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ard logo

标题: 数不尽的辉煌与绝唱!国产相机光荣榜 [打印本页]

作者: 大米    时间: 2007-8-6 08:19     标题: 数不尽的辉煌与绝唱!国产相机光荣榜

新中国成立以来,相机工业起步很早,独立自主的相机生产已经超过50年。我国的第一架照相机在天津制造厂于1956年7月研制成功,定名为“七一”牌。这架照相机是一架标准小型折叠式照相机。

71相机
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全国各地的工厂和技术人员通力合作,一款款颇具匠心的经典机型的成功生产标志着我国的精密机械、光学仪器、物理化学、数学等科学技术综合水平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尽管计划经济体制成为中国相机工业蓬勃发展的推动力,不过早期不计成本,盲目性生产造就了太多的相机品牌,西湖、风光、百花、甘光、神龙、海鸥、凤凰、幸福、劳动、跃进、孔雀、蓝天、上海、星光、万林、友谊、东风、长城、珠江、红梅、菊花、太湖、曲美、铁光、普乐、神龙、华山、红旗、熊猫、华蓥、东方、华夏、虎丘、天鹅......;粗略统计就有34个之多,如今这些品牌大多已经成为历史过往,如今仍然生产相机的幸存品牌只有“二鸟”海鸥和凤凰。
从开始相机生产的50年代,30年间国内相机诞生出不少经典产品,代表中国相机工业最高水平的红旗20就出现在文革期间,时下保存完好的套机身价已经暴涨至20万元人民币左右。红旗20只是国产精品相机中“冰山一角”,更多的精品则被埋没在历史的尘埃中日渐被人遗忘。
东风:收藏价值超哈苏


该相机1969年以瑞士哈苏勃莱德500c型120单反光照相机为蓝本设计制作的。当时定名6920型(意为国庆20周年),后改为东风牌照相机。东风照相机由镜头(含快门)、机身、后背(暗盒)三大部门组成。东风配套镜头有标准镜头(f80mm/F2.8),广角镜头(f50mm/F4),中焦镜头(f150mm/F4)三种,其成像质量可与哈苏镜头媲美。镜头内装有康盘机械式镜向快门,速度为B门,1-1/1000秒,有自拍机及XM向光同步,整个镜头上还有景深预测杆,景深距离直接指示。EV值数据指示环等。机身除有一套卷片机、取景、测距装置以外,还含上下二片的辅助快门和反光板可随时翻起锁住。暗盒可以从几身上随时卸载,可装不同感光度的黑白及粉色照片,每个暗盒均可自动记数,自动停片。主要生产日期为70年-73年,合计生产97架,因物超所值,生产数量极少,它已成为世界级收藏家们的“宠物”。
红旗:价值超过20万的收藏品

主要生产日期为73年-79年,合计生产271架,逐步成为世界各国相机收藏家竟相寻觅的对象。该相机于1973年我国生产的第一架仿德国莱卡M3型平视取景照相机,定名为“红旗20”。照相机配套镜头有标准镜头(f50mm/F1.4),广角镜头(f35mm/F1.4),中焦镜头(f90mm/F2),三款配套镜头均为高素质的顶级镜头。取景采用大倍率亮框取景器,并设计了卡基线双像重合式测距器,卷片采用快速装片机构,快门速度最高为1/1000秒。顶盖上毛泽东手书“红旗”二字。 主要生产日期为73年-79年,合计生产271架,逐步成为世界各国相机收藏家竟相寻觅的对象。
海鸥:民族工业的瑰宝
海鸥照相机是中国照相机的摇篮和创立者,它生产的58-I型、东风、红旗等相机已是照相机民族工业的瑰宝。

这架照相机是1958年1月由刚成立的上海照相机厂生产。是按德国1938年生产的“徕卡”ⅢB型照相机仿制而成的。它的生产标志着中国照相机工业开始形成,因此具有“零的突破”之划时代意义。 主要生产年份:58-59年,共生产1198架

