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ard logo

标题: 德汉学家又炮轰中国文坛 “中国作家是业余的” [打印本页]

作者: 五湖散人    时间: 2007-3-29 14:00     标题: 德汉学家又炮轰中国文坛 “中国作家是业余的”

(北京综合讯)以“中国当代文学都是垃圾”等惊人之语走红的德国汉学家顾彬,星期一在北京举行的世界汉学大会上又炮轰中国文坛。这次他说:“中国作家是业余的,而不是专家。”

  据《南方都市报》报道,顾彬是以1949年为界来划分中国现当代文学的。在他看来,1949年以前的中国文学基本上属于世界文学,以后的中国文学则基本上都不属于世界文学,而这又同中国当代作家普遍缺乏外文基础有直接关系。

  顾彬说:“1949年以前的中国文学是几百元一瓶的五粮液,以后的是几块钱的二锅头,为什么呢?答案非常简单,1949年以前的中国作家都是翻译家,他们会很多外语,也有很多中国作家能够用外语写作。但你看看1949年以后哪一个中国作家会外语?一些在国外几年的作家外语根本不好。当然也有一两个例外。”

  他认为,一个作家应该从另外一种语言体系来看中文。如果一个作家只掌握他的母语,说明他什么语言都不会,因为他不能从外部来看语言有什么特色。

  因此,他总结发言时强调:“如果一个作家不掌握语言的话,他根本不是一个作家,所以基本上中国作家是业余的,而不是专家。”

  顾彬话才说完,世界汉学大会现场就马上有人提出异议。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陈平原起身反击顾彬的论点时,以不会外语但文学造诣深厚的沈从文为例说:“很多好作者根本不是大学教出来的,我们按照这个来要求作家不公平。以后作家评级也考外语就麻烦了。越是作家越要个性化,个性化的作家可能外语好,也可能不好,你只能拿他的作品来评判。”

  对于顾彬肯定1949年以前的中国文学,却否定1949年以后的中国文学,陈平原不客气地指他“有点哗众取宠”。

  顾彬过后接受《新京报》访问时再强调,中国当代学者如果要搞现代文学,就应该学外语。他认为,中国学者对中国的了解很有限,常常不能用另外一种语言、从另外一种领域的角度看。

  他说:“鲁迅的中文受到了德文和日文的影响,如果一个人不了解德文和日文,能了解完全的鲁迅吗?当代中国没有散文、话剧,也没有真正的小说。有一些小说家是不错的。他们在八九十年代发表的东西有一定的历史和文学意义。中国的一些作家在国外很有名,但你认真的看,他们的每一句话,从语法、意义到美学,没办法与欧洲中等的小说家比。我也是作家,我看到中国作家在国外发表的作品,就觉得他们没法跟我们当地的一些小说家比。冰岛只有5万人,都有人拿了诺贝尔文学奖,但中国没有,为什么呢? ”

  顾彬也以自己为例,说明学习外语的重要性。他说:“我们汉学家,如果不会古代汉语,要了解孔子,总不能通过于丹了解孔子吧。中国的于丹太多了。而中国学者基本是通过我们国家的‘于丹’来了解我们。”
作者: ieye4u    时间: 2007-3-29 16:24

不得不承认,国人都很现实,目前这个时期认认真真做学问的非常非常少。
诺贝尔奖当然不是给一个会赚钱的民族拿的
作者: fussfun    时间: 2007-3-30 10:42

看到这几则关于德国汉学家对中国文坛评论的新闻,早就不顺了,为了风度,就没爆发。

德国汉学的整体水平众所周知,由于历史和传统原因,相对于法国,英国甚至荷兰北欧,现在都比得很吃力了,尤其是在哲学宗教人文方面,德国汉学界主要还是把精力集中在政治经济等领域。

德国汉学教授的那点水平和对大陆学生的傲慢态度,也是领教过和略有所闻的(以波大和海大为例)。

这个所谓汉学家对中国文坛的批判,不是没有道理,如果他是代表大众娱乐媒体的话,完全in ordnung;但是如果他是代表汉学的声音,就显得很可笑了, 。动不动就用euro-zentrismus的标准来看中国,还说自己是汉学家:naughty: ,这样的汉学家也不过是充当了政治工具,学术价值有多少?
作者: fussfun    时间: 2007-3-30 11:13     标题: 一家之言

中国国内人文水平,相比几十年前的确是有点青黄不接。

就拿搞音乐艺术的来说,尤其是那些受过学院教育出来的,大多数都是小学文化程度,中国字都没认全的,接着就上艺校艺院,技艺拿到国外参赛,都是前三名中国代表队全包那种。充其量就是个艺术工具,没有文化的底蕴,能有什么个性的思想和创造力?
命苦只能怨政府,中国大环境就是这样,什么都是工具,因为都是为了首先解决吃饭的目的。吃饭目的解决了,还想解决别的目的吧,又都心有余而力不足了。

作家圈好一些,毕竟是些真正的文人,但越是这些文人,越是陷入了重重文化维谷之中,我们现在正面临着一个进退两难的时代,在传统文化和西方文明之间痛苦抉择的时期,不管是艺术还是文学,现在都是在分娩期,杂交品种试验田,哪有那么容易出成果的?:naughty:
作者: fussfun    时间: 2007-3-30 11:39

原帖由 五湖散人 于 2007-3-29 15:00 发表
(他认为,一个作家应该从另外一种语言体系来看中文。如果一个作家只掌握他的母语,说明他什么语言都不会,因为他不能从外部来看语言有什么特色。

  因此,他总结发言时强调:“如果一个作家不掌握语言的话,他根本不是一个作家,所以基本上中国作家是业余的,而不是专家。”.....


我碰到的一些很保守,明显西方中心主义的教授,也是苦口婆心,恨我们中国人为什么不能很好地掌握外语。我觉得真奇怪,等我们什么时候强大起来,你们都会自动来学我们的语言了,语言这种东西,只能顺其自然的。中国人学外语有多难,他们能体会到吗? eine Sprache zu gewinnen bedeutet eine Sprache zu verlieren, 前两天才在一本书上看到的(某大家写的书,不过暂时想不起来是谁哪本书了,当时我看到这句话,浑身起了鸡皮疙瘩)。学外国语言不像学别的,是要培养一种强迫性思维方式,没有非一般的毅力,根本学不下去的。
尤其是现在中国搞文学搞艺术的人,除了外语基础不好,又都自以为是,除非家学渊源的,根本没有几个会去主动学外语,要他们换种思维方式思维,那是要他们的命 。或者说现在中国搞人文的人,还是处于感性阶段(都是靠感情引领着),还没上升到西方的那种反思学习和理性的层次,也就是这个汉学家说的,中国作家不专业,业余的。

风水轮流转,等这批人下了,就会有新生代了,急什么呀!




欢迎光临 人在德国 社区 (http://rs238848.rs.hosteurope.de/bbs/) Powered by Discuz! 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