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ard logo

标题: [国际新闻] 中国在美“空窗期”崛起 美将重整对华战略 [打印本页]

作者: 日月光    时间: 2007-4-24 11:41     标题: 中国在美“空窗期”崛起 美将重整对华战略

美国重要外交智库——美国外交学会4月10日出台129页报告《美中关系:正面的议题,负责的道路》,提出美国应努力引导中国融入国际社会,引领这个崛起的大国步入有利于美国利益的轨道。报告由代表国家安全观点的美军太平洋司令部前总司令布莱尔上将,与代表经贸观点的美国前贸易代表卡·希尔斯共同主持,由30名美国的中国问题专家和美国前高官共同编撰。 , |- h0 q6 t, a$ W

1 T/ ^# S5 q8 J" U/ G! P+ y  国际先驱导报发表文章指出,在即将步入大选年的美国政界,这份报告的出台有其特定的时代背景:9·11事件后,美国全力反恐?国际权力均衡出现“空窗期”;中国在此时崛起,美国在亚洲却无应对战略,也缺乏对中国的政治共识。针对这一点,报告呼吁美国政府,特别是美国总统应有此共识,美国面临之诸多挑战最好能有中国合作。更重要的是,报告提出的超越接触、重新定位美国对华战略的思想,可能成为美国未来规划对华战略的重要依据,这就是所谓的“整合战略”。 7 L% t" e6 {9 u

/ {( Y: `# {4 S/ Y4 L  超越接触的整合战略
4 R' W' Y' M/ C+ A7 @
; C5 }$ g2 {) X7 x! m  A  大量的中国问题专家的加盟,使报告尽可能做到了知己知彼。其整体立场、态度是正面的,是所有美国有关中国的报告中比较友善、务实的那种。报告首先站在历史的、宏观的角度对美国对华战略进行了述评,认为从尼克松访华以来,美国对华接触战略延续至今,已全面成功。然而,报告开篇第4页即指出,“尽管接触战略总体上成功地以取悦于美国政府的方式帮助中国塑造其利益,但是美国对接触战略的政治支援已经面临压力”。可见报告的政治嗅觉颇为敏锐。
+ J% s/ f. t" H  Q7 F
+ k- d) n) D9 g9 v( n/ k  超越接触的是整合战略,旨在实现三个维度的融合:在共同关注的问题上接触中国;将中国纳入安全、贸易和人权的国际机制的结构当中;同时抵消中国增长的军事力量。因此,报告的中心思想是将中国整合进国际社会,使中国成为全球负责任的一分子。报告试图同时说服中国方面和美国方面:整合战略是与中国成功“崛起” 为负责任大国的长远目标相一致的,同时也能最大限度维护美国的利益。
* g4 d8 m2 [/ L1 S" C% _- U1 J' W1 U! z4 K; W$ m
   整合战略思想超越了接触和对冲战略的保守性,能分门别类、一分为二地主动与中国开展战略合作,值得肯定。这种思想在东亚安全结构问题上表现得更为突出。报告建议,美国应制定计划,让中国成为八国集团(G8)成员,甚至探讨美日中、美中印三边安全对话的可能;美国也应争取签订《东南亚友好与合作条约》,加入东亚峰会,以及成为上海合作组织的观察员。其潜台词是,在亚太地区制造排斥中国的安全安排,只能逼迫中国加紧建构排斥美国的安全结构安排,如上海合作组织;与其抱怨受排挤,不如主动以换取中国进入美国主导的安全架构的方式挤进这些安全架构。
% R/ w! |0 b+ |4 t. }! w) n: n6 O4 i' l. \. q# Z( h8 d
  这些思路超越了美国安全战略观念,积极大胆。报告清楚表明这种交换的战略意义:“美国准备欢迎中国在地区和全球安全事务上日益增强的角色,作为交换,寻求中国对美国持续领导作用的理解和赏识。”这说明,面对中国崛起的世界影响不可遏制,美国的相对衰落有目共睹,报告的作者以清醒的头脑和清晰的思维,务实、大胆地提出这种战略交易,值得我们认真对待。
, S+ w9 w. y0 e$ F1 q% B$ p3 E
. z/ k9 D: b1 ^0 c6 d3 k% y趋于中庸的对华策略 4 S9 a3 l7 v) ^3 i