58-I型的升级产品,1959年正式投产。最大的改进是将测距窗与取景窗合并成一个系统,并增加了X闪光同步结构。 主要功能:4片3组天塞型镜头,F=1:3.5 f=50mm,横走式幕帘快门,速度分T门、B门,1-1/1000秒;自动测距,自动停片,自动记数;M39*1螺纹接口。主要生产年份:59-62年,共计生产11888架。

该相机于58年开始试制,合计生产11架。当时因为该机是仿罗莱相机,康盘快门结构复杂,快门性能不稳定,故无法进行批量生产。

上海201型:该机仿德国阿克发折叠式相机的第一个品种。属于结构简单普及型照相机。 主要生产年份:60-61年,共计生产32963架 主要功能:F=1:4.5 f=75mm 中心快门,速度分B门,1-1/200秒 平视取景,红窗计数,设有测距联动装置。

该相机是仿制德国禄莱柯达120双镜头反光照相机。1963年投放市场,前期为上海牌,后期为海鸥牌。1964年首次出口。
主要功能:摄影镜头3片3组 F=1:3.5 f=75mm; 取景镜头3片3组 F=1:2.8 f=75mm 镜面中心快门,速度分为B门,1-1/300秒 有自拍,x闪光同步结构,翻盖式顶盖,取景有消视差结构,旋钮式卷片,自动计数。

海鸥:120时代缔造的系列辉煌

这是以“上海”命名的最后一部120折叠式照相机。是202型相机的升级产品。当时是最畅销照相机产品之一。主要生产年份:1964-1977年,共计生产311446架,1965年首次出口。

该机镜头F=1:2.8,f=50mm,镜间中心快门,速度分为B门,1-1/300秒,有x闪光同步及自拍机构,双影重叠式测距,光学取景有消视装置,卷片快门上弦联动,自动计数,机身采用铝合金压铸成型。65年投入生产,69年结束生产,共计制造1809架,1969年3月支援内地移交江西光学仪器厂生产。

该相机是在4型照相机的基础上改进而成的。将旋扭卷片装置改为摇柄式,实现快速卷片。卷片与快门上弦联动,卷片一次快门上弦一次,并有多次曝光机构。于1968年生产并投放市场,同年出口。以后摄影镜头为四片三组光学结构,取景系统用砂玻璃改用环带透镜,提高了取景亮度和测距精度,并增加闪光灯标准插座,名为4A-1型、4A-103型等。

该机是4A简化结构型。摄影和取景全部用F=1:3.5 f=75mm镜头,取消卷片自动停片,自动计数等结构,后背改为红窗式计数,并附有4.5*6.0cm画幅框备用。 主要生产年份:69-88年,共计生产1272977架。

该照相机内设有一套胶卷转化附件,采用这套附件可在照相机上使用35mm胶卷。拍摄画幅为24*3.6mm。它是4型系列中唯一能使用二种规格胶卷的照相机。该机于1969-1980年批量生产,共计生产33545架。
海鸥:70年代就有一次成像产品

一次成像相机:(海鸥207,试制品,上海照相机二厂,有手书“为人民服务”) 。该相机于70年代通过市轻工业局鉴定。当时由于相机零件未过关及特殊的感光材料尚处在研究开发阶段,故无投产。镜头F=1:5.6 f=100mm,电子中心快门速度分B、A、闪光三挡,双像重叠式测距器。

该机于73年进行开发试制。其主要功能: 镜头:F=1:8 f=30mm 机械式中心快门,速度为B门,1-1/300秒,外接式直观光学取景器。画幅为60*90mm。

130相机:(全景相机) 主要功能:镜头F=1:3.5 f=48mm。 狭缝扫描机械快门,速度为1/2-1/400秒,直观光学取景器。画幅60*120mm

该机采用手拉机械式镜后程序快门。摄影时根据具体照明条件用手调节好EV值调节环,相机上有七档可调节,自EV9至EV15。镜头F=1:2.8,f=38mm,感光度ASA50,100,200三种。该机是一架体积小,重量轻、镜头视角广、结构可靠、使用简单方便的照相机。
生产日期:82年-87年。

1983年该机在KJ型相机基础上,采用硫化镉光敏元件控制曝光。它是我国第一代用光敏元件来控制快门时间的照相机。EV5至EV17,由于电子元气件的稳定性等问题合计生产161架。

