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ard logo

标题: 这把式好,应该学学! [打印本页]

作者: Challenger    时间: 2006-9-14 19:39     标题: 这把式好,应该学学!

http://www.x5dj.com/UserForum/00100285/00013632.shtml
作者: Challenger    时间: 2006-9-14 19:40

八极拳发力技术
副标题: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武林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6-9-12 9:24:04

  中国传统武术的每一个拳种,都有其独具特点的技术体系,从而形成各拳种之间在风格特点上的明显区别,其中发力技术是形成一个拳种极为重要的因素,是拳种的立身之本。练拳不懂劲无疑于盲人摸象,即使刻苦修炼也难窥拳术之堂奥。鉴于此,本讲拟从发力的角度去分析八极拳的劲力技术。

  一、八极拳发力技术的原理

  八极拳的发力以“刚猛暴烈,崩撼突击”“动如绷弓,发若炸雷”为特色,从而有别于其它拳种。其劲法主要有十字劲、沉坠劲、缠丝劲等,但各种劲力之间又不是孤立的,而是密切联系、互相兼容的整体。

  1、八极拳发力技术的过程

  拳谚云:“动如绷弓,发若炸雷”,这是对八极拳发力过程的形象说法。“动如绷弓”是蓄劲的过程,意思是身体像拉开的弓一样,蓄满劲力,然后把浑身所蓄之劲传递到肢体而释放出去。实际上用“身如弓,拳似箭”这种说法来形容八极拳的蓄劲发力过程则更加贴切。

  “发若炸雷”则是描述八极拳发力瞬间的特征。其中包含两个方面的含意,一是发力要突然、猛烈,使人猝不及防,要有摧枯拉朽的气势;二是发力要以人体为中心向四面八方辐射发出,任何方向都要有力的存在,就象炸弹在空中爆炸一样。

  八极拳的发力虽然刚猛暴烈,但在练习和应用时都讲究“劲到头发”,也就是通常练武术讲的“寸劲”、“爆发力”,但八极拳所发出的是督透之劲,不是抖弹之劲。八极拳发力的全过程可分为前期动作的运动过程(发力的准备过程)和发力过程,发力动作的运动过程要放松,要达到松而不懈、快而不僵的要求,以便在节省体力、理顺筋脉的前提下快速完成动作过程,当动作运行到指定位置时,再突然发力。所以八极拳的发力过程要领总结起来就是:发力前的过程要放松、要快速,快速到位,到位发力。这既是练习时的要求,也是应用时的要领。

  一、八极拳发力技术的原理

  八极拳的发力以“刚猛暴烈,崩撼突击”“动如绷弓,发若炸雷”为特色,从而有别于其它拳种。其劲法主要有十字劲、沉坠劲、缠丝劲等,但各种劲力之间又不是孤立的,而是密切联系、互相兼容的整体。

  1、八极拳发力技术的过程

  拳谚云:“动如绷弓,发若炸雷”,这是对八极拳发力过程的形象说法。“动如绷弓”是蓄劲的过程,意思是身体像拉开的弓一样,蓄满劲力,然后把浑身所蓄之劲传递到肢体而释放出去。实际上用“身如弓,拳似箭”这种说法来形容八极拳的蓄劲发力过程则更加贴切。


[ 本帖最后由 Challenger 于 2006-9-14 21:17 编辑 ]
作者: Challenger    时间: 2006-9-14 19:48

霍殿阁简介

  霍殿阁(1886-1942),字秀亭,祖籍山东即墨,出生于河北沧州城东南乡的小集镇(今属南皮县),兄弟五人,排行在二,全家人男耕女织尚可温饱。
  霍殿阁少年时期,当地武风盛行,而霍殿阁自幼便酷爱武技,曾随一李姓拳师习飘洒拳。17岁时拜李书文为师,学练八极拳、六合大枪。他学艺专心刻苦、废寝忘食,且品质纯厚,殊得恩师喜爱,经过十二年苦练,技艺日趋成熟。李书文开始带他行走江湖,在实际比武中积累临阵经验,使技艺更为精湛。初时,师徒在天津一带活动,并在天津建国道、中心公园教徒,后又被奉系黑龙江省驻军第一师师长许兰州聘为军官学校武术教官,在那里霍殿阁结识了教务主任刘卧白,二人投契,结为金兰,刘为他手书条幅:“大鹏飞,英雄起,天下乱,几时止,好男儿,莫休息。”自此,霍殿阁随军在哈尔滨、长春、沈阳等地教授八极拳术。在这段时间里,霍殿阁虽屡次与人交手较技,但总是赢人不伤人,又能扶危济困,行侠仗义,为人豪气,很快在东北地区侠名远播。
  1924年,奉军入关后,霍殿阁随许兰州来到天津,乃携侄霍庆云盘桓于许兰州、李景林(直隶督办)等处,传功授艺。1926年在许兰州公馆,霍殿阁根据李书文一生武术生涯中交手时惯用的技法,择其精华,又结合自己的实践和体会,组编了实用价值很高的“应手拳”,并广传弟子。不久,霍殿阁便以精湛的武技、高尚的武德而名噪津门。
  1927年,潜居在天津日本租界张园(现在的鞍山道,天津青年日报社处)的溥仪,对两个保护自己的日本武士心存芥蒂,又想效仿祖上做个“功夫皇帝”,便提出要请中国武师,日本人当然不愿意,但那时又不好直说,只好要求必须比武招聘。经许兰州、商衍瀛(清末翰林)二人介绍,霍殿阁、霍庆云前去应试,霍殿阁仅以二指神功很轻松地战胜日本武士工藤,霍庆云则一招猛虎钻裆举起日本武士出口岩田。溥仪大喜,说:“还是中国武术厉害!”随后聘任霍殿阁为自己的武术教师,任霍庆云为御前侍卫。
  1932年,溥仪来到长春(当时叫新京),做了伪满州国的傀儡皇帝,霍殿阁随之到了宫内府任少将武官。并以霍家弟子为骨干组成“护军”,保卫溥仪的安全。霍殿阁除在伪皇宫内教授溥仪、溥俭及皇后等人习武,同时又在宫外开场授徒。霍庆云做为御前侍卫,统领护军中的霍家弟子。由于彼时霍殿阁宫内事务繁忙,加之身份处境特殊,传授霍家弟子之重任便由霍庆云承担了,这也是武术界不成文的规矩。
  两年后,沈阳戳脚翻子名家“铁胳膊”周馨武(霍殿阁之义兄),也来到长春,投奔霍殿阁,并在三马路开场收徒,霍殿阁派霍庆云协助周馨武,专授八极拳,这样三马路就成了霍家八极拳的又一个传播站,霍庆云从此往来于皇宫内外及三马路“把式房”,培养了一大批骨干弟子。
  1937年6月27日,护军中的部分霍家弟子到大同公园(现儿童公园)游玩,为坐游船与日军发生争执,护军不忍日军辱骂,愤而反抗,双方各自集合自己的队伍,两军对垒,搏斗异常激烈,护军打伤了一名日本关东军上校和几十名日本宪兵,踢死一条日本军犬,挫伤了日本关东军的威风。事件发生后,社会为之哗然,《新京日报》对“大同公园事件”进行了报道,上海等各大城市报纸相继刊载,皆为鸣快。早就视霍氏门徒为主的护军为眼中钉、肉中刺的日本关东军,极为恼火,以反满抗日的罪名,捕杀霍门弟子,整编护军,霍庆云被逼到奉天(今沈阳)故宫避难。霍殿阁本人也被排挤出宫内府,于1942年初秋因病辞世,时年57 岁。
  霍殿阁人虽逝去,但他一生广收弟子,精心授艺,门徒不计其数,具有霍家风格特点的八极拳早已广泛流传于世,他一生不畏强暴、行侠仗义的高尚品德和动人的故事也永远留在了人间。八十年代长篇小说《皇帝武师传奇》出版发行,继而长春电视台拍摄的三十集电视连续剧《康德第一保镖传奇》播出,这些都是叙述霍殿阁的生平事迹。


