伟大的母亲,穿梭的妻子 1 R+ X: v. y! b ] l J, X ( X8 p$ O: L- \! ~2 \0 t3 P“这么多年,我一直都没有离开过我的家,没有离开过我的女儿。我可以说我是伟大的母亲,伟大的妻子。”陶菊英说。 + P& P5 l Z. d7 v7 p# }! T* C# X, c' T( D/ T/ E
辍学两年之后的1994年,杨家发生了两件大事:杨勤冀和陶菊英离婚;女儿杨丽娟“梦”到刘德华。/ z! V* i+ c8 C; t' j
3 \* P, p! I% ` s
陶菊英自己解释,跟杨勤冀是用假离婚来多分房子。. ^4 T3 ~4 W9 p; g
“陶菊英是舍不得她女儿。”万龙说他很理解陶菊英,对她住在哪里也不介意。+ j5 J/ q, O5 c+ ^" T5 M+ m
' Z L% ^- ^: b: h2 Y$ N
万龙最欣赏陶菊英的勤快,也一直很心疼她:陶菊英跟第一个工人相好在一起的时候,曾经怀上过一个孩子,怀孕期间坚持回杨家洗衣服,结果流产。“杨勤冀都没有送她去医院,还是她的弟弟打电话让那个工人来送去医院的。”还有一次陶菊英遇到车祸,在家养伤,“杨勤冀和他女儿就在楼上都不下来看看她”。; _& ^9 c' O' E5 I/ F7 F
) s7 n: V8 _8 ~- U* H' B) l
“这么多年,我一直都没有离开过我的家,没有离开过我的女儿。我可以说我是伟大的母亲,伟大的妻子,没有我这么多年来操持家务,也就没有她爸爸得的那么多奖状。”陶菊英不断重复着这句话。" K; i$ i7 A0 L
% O. g* q/ K4 M3 L! P0 w; I( k' `杨家三口谁打谁的问题,邻居和朋友说法不一:有的说,陶菊英很强势,经常打骂父女;有的说女儿很厉害,常常打骂父母;有的说,母女对打,父亲在中间劝架;也有很少的人说,杨勤冀打陶菊英。无论一家三口谁打了谁,从没有任何人或者机构来调解、干预。 $ E& u$ g# o, d2 }" _' I, P/ n+ v2 e2 V
跟着父亲过日子的杨丽娟,一天起床,给父亲讲了自己关于刘德华的“梦”,杨勤冀听完对女儿说,他也做了一模一样的“梦”。1 }: g# f- F* e! i) }) G6 P7 |7 N
; f5 w" J+ K; x( Y; e* ?6 c8 O6 a
没有人在意“梦”是真是假,万龙只是觉得,杨勤冀对女儿“顺从”得太过分了。“你说可能吗?父女同一晚做同一个梦?我要是她爸爸,就算我做了,也不会跟女儿讲。” l$ Q: k' v$ J w! f: t
. I: f' m) T, \6 w1995年,杨勤冀从31中提前退休,这时距他正式退休还有4年。作为31中惟一的高级教师,杨勤冀拿的退休金是最高的,每月2050元——稍微有点规划,在兰州供3个人过小日子,本该绰绰有余。不过后来他们总是缺钱。* J R. G5 ?0 Y$ J' r' ?+ m* y( R* K# i
& V# W. ?! T9 Z, s# u: {“长这么大,最多爸爸加班开会两天不在家,其他时候一直都在我身边。”杨丽娟愿意谈的父女关系,到此为止。 3 v# f# `4 c+ t 9 F* M" v! J( v) o' ~& p杨丽娟很少说“刘德华”,一般会用“他”代替,生气的时候,通常使用“姓刘的”。“我只是不断做他的梦,这么多年已经把他当成亲人了。”% k- |# b0 C' N! y6 v4 E
( ~8 c. Z: ]. L那个“不约而同的梦”非常简单:“墙壁上有一张画,画像上的人头两边写着:你特别走近我,你与我真情相遇。” 4 y% m# M% m. @" S( v3 i, `+ ?) Z) Q1 u. a
按照杨丽娟跟各路记者的讲述,后来“刘德华梦”基本有两个主题:缘分,纯情。比较典型的有,杨丽娟在玩沙包,刘德华走过来,深沉而熟悉地看着她;刘德华在山顶遇到杨丽娟,不由分说拉着她跑到小河边,含情脉脉地说:你都已经跑过我了,还跑什么;杨丽娟走进一个黑房子,里面放着一盘磁带,上面写着:你是我的女人。' c5 M3 ^+ O. L9 l( L: h {& x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