海鸥:单反年代DF系列创造流行经典

该机是1986年参照美能达SD系列相机而设计制作的。机身采用塑料,其增加了内藏闪光灯和电子程序快门,其中主要电子元件硫化镉光敏元件和照相机中专用的集成快是由上海钟表厂首次研制成功,开创了国产电子照相机新纪元。

上海DF型开始定名为7型,仿制日本美能达SR型单镜头反光照相机,于67年通过鉴定,71年起大批量生产,同年出口,它是我国照相机工业设计及其制造技术进入一个新阶段的里程碑,并成为我国第一代的单镜头反光照相机。
主要功能:F=1:2f=58mm标准镜头,能自动收缩光圈,镜头上有预测景深拔杆。横走式幕帘焦平面快门,速度为B门,1-1/1000秒,X、FP闪光同步装置,闪光同步速度1/45秒。自动计数、停片、自拍装置,五棱镜平视式取景,磨砂屏全视埸调焦,MD卡口镜头与机身连接,反光板可单独翻起及锁住。 生产日期67-85年,共生产132122架。
海鸥:只产了3架的PK口单反

性能同DF相机,主要改动是将有裂像光楔的精密环带透镜替代磨砂屏全视场调焦提高了取景亮度和测距精度。 生产日期为:81年-84年。产量为:38459架。

性能同DF-1型相机,附加中央重点开放式TTL测光,并在取景窗中有LED指示灯显示测光结果。测光范围EV2到EV18。感光度ASA25-1600。

取景器内新增TTL内测光,有发光二极管显示曝光功能,快门采用日本“精工2847”型纵向钢片快门的照相机。由于当初设计的PK卡口,无法改成MD卡口,故仅试制叁架,没有投入批量生产。
作者: 大米    时间: 2007-8-6 08:25

在上个世纪90年代,由于国外相机的电子化、自动化的普及以及这些相机进入中国市场,导致了我国相机制造业的一度萎缩,最终剩下了上海的海鸥以及江西的凤凰两个相机品牌。凤凰相机在经过一轮的“涅磐”以后,在竞争中也获得了重生。特别是在20实际最初几年,凤凰35mm相机凭借着金属机身、较好的性能和操控感超过海鸥越来越受到国内消费者的青睐,同时在国外市场也获得了较高的评价。
对于许多老一辈的摄影发烧友来说,凤凰可以说是一个响当当的品牌。在当时物资匮乏的年代,凤凰相机凭借着较高的性能以及较强的光学素质一直受到早期众多国内用户的钟爱。
凤凰:尼康宾得口屡有建树
凤凰相机的生产厂商是江西光学仪器总厂(现为江西凤凰光学仪器(集团)有限公司)。该厂的诞生带有浓厚的计划经济色彩,在1965年,中央根据当时的战备形势对中国的工业布局作了一、二、三线战略部署,决定在华东地区组建一个综合性的光学仪器厂。来自全国各地(主要有上海照相机二厂、上海电影机械厂、南京江南光学仪器厂、南京测绘仪器厂、南京模具厂)的人才和设备集结在革命圣地大茅山区开始了建厂工作,这个工厂就叫“江西光学仪器总厂”。1970年,江西光学仪器总厂(以下简称“江光厂”)建成投产。

早期江光厂生产的205系列
205系列机型是江光厂在1970年投产时生产的第一种相机。这款机型在刚刚开始推出时仍然冠于“海鸥”的商标,这就是为什么我们在二手市场或者收藏家里看到“海鸥205”的原因。从1983年开始,江光厂正式启用凤凰商标,此后生产的205型都称为“凤凰205”。凤凰205采用旁轴取景设计,镜头为50mm、F2.8的固定焦距不可更换标准镜头。

凤凰DC303刚推出时采用雅西卡FX-3的C/Y接口。在1992年,江光厂将凤凰DC303的C/Y接口改成较为流行的PK接口,推出了凤凰DC303K,这款机型和凤凰DC303除了镜头的装卸方法不一样以外,其他的功能参数完全相同,甚至在体积和重量方面也是完全相同的。