[ 本帖最后由 Challenger 于 2006-9-14 21:17 编辑 ]
作者: Challenger    时间: 2006-9-14 20:10

八极拳是我国传统拳种之一,已有三百余年历史。八极拳以套路演练独特,功法训练、技击对抗威力显著等特色,历久不衰。清末民初,威名赫赫的“神枪李书文”是八极门中杰出代表人物。他以贴身靠打的精技纯功名震武林,以出神入化、精妙绝伦的大枪技艺扬威海内外。他把八极拳发展到一个新高度,铸就了八极拳的辉煌。

李书文(1862~1934年),字同臣,河北沧州盐山县王南良村人。他幼时首拜八极五世传人张景星为师,习练八极拳三年。后拜在师伯黄士海门下习练大枪六载。黄士海(1829~1914年),是李大中、张克明亲传弟子,曾以卓越武功受六品顶戴。李书文在师门习武期间,由于天资聪敏,力大惊人,又肯勤学苦练,倍受李大中、张克明二位师祖厚爱。李大中、张克明、黄士海、张景星师徒四人都是以大枪驰名遐迩、名标方志的武林精英,而且都是同一村人。

李书文习武在名人辈出的“神枪窝”里,如鱼得水,习拳练枪到了痴狂的境界。李书文的家离师门相距约7.5公里,他每天晚上在师门练习一个时辰。每次往返的路上,他不像别人一样正常赶路,而是一步一拳,一步一掌,一步一肘练着走。练枪时,他一边走一边拧着大枪栏、拿、扎。

他以超常的毅力,获得了超常的劲力。几年后,他的功夫突飞猛进。在家附近捋桩靠桩,碗口粗的枣树、槐树多被他练拳脚震死,成为他的练功桩;练习打沙袋,从50公斤到300公斤的沙袋,他掌击、肘顶、肩撞、背靠,不知打烂了多少条;习练大枪,“抽撤”、“缠拿”之枪力把大门框划烂,将门前屋后的枣树全部划死。为练好“摧枪问准”,他对准粗树练,对准细树练,对准插好的高粱秆练。

昼扎铜钱眼,夜扎香火头。在他家附近枣树林中,他大枪扎枣,一枪一枣,百枪百枣。后对对着镜子练,达到触而不伤之境界。无论严寒酷暑,从不间断。经过十二年勤学若练,李书文集师祖李大中、张克明,师父黄士海、张景星四人拳技、枪艺之大成,形成了自己的技击风格。只要大枪一抖,枪头闪电般划出直径一米多的圆圈,其势恰似长江之水,磅礴千里;扎枪时,恰似流星赶月,鬼恐神惊。速度快,力道猛,且准备度极高,达到出神入化、登峰造极之境界。

据民国时期《沧县志》记载:李书文长得“短小瘠瘦而精悍逼人”,在室内排掌击空,离窗五尺,穿纸震荡有声;用大枪刺壁之蝇,蝇落而壁地痕。铁锥入壁(土墙壁),力拔甚难,他以大枪搅之,锥即出。他的族人乡亲人,常传颂他帮助乡亲收粮时,背对装运粮的大马车,用脚勾起80斤重的粮袋,挑过头顶,甩到大车上。他帮助乡亲们盖房上大梁时,用大枪将一棵棵檩条挑到房山上。据跟随李书文学艺十几年的徒孙,清末宣统皇帝御前侍卫霍庆云回忆:神枪李师爷的功夫,咱们练不了。他用大枪挑起八十斤左右的大车轱辘摇风车似的呼呼转。他经常这么练,毫不费力。

李书文性如烈火,嫉恶如仇。清光绪七年(1882年)春,沧州久旱无雨,李书文家附近大浪淀芦苇荡中的匪徒头目王大海,绰号“活阎王”,勾结当地地痞恶霸绰号“狗熊”的肖玉雄欺男霸女,昼抢集市,夜闯民宅,无恶不作。一天,正值集日,李书文肩挎搭袋去赶集,刚到集市不久,忽听人们高喊:“快跑啊!狗熊来啦!”

