍為373呎.以簡單三角學計算,把373呎除52.5 即可計出度數.
3. 表面視場: Apparent field of view. 視場大少取決於目鏡設計方式.同樣目鏡下,倍數越高,實際視野一定變窄!比較不同目鏡一定要用數面視場,計算方法很簡單: 數面視場= 實際視場 x 倍率. 如一枝 10x50 7* 目鏡數面視場即70度.
數面視場60度以上机型稱為廣角鏡,視野寬闊,但邊緣通常較多像差,影像較鬆散.使用優質机型如從大窗口觀景一樣,非常過癮.即使邊緣有點像差也是值得.50-60度是標準机型,在視野和週邊成像取得平衡. 50度以下像由飲管中看風景,視野太窄,感覺不好.
5. 視距(Eye relief)
視距指在能夠清晰看到整個視場下,眼睛和目鏡之間最短距離.視距長度以mm表示,取決於目鏡設計.視距太短時,若眼睛不是貼近目鏡玻璃便導致視野邊緣失光,不合戴眼鏡人仕使用.視距太長,影像容易有黑影出現,但只要將眼杯拉長問題即可解決.戴眼鏡人仕請選視距14mm以上之型號.
又要視野大,又要視距長,又要像差、眩光少,目鏡需要複雜多鏡片加上高級鍍膜設計,目鏡部份亦因而變得巨大,導致高級雙筒鏡價格水漲船高,非常難求.
作者: ieye4u    时间: 2006-8-27 17:20

