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M- d' b- W0 A1 M+ I谈起家庭生活,记者询问汪老夫人的近况。因为在汪老的作品中,记者看到过他夫人的照片,那是一位娴静大方的中国女性。他告诉记者,他的夫人已经去世了。如今在他家的院子里,有一棵大树,那棵树是汪老和他的夫人亲自种的。夫人去世后,汪老每天早晨或者傍晚,都在树的周围走30圈,他说是锻炼身体,而其中也许包含了汪老对妻子的怀念。7 a" ]) |; }9 g( b0 N b1 |% v
d) y8 V; m0 V0 w. a1 W
我们谈了一阵之后,汪老女儿看看手表,微笑着告诉父亲,时间不短了,应该休息了。汪老尊重女儿的意见,吃力地从长沙发上站起来,并高兴地与来访者合影留念。* ?) _8 _% `# K w
1 s/ C4 t9 t# k/ f. Y7 L7 O9 K
李德生担任中共中央副主席前后 6 |: m' i4 q6 P5 K. K# b
, }# j4 G7 m5 S+ j- |) c2.7 \* k' s7 T& ]4 _! c- j
) N. r( v) v, j3 V/ k
老同志张劲夫撰文深情回忆平民将军张爱萍 3 p9 D7 H C2 a S
" u7 m4 r8 f$ L, F; x) i! ^
我与爱萍同志相识,是在抗日战争时期的上海。约在1937年10月的一天,我从当时处于抗战前线的嘉定县某地,乘军用运输车于夜晚回到上海租界,见到了国难教育社地下党负责人王洞若。他告诉我,中共江浙省委已经成立,省委负责军事工作的,是新从延安来上海的张爱萍同志。我的组织关系今后不归国难教育社党团,转归中共江浙省委,直接由张爱萍同志领导。洞若要我立即去和爱萍同志接头,接头地点是卡德路卡德旅馆二楼某号。我很快找到了爱萍同志,他屋子里同住的还有余立金、吴克华,都是从延安新来上海的老红军干部。我当时在上海搞地下工作,知道长征,但没有见过红军。这次见到的同志都担任过红军师以上职务,我高兴极了,可以跟他们学军事工作了。爱萍同志在听了我关于战地服务团的情况汇报后,当即和在座的同志研究决定,以中共66军战地服务团为基础,成立战地特别支部,支部书记仍是张敬人,我和余立金、张健都是支委。这个特别支部归爱萍同志领导(后来才知道他是省委军委的负责人)。还决定仍要我担任服务团长,余立金为副团长,随我去战地工作。从此,我就在张爱萍同志领导下,改搞军事工作了。后来我到了新四军,他也到了新四军。我在二师,他开始在三师任副师长,后来彭雪枫同志牺牲了,他当四师师长。1941年12月至1942 年2月,我和爱萍同志都参加了胡服同志(刘少奇)在盐阜地区主持召开的为期两个月的华中局扩大会议。这次会议使大家进一步理解了党中央建立华东革命根据地的战略意义,学到了与反动派斗争要“有理、有利、有节”的斗争艺术。爱萍同志在会上讲了把淮北地区游击队,组建成正规部队(即后来的九旅)的经验,受到与会同志的重视。他的夫人李又兰出身书香门第,从大家闺秀成长为革命战士,当时是会议的速记员。她把速记后整理出来的稿子送给爱萍同志看,来来往往,从此播下了爱情的种子。后来他们喜结良缘,十分美满,在新四军中传为佳话。解放战争时期,大军渡江之前,爱萍同志奉命组建人民海军,出任华东军区海军司令员兼政委。渡江南下后,他担任三野七兵团司令员兼浙江军区司令员,我在浙江地方工作,我们又到一起工作了一段时间。后来他调离浙江,到华东军区任参谋长,陈老总为司令员。其时,浙江的剿匪工作搞得好,谭震林同志在杭州灵隐寺请爱萍同志吃素菜,我和晓风同志带着孩子去奉陪。 # l- q' j4 @/ f4 b6 Y0 }
% }/ b% Y" x A1 {" ?: r全国解放后,爱萍同志到军委任副总参谋长,国防科委副主任,主要任务是协助聂荣臻元帅抓国防尖端科技,也就是研制“两弹一星”,我在中国科学院当党组书记、副院长。因此,我又有幸和他在工作上相互支持、密切合作了10年时间。六十余年,我与爱萍同志交往很多,交情很深。 ( K' X+ V# q7 F# V. r7 Y