李书文久闻其恶名,早有替民除害之心。他抬头观瞧,见一黑大汉在群地痞无赖的呼拥下东抢西夺。一少妇躲避不及,被黑大汉一把捋住,肆意侮辱。李书文见状,上前大喝一声:“住手!放开她!”黑大汉一愣,见眼前站着一位枯干短瘦的小伙子,轻蔑的说:“你小子吃了豹子胆,敢管我肖玉友的事,我摔死你。”说罢,恶虎扑食般朝李书文扑去。李书文朝左一闪,飞起右脚一踢,正踢着黑大汉的左肋,“狗熊”翻倒在地,肋骨被踢断,疼得趴在地上直叫。

这时,集市南头急匆匆赶来一伙人,领头的长得凶神恶煞般模样,正是“活阎王”王大海。他见肖玉雄被打翻在地,便挥动双拳恶狠狠地朝李书文痛下杀手。李书文左手一撩,右后一掌击中其头部,王大海“头入颈内而睛暴出”,即刻毙命。众匪徒吓得屁滚尿流,狠狈而逃。李书文为当地乡民除了害,赢得了乡民们的赞誉,人送绰号“神掌李”。

1895年,袁世凯开始在天津南郊小站练兵。他利用各种手段和关系笼络武艺高强之士,并重金聘用日本空手道高手和德国军事教官来训练他的精锐部队。李书文的师傅黄士海收到袁世凯的聘书,因年事已高,特推荐弟子李书文去任教。李书文到兵营后,差人领他到演武大厅见袁世凯。袁世凯及众教官见他貌不惊人、瘦小枯干,扛着一杆大枪,误认为是大枪黄士海的仆人或家童。

当问明情况,知李书文是替师傅来任教官时,众人哈哈大笑。袁世凯的卫队武道教官伊藤太郎,蔑视地对李书文说:“大大的东亚病夫。”并用小手指向下连续指点。刹那间,李书文以闪电般的速度,施枪刺壁蝇之绝技惩罚了他。众人惊愕,伊藤大怒,挥起日本长妃以泰山压顶之势朝李书文头顶猛力劈下。李书文大枪一抖,将刀崩飞,再顺势一枪“泥鳅翻花”,刺穿伊藤的咽喉,又大枪一挑,将死尸甩出演武大厅外。

众人惊天动地呼。日本武道教官秋野、井上、野田见同伴被李书文刺死,齐挥刀恶狠狠地朝李书文扑来。只见李书文进出如闪电,退守知矢箭,大枪一抖如蛟龙出水,左刺右挑,顿时血肉横飞。倾刻间,三位日本武道高手的尸体都被甩出演武大厅之外。众人惊愕之时,李书文大枪一摆,刺向厅柱之蝇,蝇落而厅柱无痕。厅内立邓爆出雷鸣般的掌声。袁世凯连呼:“神枪!神枪!真乃神枪也!”从此,“神枪李书文”名冠天下。

清末宣统二年(1910年),俄国著名拳王马洛托夫来华,在京设擂台,贴海报,夸海口,侮我中华儿女,激起中华民众及有志之士的极大愤慨。京、津两地武术名手与其较技,均败。李书文的二师傅张景量时为天津“中华武术会”教习,捎信给李书文。当时李书文正在入里侍候卧病在术的大师傅黄士海(因黄士海无子,由李书文养老送终)。见信后,李书文奉师命立即到京赴擂。一切手续办妥后,李书文飞身来到擂台之上,见马洛托夫体壮如雄牛,好似他平时练功用的600斤沙袋。

而马洛托夫见李书文瘦小枯干,于是双手抱肩,对着李书文蔑视地吐了一口唾沫。李书文义愤满胸,怒发丹田,随手一记“霸王挥鞭”卧风掌,打得马洛托夫晕头转向,将其左腮部打掉鸡蛋大小的一块皮。未等马洛找夫反应过来,李书文奋起神威,顺势一招 “六大开抱肘”,以闪电般的速度,运起千钧之力将马洛托夫肋骨打裂,击下擂台。众人观呼,延臣大喜,联奏,欲封李书文为五品顶戴、近侍卫队武术总教习。李书文因师傅黄士海需他尽孝道为由谢辞。宣统皇帝及众朝臣无奈,赐金佛座像一尊以示嘉奖(李书文回乡后将金佛像交与弟子霍殿阁,由于战乱动荡,金佛像现下落不明)。

1918年,李书文应奉系将领许兰州之邀请赴奉天作客(李书文与许兰州投缘,许兰州之子许家福是李书文弟子)。奉军大帅张作霖久闻“神枪李书文”大名,获各神枪李在许兰州部作客,亲自登门拜会,并敬聘为奉军三军武术总教师(三军为:卫队、骑兵部队、步兵军官训导营)。李书文碍着许兰州的面子,只好应允。

李书文第一天走马上任,在张作霖亲自陪同下来到卫队训练场。当时扶植奉系军阀张作霖的是日本,所以,在张作霖各部队中任武术教官的主要是日本人,其次才是中国人。当李书文与张作霖及众将官接身份会在观礼台上时,众人才看清张大师给他们请来的赫赫有名的“神枪李”是一个精瘦枯干,身材矮小的小老头(时年56岁),众人多有共实难付之感。随着张作霖副官的口令,众位武术教官各显技能,场内掌声不断。

而李书文面部一丝表情都没有,更不骨鼓掌助兴之意,激怒了早欲与李书文较技的日本武术教官冈本、村野等。冈本向张作霖提出:要与李书文比武较技,条件是:如李书文赢了,由李书文在此任教官,他们日本人统统走;如李书文输了,必须马上走人。张作霖也想见识一下李书文的的功夫到底有多高,是不是像人们传说的那么邪乎,于是用眼神征求李书文的意见。

李书文看到张作霖之意,对日本人的挑战早已气不打一处来,于是说:“两人较技,非同儿戏,难免伤残。我是一个快入土的糟老头子,日本人伤了我无所谓;但如果我伤了日本,日本当局怎能与你张大帅善罢干休。这样吧,让我们按规矩各立一张生死文书:无论哪一方伤残,都不要偿命,这样我才能与日本人交手。”张作霖见过冈本的功夫,暗想:李书文已50多岁,老不讲筋骨为能,怎么能伤害得了冈本;如冈本伤了李书文,大概也不会致命,我是大帅,对许兰州也有交待。

于是同意双方立下生死文书,李书文走下场与冈本对峙。立了生死文书的冈本更加狂傲,急不可待地军动双掌,恶虎擒羊般朝李书文颈部击去。李书文迅速侧身躲过,顺势一掌,击中冈本肩头,冈本的肩胛骨立即粉碎。众日本武道教官不服气,还要与李书文较量,被张作霖制止。

李书文一生挟技游天下,较技近40年未逢敌手,伤其拳锋枪技者无算。因此,他警惕性极高,走南闯北来去无踪,一生教了多少徒弟,谁也搞不清。李书文收徒传艺不论贫富贵贱、地位高低,而喜其德才。他不是白天打工、晚上设场,编套路拖延时间挣小钱之辈,也不是从村东到村西无敌,创编八十个套路炫耀的拳师,更不是挖空心思争夺正宗、掌门的“武术大师”,而是胸怀壮志,一生探求中华武术精技纯功的一代宗师。

