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ard logo

标题: 也谈德国的高等教育 [打印本页]

作者: Ampelmann    时间: 2007-2-19 09:12     标题: 也谈德国的高等教育

ZT

今天凑巧在人在德国的版面上看到了deuteriumoxide网友的文章《以个人眼光看德国高等教育,读后颇有一番感想,实在按耐不住,有种不吐不快的感觉。于是不顾实验之繁忙,论文之压力,决定也写下自己对德国高等教育的看法,与各位网友交流。

通过网友deuteriumoxide的简历不难发现,他在德国既没有接受过Diplom的教育也没有接受过博士阶段的教育,只是做了两年的 PostDoc,而PostDoc严格来说是科研工作而不属于高等教育阶段。所以,deuteriumoxide对德国高等教育完全是以一个旁观者的角度来理解的,而没有任何切身的体会,有些片面和偏差在所难免的。

我在德国已经5年了,国内本科毕业后到德国上的双语授课的国际硕士课程,然后又攻读博士学位,现在正是博士阶段的最后时期。所以我觉得,对德国的高等教育,我比deuteriumoxide 的体会更深一些。当然了,首先我必须要承认,只有接受了德国传统的Diplom教育的朋友们才是最有发言权的。我只是谈谈我的亲身的感受。

我所上的两年的硕士课程,虽然是国际课程,但是并非只针对国际学生,有不少科目是和德国学生一起上课,最后一起考试。给我的感觉是德国最优秀的学生同中国最优秀的学生一样优秀(我在国内念的本科绝不比deuteriumoxide的复旦差,大概了解中国的优秀学生有多优秀)。德国教授在课上所讲的内容的也不比中国的简单,只是考试,严格的说是笔试,的难度要相对简单不少。因为德国人出题不会拐弯抹角,题目往往是直截了当的,只要学生知道该用什么公式那么就能做出答案。这一点是与中国截然不同的,中国的考官们往往要在题目中设置陷阱和障碍,似乎有不难倒学生不罢休的企图。不过,这里我并不是要说德国的考试简单,只是想说德国考试的方式是和中国不同的。事实上,我觉得,德国教育最有特色的是口试,大量的口试。在口试中,教授是一对一的对学生的知识进行考察,这样的考试是很有针对性的。其实利用公式做出题目并不难,难的是能够清晰的阐述某个概念和原理,这才能真正体现出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程度。对于中国学生,至少对于我来说,笔试容易,口试难;做题很容易,清晰准确的表达自己的理解很难。所以,总上所述,我个人的体会是,德国的高等教育,至少是博士阶段以前的教育是很出色很成功的。

当然了,网友deuteriumoxide所说的那种博士生不会稀释溶液的情况我也遇到过。和我一起做物理化学高级实验的一个德国女孩就对把一个高浓度的溶液稀释到某个特定浓度这样的问题一筹莫展,而这对于一个中国大一的化学学生来说都是小茶一碟。在有些和德国学生一起考试的科目中,我也发现有些德国学生的成绩实在是低得惊人。这些学生如果在中国肯定都通不过高考上不了大学。德国没有高考,于是会出现学生能力参差不齐的情况,有些人就认为这导致了德国教学质量的下降。但是,换个角度来考虑,由国家用全体纳税人的钱来资助的大学,有什么理由来拒绝这些天赋一般的学生入学呢,有什么权利剥夺他们受教育的权利呢?不管是天资聪明人还是天赋平庸的人,他们都有平等的受教育的权利,没有人有资格和权利去人为的划一条线来限制那些有求学欲望的人们。

下面谈谈博士阶段的教育。Deuteriumoxide网友质疑德国的博士阶段没有课程,这里我认为他可能有些没有看到的地方。先算算学制的长短。德国传统的Diplom是6到7年,根据学生还有学科的不同情况而定,博士是3到4年,根据实验进展而定,所以从进入大学到获得博士学位总共是9到11年。美国4年的学生之后,在自然科学领域,往往没有清晰的硕士学位,而是5到6年的博士阶段,相当于国内所说的硕博连读,加到一起也是9到10年。所以说德国的学制并不短。在Diplom最后2到3年,学生们也是选上一些比较专业的课程,然后进入研究组做论文。我认为这个阶段其实可以近似的看作是美国博士阶段初期的课程。事实上,很多学生在做完Diplom论文并通过考试后都会选择在原来的课题组里继续攻读博士学位。我觉得这也可以近似看作美国博士的资格考试。不可否认,diplom最后阶段的课程的针对性肯定不及美国博士阶段初期的课程,diplom的考试难度也远不及美国博士的资格考试,但是如果说德国的博士没有课程没有选拔就有些冤枉德国了。我想请问deuteriumoxide, 在美国,通过了资格考试之后,后面的3到4年的博士阶段还有课程安排吗?如果没有了,你为什么还会对德国的3到4年的博士阶段没有课程安排而表示不解呢?

最后就是一些细枝末节了。首先,关于TA,在大学里,很多德国的博士生也是做TA的,比如指导实验和习题课,这和美国并没有太大区别。其次,关于博士生的选拔,在申请博士的时候,diplom阶段的学习成绩也是系里和导师来衡量学生的重要指标,同时面试也是必不可少的,博士并不是想读就读的。第三,关于工资,工资的多少和能提供的时间长短完全是由导师的科研方向和科研水平来决定的。如果方向热,水平高,那么导师能申请到的项目就多,资金就丰富,就能提供较高的工资和较长的时间。第四,关于讲座。这由各个研究组的情况而定,我们组基本上是每周都会有从外面请来的教授和专家的讲座。最后,关于发文章,这和德国人做科研的态度关系很大。德国人发文章还是相当谨慎的,要求实验结果重复多次,所以发文章确实很慢。如果再以文章数目来限制博士生,这就有些不近人情了。

最后总结一下,德国的科研水平进几年确实停滞不前,跟美国比起来实在是差得太远了,但是如果把这归咎于德国的高等教育水平差就有失偏颇了。从我对德国并不是太深的理解来看,我认为德国的Diplom教育还是非常好的,在世界上应该还是处于前列的。博士教育,或者说科研水平(博士生才是科研的主力军)确实有不尽人意之处,但我认为最大的制约因素还是资金的投入,比如说实验设备的老化和简陋必然直接导致科研进度和质量。德国多年的免费高等教育确实提高了人民的整体素质,也直接促进了20世纪中期德国的迅猛发展。但是以目前的情况,完全靠国家投入来支撑免费高等教育已经十分吃力了,再对科研进行投入实在是力不从心。而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如果科研水平迟迟上不去势必会影响德国今后的经济发展。解决资金短缺的问题,只有两个办法,开源和节流。征收适当学费就是开源的最好的办法。
作者: kleinesHaus    时间: 2007-3-31 14:30

感谢感谢   




欢迎光临 人在德国 社区 (http://rs238848.rs.hosteurope.de/bbs/) Powered by Discuz! 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