, E7 x3 E4 q9 }: c5 @1 _  报告分五个部分:前言,未来美国对中国的战略,中国对世界的态度,美中关系、建议,结论等。其对中国发展的分析,以动态的眼光和理性的态度,比较客观、知情。十分难得的是,报告充分考虑到中国的国情,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对美国政府的建议和要求,避免简单地批评中国。比如,报告主持者希尔斯强调,中国并非美国人失业的制造者。美中关系使美国家庭的平均收入增加。她并不担心中国强盛,反而担心中国衰落。她说中国带动全球的经济,衰落的中国也将影响全球经济。布莱尔表示美国绝不应该围堵中国,中国在近期也不可能与美国势均力敌。
1 n4 m: }( J; B3 L2 J" G1 v% \. ?4 r( I9 [# z; r
  报告敦促美国政府重建国内各方对美中关系的共识,提出:“进一步引导中国融入全球大家庭,就能在安全、贸易、金融及人权等领域,促使中国的行为合乎国际准则,也最能鼓励中美双方展开阖作,迎接面临的挑战。”报告支援布希政府2005年提出的、让中国成为“负责任的利益攸关方”的外交目标。这样,报告的对华战略立意颇高,姿态也颇为中庸——作为世界强权的美国应该与崛起的强国中国合作,建议美国与中国建立密切、坦诚、具有建设性之合作关系,尽量促成正面的结果,而将可能的冲突减至最低,并加强美中经济及安全关系。 ' {; d5 S: R+ r: p0 |; E; u9 i

9 J/ M& k3 ^+ `9 H2 |* Q' Q# l  “务实”的政策建议 . G" P( V6 x" p. V1 l2 E  W$ J# L
  x4 N! t4 l' `  K9 `( ]2 P
  报告前言部分以类似于我们“求同存异”的说法作为结尾:“美国对华战略必须提供方法、创造机会,以缩小分歧,创造共同利益。”报告最后强调,美国应该追求“美中共同利益最大化和冲突最小化的战略”,在台湾问题、贸易和其他敏感课题上跟中国建立“稳固关系”。
9 T4 m2 I) n- S$ p2 \" X) z: |, G( e
3 K6 m' L7 s2 `3 x4 m   对于台湾问题,报告力荐双重规制和双重保证策略,报告认为“中国应该清楚知道,如果他们企图通过军事手段收复台湾,美国不排除动用武力阻挠的可能性。同样的,美国应该明确地告诉台湾当局,华盛顿不支援台湾独立,如果他们自己挑起危机,不要指望美国军方会进行干涉”。报告声称,美中三个联合公报以及“台湾关系法”,对于台湾海峡和平与稳定以及区域都有贡献。亚洲国家也视美国对台湾海峡和平与稳定之承诺为美国在东亚利益的重要指标。报告认为台湾“不太可能”独立,台湾问题短期也“不太可能”解决,但不排除美国介入台海冲突之可能。
  n! I* z3 c" {# O4 E
% `' k3 `: m. O8 W1 W  对于亚洲安全问题,报告指出,应该通过保持美国的太空、空中和海上优势,以及加强美国领导的盟友系统来进行,同时要推动跟中国进行有关军事和战略核武器的对话。报告还认为,美国应该“扩大关于中国需要允许人民币依据市场情况浮动的讨论”,同时致力于改善中国遵守WTO的情况。
, U2 u- T" D2 r, T: m7 q1 ?, w8 L$ p
  不难看出,这些建议相对于报告提出的目标来讲是比较“务实”的。
- Z+ N8 ?/ b5 c& U5 p3 L  Z. m+ O  ^. [3 B
  我们也应明白,报告试图建立对华战略共识,这在美国国内通常很难做到;而且该报告揭示的是美国深陷伊拉克泥潭的暂时姿态还是长远战略,都无法预知。此外,报告还包括了15页来自特别工作组成员的反对意见。批评者认为,报告对于中国的政治体系、贸易和军事政策,以及中国的国际行为,态度过于宽厚。





欢迎光临 人在德国 社区 (http://rs238848.rs.hosteurope.de/bbs/) Powered by Discuz! 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