他用生命去拼搏,在腥风血雨中体验所学之技,在千万次生死搏斗中提炼、充实、完善中华武术的精技纯功。他留给后人的不是漫山花草,而是登峰造极的中华武术精品。他用自己几十年的血汗熬制成蜡烛,照亮了门人弟子们努力进取的前程,扬我华夏神州威名。

“神枪李书文”早期弟子霍殿阁(1886~1942年,沧州南皮县小集村人)民国十六年(1927年)以精湛的武功击败日本武道高手,入选为清末皇帝爱新觉罗。溥仪护卫队武术总教习,其侄霍庆云为御前侍卫。晚期弟子刘云樵(1909年 ~1992年,沧州南皮王寺镇集北头村人),七岁时拜李书文为师,数载纯功,精进勇猛,曾击败日本剑道高段名手太田德三郎。

1949年,刘支樵至台湾,曾任将介石及其子蒋经国侍卫队武术教官。他引退后创办台湾武坛训练中心,门生弟子三千,遍及亚美欧洲。晚期弟子李玉海和刘云樵是同村人,是当年“神枪李书文”客居刘云樵家时收的一位贫苦佃户的儿子,与刘云樵同时练武。李玉海武艺学成后参加革命,曾担任过中央领导警卫队武术教官。

李书文晚年时,其子李萼堂在湖南长沙创办国书馆,他不适应南方生活,居住在天津市南郊区北闸口堂孙李之芳处。1934年秋季的一天晚上,李书文坐在院中椅子上,边喝茶,边指导族孙们练武,突发暴病(脑溢血)去世,享年72岁。

“神枪李书文”一生为人光明磊落,疾恶如仇。他以登峰造极的精技纯功,镇邪恶,御外侮,以武扬威,誉满海内外。据不完全统计,“神枪李书文”弟子传入国内外现有万人之多。每年清明节前夕,常有来自不同国家、不同肤色的崇拜者飞抵沧州,前往李书文的墓地拜祭。


[ 本帖最后由 Challenger 于 2006-9-14 21:16 编辑 ]
作者: 999皮炎平    时间: 2006-9-14 20:19

要练还是练形意好,“太极十年不出门,形意一年打死人”。还有一句是“吓死人的八极,打死人的形意”

[ 本帖最后由 999皮炎平 于 2006-9-14 21:20 编辑 ]
作者: Challenger    时间: 2006-9-14 20:26

原帖由 999皮炎平 于 2006-9-14 21:19 发表
要练还是练形意好,“太极十年不出门,形意一年打死人”。还有一句是“吓死人的八极,打死人的形意”

这话我倒是听说过,不过我其实对武术感兴趣,纯粹是出于对一种运动艺术的爱好,不想伤人~~~moon.gif

形意是厉害,但是不好练,而且没天赋的人更练不出来.太极是十年不出门,出了门一样打死人.lol.gif
作者: Challenger    时间: 2006-9-14 20:28

其实我觉得八极拳特别舒展,实用,看起来好看的拳不一定是花拳绣腿.lol.gif
作者: 999皮炎平    时间: 2006-9-14 20:59

原帖由 Challenger 于 2006-9-14 21:26 发表


这话我倒是听说过,不过我其实对武术感兴趣,纯粹是出于对一种运动艺术的爱好,不想伤人~~~moon.gif

形意是厉害,但是不好练,而且没天赋的人更练不出来.太极是十年不出门,出了门一样打死人.lol.gif
我朋友有个朋友是练形意的,据他的描述,他那个朋友练了一年,确实很强了,一般3,5个人近不了身
作者: ieye4u    时间: 2006-9-14 21:05

怎么一说起武术就和打架扯在一起?
作者: Challenger    时间: 2006-9-14 21:06

原帖由 999皮炎平 于 2006-9-14 21:59 发表

我朋友有个朋友是练形意的,据他的描述,他那个朋友练了一年,确实很强了,一般3,5个人近不了身

是吗?那估计他功夫挺高的,素质也好.我不行,我也没事练练.手里也拿着行意拳谱琢磨,3,5个是近不了身,因为我跑了早就.lol.giflol.giflol.gif
作者: Challenger    时间: 2006-9-14 21:11

原帖由 ieye4u 于 2006-9-14 22:05 发表
怎么一说起武术就和打架扯在一起?
嗯,有同感,其实武术是体育更是德育,男孩们应该都习武,不只是强身健体,也培养点儿浩然正气不是,身体强了才正直,就用不着满嘴跑鸟了.lol.gif
作者: Challenger    时间: 2006-9-14 23:25

河北國術館教習---“神槍”劉琪瑞

刘琪瑞(1906-198?)沧州东南盐山大道口人,职业武师。其家与“神枪”李家邻庄,刘家殷实,为当地土匪所插签,刘家求助于“神枪”李。“神枪”李为人正直,艺高德隆,并且弟子任军中将军者多人,名重京津。绑匪闻“神枪”李出面,刘家因此获救,为感李恩,遂将刘琪瑞送给李当武童,以师爷称之。
刘从小跟随“神枪”李,功底扎实,也擅轻功。后霍殿阁开门收徒,“神枪”李遂把刘琪瑞送给霍当徒弟,刘又和霍继续习练八极拳。刘琪瑞随“神枪”李、霍殿阁来往于天津、东北、许兰州军队中,艺精功纯。霍庆云刚从小集到沈阳时,刘琪瑞的功夫强于霍,拳、枪、刀皆占上风。后来由于霍练功执着,逐渐才赶上刘琪瑞。但霍常说刘之掌功厉害,打人气口,令人承受不了,枪上技艺他还是相当佩服,杆子一抱任人扎,无人进得了。刘之臂坚硬如铁,攥拳时手腕之筋,壮汉不能按动,十几岁的孩子咬不住他的胳膊。
1927年后随师霍公殿阁任溥仪护卫。1930年许兰州创河北国术馆,刘与李萼堂、许家福任教习,培养一批八极拳门人。在天津与众多名家比武,皆以进步掌击之,对手全都吐血而仆。“神枪”李后住在小站北闸口过继孙李子发家,刘常去侍侯直至李公34年仙逝小站。
后来时局动荡,刘被迫返乡务农。由于“历史问题”,再加上运动连绵,刘未传徒,可惜!刘琪瑞在包产到户后家分有一牛,耕地不卖力,刘大怒,下面一脚,上面反臂一砸,耕牛卧地不能起,后没办法杀掉吃肉,发现心脏受损伤之故也。刘七旬以上高龄尚有如此功力,可见其功纯艺真也。八极诀中有“卧牛炮打撞墙”之句,可见不虚语也!
刘琪瑞先生是后期八极拳闯天下代表人物之一。
作者: Challenger    时间: 2006-9-14 23:26

