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ard logo

标题: 《纽约时报》:逼迫人民币升值语调突然改变 [打印本页]

作者: 欺负大象    时间: 2006-9-9 15:44     标题: 《纽约时报》:逼迫人民币升值语调突然改变

《纽约时报》:逼迫人民币升值语调突然改变

美国《纽约时报》9月8日发表了一篇针对人民币升值的文章,原文标题是《中国是美国贸易平衡的最大障碍?恐怕并非如此》(China Is Big Trouble for the U.S. Balance of Trade, Right? Well, Not So Fast)原文作者是:TYLER COWEN。现编译如下,仅供参考。

与流行观点相反地是,中国可能是美国平衡贸易逆差的积极因素。如果没有中国的廉价出口商品,美国的贸易逆差可能会更高,因为美国不得不从其他高成本国家进口这类生活必需品。最近一些原来赞成人民币升值的专家也突然改变了语调,认为升值无需如此着急。


长久以来,许多美国人都认为是对华贸易才使美国产生了如此巨大的贸易逆差。事实恰恰相反,如果停止对华贸易,美国的贸易逆差会更高。

一个浅显的道理是,对于购买者来说,同样一件商品显然价格低廉的更受欢迎。美中贸易就是一个最明显地例证:美国购买中国的商品是因为中国产品比韩国、日本、墨西哥和美国国内生产的更便宜。

显然,美国对华贸易并不仅仅只是让中国赚走了大量美元,中国在一定程度上帮助美国减少了贸易逆差。有数据为证:1985年,中国大陆、香港和台湾以及日本和韩国等在美国当年贸易逆差中所占的比重为52.3%,到2005年这一数字已经下降为40.9%。为什么会减少呢?因为中国出口挤占了其他国家和地区出口,而且中国商品更便宜。

在1986-1988年期间,来自中国台湾和韩国的鞋类制品占据了美国鞋业市场60%的份额,当时中国大陆只占不到2%。到2001年,整个市场发生了戏剧性的变化:韩国和中国台湾在美国鞋业占据的份额不到2%,而中国大陆则占了60%。由于中国制造的鞋更加便宜,因此美国人在购买鞋上的花费反而少了。同样的事情也发生在玩具、家用电器和办公用品等商品上面。

美国的决策者已经意识到这一点,单纯依靠人民币升值并不能改变美国贸易失衡的状况。几年前曾经多次呼吁要求人民币升值的华盛顿国际经济研究中心主任Fred Bergsten这个月要陪同财政部长保尔森访华,临行前,这位强烈要求施压胁迫人民币升值的强硬人士突然改变了语调,他说:人民币升值无需如此着急。

理由很简单,如果人民币真的大幅度升值,以美元计价的中国出口商品势必变得更加昂贵,购买同样的商品,美国消费者不得不掏出更多钱。显然,美国的贸易逆差只会因此增加而不会因此减少。

许多美国决策者们现在已经意识到,不仅要求人民币升值难以平衡美国贸易,甚至要求人民币汇率自由浮动也不是一个明智的决定。中国目前之所以拥有如此巨大的贸易顺差和外汇储备是因为中国居民储蓄率居高不下。过高的居民储蓄增加了中国银行系统的流动资金,进而鼓励银行大量放贷,这导致了中国银行系统的大批坏帐。流动性不足已经成为中国银行系统的一大问题。随着中国金融开放日期的临近,资本项目下的外汇业务也将被放开。这可能出现人民币挤兑外汇的情况。在目前的条件下,如果放任人民币汇率随市场自由浮动,人民币更可能贬值而不是升值。

既然人民币升值的前景福祸难料,所以,无论是要求人民币升值还是要求人民币汇率自由浮动都是一个值得三思的决策。



现在rmb连创新高 他又蹦出来做好人
美国这帮小贱人太坏了  正着说反着说 反正他都有理



[ 本帖最后由 欺负大象 于 2006-9-9 16:45 编辑 ]
作者: 蟋蟀    时间: 2006-9-9 15:53

此中必然有诈
作者: 蟋蟀    时间: 2006-9-9 16:13

中国目前之所以拥有如此巨大的贸易顺差和外汇储备是因为中国居民储蓄率居高不下。

储蓄率居高=>贸易顺差? 存钱就顺差,那就不用做外贸了。

居民储蓄率居高=>巨大外汇储备? 俺们村存的都是美元。lol.gif

过高的居民储蓄增加了中国银行系统的流动资金,进而鼓励银行大量放贷,这导致了中国银行系统的大批坏帐。

高的居民储蓄=>增银行系统的流动资金?哪个银行不是企业存款占大头?!

大量放贷=>大批坏帐?销售额越高,坏账率愈高?岂不是公司越大,越要破产了么?lol.gif


流动性不足已经成为中国银行系统的一大问题。随着中国金融开放日期的临近,资本项目下的外汇业务也将被放开。这可能出现人民币挤兑外汇的情况。在目前的条件下,如果放任人民币汇率随市场自由浮动,人民币更可能贬值而不是升值。

人民币升值却去挤兑外汇?




都是什么 骡 辑?