格鏡指標


1.稜鏡形式(Prism type)
雙筒鏡的靈魂是一組稜鏡 (2個).稜鏡作用是將影像變回正立像.
傳統普羅稜鏡式 (Porro prism),(曲筒)型使用2個 45-90-45度直角稜鏡內全反射原理,把光路折曲.其優點是構造簡單,透光率高,而且物鏡相距基線變長,雙眼視差較大,影像較富立体感.用普罗棱镜望远镜来观察会改变我们习惯的透视感和体视感。一方面,距离感被压缩了,另一方面,立体感被增大。普羅稜鏡式雙筒鏡也會影响我们對物体大小和距離的判決. 缺點是体積較大,看近處景物容易產生雙重影像.此外系統結構不夠緊密,光軸易歪,手感較差.
普羅稜鏡玻璃材質主要有2種,較佳折射率(光學密度指數)高的是BaK4 barium crown glass, 較次的BK7 borosilicate glass. Bk7稜鏡折射率接近能產生全反射的下限,所以稜鏡中心反射很好,但是在邊缘的一小部分光线無法產生全反射而“泄漏”出去,導致出現出瞳光斑邊缘存在陰影切邊, 減低透光率.
使用更高折射率的玻璃可以修正這問題,使用Bak4玻璃的普羅稜鏡效率可以達到同级最高,透光率可達或者超過94%。普羅稜鏡系统在理論上十分有效,因為四個反射面都可以產生全反射,光綫没有損失。
倒立普羅稜鏡式 (Inverted Porro prism)原理一樣,只是把稜鏡向內反屈,物鏡比目鏡更靠近一起,優點是結構較為緊密小巧,缺點是欠缺立体感.結構限制口徑,一般質素亦較次級.
另一種稜鏡構形為直筒稜鏡式 (Dach prism),亦為2個稜鏡組合,但排成一直線.有Schimdt-Pechan Roof別漢屋脊鏡式Abbe-Konig式,結構比較複雜,需要精度亦較高,不易研製.
傳統上最常見的屋脊稜鏡缺點很多.首先它的結構比較複雜,光线共內全反射六次.當中有一个界面無法產生全反射, 大部分光线會射出去而不是反射。所以需把這个反射面鍍成鏡面。开始用銀,之後用鋁 (不易被氧化影晌反射率)。自注氮防水鏡普及後之後又用回銀(反射率更高).不幸的是,銀反射膜仍没有內全反射效率高,而用鋁反射膜光度損失更到15%!
此外,當光從鏡面反射回来的时候,其相位會改變 (phase shift).一部份光會被部分偏振化(polarisation).當两束部分偏振化的光相遇互相干涉的時候,光度會再損失(破壞性干涉效應, destructive interference). 最終導致屋脊鏡和同級普羅鏡比就會暗一些,成像偏軟.
Abbe-Konig 式光路比五稜鏡式簡單,但只有蔡司生產. 它的長度要比施密特別漢五稜鏡式長不少.Abbe-Konig稜鏡的優點是不需要鍍反射膜,所有的光线都可以用於全反射。結果透光率更高,達90%或以上,加上光線在稜鏡內反射四次,比Pechan式反射六次為少.故此影像較同級Pechan式直筒鏡光一點.但這種稜鏡仍然有相位改變和干涉的問題,原因和Pechan式略有不同但是结果却一樣嚴重,也會對亮度和分辨率造成影响.而且除新FL系列外, 其餘產品在色差控制、銳利度表現上又似乎較差,不知何故.
直筒鏡優點是結構緊密,容易手持,較適合看近處景物如觀鳥.缺點是價錢較昂貴,立体感不及傳統普羅稜鏡式机型.(頂級8x30 司華洛世奇直筒鏡約6000元, 同廠8x30 普羅鏡約4000元)而且看亮光源時容易出現十字星.然而隨著觀鳥活動普及,越來越多人選用直筒鏡,其質素也隨市場需求而提高,質素根本不會低過傳統普羅型.
1.1 直筒稜鏡鍍膜(Prism Coating)
在1988年, 前西德蔡司研製出了一种稜鏡鍍膜技術.它和增透镀膜十分類似------都由數層非常薄的高折射率材料構成,但厚度隨距離中心而改變,技術要求極高. 它有效消除了Abbe-Konig 中的相位會改變問題. 别的廠商也很快把類似的技術應用到別漢屋脊鏡式上以提高成像的亮度和分辨率.这些鍍膜都叫做“相位修正鍍膜, phase (correction) coating”,它至少使得Abbe-Konig 式(因为没有反射損失)可以和最好的普羅稜鏡式達到相同的透光率(大于90%)和分辨率.Schimdt-Pechan別漢屋脊鏡式的改進效果要小一些.但亦增加反差和分辨率.當然相位修正鍍膜也有好有劣,不同廠商所镀膜也會有很大的差别。一些大廠如 L,S在90年代初推出相位修正鍍膜別漢屋脊,而Nikon在97年中推出Venturer LX同類產品.真正普及大眾化型的要到0l年初Olympus EXWPI上市.自此之後,相位修正鍍膜成了一個重要技術指標.
近几年,一些高端廠商把施密特别漢稜鏡中的銀反射面用非常複雜的高-低折射率材料混和鍍膜 (dielectic coating)来取代. 此技術於90年代中開始應用于高端天文用 diagonal mirror (不是天頂稜鏡),在一塊完美光學平面上鍍上數十層非金屬鍍膜,反射率升到空前的99+%.當然價錢非常昂貴,一個價錢二仟多港元!为了能够接近全反射的效果,可見光譜内的光必須被分成許多波段,不同鍍膜層針對不同波段而設計. 最早使用的超過30層的鍍膜增加了2%-3%的透光率,約02年上市.更新的產品應用了70多層的鍍膜来增加别漢稜鏡的透光率,使其光學水凖終於達到了最好的稜鏡系统.其鍍膜好壞主要取决於把光譜能够细分到什麼程度,這个细分的數量决定鍍膜層數及制造工藝.
關於増加2至3%反光率会否改善像質問題,小弟曽比較過 Lumincon 96% 及 98% enchanced reflectivity diagonal mirror(價格相差很大) 發覺其反光率的确存有分別,稍注意已可看到.此外日間比較過 Leica 10x42 Trinovid (稜鏡鍍銀,2001) and Leica 10x42 Ultravid (42 層 dielectic coating, 2003),平行比較下後者的确比前者稍亮及銳.
以後一講直筒镜,除了相位鍍膜外,還有更高一級:dielectic coated 相位鍍膜別漢稜鏡!巿面上暫知有 Zeiss 32 FL (70多層), Leica Ultravid (42層)採用, Swarovski swarobright 鏡款(30多層) 也應是dielectic coating.這也許可幫助解釋什麼是世界頂級名鏡.
2.鏡片鍍膜(Coating)