, z4 m% S6 |' W% j, g# @( r我知道爱萍同志和我一样都是出生在农村。他天资聪慧,勤学慎思,特别是有一个创造性思维的大脑。儿时,他一面放牛,一面看书,一次天黑了,才知道牛跑了,吃了别人家的庄稼,等他回到家里,看到父亲正在给人家道歉。参加革命后,他更是注重向书本学习,向实践学习,从不循规蹈矩。他能文能武,不仅英勇善战,而且会做诗,会照相,擅长书法,多才多艺。他功勋卓著,但从不居功自傲,工作十分认真,特别是始终保持平民的本色,成为我心目中最敬佩的上将之一。他有句名言:“没有创造性的思维,就没有创造性的实践。”他尊重上级,服从党的领导,但是不唯上、不唯书,而是唯实、求真,所以常有超常之举。对我印象最深的有如下几件事。 6 x. u$ H* k3 Y3 b2 G7 G5 V5 J! o( d7 A
----―攻打遵义城。爱萍同志智勇双全,身经百战,曾六次死里逃生。我听他说过,在长征时,他是彭德怀红三军团十一团政委,在攻打遵义老城前,他和军团参谋长邓萍在城下前沿阵地观察敌情,邓萍一面用望远镜观察,一面布置任务,还没有给张爱萍说完话,就遭到敌人冷枪射击,一头栽到张爱萍的右臂上。张爱萍不由得一愣,赶忙喊道:“参谋长,参谋长!”邓萍没有回答,头上殷红的血流向了张爱萍的衣襟。参谋长壮烈牺牲了,爱萍悲愤不已,率领十一团指战员一举攻下了遵义城。这是爱萍同志参加长征九死一生战斗生活的一例。 3 o' A# y9 {, p. e7 M1 {$ B9 K0 v( T1 @2 _0 _* e* x' @6 r
----―解放一江山岛。解放初,盘踞在靠近浙江沿海岛屿上的国民党部队,不断对我沿海进行袭扰,搞得老百姓无法正常生产和生活。他组织研究确定了解放一江山岛的战役思想,这个思想既没有采纳苏联专家的海战战术,也没有因循我军陆战夜袭的经验。在得到中央军委的批准后,他作为前线司令员兼政委,负责指挥了我军首次海、陆、空联合渡海登陆作战。 ! \! X0 D! D; h* D {4 c8 T, j, P5 A; t M5 A3 Z" U
张爱萍深知: “兵者,诡道也”、“知己知彼”、“出其不意”、“士不先教,不可用也”。自战役决心下定以后,他就注重“隐蔽”二字,把指挥所搬到了一个闲置的教堂里,外边只见人员进进出出,不知道里边在做什么,达到了隐蔽作战意图、隐蔽指挥、隐蔽训练、隐蔽舰船、隐蔽雷达、隐蔽主攻目标的目的。特别是仗怎么打,兵就怎么练,从思想到战术,从单一动作到海、陆、空的协调统一,从难从严,都进行了苦练精练,以练兵的千斛汗水,浇出了一江山岛战斗的胜利之花。我军在摸清敌人的活动规律,摸清了海潮涨落的规律,掌握了可靠的军事气象预报,掌握了制空权、制海权的前提下,海、陆、空联合向一江山岛发起总攻,以排山倒海之势,雷霆万钧之力,仅用几个小时的时间,就把美军顾问炫耀的“钢铁堡垒”攻破。还在不时传来阵阵枪声中,张爱萍就从乐清礁攀崖登上了一江山岛…… 1 H" B# b6 L7 n, c 8 m$ L1 P ~+ l) v----―协助聂帅领导研制“两弹一星”。我们都拥护毛泽东主席提出的积极防御的战略方针,积多年革命战争之经验,必须把纸老虎当成真老虎打。为了国家领土的统一和完整,为了保住人民过上和平安宁的日子,就是要饭,也要有一根“打狗棍”。因此,我们在一起,管“两弹一星”的研制工作,彼此心心相印,相互支持,密切配合。他做事很负责,亲自深入第一线检查。后来他生病了,身体不好,带着氧气瓶子,也要下去检查,一个一个焊点,一个一个螺丝钉,一个一个零部件,都要检查到。所以他的工作成绩很牢靠,事故很少。1964年成立原子弹试验委员会,爱萍是前线总指挥,直接接受周恩来同志的领导。很快,我国第一颗原子弹试验成功,大家高兴极了。国防部在人民大会堂请吃饭,周总理和元帅们都参加了,我和聂老总坐在第二桌,满堂欢声笑语,共同庆祝成功。 ! x8 x& s* @+ r6 ]
. U/ X& b, e: C7 |; z光有了原子弹还不行,还要用导弹发射出去才行。搞导弹最先是钱学森同志提出的,周总理征求元帅们的意见后同意的。德国最早攻击英国的V2导弹,是用航空煤油做燃料的,打不太远。我国用什么燃料?开始意见不一。钱学森提出要搞高能燃料,既搞固体的,又搞液体的,液体的就是液氧和液氢。学森这个意见我是赞成的,但是要定下来,需要国防部门的同意。为此,我找了爱萍同志,率先得到了他的同意和支持。他报告聂老总,聂老总也同意。在酒泉基地试射我国第一颗液体燃料导弹时,聂老总是坐火车去的,我和爱萍同志是坐一架飞机去的,结果试验取得圆满成功。爱萍同志激动地跳了起来,热烈拥抱钱学森! . C8 o9 L- u, } 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