民國海軍司令部教習、末代皇帝護衛 “功架飄灑”劉子鳴

刘子鸣(1906- 1972)沧州东南小集人,职业武师。幼从师霍殿阁,师爷“神枪”李习八极拳艺,为霍殿阁初收弟子之一。刘子鸣功架漂亮,有其师风范,练万胜双刀之云里片花,能从关里家的长条板凳下一旋而过。刘行拳重如泰山,轻如鸿毛,时如长江大河连绵不断,时如山崩地动,节奏分明。
1921年随师出游沈阳,在许兰州军队深造,在军队任教习。1925年任许兰州、李景林军中教习。后随小师叔李萼堂、魏鸿恩、孙桂林到青岛,任海军司令沈鸿烈司令部任教习。
20 年代中期其师霍殿阁在天津设场授徒后创立35国术馆,刘代师传艺。当时霍师任溥仪之武术教师,每周仅能去一次国术馆,刘因功架漂亮酷似其师,因而能代师传艺。刘不仅功架漂亮,而且功夫奇大,行步功夫奇快。少年时曾随“神枪”李专练此项功夫。“神枪”李每到霍家教霍殿阁练功,高、霍、刘、边几个徒孙晚上必跟随。李有“飞猫腿”功,每晚半夜练行步,跑开洼地,刘子鸣、高香亭等累得跑着时都睡着了。十几岁的小孩子自小受到李严格训练,所以才有后来惊人的神功。刘子鸣的千斤坠功夫也很深,退步掌能把撒鞋底子蹬掉下来。
1927年担任末代皇帝溥仪护卫,1931年跟至长春宫内府任护卫,45年后返天津,后因为所谓“历史问题”,70年代落魄而终。刘子鸣先生是后期八极拳闯天下代表人物之一。高香亭、霍庆云、刘子鸣、边廷杰、刘琪瑞被誉为霍殿阁先生的“五虎上将”。
作者: Challenger    时间: 2006-9-14 23:27

大忠大義大勇----- 邊廷傑

边廷杰(1906-1984)沧县东南小集人,职业武师。幼从师霍殿阁习八极拳艺。边家与霍家有渊源,边廷杰之父与霍殿阁一同随“神枪”李学艺,边父资助霍殿阁练功,霍殿阁脱颖而出,边父即将自己三个儿子廷杰、廷彬、廷芳送给霍殿阁当徒弟。边氏三兄弟奉霍师若父,朝夕相伴。霍殿阁在家乡时收录高香亭、霍庆云、边廷杰、刘子鸣、边延彬、刘向、刘金山等弟子。边廷杰幼时聪明机智有主见,是小伙伴的‘智多星’。同时得师爷“神枪”李书文亲自传授,又和董八先生学医理。
1921年边廷杰随“神枪”李书文、霍殿阁赴沈阳,在许兰州军队中任教习,主要是练功夫。时罗疃魏鸿恩、魏鸿滨也随师“神枪”李深造。“神枪”李有一特点,弟子、徒孙不出门,不教授技击诀要。跟到沈阳后,“神枪”李让其顶门弟子霍殿阁拆讲精要。在与外门名家比试中,由“神枪”李和霍殿阁现场技击示范教学,边廷杰等人胆识、技艺突飞猛进。
1925年,边廷杰随“神枪”李书文、霍殿阁至天津,任直隶督办李景林将军军中教习,同时也在许兰州将军公馆深造,三年纯功,在同门青年一代拳师中已出类拔萃。
1927年后随霍师进张园担任溥仪护卫,直至1931年。在此期间,边廷杰与董义清、魏鸿恩、李萼堂、魏鸿滨、许家福、许家禄、刘金山、刘琪瑞、高香亭、霍庆云、刘子鸣、边廷彬一起随“神枪”李书文、霍殿阁继续深造,遂成八极拳名流巨子。
末帝溥仪31年底赴东北,边廷杰之弟边廷彬等随之赴东北,边廷杰不愿为日本人做事未随行。后芦沟桥事变后,回沧州组织忠义救国军,浴血杀敌,活跃在冀、鲁交界,其队伍号称“老边团”。全军多时达2000多人,上下皆习练八极拳、大刀片,以勇敢善战闻名,日本小股部队不敢挡之。边廷杰先生为中华民族解放做出重大贡献,其事迹加载《沧州地方志》。
新中国后,边廷杰因为所谓“历史问题”,从济南被谴回原籍,长期遭到压制、批斗,达近30年。边廷杰与霍殿阁公之子侄霍青峰(保皇派、国民党连长、后加入解放军、志愿军)霍清泉(孔祥熙之勤务兵)同时接受“改造”, 所有的脏活、累活都由他们干,受尽磨难。边廷杰在艰难的环境中,整理霍殿阁先生、董八先生留下来的整骨、推拿等医技,为乡亲服务。文革中因盖房子用木料,要掘霍公殿阁坟取木材,边廷杰对造反派说:“我师父的棺材木头不好,并且时间也长,我爹的木材好”。造反派挖开边父之坟,边廷杰何等的义气!边廷杰尊师若父,每到祭祀节令,都是先给霍殿阁师烧纸上坟,然后再给父亲上坟,就是在“破旧立新”的时代,边廷杰也是威武不屈,从不间断,可见其义气干云!
1979年后,拨乱反正,边廷杰得到公正的待遇。南皮县政府为其建房子开诊所,为民众服务,并让其带徒弟传绝学。边廷杰医术高超,尤擅正骨、点穴、疑难杂症。为人幽默、大度,小孩子们骨折、错位,他诊治后还会送块糖果。
改革开放后,武风日盛,习武之人听说霍殿阁之弟子尚在,遂来访已古稀之年的边廷杰,但来访试艺的外门、本门的高手仍难胜他,不辱师门也。边廷杰晚年时尤能保全“神枪”李、霍殿阁之声誉。特别是在“文革”破四旧的惊涛骇浪中,把拳谱珍存至今。霍氏一门仅存一本拳谱,边廷杰先生所留也!边廷杰先生为使国术的传承不绝,在政治高压下教授弟子,有霍树新、贾金林、庞德成、张恩荣、张清荣、朱宝良、宋斌、邵华、潘、、等!
边廷杰先生于1984年病逝沧州南皮,由南皮县城的弟子张清荣、朱宝良、宋斌、邵华、潘、、等五名弟子养老送终,葬于南皮烈士陵园,老英雄为古人矣!
边廷杰先生勇于赴国难,执利刃、率群雄斩倭奴、逐强顽,可谓大忠大勇也!边廷杰先生尊师重道,舍父坟保师坟,可谓义气千秋也! 边廷杰先生乃八极门之楷模也,乃中华武士之楷模也!边廷杰先生是后期八极拳闯天下代表人物之一。
作者: Challenger    时间: 2006-9-14 23:28