凤凰在2000年末推出了一款较为让人惊喜的机型——DN60,她的外观设计仍然沿用凤凰DC系列机型的造型,只是只是将机身顶部和底部设计成为全金属。最让人惊喜的是DN60采用的是尼康的AI接口,外接AI接口的镜头。当然除了尼康品牌的镜头以外,全苏联的不少优质镜头是采用AI接口的,这无疑给这款相机提供了充足的市场空间。

在功能方面,DN60没有太多的惊喜。她采用日本COPAL公司的机械纵走式钢片快门,快门速度有B、1-1/1000秒,闪光灯同步为1/125秒或者以下。测光系统为TTL中央重点平均测光(三灯显示),全手动的曝光控制。这款相机还具有多次曝光、机械自拍、闪光灯连线插孔以及较受推崇的反光镜预升功能。总的来看,她的功能和DC系列机型相差不大。另外,凤凰还推出了三款囊括鱼眼、中焦以及长焦的AI接口镜头。这款相机在推出之初定价较高,机身为1700元左右。现在的价格大概是1070元左右,笔者觉得也略微偏贵了。

华山:被苏联人逼上华山
有的收藏家喜欢收集那些来历有趣的相机。60年代末在西安制造的一种相机就是这样一个例子。



35MM的[华山]相机是用热塑塑料制造的,这是一种操作简单的相机,然而却有一段有趣的故事。大约在50年代,苏联在中国进行了许多项目,其中包括在西安市建造一座相机厂,这家工厂设计制造的相机出口回销苏联,相机牌号为SMENA。60年代初苏联撤走了他们的技术人员和专家,留下了制造这种相机的工厂和设备,此后厂家为中国市场生产相机而改为华山牌。

珠江:单反性能超越海鸥
在中国,特别是在四川和重庆,稍有摄影年龄的“色友”,恐怕没有谁没用过“珠江”相机,直到今天用“珠江”相机和镜头拍摄的也大有人在,它那出色的表现让人怀念不舍,它那的无言结局至还令人叹息心痛不已。
在四川华蓥,最鼎盛时期有“六光”:明光;永光;金光;新光;红光和华光,这六朵金花组成了华蓥光学城。大家互为补充,分工合作,在计划经济时代着实辉煌了一把,名声和实力无人能出其右,80年代开始,随着计划经济渐渐淡出,这个庞大的光学城开始分化。之后广州照相机厂注册珠江牌照相机商标。从此珠江人十年辛苦,十年创业获得的一切化为泡影。

珠江单反,国产一代名机,那幽幽的黑体几乎就是它的品牌。源于海鸥DF,但是它的性能最后超过了海鸥,它隐约有着尼康F的影子,一 样的敦实厚道,一样的结实耐用,而且它的配件是国内的单反里最全的。

1972年12月,第五机械工业部组织西南地区的华光,明光,金光,永光,星火等五家仪器厂和云南光仪厂,与广州轻工业产品进出口公司洽谈联合开发出口照相机生产事宜,决定由华光,明光,金光,永光等四家厂生产35MM单镜头反光照相机,产品命名为“珠江S-201型”。华光,云南,星火等三家厂开发生产与之配套的广角,中焦和变焦系列照相机专用镜头。

一过六年,断断续续,修修改改,一直到了1978年这台相机才正式的开始生产。 它以海鸥DF为母本,参照了尼康F的外观,尤其在取景器与镜头的设计上,更是接近尼康风格。它的某些镜头几乎就是从尼康镜头上剥下来的。 同时投产的计有58MM/F2标准镜头一款,35MM/F2.3和28MM/F2.8广角镜头二款,105MM/F2.5中焦镜头一款,这些镜头的外形接近于尼康,尤其是一款105MM/F2.5中焦镜不但外观相似,口径相同,光学结构也同样为5片4组,连滤色镜接口也一致。



80年代以后,华光厂又为珠江S-201相机生产了一款135MM/F2.8[4片4组结构]的中焦镜头,至此珠江的镜头群组基本定型。 35MM/F2.3和135MM/F2.8镜头80年代屡屡获奖,为珠江镜头带来赞誉无数。珠江一门三杰的名声从此传开。

