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B+ n# B J9 c! }, T 经济泡沫化是中国面临的最大困难吗?美国学者喜欢拿公营银行濒临破产,股市大起大落,金融市场体系不健全,与上海房价惨跌,作为中国经济过热,难逃泡沫化命运的证据。没错,北京的“宏观调控”犯了许多错误。但正因为没有好的金融市场,中国人高达47%、居世界第一位的储蓄率,省吃俭用积聚下来的钱,除公民营银行外无处可以存放,所以银行没有倒闭风险。中国工商银行释股案,外商抢得打破头,一夕间超越美国银行(Bank of America),变成世界第二最大银行,仅次于花旗银行(Citibank),便是明证。+ H$ B& y$ y# R" O
7 F, B# K3 B7 R 今天的问题并非资金缺乏,而是外汇资金太多,不知怎样有效使用。尤其就上海的特殊环境而言,打击炒作房屋与股票市场,已成考验市委书记与市长工作绩效的标尺。陈良宇硬把房地产市场压低几乎一半,可算大功一件;但股市大跌后迅即回升,甚至打破纪录,该记大过,因而被习近平取代。其中当然还有其它因素,但“新技术官僚”的升迁有赖于宏观调控地方经济的成败,则是不争的事实。3 H# [9 o7 D$ I5 X3 d/ T
* b) o b1 I' g% i. `5 y1 K 中国本身资源不足,才是最大困难。中国人口增加率尚未停止,预计2030年到达十五亿人后,才能渐趋稳定。相对而言,可耕地面积只有世界各国平均数的四成。水资源更可怜,仅为世界平均数的二成五。在地下资源方面,中国的储藏量按人均数与世界平均量相比,石油仅及8.3%;天然气4.1%;铜矿25.5%;铝矾土也只有9.7%。以上各项,最严重的问题是水资源,华北沙漠日益扩大南移,去旅游的人都见识过沙尘暴的威力。政府纵有三头六臂,短期内也难以克服。* v$ Y- ~ C! e. {; Z( p
3 i# y' X4 k8 |1 d8 P
矿产资源尚可到国外抢购,环境污染却必须自求解决。当年尼克松替他当翻译的何汉理(Harry Harding),上星期在“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CSIS)太平洋网站发表一篇文章,题目就叫《中国:再想想看吧!》(China: Think Again!),直言环境污染是今日最大的困难,发人深省。他的论点没有错,全球污染最严重的十大城市,有八个在中国,其中山东省的淄博市,很多人从未听说过。年产一亿四千万吨垃圾,降酸雨的面积达全国3.%的土地,实在骇人听闻。二氧化碳与其它温室气体除直接影响十三亿国民的健康外,还会间接波及农业生产,不可轻视。4 z9 }2 S0 l: |4 }
2 A. Y' G- y. X( J% ]) Q( J/ d1 U
中国崛起虽是不可避免的趋势,美国无须紧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