[ 本帖最后由 蟋蟀 于 2006-9-9 17:21 编辑 ]
作者: 蟋蟀    时间: 2006-9-9 16:19

货币供应量 按流动性划分为 M0、M1、M2、M3四个层次;

现阶段我国货币供应量划分为以下三个层次:

M0 --流通中的现金

M1 -- M0 +企业单位活期存款+机关团体部队存款+农村存款 ;

M2 -- M1 +企业单位定期存款+自筹基本建设存款+个人储蓄存款+其他存款。

M1 是狭义货币供应量, M2 是广义货币供应量; M1 与 M2 之差是准货币。

=======================================

中美两国的区别:

在萨缪尔森的《宏观经济学》中

M1=现钞+支票;

M2=M1+储蓄存款。

而在英国的银行体系中还有M0、M3等项目。

根据我们国家统计局的公开资料,我国是以M0、M1、M2为框架体系。其中货币总量:M0、M1、M2。
M0=流通中现金
M1=M0+非金融性公司的活期存款
M2=M1+非金融性公司的定期存款+储蓄存款+其他存款。

毫无疑问,我们是模仿国外的所谓现代银行管理、统计体系设立的M系统。但我们多年了的M系统仅仅是模仿,而没有实际经济意义。

比如,中美两国的M系统,若M1数值相同,则美国的有实际经济意义的现钞就是M1,而中国有实际经济意义的现钞则要远远小于M1。这个差别使中国经济单位没有足够的流通货币,而美国相对于中国则有充裕的货币。

造成这个差别的原因在于,中国的支票不能直接兑换成现钞,尽管它是货币。

再比如在M2项目下,若M2相同,则中国的储蓄额很大,但流通的、有实际经济意义的货币却很少,因为中国的M2被高额储蓄占掉了,而美国却几乎全部是M1(美国储蓄率很低)实际也就是全是M0,即决大部分是现钞,市场有经济意义的货币充足。而中国却是市场严重缺少有实际经济意义的货币。

这就是为什么美国一直倾向于使用M2来调控货币的原因。

中国金融界无论是理论家还是主管部分一直有一个非常固执和愚蠢的见解,认为美国人不储蓄。其实这是一种错误的见解,美国人也是人、也需要穿衣、吃饭、养老等支付,这些支付同样需要持有货币存量,那么为什么美国的储蓄率很低呢?其实既不是美国人不储蓄,也不是美国人没有钱,而是这些货币存量不在储蓄项目下,而是在支票项目下,即在M1项目下。

因此,同样的M2、M1、M0水准,美国的M体系有大量的具有实际经济学意义的货币,而中国则是严重货币短缺。

如果中国金融改革仅仅改变这个M系统,则中国实际有经济学意义的货币就将增加十万亿以上(储蓄转成支票,支票可自由兑换现钞),而货币总量却不需要任何改变。


另外一个方面,美国及西方国家设立M系统是为了便于统计和调控印钞数量及观测经济动向。其中支票有大额和一般额度,这才是区分M1和M2的关键,也就是说有多少交易是以大额交易的、有多少交易是以一般额度交易的。大额交易主要发生在大型公司之间和投资性交易。

正如前文所述,无论M1、M2,由于支票的自由兑换性,二者都有实际的经济学意义。在货币总量上意义相同,但在资金用途上却有重要的经济学意义。货币总量以M1出现,则消费和终端市场活跃;以M2出现,则投资和中间市场活跃。

美联储和各商业银行可以据此判定应如何判定货币政策。M2过高而M1过低,表明投资过热、需求不旺,有危机风险;M1过高M2过低,表明需求强劲、投资不足,有涨价风险。在货币总量则基本保持稳定。





理论实际都不一样,分析个 P 呀!
作者: 蟋蟀    时间: 2006-9-9 16:59

M0=流通中现金
M1=流通中现金+可交易用存款(支票存款\转帐信用卡存款)
M2=M1+非交易用存款(储蓄婵頫定期存款)
M3=M2+其他货币性短期流动资产(国库券\金融债券\商业票据\大额可转让定期存单等)
M0流通中的现金量作为最窄意义上的货币
M1反映了社会的直接购买能力,商品的供应量应和M1保持合适的比例关系,不然经济会过热或萧条.
M2反映了现实的购买力,也反映了潜在的购买力,研究M2,特别是掌握其构成的变化,对整个国民经济状况的分析,预测都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作者: 蟋蟀    时间: 2006-9-9 17:05

货币层次(M0,M1,M2):现代信用货币按流动性的强弱可划分为以下几个层次(用M表示货币量):
            M0=现金货币
            M1 =M0+活期存款货币
            M2 =M1 +活期存款以外的其他存款(定期存款和储蓄存款)
            M3=M2 +短期存款信用工具

M0=流通中的现金; M1=M0+商业银行活期存款; M2=M1+定期存款+...M3=M2+其他金融机构存款...
作者: 欺负大象    时间: 2006-9-10 00:41

厉害 厉害yes.gif 长知识
建议斑竹将本帖子加精华lol.gif
作者: 蟋蟀    时间: 2006-9-10 09:33

具有国际通用意义的 M 分层,应该根据可流动性的高低来进行。不能只单单按照统一的理论,按照名称来分类。比如定期存款,国内可以提前5天预约后支取,可视为有较强潜在购买力的 money。某种意义上比国债股票具有强的流动性。但是在德国,定期存款的提前支取虽然是允许的,但是要至少提前三个月,这样一来,在德国定期存款的流动性远低于中国的,甚至低于债券和股票等其他金融类投资,但会高于有固定约定期限的基金。还有一个不可见的具有较强潜在购买力的项目是,授信额度,比如个人信用卡的透支限额,房屋按揭贷款和企业短期透支限额,这些“或有负债”都是具有较强购买力的项目。所以,具有普遍意义的 M 分层,我看,在详细分析各国个人和机构的金融资产构成的基础上,至少 要分 0-4。

[ 本帖最后由 蟋蟀 于 2006-9-10 10:38 编辑 ]




欢迎光临 人在德国 社区 (http://rs238848.rs.hosteurope.de/bbs/) Powered by Discuz! 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