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 B Z8 O# m }& |7 s在1950年代,朝鲜半岛战争爆发,中国大陆遭到禁运封锁,在这段时间,台湾当局推动奖励投资条例,奠定日后工业起飞的基础。及至1966至1976前后,中国大陆因為四人帮等问题陷入文化大革命和种种政治恶斗。在这段时间,却是台湾经济起飞的时候。在1960年代,台湾推动加工出口区,1970年代推动十大建设。这些政策,都让台湾在后来挤身成為亚洲四小龙之一。 - |9 p# O5 W( l, m, }4 f , |2 u' i- `: a' r, u* F! ^1970年代末,邓小平推行市场改革。1979年1月1日出版的美国《时代》周刊选了中国大陆的最高领导人邓小平為1978年度风云人物;按《时代》周刊的说法,这是因為邓小平把中国的大门向世界打开了,让中国走向世界,同时让世界走进中国。据说在台海彼岸的蒋经国知道了这件事,决心要做一件邓小平做不来的事情:把一个华人地区带入民主时代。可是,蒋经国始终被记住的,反而是他领导的政府派人暗杀旅美作家,《蒋经国传》一书作者江南。最后被美国《时代》周刊称许為“民主先生”的,不是蒋经国,而是暗骂蒋经国政府是“外来政权”的李登辉。 ( g$ Z& Q" H# y( ~2 o: Y" b4 \, j8 b; ~& E5 _$ h
另外,在1980年代,中共还在争论市场化改革姓社姓资,陷入分化内耗的同时,台湾已实施总统普选,李登辉又把民主作為两岸统一的门槛之一。蒋经国在生时,曾於1984年破格提拔年仅34岁的马英九任国民党中央副秘书长,同一年,42岁的胡锦涛也成為共青团中央书记处第一书记。1992年10月,邓小平与胡锦涛的一次握手,被外界视為胡得到邓确立為其“隔代钦点”的接班人。1993至1996年,马英九在当法务部长,大力扫除黑金;奠定他受民眾支持的正直形象。, ]( |& N. q8 s, |# u
" h4 h. `2 q, e歷史其实很会开玩笑。在2000年以降,台湾岛内也陷入了消耗极大的政治内斗,但这段时间的大陆,反而声称要“闷声发大财”,全力发展经济:於2006年底,中国大陆外匯储备已经突破一万亿美元,成為全球外匯储备最多的国家。2001年至2005年,中国经济年均增长7%,同期台湾年均经济增长率只有3.3%。胡锦涛已於2002年中共十六大当上中共总书记,在2008年,马英九则会经歷另一次民主选举的洗礼;可是,虽然其他成百上千的首长也可能存在类似问题,马英九却被指涉及贪污首长特别费而遭起诉。( P# D; k4 u( t: j
% |3 ~' G; U0 X% K x' [* [现时,正当胡锦涛在推动“党内民主”和“和谐社会”的时候,陈水扁却為了挑起族群情绪而花尽心思,要改掉中正纪念堂名号,要移去各地蒋介石铜像。可惜的是,到胡锦涛退休之日,中共应还未做到国际社会普遍认可的民主水平,即使马英九明年能上台,两岸的统一谈判仍是遥遥无期。两岸两位政治菁英,恐怕无法在统一问题上取得更大成就。, v) L1 F# k' P2 R# U; V% x9 W
C# u" R. g5 O, }; F2 q p6 G9 m
最后顺带一提,上文提及的“本土化”并不一定代表台独。打个比喻,中国各地其实都有或隐或显的地方主义,上海有所谓“上海帮”、广东也有所谓“广东帮”;在香港,这种香港本位的思考也很盛行;所以有调查显示,大部份香港人觉得自己是香港人,然后才是中国人;但这种思考肯定不能等同港独,而上海和广东,最少目前也没有独立的问题。中国地大物博,各地文化风俗有差距,利益也不一致,所以地方主义必然存在,若中国中央政府不问情由一刀切打压地方主义或乱加标籤,反而容易在管治上產生新的困难。* J+ n9 F0 M {3 U2 e$ 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