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ard logo

标题: 伟大的俄罗斯画家------列宾 [打印本页]

作者: 莲藕    时间: 2007-6-17 11:20     标题: 伟大的俄罗斯画家------列宾

[hide]
画家简介: 列宾(1844—1930年),俄国19世纪后期到20世纪上半期最伟大的画家,他以其无比丰富的创作和卓越的表现技巧,把俄罗斯现实主义绘画艺术发展到高峰。列宾出生在哈尔科夫省丘吉耶夫村一个屯垦士兵家庭,自幼酷爱绘画,少时画过圣像画,19岁时为报考美术学院来到彼得堡,先随克拉姆斯柯依学画,20岁时考取了美术学院,在学院里受到严格的绘画基础训练。学习期间经常参加克拉姆斯柯依组织的“星期五晚会”活动,结识了进步文化人,阅读到进步文艺作品,接受了民主主义影响,和克拉姆斯柯依、斯塔索夫等亲密往来,通过他们受到车尔尼雪夫斯基等人启蒙文艺思想影响,确立了正确的人生观和艺术观。1871年以《睚离儿女的复活》这一宗教题材画获学院金奖并出国留学。1873年作为留学生访问了欧洲许多艺术胜地,文艺复兴的美术并没有使列宾满足,在给斯塔索夫信中还发泄了对拉斐尔作品的不满。他在国外学习三年,回国后定居莫斯科,从事绘画创作活动。列宾非常关心俄国的革命和解放运动,他和俄国民主主义革命者们有着共同的思想和感情。但是他不赞成民粹派的空想。列宾是一位全能的绘画大师,他不仅是肖像画家,而且是最杰出的风俗画家、历史画家,他以写实的艺术手法直接描绘革命者题材,塑造了一群革命家和觉醒了的大众形象。他的写实主义绘画技巧已炉火纯青。他自己说过:“在绘画上我的主要原则是,要按原样画素材。对我来说,色彩笔触、笔法技巧等已不是问题,我所执着追求的是事物的本质和对象的本来面貌。”像他这样充满生气的作品在世界绘画中也不多见。在他的作品中一切物象都沉浸在空气和光线之中,都统一在微妙的色彩调和之中,每件作品都有其独特的构图,独特的色调。形体和色彩,素描与绘画的有机统一,使他的作品充满无限的生命力。他曾被伦勃朗和印象派吸引,尔后又崇拜委拉斯开兹和哈尔斯。晚年的列宾作品中很少看到他早年的那种战斗姿态。他开始寻求新的创作道路,听从托尔斯泰的教导,对纯粹艺术发生了兴趣,与斯塔索夫分道而行了。列宾晚年对社会政治问题感到厌倦和迷惘,从而使他走进了脱离现实的纯艺术之中。  

[ 本帖最后由 莲藕 于 2007-8-5 17:56 编辑 ]
作者: 莲藕    时间: 2007-6-17 11:24

依凡雷帝和儿子



伊凡四世是俄国历史上第一任沙皇(沙皇即凯撒之意),16世纪俄罗斯的专制统治者。他生性 残暴,17岁时杀死握有实权的摄政王,自立为帝。曾毫不留情地屠杀所有反对他的政敌,镇 压叛乱、绞死主教,最终失手杀死自己的亲生儿子。但是从历史角度看,他在统一和治理国 家等方面建有卓越功勋。这个政权是建立在恐怖基础上的,所以世称他为“伊凡雷帝”即“ 恐怖的伊凡”。列宾所处的时代,是俄国历史上最恐怖和最黑暗的时代。80年代,俄国全境因沙皇亚历山大 二世被刺而开始血腥屠杀,从而激起人民的愤怒和反抗,列宾打算表现这个时代的现实。一 天,他去听俄国大作曲家里姆斯基·柯萨科夫的交响组曲《安泰》第二部分《复仇的痛快》 ,得到启发,他说:“它给了我不可磨灭的印象,我想是不是能在绘画中体现我受音乐影响 而产生的情绪呢?我就回忆起伊凡雷帝。这些年相继发生了许多血腥事件,感到很可怕,但 是有一种力量总是摧促我去完成这幅画。”画家选择了这样一个情节精心描绘:伊凡雷帝在一次与他儿子争执时,用手中的笏杖猛掷过 去,不幸击中儿子的头部,鲜血如注……这一偶然的暴烈冲动致使后继者送命,伊凡顿悟这 绝后的可怕举动,立刻上前搂抱住垂死的儿子,睁大恐怖、悔恨交加的双眼,他想求儿子饶 恕已无济于事,兽性和人性同时显示在伊凡的身上。为了增强画面的恐怖感,画家有意采用了深重的红色调。背景阴暗,以加强前景的恐怖气氛 。红色的地毯,映出这幕血腥的击杀。画家集中刻画伊凡的瘦脸上,瞪着两只惊恐万状的大 眼珠,那种不可逆转的杀子之痛,预示着伊凡统治将临灭亡,也向世人展现残暴的沙皇注定 失败的原因。这幅画一问世就惹怒了沙皇当局,一位总检察官在给皇上的奏折上说:“画家偏以全部真实 去描绘这事件,其用意究竟何在?为什么要画伊凡雷帝呢?除了某种倾向外,找不到别的理由 。”于是这幅画刚展出就被除去,严禁流行。
作者: 莲藕    时间: 2007-6-17 11:31

