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一部名叫《哥本哈根》的戏在北京东方先锋剧场上演。随后还要到一些大学中,一直演到100场,国家话剧院用它来迎接“中国话剧百年”。 : N' a# {( N0 z8 ?5 U5 {
/ x+ F: ~/ @* w 戏的现场很简单:3把椅子,两扇门,3位演员,甚至连明晰的情节都没有;但戏的内容很复杂,它在讨论二战史上一个重要的谜,它和造原子弹有关;戏的主旨更深邃,它关乎对科学伦理的反思,对人本身的终极关怀,对人文精神的坚持。为此,它还获过两个国际大奖。 - Z% y+ M. A' ]$ K
0 r& i2 \7 {2 u0 p- p' D3 N 中国国家话剧院副院长王晓鹰在接受人民日报海外版的专访时说,话剧就应该这么有“制高点”。 ) p# @4 g* Z+ _& S% i7 `; Q/ m
& i/ T/ r! L8 m( J+ F8 L ①来头不小: + e8 s- Y; J& ^8 v2 v8 f
* s2 F$ W! w2 @& }2 F; K! S 挟两个国际大奖之誉来到中国 ( x* M0 n* w( C+ V# G
' j. A; M7 I/ W, l; C
记者:据瞭解,《哥本哈根》这部戏是我们从国外移植过来的。听说它的来头不小。 " S! y6 M& l8 J: j8 d d1 g1 \
9 I3 Y8 B3 b) p4 H/ v 王晓鹰:对。这部戏是英国剧作家迈克•弗雷恩1998年创作的,由皇家国立剧院在伦敦首演,随后在美国百老汇上演,引起广泛轰动,连获普利策、托尼两项大奖。近年在澳大利亚、日本也有演出,反响都很强烈。评论界甚至称为《哥本哈根》现象。中国国家话剧院把剧本翻译过来,于2003年首演,之后年年都演,已经成为了我们的保留剧目。尤其是今年,我们要演100场,纪念话剧百年! 6 N/ p) v9 a; f. S- ?, I 2 k" h6 X+ L7 u9 s1 { 记者:国内的一般读者可能还要嘀咕:获普利策奖和托尼奖意味着什么? 6 ]* Z6 r8 o' T9 Q" a# v/ x9 O1 T $ ]; Q/ f: \! A! _& s# u 王晓鹰:托尼奖,是美国百老汇戏剧奖。百老汇大家都知道,是戏剧之都,是高水准戏剧的集中地。美国戏、欧洲戏莫不以获此奖为荣;普利策奖是一个文化奖,它不仅仅局限在戏剧的范围内,而是侧重于人文层面,必须在文化的坐标系中达到一定的高度,才有可能获得此奖——由此可见,这部戏的水准是相当高的。 ( s7 N6 t+ T3 N6 n9 f9 e: P, [1 ?) ]- H3 ]7 d1 F8 \$ E' o3 g
在欧美,这部戏不是以前卫戏剧的面貌出现,而是以主流戏剧的面貌出现在主流文化中的。物理学界、二战史学界、普通民众都表示了强烈的关注。 * w* \1 V: k8 ~+ B% y0 k; ]# ?. y! F$ D2 P# ~
②反响强烈: . ~: O( Z, Z6 t; H% r& f- U& C$ u9 h% j, c/ r
杨振宁说,剧中的三个人都是我的朋友。我们到了应当认真面对科学伦理的时候,大家都应该看一看。有观众说,应当用眉毛以上的部位看这部戏! ) g, ^# b3 {6 M Z# D
' h- Q$ n# N' s j 记者:具体地说,都有谁表示了关注? ! J- [+ ^% m6 K*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