珠江S-207型照相机于1984年引进,在1986年投产。 珠江S-207相机即引进的PENTAX K-1000自拍型照相机,是珠江S-201的换代产品,由于引进了全套软件和镜头,本体,冷挤压等关键件的生产线,使该相机的生产工艺和设备处于国内领先地位。 其生产线设计能力为年产相机20万架。 据说它的前4000部相机使用的是宾德的部件,这是明佳厂的同志介绍的。另有资料证明:引进生产线时宾德共提供了5000部相机的全机配件。
熊猫孔雀:功能专业至极
在计划经济时期的70年代初,国内照相机市场基本上是卖方市场,当时市场最奇缺当属上海产品,摄影爱好者要买一台海鸥DF相机是件极难的事情。因为市场需求,哈尔滨电表仪器厂参照海鸥DF相机,于1972年试制出熊猫牌DF相机。


具备双闪光同步接口
熊猫DF相机所配镜头,为4组6片双高斯式结构,焦距58mm,通光孔径1:2,镜头与机身连接为卡口式。取景光路是通过摄影物镜经镀银反射镜反射到五棱镜,又经五棱镜折射到取景目镜里,调焦范围0.6m至无限远。该机采用帘幕式焦点平面快门,快门速度:B门1-1/1000秒。内藏式计数器,按箭头方向推按机身底部的后盖按钮,后盖自动弹开,计数器复位。该机设X及FP两种闪光插口,反光镜锁紧扳手,自拍延时为10秒。该机尺寸:151×99×98mm,重量:1050克。熊猫DF相机共分两种款式,第一款机顶上有熊猫吃竹子的图案,第二款取消了熊猫吃竹子的图案。一款产量较少,其收藏价值明显高于第二款。1977年,该厂将熊猫DF更名为孔雀DF-1型,孔雀DF其实就是熊猫DF的翻版,只是品牌不同罢了,机构与熊猫DF大同小异,孔雀DF出口量远远超过熊猫DF,其收藏价值逊于前者。



反光板预升开关
工业基础较好的哈尔滨电表仪器厂,由于开发DF相机的时间短、经验少,产品质量与上海照相机厂同类型产品比较差距较大。其主要表现在精机及光学的制造方面,零部件软硬搭配在工艺处理上达不到设计要求,机件加工精度不够,导致快门易出故障,返修率较高。可以说,孔雀DF-1型的质量要优于熊猫DF,但快门易出故障仍是孔雀DF常犯的老毛病。不过,哈尔滨电表仪器厂出品的熊猫与孔雀DF相机,很大程度上缓解了东北及华北地区的相机市场需求,为一部分手里拿着钱买不到相机的摄影爱好者解决了燃眉之急。
长城:远市场玩个性
北京照相机厂这曾经的业界精英,生产过多少台现代人眼中的“老式”相机——外人眼中的专业相机,已无人知晓。它的前身为大来照相机厂,是中国最早生产照相机的厂家之一,也是北京市唯一一家照相机厂,曾经号称“一枝独秀”。在那个年代,北京“长城”与上海“海鸥”齐名。
1956年,大来照相机厂创始人刘学滨以德国莱卡相机为蓝本,试制仿莱卡相机。由于国内相机生产工艺处于初级阶段,受技术、设备等限制,全部零件均需手工制作。后来,试制成功了仿莱卡2型相机,并以“大来”命名。大来135相机,比上海58-2相机还要早两年。除了进口coated 50mm f3.5镜头外,其他部件全部由大来厂自己设计制造,快门为横走式布帘快门,速度比莱卡2型相机快一级。
1993年到2001年间,北京市照相机厂先后与香港宝源、日本奥林巴斯合资成立了三个公司。
如今的北京照相机厂是国内最大的数码相机生产基地,自行研究生产出的20多个品种和机型的"长城"牌照相机,目前已经销售60余万架;数码技术产品95%销往世界各地;并以OEM方式为柯达理光等世界知名公司加工生产照相机。