伏尔加河上的纤夫


27岁的彼得堡美术学院学生列宾,一天在涅瓦河上写生,突然发现河的那头有一队人像牲口似地在河岸边蠕动,走近才看清是一行拉着满载货物大船的纤夫。他又把目光转向涅瓦河大桥上往来人群的红男绿女和热烈豪华的场景。这是两个完全不同的世界,年轻画家感叹道:“啊!这就是俄罗斯。”因此萌发了创作纤夫生活的构思。他利用暑假与风景画家瓦西里耶夫一起去伏尔加河考察民情和写生,画了很多真实纤夫的形象和素材。用三年的时间创作完成这幅世界名作。在宽广的伏尔加河上,一群拉着重载货船的纤夫在河岸艰难地行进着,正值夏日的中午,闷热笼罩着大地,一条陈旧的缆绳把纤夫们连接在一起,他们哼着低沉的号子,默默地向前缓行。残酷的现实将他们沦为奴隶,其中有破产的农民、退伍军人、失去信任的神父、流浪汉等,然而在每个奴隶的心中都燃烧着一把不屈的火焰,他们祈盼着世道的改变。画面以一字形排列,由远渐近。十一个人分四组,最前面一组中领头的那个老者叫冈宁,此人原是神父,后被免职沦为纤夫,他是大家的领路人。他有智慧和组织才能,他朴实坚韧且有善良性格。第一个最卖力气弯腰拉纤的红头发男子,一看就是破产的敦厚农民;而那个戴小帽嘴上刁烟斗,还戴一副墨镜的男子是个痞子,在万般无奈的情况下,也混到这个队伍中,他偷懒,避重就轻,纤绳都是弯着的;画家还有意描绘了一位孩子,他从没吃过这般苦,身体后倾而用手极力推着纤绳板以减轻痛苦。孩子的脖颈上还挂一个十字架,他是上帝虔诚的奴仆,但上帝也无力救助他。后面的每个纤夫都有各自不同的血泪史。画中每个人都有很鲜明的个性特征,是俄罗斯劳动者的群像典型。单纯的画面揭示了深刻的社会本质。画家注重人物的形象细节描绘,充满深刻的文学性和视觉的绘画性,一切思想都通过具体形象来展现,甚至河滩上的脚印和遗弃的纤夫用的杂物,都表明过去和未来。斯塔索夫说就凭这张画,列宾就可以跻身于世界一流大画家之列。
作者: 莲藕    时间: 2007-6-17 11:47

《给土耳其苏丹王写回信的查普路什人》



   这幅画以其英雄的群像和乐观的色彩,表现出与《伊凡雷帝杀子》迥异的绘画风格。整个画面洋溢在一片笑声中,豪迈而自信的查波罗什人,围坐在桌边,用尖刻、幽默的语言给土耳其苏丹王写复信,耻笑苏丹王对他们劝降的企图。为作此画,列宾曾到查波罗什人聚居过的乌克兰,先后数次搜集素材,因此画面上查波罗什人的服装、用具、乐器、装饰品等,都相当真实,具有历史研究的价值。而这个画面中包含了很多的笑容姿态。
作者: 莲藕    时间: 2007-6-17 11:49

库尔斯克省的礼拜行列      




库尔斯克省属于俄国比较繁荣的地方,但是从这幅画上的各个阶层的人民,尤其是左下角的一个残疾的穷人试图穿过阻拦的巡官的鞭子,参加礼拜。与名字形成相互讥讽的寓意。
作者: 00840941    时间: 2007-6-21 16:46

后两幅我也看不到啊
作者: 00840941    时间: 2007-6-21 16:48

原帖由 莲藕 于 2007-6-17 12:24 发表
依凡雷帝和儿子

http://artlist.365ccm.com/artwork/2006/6/29/1151562069289.jpg

伊凡四世是俄国历史上第一任沙皇(沙皇即凯撒之意),16世纪俄罗斯的专制统治者。他生性 残暴,17岁时杀死握有实权的摄政王 ...


这个够残暴和血腥
作者: 00840941    时间: 2007-6-21 16:59

原帖由 莲藕 于 2007-6-17 12:31 发表
伏尔加河上的纤夫
http://gz.fjedu.gov.cn/meishu/UploadFiles_5172/200611/20061128193528255.jpg

27岁的彼得堡美术学院学生列宾,一天在涅瓦河上写生,突然发现河的那头有一队人像牲口似地在河岸边蠕动, ...


这幅画小学的课本上有, 感觉好像是用来做共财主义教育的.


看了莲藕的介绍, 真的是栩栩如生 ,


再来点儿风景画吧, 版主?
作者: 00840941    时间: 2007-6-21 17:01

原帖由 拔剑茫然 于 2007-6-17 16:32 发表
后面两副看不到啊。不过,脑海里立刻浮现出了熟悉的画面。


该看看列维坦的俄罗斯的白桦林了。




我不熟悉啊 , 俄罗斯的白桦林什么样子? 只是听过歌.
作者: 莲藕    时间: 2007-7-30 21:28

up




欢迎光临 人在德国 社区 (http://rs238848.rs.hosteurope.de/bbs/) Powered by Discuz! 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