“崇尚義勇”--- 許禹聲(鳴鍾)

“崇尚義勇”--- 許禹聲(鳴鍾)

许禹声字鸣钟(1907—1987)直隶天津河西
区小刘庄人,家居德租界旁,职业武师。民国六年(1918)12岁时和蒙兄绿文资,随文安少林名家苏万和习罗汉拳4年,主练轻功、跌打、滚翻、地躺,尤其负重练跑板功,打下坚实的武术基本功,得降龙、伏虎拳等。
沧州八极拳名家强瑞清之徒樊清云先生在天津河西区郊区戳杆授艺,绿文资、许禹声于民国十一年(1922) 随樊清云先生习八极老架4年,学得八极小架(老架子、软架子)、对打等,初入八极门径。此期间许禹声、绿文资入孔祥熙先生纺织厂工作,但习武兴趣不减。
民国十五年(1926),偶得机缘,绿文资、许禹声拜师霍殿阁先生习罗疃八极拳“硬架子”,深得精要。许禹声距霍师家住处20华里,每天往返学习均以手挑沙包行步来回练习,以增臂力、脚程。后霍师创建35国术馆,平时由刘子鸣之代师传艺,霍师每周日坐车来馆,必教绿文资、许禹声他们二位。然后他们二人再教后面学员,绿文资、许禹声为当时霍殿阁先生国术馆中收录的入室弟子,同学者有赵玉亭、孙玉龙等。许禹声精八极拳、易筋经、劈挂掌、六合大枪对扎、提龙刀(飘摇刀)、行者棒、三节棍对枪等,同时也习练溜腿架、三十六拳等飘洒拳内容。
许禹声随霍师五年后,为了磨练自己,走山访友。从天津出发,历北京、山西、河南、湖北、安徽、江苏、上海、山东、河北,技艺日臻成熟。 在30年代,绿文资、许禹声有声于天津国术界。
许禹声为人正直、机智、果敢,霍师非常喜爱,也得许兰州将军器重,许禹声曾和许兰州将军的长次公子学双钩等艺。后在许兰州将军推荐下,任天津青年大学国术教师。霍师赴东北,许禹声未随行。1933年,日寇侵长城,加入宋哲元将军部参加抗日军大刀敢死队,浴血杀敌,斩杀日寇十余人,为中华民族解放尽了微薄之力。后任京津二市市长于学忠将军部之铁甲部队国术教习。1937年卢沟桥事变,绿文资、许禹声参加保卫北京、天津战斗,许禹声在战斗中负轻伤,与师兄绿文资失散。
1938年海河泛滥,许禹声赴东北长春寻师。霍师对许说‘小鬼子把中国全占领了,你走你边师哥的道吧!’因不愿当亡国奴,尊师命遂北上参加密山一带抗日联军,在战斗中与队伍失散,被日寇追杀。后潜伏至内地平原,在吉林省农安客居,文革受审查,后迁居吉林扶余蔡家沟珠山。
许禹声先生目光如电、声如洪钟,77岁时尚能用两大拇指拄地做旱地行龙功。许得霍公殿阁传授点穴功,精点三十六大穴。78岁时练习行步功,后生学子尚难以跟上他的速度,可见当年苦功。
许禹声先生武功精纯、武德高尚,改革开放后始传徒。他对弟子要求严格,在教学中毫无保留,堪称典范。许教武尤重基功对骑马式、八极拳的小架、对接、靠桩功、挂袋功尤其重视,对弟子祖亚波、卢永文等叮嘱再三万勿忽视。迄今许禹声先生辞世几20年,其弟子祖亚波、刘国军、鞠长辉、杨春青、邵剑英、宋立国、卢永文感其功德,每到祭祀节令,常到坟前祭扫不敢稍忽。
许禹声先生于1984年携徒祖亚波赴长春,看望分别40多年的师哥霍庆云,感慨万千。许禹声先生于1987年春落魄而终,惜哉!老英雄为古人矣!许禹声先生能在民族危难之际,慷慨赴国难,真中华武士也!
作者: Challenger    时间: 2006-9-14 23:29

末代皇帝護衛----“鐵掌”高香亭

高香亭(1903-1960)沧州小集人,职业武师。幼从霍殿阁学八极、劈挂技艺,以得师祖李书文指点,为霍公之首徒。同学者有霍庆云、边廷杰、刘子鸣、边延彬、刘向(后在台湾)、刘金山等。兄弟几个每天在一起靠功夫,尤其是接拳采用车轮战,功底扎实、纯正。1921年随师霍殿阁赴沈阳 ,在许兰州军队随李、霍深造,在奉军任教习,高绝技是手指坚硬,拇指、食指一伸,任壮汉掰不到一起,就连霍庆云都佩服其功夫。
1924年底,奉军入关。高随李、霍赴天津,在许兰州公馆、李景林将军督办府深造三年。 1927年随霍师保逊帝溥仪,高任溥仪贴身护卫。高站岗时练搂桩,竟将树按出凹痕,与霍庆云对腕,霍佩服。一天放假出游过一桥,遇一群抬鼓之人,桥面窄,众人仗人多,让高让路。高说我走到桥头了,你们应先让我过去,众人欲群围殴高,高见而大笑说:“恐伤你们性命,我用掌拍牛皮鼓面,打不破鼓面,你们再打我。”说罢一掌击鼓,牛皮面应声碎裂,众人大骇。在天津时常出去与外门较艺,枪拳具精,未有败绩。(打败。。。等)
1931年溥仪到东北长春,继续任溥仪护卫。有一次师兄弟之间闹,高躲在楼梯拐角处,用掌打上来的师弟,师弟伏身一躲,高之掌落空,正好劈在楼梯扶手的八楞木头上,把木头楞打下来了,可见其“铁沙掌”之神功。 1945年,溥仪逃跑,高香亭等人返回沧州,霍庆云留居长春。高返乡后,以务农为业。由于所谓“历史问题”,基本未敢教徒,后饿故于60年的饥荒。悲哉!高香亭先生是后期八极拳闯天下代表人物之一。高香亭、霍庆云、刘子鸣、边廷杰、刘琪瑞被誉为霍殿阁先生的“五虎上将”。
作者: Challenger    时间: 2006-9-14 23:29