进入上世纪80年代,全国各大相机厂开始向135单反相机发展,北京照相机厂却退出了生产135单反相机的行列,一直生产自己的独特产品——DF系列120简易单反相机。

长城DF-5 120单反(配标头90mmF3.5)是很经典的国产相机,装上特制的片轴可以拍135底片。其实是现在说的APS尺寸。以当时的技术制造的胶片多倍放大以后,根本谈不上锐度层次什么的。据说这批镜头玻璃是进口的,也许因为机身制造精度不够吧,没看出有多好。
标头是39mm镙口的,可以装在放大机上做放大头,成像很一般,还不如长城放大机自带的放大头质量好,对短臂放大机而言,90mm也太长了一些(这颗镜头笔者有,不过放大时从来没有用过就是这个原因)。
华夏:仿制雅西卡修成正果
1967年8月18日,根据扩大初步设计建设方案规定,第五机械工业部正式确定,工厂第一厂名为镇平高炮指挥镜厂,第二厂名为国营云光仪器厂,工厂代号三五八厂。国营第三五八厂(即国营华夏光学电子仪器厂),创建于1966年3月,是原兵器工业部在
豫西伏牛山区第一个建成投产的军用精密光学仪器厂。1967年8月18日,根据扩大初步设计建设方案规定,第五机械工业部正式确定,工厂第一厂名为镇平高炮指挥镜厂,第二厂名为国营云光仪器厂,工厂代号三五八厂。 原云光仪器厂,迁至河南南阳后更名为华夏光学电子仪器厂,成为生产经营华夏系列照相机为主的国家机械委员会直属大型企业。

华夏821最初生产于1983年,生产的数量和时间不祥。此款相机代表了80年代国产平视取景相机的研制水平,相机使用了40MM/F2的双高斯镜头,镀增透膜,镜头鉴别率达到国家65标准I级要求,中心视场鉴别率46线/MM,边缘视场鉴别率30线/MM。

相机的主要性能指标如下:
形式: 135平视取景相机
镜头: 40MM/F2六片四组双高斯镜头,镀增透膜,光圈F2—F16,共7档,视场角56度
快门: 泼郎特中心式,B,1----1/300秒,有自拍
取景: 平视亮框式取景,倍率0.47倍
测距: 双影重叠式测距与调焦连动,0.8米至无限远
闪光: 有X同步闪光机构
记数倒片: 扳手式,提杆式上开后盖,快门钮可锁紧
像幅: 24*36MM
外形尺寸: 120*75*70MM
重量: 约750克
华夏821全是铝和铜做的零件,光学玻璃镀膜也很好,达不到像质标准的玻璃一个都不用。这时候相机还没有真正的商标名称。经工厂研究后才顶为“华夏”。接下来就改名生产了“华夏821 ”当时在相机上盖上还没有用中文名字用的是英文“HUAXIA821”在上盖的后面有“MADE IN CHINA”字样,全是刻上去的。821相机在当时销售非常火,很难买的到,只有厂长签字才能买到。但工厂也当礼品送出去了一些。
华夏851单镜头反光照相机,是仿照日本雅西卡FX-3型照相机,在学习、消化、吸收、创造的基础上,而设计出来的国内中高档水平的第三代华夏照相机。该机是工厂“七五”其间民品开发的重点工程,华夏851单反照相机的研制成功,标致着工厂照相机生产已经进入一个崭新的历史阶段。据市场予测结果表明:华夏851单反相机在国内市场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广阔的前景。
小结:
本篇叙述的多款国产相机都已经绝迹,但是当年这些机器都曾经显赫一时,而且其中的很多机型在技术方面胜过当今的“二鸟”。他们的消失可归结为时代的悲哀。对于年龄稍长的相机爱好者而言,文中叙述的这些国产老相机都曾担当过启蒙的角色,回忆起来仍存敬佩之情。最后仅以此文献给曾经辉煌过的中国相机事业和资深的摄友们,并希望国产“二鸟”能扬长避短、再创辉煌!
作者: 钢管    时间: 2007-8-6 12:43

老兄真是好就不见了,最近可好?
作者: 大米    时间: 2007-8-6 13:41

3Q,我倒挺好,可相机出毛病了,就像心头肉没了一样~




欢迎光临 人在德国 社区 (http://rs238848.rs.hosteurope.de/bbs/) Powered by Discuz! 7.2