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ard logo

标题: 民主好东西 民主不容易 [陈有为] (2007-04-21) [打印本页]

作者: 五湖散人    时间: 2007-4-21 13:24     标题: 民主好东西 民主不容易 [陈有为] (2007-04-21)

 美国著名智库布鲁金斯学会于本月中旬举行大型研讨会,对中共十七大与中国政治走向进行预测。来自加州大学、宾州大学、哥伦比亚大学、斯坦福大学、波士顿大学及学会的十几名学者和近200名听众共聚一堂,反映出美国各界对中国未来发展的关切。

  研讨会主持人、学会中国问题研究中心主任贝德致词说,到本世纪中叶,中国将是世界最大、人口最多、军力最强、能源消耗与废气排放量最多的国家。在经济、能源与军事上,如何对待崛起的中国是世界各国面临的问题。举办这次研讨会的目的,就是要评估中国未来的演变。

  会议的两个重要议题,是中共十七大与中国民主制度建设。以研究中国高层情况见长的华人学者李成认为,中国第五代领导班子将不仅是技术官僚出身,而且可能会由学过政治法律以及具备财经工作经验的专业人士组成。至于胡锦涛的接班人,不大会采取高层指定的方式,将来可能在两三个比较拔尖的人选中,通过某种竞争方式在中共十八大上产生。

俞可平受邀谈民主

  有几位学者就中国民主政治的问题发表见解。哥伦比亚大学教授黎安友(Andrew Nathan)认为,中国领导人所讲的民主,并不是西方意义上的民主。中国官员不是由选举产生,而是由中共党组织决定。

  从会议可以看出,中国与美国的民主观存在很大差异。来自北京的政治学者,以《民主是个好东西》一文引起国内外瞩目的俞可平教授认为,民主的标志不仅是直接选举,还包括权力监督与公民参与。中国不能抄袭别国模式,必须走自己的路。

  俞可平指出了近年来中国政治生活发生的变化,说中国从三个方面来发展民主:一、由基层民主走向更上层的民主;二、由党内民主向社会民主扩展;三、各级领导成员的产生由少数竞争走向更多竞争。他认为,中国正在以“增量民主”求“动态稳定”,稳中求进。

  作为会议的参加者,笔者利用午餐时间和俞教授进行了交谈。首先想了解他那篇文章的背景,是否类似1992年邓小平南巡之后得风气之先的皇甫平文章。也许由于问题太敏感,他以微笑回避作答。但是他强调,中国对民主问题的认识是有变化,过去太绝对化,对西方民主全盘否定,而对无产阶级民主则予以绝对肯定。现在一方面不认为西方民主没有可取之处,另一方面也觉得中国治理方式有改进完善的必要。从胡锦涛所说的“没有民主就没有现代化”与温家宝最近发表的文章看,人们不难发现中国高层的新想法。

  西方民主的核心是三权分立议会政治、多党制度、言论自由与自由选举,但西方行之有效的制度,不一定适合中国国情。我们在交换意见中具有类似的看法,即如果实行西方多党制,中国也许会出现上千个竞选政党,陷入政治混乱。同时,在宗法社会与氏族观念残余仍未消除,法制不完备的广大农村地区,自由选举也许会变相成为“李家店”与“王家村”之间的权力争夺。

中国领导人确实有新思考

  在会上,有的美国学者也承认中国领导人直接选举现在还不成熟,因为老百姓不太关切谁来当国家领导人,却很在乎谁当村长。宾州大学教授德莱认为,中国领导人已将法制作为推行政策的手段,他们会减少威权主义的做法,在一定程度上适应国际准则。

  古往今来,民主政治与民主诉求是一个社会政治生活的重要内容。然而,虽然民主具有普世价值,但民主的形式必须与国情相适应。民主是一个渐进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更不能从外面移植。

  中国面积大,人口多,经济文化落后,城乡差别明显。几千年皇权专制统治与封建观念的影响,形成了“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的统治方式。苏联东欧演变与台湾国民党丧权的历史教训,不能不使中共在经济与政治转型的过程中,采取“摸着石头过河”的审慎态度。

  中国不是不要民主,而是首先必须考虑如何使民主产生实效,真正有利于国家发展和人民幸福。现在提倡“以人为本”与“和谐社会”,以及近年来的亲民政风,表现出中国领导人对政治发展进程确实有新思考。

  民主是个好东西,但要使民主的理想变为现实很不容易,并不是想民主就能得到民主的。15年前以《历史的终结》闻名于世的弗朗西斯·福山,最近发表一篇文章指出,“民主转型需要对民主有需求的社会来驱动,而后者要求一定的机制,因此这通常是一个漫长的进程”,“强制性的政权改变从来就不是民主转型的关键所在”。对此,笔者很认同。

·作者是华府中国论坛社社长




欢迎光临 人在德国 社区 (http://rs238848.rs.hosteurope.de/bbs/) Powered by Discuz! 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