末代皇帝護衛---“鐵架子” 、“神槍”霍慶雲

八极门第7代宗师霍庆云,沧州东南小集人,职业武师。霍清云字景星(1905-1987),后溥仪赐名霍庆云。8岁随其叔霍殿阁,师爷“神枪”李习八极艺。霍为人憨厚,练拳踏实、勤奋。当时一起练武伙伴有高香亭、边廷杰、刘子鸣、边廷彬、刘向、刘金山。“神枪”李、霍殿阁对他们要求非常严苛,溜腿架、骑马式、金刚八式、小架一练就数年。尤其是“神枪”李在霍家住时,训练更是加码,每天半夜必进行越野以训练脚程、胆量。天天晚上30余华里,小伙伴们累得在走行步时都睡着了。后来又习八极拳对接,小伙伴们车轮战,功夫大进。霍在家时捡粪,手拿大号粪铲,出门就是行步、闯步,一天也捡不到粪,可见霍练武之痴迷。
1921年霍殿阁返乡,见徒弟们已有一定根基,遂带高香亭、霍庆云、边廷杰、刘子鸣赴沈阳,在许兰州将军部队中任教习深造。同时魏鸿恩、李萼堂、魏鸿滨、董义清、董惠亭、刘琪瑞也在军队随“神枪”李、霍殿阁深造。许兰州将军经常鼓励他们下苦功,也经常为他们改善伙食。当时吃牛肉大饼,对老百姓来说,是相当奢侈的。霍庆云专门和魏鸿恩、李萼堂、刘琪瑞靠功夫。当时魏鸿恩功夫大、李萼堂手狠、刘琪瑞灵活,霍庆云从各个角度提高自己。和魏鸿恩师叔靠骑马式一靠就是一个时辰,硬是跟了下来,功力大增。
1924年底,奉军入关,霍庆云等随许兰州将军到天津,继续随“神枪”李、霍殿阁在许将军公馆深造,和魏鸿恩、魏鸿滨、董义清、董会亭、李萼堂、刘琪瑞、高香亭、边廷杰、刘子鸣一起下功夫,深受神枪李之宠爱。
1925 年赴李景林将军处任教习,每天和师叔魏鸿恩靠功夫。李景林将军让霍庆云当他的“门面徒弟”帮他动手。霍庆云不愿意,怕耽误下工夫。李景林求霍殿阁先生,霍殿阁先生说:“黑儿啊,去吧,给督办个面吧!”20岁的霍庆云帮李景林将军动手较艺,击败众多名家巨手,艺惊津门,其中不乏后来的大师级的武豪。李景林将军非常偏爱他,总让霍庆云跟他学,霍庆云就是不跟他学。霍庆云说:“督办,学你的东西耽误时间!” 霍殿阁的师弟魏鸿恩看霍庆云说什幺也不学,李景林将军下不来台,他遂和李景林将军学套太极拳。
霍庆云跟高道人学球、板、弓等功法,丰富了八极拳。霍之吊球功非常大,活球右手球40斤,左手球38斤半,死球每个62斤重,练习时自然呼吸,功力奇大,一般人一抓就提起来。铁背心20岁开始练到36岁, 40斤重,非常自如的练习行步、跑步、闯步。霍练力搬沙袋,沙袋重近200 斤 ,霍自如在桌子上搬上、搬下。
1927年随师霍殿阁赴张园打败溥仪日本保镖,霍庆云、高香亭、刘子鸣、边廷杰、魏鸿滨、刘金山担任溥仪护卫。1931年底随溥仪到东北,继续当伪满皇帝溥仪贴身护卫直至1945年溥仪被苏军俘虏。
在天津张园、静园当护卫期间继续苦练,和刘琪瑞、高香亭、边廷杰、刘子鸣等镳劲下功夫。晚上当值拿大杆子去,一练就是一个通宵,大杆子八斤多重丈余长,霍单腿起伏每撇抖250下。一次,大头鞋钉子扎入脚跟竟浑然不知。滑大杆子车轮战,功夫精纯,拔抱、拥挫、抽撤、带环之法精妙。霍练得罡气布体,架子如铁板似的,师兄弟接拳都说打霍就象打在铁墙上一样,故“铁架子”之誉。
在伪满洲国期间,蒙古王公带蒙古摔跤王与霍比试,蒙古跤王力能摔倒公牛,霍千斤坠一站,任凭摔跤王搏摔纹丝不动,溥仪让跤王击霍三下,霍似稳如泰山,溥仪让霍击蒙跤王三下,跤王不敢,当场认输。
日本剑道高手来长,藐视中国武术,霍与之比,霍不戴任何护具、头盔,手持竹剑,日武士戴护具、头盔双手举钢剑劈刺,霍之竹剑撩崩敌手腕,日武士钢剑落地腕骨受伤。
1937年天津来一英国大力士,天津各门武师商量对策,邀请霍庆云打擂,霍从长春到天津,直接赴擂,英国人身材高大,左手拳直击霍,准备施以组合拳,霍右手一挑攉,没等大力士右拳发出,上步一个掖挎,迅雷不及掩耳,英国大力士被霍击得仰面朝天,难以爬起。
1935年起,为其师霍殿阁顶门,帮助蒙伯父周馨武先生支撑长春三马路武馆。霍氏叔、侄传授八极拳于长春三马路武馆,培养了大批八极精英,八极拳形成巨大规模!
霍庆云武功精湛,武德高尚,从不说大话。其枪术得“神枪”李和霍殿阁亲传,单手托枪,右手高举,其师弟李广荣进枪,任凭李广荣使出浑身解数,霍之枪每扎必是对方鼻尖,达到触而不伤的境界。霍之枪亦能扎苍蝇,确有“神枪”李、霍殿阁二位宗师之遗风,是同辈之佼佼者。
有沈阳名家某来访,霍庆云坐椅子上与之寒暄,来人突然击来,霍以迅雷不及掩耳之速度,将来人打到墙上。在场的霍之弟子刘宝珠等,没看清霍是怎幺把来人打出去的,最后几个人在一起研究,估计霍可能用的朝阳手一招,可见速度之快。
1945年后,霍庆云居留长春未回沧州。内战连绵,长春遭围困,饥民遍地,由于霍庆云的师弟赵炳楠(霍殿阁执教三马路武馆的学员弟子)送三麻袋大豆、高粱米、豆饼救济,方免于难。出城后到怀德又得师兄弟曲一心、高理和的大力资助。
新中国成立后,霍庆云无任何其它生活方面的技术,又有“历史问题”,在师弟赵炳楠帮助下,安排到饭店烧火、打更,业余教授八极拳。烧火时霍用特大铁锹,端煤练闯步,20年不稍懈。打更时拳打值宿室墙壁,把墙打得全是窟窿。霍庆云练拳时,有如老虎发威之态,令观者有发瘆的感觉,一般的拳师心理难以承受。
1948-1959年,陈金财帮助周馨武先生支撑长春三马路武馆。霍庆云抽时间也去继续帮助蒙伯父周馨武。由于陈金财的孝道以及霍庆云的仗义,帮助周馨武先生直至周先生1959年去世。
1957年霍庆云率师弟陈金财、赵炳南、齐德昭、张耀权等赴北京比赛,与李萼堂、许家福、许家禄相逢北京,感慨万千。霍庆云获比赛三等奖颇不理解。其师叔李萼堂说:“霍黑儿你别练了,现在是你有多大的功夫也没有用,练得花俏才能打上分”!
在北京通过师叔李萼堂结识福建万籁声先生,从20年代以后二人神交以久,英雄相惜!在北京与黑龙江的八极拳名家孙亮亭、八卦名家刘志清结为友好。
1959-1968年,霍庆云先生执掌长春三马路武馆,广泛传播八极拳。文革中霍由于“历史问题”遭到审查,长春三马路武馆被封。由于师弟赵炳楠帮助,未受到大的触动。
霍庆云先生功夫极大,练猛虎硬爬山一式,练习多年的弟子 架难以承架,一压必一个跟头坐于地上,屡试屡中。一弟子帮霍家里干活,掏房上的烟筒灰,霍让其到后面取梯子,其找梯子回来,霍已经把烟筒掏完,弟子方知霍之轻功造诣颇深。霍练拳时,有如打雷,房子灰土震得纷纷下落,每个动作,如铁墩落地一样沉实,渗透力特别大,具有强大震慑力。80年代初“海灯热”,讲起二指禅,霍笑对其弟子说:“小子,你看这不是二指禅吗?”双手食、中指拄炕沿,身体已经悬空起来,年近80尚能有此功力,真老英雄也!
60年代霍庆云任比赛裁判长,在一次比赛中,一拳师某认为霍打分不公,到三马路八式房理论。拳师某与霍比大枪,霍用里缠拿、外缠拦、狸猫扑鼠之法三次杆子点其鼻子尖。拳师某抱拳认输说:“霍老师,您这用杆子点鼻子尖,我一百八十石棒子换不来呀!” 即佩服霍的技艺,更佩服霍的武德。
1979年武风再开,霍庆云率谭吉堂、齐德昭等参加南宁全国武术观摩大赛,与马颖达、李赞臣、李良臣会面。霍表演一套易筋经,连武术裁判都不认识!改革开放以来,日本武术爱好者多次来长春向霍庆云求教,霍庆云三次接待日本客人,对中日文化交流做出了贡献。霍庆云于文革前历任长春武术研究会主席,长春武协副主席,长春武术比赛裁判长。改革开放以后,重新担任长春武协副主席。
霍庆云先生一生广传技艺,他的师弟杨彬、高理和、赵炳南、龚天德、谭吉堂、齐德昭、康延龄、张耀权、梁振起、张松山(以上霍殿阁执教三马路武馆的学员弟子)等,得到他亲自执授、点拨,他们后来都成为长春武术界的名师。
霍庆云一生弟子众多,其中马德山曾赴日本,获搏击冠军;袁庆春是吉林省武术队教练,全国武协委员;长子霍文伯技艺纯精,60年代中期后,承父业,执掌三马路武馆;次子霍文学练功专恒文武并举;其他弟子如刘宝珠、苑光明、于江田、顾才、唐志、翟学禄、李清新、李长深、杨树林、赵致中等是长春有名的武师。
霍庆云先生徒孙辈的霍金铃、霍金胜、霍金锋、方平、宋国栋、李儒方、赵文革等得过其亲自点拨,功夫纯正,亦同辈八极拳弟子中的佼佼者。
霍庆云先生于1987年病逝长春,为纪念霍庆云先生传播八极拳的功德,长春市体委、武术协会为其举行隆重追悼会。
霍庆云先生传八极拳于东北,在中国武术史上占有重要地位。90年代中期,部分霍传八极拳门人,为霍殿阁、霍庆云二位宗师在沧州小集树碑立传,以纪念其功德。
霍庆云先生一生致力八极拳研究、传播,客居长春40余年,是继其师霍殿阁之后罗疃八极拳在东北的主要传播者,载人中国武术史册!霍庆云先生是后期八极拳闯天下代表人物之一。
作者: Challenger    时间: 2006-9-14 23:31

