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6年,23岁的陶菊英在31中当临时工,给学校刷围墙,37岁的杨勤冀路过,打量了很久,主动帮着她干活。 ! v) B6 I" G3 h7 ~% `' N- k) `( E+ i" t6 n, G B# s8 X
杨勤冀不是阿干镇人,1973年,他从兰州市里的20中调到位于阿干镇的31中。他祖籍河北,长在知识分子家庭,父亲是西北师大的老师,大哥和三弟也都是教书的,但他并不比陶菊英幸福。- W8 C# D! \! y! o4 v
( X4 e' Z+ q, K( [( ^
“他们家发生过很不好的事情。”陶菊英始终回避这件“不好的事”:杨勤冀的弟弟亲手砍死了他们的母亲。; l- h) G( b1 v" I: ]: L
5 E/ E2 f$ y" G* A. p$ \* ^. |“这件事在1950年代的兰州,还是很轰动的。”兰州20中的同事对此还有印象。弟弟为什么砍死母亲,没有人能说清,杨勤冀同事们比较相信的版本是,“跟杨勤冀有些关系”:杨勤冀个子不高,其貌不扬,几次交女友未果。一天弟弟兴致勃勃地把自己女友带回家来,母亲看了,试探着问:“你哥哥还没女朋友呢,不如把这个女孩让他?”弟弟的女友很生气,甩了弟弟。弟弟想不通,砍死了母亲,最后被鉴定为精神病———也就是外界一直流传的“杨家精神病史”。 5 O l }2 @0 J) ^0 E4 B2 u X5 C; s/ e. ]4 l5 z" U
陶菊英从来不掩饰自己嫁给杨勤冀的不甘。“我一直都看不上他,比我老那么多。”后来这个“大 14岁”一直给陶菊英带来很大压力:“走出去别人都问我,这是不是你爸爸,这是不是你爷爷。”陶菊英欣赏的是她父亲那样的男人:个子很高,一米七八,走路利索,外表干净,做事麻利。这些杨勤冀都没有。) `* w X6 y" G2 e( o! E4 n j
( w" I, |& V8 D4 b: v
这是为生计所迫的婚姻,“我爸爸说,他是个老实人,好歹有个正经工作,还有城市户口。” 0 n5 \7 \$ w" f $ w1 f) U8 H/ J {/ Q第二年生下杨丽娟,中年得子的杨勤冀非常兴奋。 ( f7 ~! l; n. K/ X3 E8 ^) ~7 v2 p2 s
1981年,杨丽娟3岁,一家人跟着有城市户口的杨勤冀住到了他父亲在兰州的家里。陶菊英终于离开了阿干镇;杨勤冀则每天坐通勤车往返阿干镇和兰州,早上搭一小时车上班,晚上搭一小时车回家。作者: shishi 时间: 2007-4-13 19:58
女儿心,海底针+ m( Z% N9 W' p6 e" M0 d4 C
% U: O5 w) T7 N& [% u( Y. B9 H& O
杨丽娟当时所说的“利用”,是她辛辛苦苦写好了作业,同学拿去就抄,借作业时笑脸相迎,抄完之后就不理她了。 " N3 b# o1 D* c" p" @( o3 a 5 I! M. {& t( L) e4 I" ?“我不愿意提阿干镇!你们要真的想帮我,就不要再问我为什么辍学,这跟我要见刘德华没有任何关系!”为什么初二辍学,是杨丽娟接受采访时最不愿意回答的问题之一。/ E7 {3 |# {) k5 t0 T; ?/ ~! L
s+ M& n, X8 @4 m; a3 i/ k K时隔15年,杨丽娟的中学班主任齐老师(化名)很努力地回忆着杨丽娟:个子不高,比较羞涩,喜欢唱歌,但不敢上台表演;成绩不错,文科好过理科,有一次还得了第一名;有些要好的女同学;关心集体,每天很早就来打扫清洁,有同学推选她当学生干部。 . L9 u8 _; e# p# u& p , i2 ?% O7 o# u% H# Y1992年夏天,初二快结束的时候,杨勤冀到学校跟齐老师说,女儿不想再读书了。齐老师非常震惊:她从来没觉察到杨丽娟不想上学了;她想不出杨丽娟有什么理由辍学;辍学的事情居然是孩子的父亲来告诉她的,这个父亲自己也是中学老师。 - [8 ~. k2 A S% C$ c J% _ 0 H( G0 u9 L/ b, {! s, j1 G! m齐老师多次登门规劝———她清楚地记得,当时,杨丽娟家里,还没有任何刘德华的海报。5 W9 o. y5 C o2 l