利用光學干涉 (Interference) 原理,一片鏡片表面鍍上一層適當鍍膜可增加透光率,減少反光,加強反差.單層簡單鍍膜如 MgF2 呈藍色,主要反射藍光,透光率低,只約95%.而且色調偏黃.多層鍍膜較佳,減低不同頻率的光線反射, 透光率更高,最高可達99%以上!一枝鏡筒內起碼有10多個光學面,合成結果(O.99的10次方 v.s. 0.95的10次方)非同小可!
最佳的多層鍍膜應不會反射任何光線.實際上應呈暗紫紅色 或暗綠色.此等鍍膜不但改善透光率,抑制鏡內光線散射, 而且增強清晰度.反而流行的平價紅膜鏡 (Ruby coating) 只會反射紅色光,減低透光率,使影像呈現暗綠色,不適合日常賞鳥觀星,只宜雪地上反光太強情況下使用.
鍍膜雖然增加透光率和改善反差(光暗位分明),但表面卻容易受到霉菌侵蝕或易刮損,此乃其主要缺點.
3.銳利度(Sharpness)
現代一般望遠鏡在日間中央視場的銳利度表現不致太差,試銳利度最好在觀星場合.使用較高質機型看星應會呈現點狀,而平價機型時星點則會化開.色差大的形號在銳利度的表現通常較差.以往沒有相位修正鍍膜處理的直筒鏡在鏡銳利度和光度上比普羅型差一些,但今天頂級鏡已基本解決先天缺陷.
4.偏色,色彩還原度(Color bias, Color rendition)
不同鍍膜讓某種光線通過較多,使視場偏向某種顏色,如較次級品種是偏暗黃.但歐洲高級机種如蔡司、徠卡(袖珍鏡)都稍偏鮮黃色,但實際上卻更感覺上視野較光亮,反差提升,予人一種世界是美好的感覺.此特質在歐洲光線不足的森林非常有用! 輕微偏色只是小問題,理應對觀星沒有影響,但會影響個人對某些品牌觀感.無可否認,偏色會降低色彩還原度,這是取捨問題.當然嚴重偏色就會大大扣分.
5.通透清晰度(Image clarity)
大部份平價國產鏡都有一個通病,就是通透度比以往大有改善但仍不足,總是有種灰濛感. 最佳的雙筒鏡是在使用時完全感覺不到玻璃的存在! 這亦是一個重要評級標準.其成因頗複雜,包括鍍膜、鏡身設計、玻璃質素等等.但最失望的是某頂級機型亦.......
6.亮度(Brightness)
影響亮度有三個主要因素:稜鏡、鍍膜、色調.色調偏青感覺上光度會低些而色調偏鮮黃恰好相反.優質鏡在光度大體上都足夠有餘,格鏡時無需要為一點點光度而作意氣之爭.只要是同級機型,像差、通透感、色彩差異往往更大更為重要.
7.眩光控制(Internal flare control)
絕大部份袖珍鏡和中型鏡因機型所限,其機身內遮光系統不能把在低角度射入雜光擋掉,加上鍍膜質素欠佳,在順著陽光方向觀景時光線在機身內部不規則散射,導致整個視場都被瀰漫眩光所蓋,嚴重影響觀測效果.多層鍍膜減低內反射可將眩光控制得較佳.較高級機型物鏡前罩做得較長,發揮遮光罩放果,但仍不能完全解決問題.
此外某些機型目鏡片數較多,而鍍膜技術又欠佳者,觀看夜景時亦容易出現鬼影現像.
8.立體感(3-D effect)
這個因素可說是傳說中的指標.雖云普羅型的立體感較大,但即使是同級機型,所出來的效果又不是每只皆一樣.記憶中應以CZJ 7X50效果最佳,Pentax 6x30 Mariner 也不俗.但即使是直筒鏡,Leica 10x50BA感覺上又會比Zeiss Victory強一點.國產62式光學質素平庸但又帶給我強烈立體感!95式光學質素合格但立體感又欠奉!這指標在正規說明書中隻字不提,故只能說是筆者自創之指標.不過若有一鏡能帶給我當年CZJ的立體感覺的話,我會立即去馬! 
9.(Abberation)
A.  色差(Chromatic aberration)
光線穿過玻璃時產生折射現象, 不同頻率光線折射角度有別, 形成在高反差影像旁出現藍/黃邊. 色差問題在高倍率時尤其嚴重. 所幸雙筒鏡倍數較低, 色差問題不大. 改善方法是使用昂貴光學玻璃如 ED (Extra Low Dispersion, Nikon 於1972年推出), Fluorite 螢石鏡 (Canon 於1969年大規模生產) 籍其高折射率抑壓不同光線之折射角度,從而降低色差.但一些數千元的雙筒鏡都只使用普通玻璃而產生極佳成像.色差絕對是一個重要格鏡指標.
B. 球面差(Spherical aberration)
普通球面玻璃其性質使邊緣光線不能聚焦在同一焦點上,越近邊緣光線焦點越短.導致邊緣鬆散.而且中央解像度及亮度也有所影響.解缺方法是鏡內裝設特殊研磨的非球面鏡 (多個曲面),改善邊緣變形情度.廣角機型邊緣有些鬆散不是問題,但要儘量避免.
C. 場曲(Field curvature)
場曲指影像聚焦的焦平面是一塊曲面.影像不會變矇,但週邊直線會孌成曲線!解決方法是在鏡內加上平場透鏡Field flattener.(如Nikon 7x50 Prostar)
D. 枕型失真(Pincushion effect)
是另一種像差.影像不會變矇,但越近邊緣,影像會變形,像是倍率變大!然而像蔡司、徠卡、司華洛世奇等名鏡這種像差是故意加上去的.因由在手持雙筒鏡橫掃眼前樹木風景時感覺反較自然(angular fidelity),而加上平場透鏡的機型(linear fidelity)反而會出現浮凸效果!個人認為在廣角機型下,除非週邊變形極為礙眼,否則邊緣直線是否夠直沒有實際意義.
作者: ieye4u    时间: 2006-8-27 17:22

其实望远镜和摄影镜头很多设计理念是相似的。只是用处不同,毕竟摄影可以归为艺术,望远镜呢,恐怕有人把他归为。。?
作者: Fry    时间: 2006-8-31 15:28

原帖由 ieye4u 于 2006-8-27 18:22 发表
其实望远镜和摄影镜头很多设计理念是相似的。只是用处不同,毕竟摄影可以归为艺术,望远镜呢,恐怕有人把他归为。。?
偷窥what.gif
作者: ieye4u    时间: 2006-8-31 15:51

原帖由 Fry 于 2006-8-31 16:28 发表

偷窥what.gif
恭喜,加十分。lol.gif




欢迎光临 人在德国 社区 (http://rs238848.rs.hosteurope.de/bbs/) Powered by Discuz! 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