难怪"军体拳"和它有渊源,原来是满门忠烈.其实把式无所谓高低,都在练习而已.lol.gif
作者: 守洞    时间: 2006-9-15 17:05     标题: 以武为德

武德有七:禁暴、戢兵、保土、公定、和众、丰财
武家何必忌讳动手
先天体质偏弱的黄种男人尤其应该习武
作者: Challenger    时间: 2006-9-15 19:36

原帖由 守洞 于 2006-9-15 18:05 发表
武德有七:禁暴、戢兵、保土、公定、和众、丰财
武家何必忌讳动手
先天体质偏弱的黄种男人尤其应该习武

听闻兄弟是心意六合的练家子,那就是行意的祖宗嘛,不知道平时怎么练习发力,身法,步法什么的?实不相瞒,因为是散打的底子,所以套路没认真对待过.就奔着实战去的.moon.gif
作者: Challenger    时间: 2006-9-15 20:43

原帖由 morgenfree 于 2006-9-15 21:07 发表
吳漢雄於11歲時在家鄉廣州開始了他的擊劍生涯,並在這兒開始接受擊劍訓練,同一年入讀了廣州市偉倫體校,6年後進入廣東省體工隊,之後在1998年入選國家隊,成為了國家隊的成員之一。

吳漢雄的首個重要錦標於20 ...

剑客哦~~~wink.gif




欢迎光临 人在德国 社区 (http://rs238848.rs.hosteurope.de/bbs/) Powered by Discuz! 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