4 p0 a, d+ s! I5 @$ R
当时杨勤冀喃喃自语地回答:“有什么办法,孩子不想读了。”他担保会看好让她乖乖待在家里。“九年制义务教育”似乎并不怎么被看重,即使对杨勤冀来说,辍学也不是一件新鲜事,他任教的31中,每年都有学生因为贫困而辍学,妈妈陶菊英也没上过学。作者: shishi 时间: 2007-4-13 19:59
在陶菊英的回忆中,是杨丽娟央求了半年,他们才同意让她不上学的。女儿的理由是:学费太高,一学期80元;多一点时间陪母亲;自己在学校里总是被同学利用。 2 c( z1 ?: }! u4 X; u, F, k R1 V# y7 ~$ b
陶菊英说,一听到“利用”二字,她心就软了:“我们这家一辈子都在被人利用,我被人利用,她爸爸也被人利用。”陶菊英觉得被人利用,是邻居看她不上班,常常把孩子甩给她带,每个月象征性给25元;至于杨勤冀,陶菊英总是埋怨他,比他年轻的人不是当了校长,就是当了教导主任,自己到最后只是一个“高级教师”———虽然整个31中只有一个高级教师。现在“利用”一词还挂在母女嘴边,她们最怕被媒体利用:采访了一圈回去,他们涨了工资,自己还是见不上刘德华。* U4 I0 L' b* Q0 x6 a W" v2 W
- P% F$ ^0 |9 J) w- d# N3 k杨丽娟当时所说的“利用”,是她辛辛苦苦写好了作业,同学拿去就抄,借作业时笑脸相迎,抄完之后就不理她了。 7 @0 R6 N, O7 E& N _/ z. M7 z+ d; a3 u T% l' [5 ]
去年有媒体找到杨丽娟的同学,带去跟杨丽娟相见,她很不高兴:“怎么早不跟我联系?现在媒体报道了,都来了。”这个同学回忆说,自己结婚的时候,杨丽娟好像打过电话,当时自己忙着筹备婚事,没怎么跟她聊天,可能那时觉得受到了冷落。关于辍学,还有一个说法,杨丽娟喜欢上了一个老师。 + Z* ^+ B" A- s( A- Y |3 L$ U8 H# G+ R* k5 I
“那个老师在阿干镇中学教书,还是有老婆孩子的。”这是万龙(化名)当年从陶菊英那里听来的,万龙是陶菊英的“相好”。3 z0 B" [1 I, X4 g
, ?- P' | N+ i% c几个邻居和杨勤冀的同事也都表示,曾经从陶菊英那里听到过这件事:杨勤冀带着女儿回阿干镇31中玩,女儿看上了父亲的同事,给对方写“情书”,对方不知如何应对,把信转给了杨勤冀。杨勤冀也不知如何是好,把信又交回给了女儿。 5 r7 j% I, w3 N 6 @6 Y5 C0 t7 ^4 d1 f6 }! ~0 r: r“估计小女孩面子上挂不住,我不知道杨丽娟是不是因为这个不去上学了。”万龙说。 # i/ C2 \- V& O0 a " ]% g( @4 X6 o. S4 u3 r辍学之后,杨丽娟并没有马上“梦到”刘德华。她每天确实是乖乖待在家里,做两件事情:看电视,洗头。作者: shishi 时间: 2007-4-13 19:59
伟大的母亲,穿梭的妻子 ' _+ h" B& u( o, _- a w- A- C2 Z! S; ?1 O
“这么多年,我一直都没有离开过我的家,没有离开过我的女儿。我可以说我是伟大的母亲,伟大的妻子。”陶菊英说。3 \8 l, P' }2 x. i: p+ z5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