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X, e4 {$ k% X, A0 s% b, f$ R 何智丽觉得,这样的描写,抹杀了自己在日本的拼搏。 . A. Z; Y) a" D2 }+ n4 w2 K4 V5 ^; ^* h5 t E
莫名之五 $ L7 ~& q( \6 G: i& ] 6 v9 B5 l" x. e, n 多处细节有偏差 ) n0 _3 f) h: [9 ~
1 [* w* ?8 ^6 j; H$ N
叶永烈描写何智丽的文章中,还出现了多处细节偏差。“他写我家的地址,其实早就不对了。他说我现在经常去苏州,其实我才去过一次。他说我在日本的乒乓球俱乐部工作,其实我已经不在那里了。” # b' m7 N0 t3 G( k/ V; Y" Y% |2 j5 W! y3 ?. g* G) a
何智丽表示,今年大年初五,自己去叶永烈家拜年,前后大约只用了1个小时。“当时也没谈什么,就是朋友间的聊天,没想到后来他写了那么多。” ( c& I; O- |) c+ p. B* e2 r4 V0 b! y1 Y5 ~! L
莫名之六 + L' ?' Q/ I/ V: } 4 V# @5 t' K5 D2 T; j" N 执意发表挑事端 0 k/ f5 o1 Z8 O! A1 T4 D& A
5 @3 j c% Q4 j& s 再次受到媒体的强烈关注,这是何智丽万万没有想到的。尤其是叶永烈借着写何智丽的文章,大谈中国乒乓球队所谓的“让球内幕”,让何智丽感到“里外不是人,受了很大侮辱”。 & u, N3 r; X Q6 r* V. @
?; L' X0 x: s “我在日本拿了10年的冠军,也算个名人,接受过很多记者的采访,至今我从来没提过‘让球’的说法。就是现在他们也不知道这个名词。”何智丽明确表示:“叶永烈这次写这些内容,让人觉得是我对他透露的,其实根本不是这么一回事。我的成绩是中国培养出来的,我怎么可能伤害我的国家、我的队友!” " L; D8 |; _( P$ \$ L
& z" \ m; M1 F9 j; ?6 ` 其实,何智丽曾试图阻止叶永烈,不让他写有关“让球”的内容,但她与20多年老朋友之间的沟通,这次出现了巨大的问题。 9 J! l% ]' }$ s8 ^4 X5 ?
& n, T( I$ @2 w2 w
“第一篇文章《我想有个家》出来后,我爸爸打电话给叶永烈,问他这样写,是否得到我的同意,还一再叮嘱‘叶老师’,下次不能这么写。” 1 ?4 H8 g6 b9 f" O
: Z, _) E, P# @, G. w, r" S
“没想到,第二篇又写出来了,网络上说什么的都有。我觉得压力很大,就打电话给叶永烈,要他不要再写我的稿子,叶永烈答应了,说‘你放心’,却没有做到。《三问何智丽》稿件登出前,我要求叶永烈不要写‘让球’的内容,他还是写了。最后一篇稿子,叶永烈不顾我的强烈反对,还是执意地私自发表了。” : p* Z' }! U' Q' s4 Y" h
) x) o: K- l0 y* E8 K# h. d
“这4篇稿子,没有一篇让我觉得满意的。”何智丽说:“他提到我比赛时说‘哟西’的问题,还有一番解释,其实不对。我说这两个字,只是语气词,以前在国内比赛时就说,不是日本话。因为这个,大家来骂我,真让我觉得冤枉……” " Y1 b P/ F/ j- ~5 u$ F
6 p! p4 V9 U% h; Y- ]5 ^0 b
“叶永烈毫不尊重事实,不尊重好朋友,一而再、再而三地伤害多年好友,我深表遗憾!过去的事已经过去了,何必再来挑拨?”何智丽说:“这次我回来,除了澄清一些问题,也要感谢多年来支持我的人。我有信心,在将来的日子里,为中日两国的经济、体育交流,做出自己的一份贡献。”9 ^5 P/ Y: a5 h' Z+ F4 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